第十一章 水軍立國
關燈
小
中
大
宰人。
用儒學的“仁”和“禮”來治理軍隊,應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帶兵,應該像父兄帶子弟一般,無錢糧無升遷,尚是小事,切不可讓他們因擾民而壞了品行,因嫖賭而壞了身體,将士們各個學好,人人成材,他們會感恩,他們的父母妻子也會感恩,願意把他們送來。
這樣的軍隊才是王者之師,才能無敵于天下。
周瑜招募水軍,甯缺勿濫,隻招三種人:一種是水性好的貧苦漁民,一種是窮山僻壤的山民,一種是樸拙的農夫。
而城裡市井之徒和商人子弟,幾乎不用。
在訓練上,周瑜要求之嚴格,還勝孫策。
他要求天天訓練,陣法技擊,無不演習。
和孫策不同的是,周瑜苦口婆心地給将士們講正義之理,開誠布公地講救世濟民的偉大思想。
日子一久,将士們漸漸接受了這種精神感召,變成了有“主義”的軍隊,将士之間親愛精誠,獻身精神大大增強,對外嚴守紀律,愛護百姓。
周瑜将孔子、孟子、孫子、管仲、樂毅、田單、荊柯、韓信、張良等先賢名士們的故事講給将領們聽,再讓他們講給士兵聽,收效很大。
其中,洪大胡子的效忠,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洪大胡子當了二十年的海盜,很講義氣,有恩必報,有仇也必報,但他殺人無數,罪惡深重,吃喝玩樂是其最高的人生目标,是非标準和善惡觀念極淡,什麼為國為民,什麼君子之德風,統統是癡人夢呓,不知所謂。
洪大胡子在水軍中,主管帆的制造,十分清閑,就經常到水兵營中閑逛。
他和水兵們都出身于貧苦,粗曠樸拙,十分投緣。
将領們受周瑜之命,不厭其煩地進行高尚思想的教育,使他們胸懷正義,感受公理。
洪大胡子聽得多了,漸漸地懂了,覺得有點道理,不是“吃飽了沒事幹撐的”。
有的晚上,他竟然不去喝酒,也留下來聽。
水軍大營的四周,都是質樸的漁民和農夫。
周瑜對水兵們反複講解“民乃兵之本”的道理,有民才有兵,沒有民,兵就失去了依靠,無法存活。
他經常組織經驗豐富的水兵,幫助漁民修破漁船,傳授出海經驗。
因此,江東水軍的聲譽極好,附近的百姓見了他們,十分熱情友好。
有一次,洪大胡子酒興來了,約了三個水兵在集市上買酒,已經挑好了兩壇,一摸口袋,忘了帶錢,十分掃興。
那酒店的主人一看他們穿着水兵的軍服,很大方地說:“水兵兄弟們想喝酒,就帶去吧,我不要錢了。
” 一個水兵忙說:“那可不行,我們的軍令很嚴,不能白拿老百姓一根蔥,何況是兩壇酒了。
” “死心眼,我就說你們給錢了,誰知道。
”他是真心誠意的,一邊說,一邊使勁推着洪大胡子,“快走吧,别在這裡耽誤我做生意。
” 此時此刻,洪大胡子像被一股巨大的電流擊中了,内心充滿了溫情,好暖好暖的。
這是一種他從未有過的感動,覺得這兩壇酒是無價,給多少錢都不算多。
第二天一早,洪大胡子就把酒錢送來了,但那酒店老闆堅決不要。
“水兵大哥,你們給百姓們做了許多好事,我們都很感激!我有個弟弟是漁民,他的漁船壞了,自家人單力孤,是修不好的,但有一天,來了二十幾個水兵一起動手,一天時間就修好了,一文錢也沒要啊!” 争執到最後,酒錢還是沒要。
洪大胡子回想起過去自己搶劫漁民,血洗漁村的所作所為,十分悔恨。
從這以後,他更熱戀水兵大營了,變得十分勤快,幫助周瑜訓練水兵,從不計名利。
天天笑哈哈的,紅光滿面,和藹可親。
水兵都很喜歡他,有的小水兵把他當成知心的長輩,甚至有時故意戲弄他。
他一點也不在意,反而很開心。
在洪大胡子的一再請求下,周瑜把他從造船廠調到水兵大營裡,任一名帶兵校尉。
洪大胡子在海上縱橫二十年,水面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給周瑜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江東水軍受益非淺。
于是,周瑜不計前嫌,請孫權破格任用他水軍總教頭,官職與韓當等三朝老将們平起平坐,俸祿相當。
如此殊榮厚賞,令洪大胡子所料不及,發誓要效忠江東水軍。
周瑜的許多訓練計劃,都是和洪大胡子商量後制定的。
周瑜素不愛财,在選人任将上,他也不用為名利而來的人。
那些提拔稍遲一點就怨恨不己,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怨氣沖天的人,必會與同僚争薪水,與士兵争毫厘,小肚雞腸,做不得大事。
但與此同時,他又堅持以“利”來獲得軍心,實行厚晌養兵,使一個普通兵卒除了個人生活外,還可資補家用,因此而安心操練,一心向上,不想擾民,也不想做其它副業。
周瑜的水軍将領,大都不善言辭,甚至不重禮儀,但行動如風,從不推辭和畏縮。
凡是能言善辯,處事圓滑之人,他一概不用。
身邊的将領,一定在誠,且必須是發自内心。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臣誠,必盡忠于軍;僚屬誠,必盡忠于長官。
這是維系君與臣、長官與僚屬、将與兵之間牢不可破的紐帶。
孔子說的“禮治天下,仁者無敵”真有道理啊!治軍要講法,也是講儒,二者不可或缺。
在鑽研治軍之術時,周瑜重新捧起了儒學經典,思考運用,得心應手。
大凡年輕人,血氣方剛,銳氣十足,往往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愛什麼,就萬分尊崇,恨什麼,就覺得一文不值。
任何一種學說,都有它的合理成份,就像任何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從兩個人的吵架中,也能受到啟發。
孫權到水兵大營巡示,問:“有多少水兵了?” “這不太好說。
” 孫權十分奇怪:“為什麼?” “大營中有五萬水兵,但這一帶的百姓和我們水兵情深意厚,若有強敵來犯,兵民一體,同仇敵忾,即使有十萬敵軍,也能叫他有來無回。
” 孫權心花怒放:“公謹大哥治軍,我放心矣,江東無憂了。
德謀應該讓賢了。
” 周瑜忙搖頭:“德謀乃是江東的三朝老臣,德高望重,讓他交出陸軍大權,他會不服氣,也令老臣子們心寒。
我的治軍之術并不複雜,我先告訴你,由你轉告德謀,豈不更好。
” 孫權連連點頭。
程普從孫權的口中,聽了周瑜的治軍之法,連連稱奇,當即就表示要照搬到陸軍中來。
接着,孫權又說了周瑜的良苦用心,令程普倍感慚愧。
此前,他自以為是三朝元老,戰功赫赫,多次怠慢周瑜。
于是,程普親自來到水軍大營,拜訪周瑜,一見面一躬到地。
“以前多有得罪,望公謹寬恕。
” 周瑜急忙攔住他:“德謀,你這是為何啊!論官職你和我相同,論輩份,你還是我的長輩。
” “今天,我是廉頗,你就是蔺相如。
我們重演一遍将相和。
” 從此,程普對周瑜十分敬重,二人關系非常親近。
他告訴别人:“與周公謹交往,就好像喝下厚味的美酒,不知不覺就已沉醉。
” 孫策死時年僅26歲,這時候,曹操是46歲,袁紹48歲,徐州的劉備40歲,荊州的劉表47歲,漢中的張魯38歲,益州的劉璋36歲,他們的人生閱曆和統治經驗都很比較豐富,且是掌權較久,應付過各種危機。
孫權執掌江東大權時才19歲,還是個少年,他望眼天下,覺得任重道遠,有一種極強烈的危機感:我這稚嫩的雙肩,能挑起振興江東,鼎足天下的大業嗎? 有了危機感,孫權十分勤奮,既埋頭苦讀,又虛心向人學習,其中請教最多的當屬周瑜。
孫家幾經磨難能東山再起,要依仗程普和黃蓋等舊部老臣,但要割據江東甚至是平定天下,就要靠公謹大哥和魯子敬等少壯派了。
忠心耿耿的部屬,誰都有,但像公謹大哥這樣的奇才,就可遇不可求了。
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江東傾兵而出,殺向江夏的黃祖,孫權再度披挂上陣,統領陸軍。
周瑜則被任命為前部大都督,率領自己訓練已久的水軍,浩浩蕩蕩地向江夏郡出發。
黃祖與孫家乃世仇,當年孫堅便是單騎追殺,在岘山被其士兵射殺身亡,孫策為報父仇,曾多次讨伐黃祖,黃祖亦曾在劉勳被逐出宛城後,率軍趕來欲助劉勳奪回領地。
然而孫策在尚未與黃祖分出勝負之前,便不幸殒逝。
因此,與黃祖之間恩怨的了結,就落到了孫權身上。
在此之前,孫權已兩次征讨過黃祖,一次是在建安八年(公元二0三年),原本已大破對方舟車,卻因為轄區山越族叛亂,隻好回軍平亂,未能破城。
另一次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二0七年),這回由黃祖先行挑釁,遣手下猛将鄧龍率數千捕魚馬進攻柴桑,不過給迅速率軍趕到的周瑜擊潰,一路窮追猛打後,反将鄧龍生擒,并擄獲男女數百人。
而這次大舉進攻,主要是周瑜見時機已經成熟,想測試培訓多年的江東水軍能夠發揮多大的威力。
曆經兩次激烈的對戰,江夏郡實力大不如以前,但黃祖仍拼命死守,他用兩艘以生牛皮包裹的狹長蒙沖封住沔口,船上用堅韌的棕繩捆住巨石,然後抛向江底,藉此固定船身。
船上千餘士兵不斷用弓箭向外發射,頓時箭如雨下,江東水兵根本無法靠近。
江東的偏将軍董襲、别部司馬淩統,立功心切,見此景況十分焦急,不等主力水軍趕到,就各率敢死隊一百人,每人身披兩副铠甲,乘着大船沖入黃祖兩艘沖之間,董襲抽刀砍斷棕繩,先讓蒙沖失去定點而漂走,再令大船強行清出一條水道,打亂黃祖的陣式,于是江東的主力水軍毫無阻礙的通過了沔口。
黃祖見狀,連忙派水軍都督陳就迎戰,不料一觸即敗,被周瑜殺得潰不成軍。
平北都尉呂蒙統率前鋒,親手斬下陳就的人頭,懸挂示威。
江東士氣大振,乘勝直追。
另一方面,孫權的陸軍幾乎未遇到任何抵抗,就長驅直入夏口城下。
不久,周瑜的水軍趕來會合,經過一陣猛攻,很快就破城而入。
黃祖在一隊親兵的保護下,拼命殺出重圍,無奈仍被追上,死于亂軍之中。
江夏郡失守,荊州人如夢方醒,惶惶不可終日。
劉表長子劉琦與弟弟劉琮,因繼位問題水火不容,劉琦眼見自己勢單力薄,情況越來越不利,在和劉備新得的謀士諸葛亮請示後,認為這是躲避災禍的好機會,逐向重病卧床的父親請求接替黃祖的職位。
劉表考慮幾日後,終于答應讓他出任江夏郡太守,并設法與孫權大軍抗衡。
周瑜得知此消息,微笑着喃喃自語:劉表根本就不知道我周瑜是何人也,看來,荊州已成殲滅黃祖的另一項勝利品了。
就在周瑜和孫權摩拳擦掌之際,忽然接到密探千裡飛馬來報———九江的曆陽出現曹軍,兵鋒直指丹陽郡。
江東傾兵而出,後方空虛,哪能擋得住精銳的兩萬曹軍?而且丹陽郡和吳郡相鄰,同為孫家的根本之地,立足之本,臣民也忠心,如果讓曹軍攻占,孫家在江東的根基等于被連根撥起,後果不堪設想。
怎麼辦?周瑜和孫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曹操自從徹底消滅袁紹之後,環視各路英雄,有一覽衆山小之感,再找不出能和他争奪天下的人了。
對于荊州的劉表,他從未放在心上,令他寝食難安就是寄居在荊州的劉備。
曹操十分了解劉備,隻要他還有一口氣,就不會認輸,并繼續争強到底。
劉備自鎮壓黃巾之亂始,奔波了将近二十年,雖然兩手空空,但卻累積下極高的德望,天下英雄和百姓無不贊揚他,關羽、張飛、趙雲等一班猛将,也對他死心塌地,不離不棄。
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資本,随時都能令他迅速崛起……最近又聽說他在荊州得列一個叫諸葛亮的年輕人,乃當世奇才,号稱“卧龍”,用兵能決勝千裡,治國能安撫萬民。
劉備之所以始終難成大事,原因在于武将有餘而謀臣不足,好比用一條腿與人竟走。
這個諸葛亮若真是當世奇才,那麼劉備的“班底”就很完備了,遲早會成為他的心腹大患,應該預先想出一套防範之法。
曹操正在沉思之際,突然有密探來報:孫權攻克夏口城,斬殺了黃祖替父雪仇,目前正積極部署軍隊,尚無折返江東之意。
曹操聞言臉色微變,突然發覺自己竟然忽略掉孫權與周瑜的潛在力量,據來投奔他的前廬江太守劉勳說,周瑜是當今難得的少年英雄,他精通謀略,用兵深不可測。
曹操又想起孫策死後,周瑜輔佐年僅十九的孫權,非但斬殺李術報了兄仇,還能在短時間内穩定江東局勢,連他派人要求孫權送子到許都為質,都遭拒絕。
可見孫權和周瑜絕非泛泛之輩,既勇猛果敢,又有幾分膽識。
召集他們攻陷江夏郡,黃祖也死于亂軍之中,應該算是達到報仇的目的,可以暫時歇兵了,然而他們仍在積極部署,似另有所圖……莫非這兩個小子和我想的一樣,明為征讨黃祖報父仇,暗地卻準備順勢攻取荊州了。
他十分清楚,荊州乃兵家必争之地,隻要占據荊州,無論西取巴蜀,南攻江東,還是北圖中原都事半功倍,是統一天下的關鍵所在。
想到這兒,他坐都坐不住了,在屋裡走來走去,連女侍送來的晚膳,也沒吃一口。
他的堂弟曹仁來訪,見狀頗為不解。
“孫權不就攻下一座城嗎,這事每天都在各地發生,有什麼好擔心的?再說,孫權為防範戰敗的江夏兵偷襲,積極部署也很正常的啊。
” “此次可大不相同,”曹操神情嚴肅,“你快把文若叫來。
” “天色已晚,還是吃完飯……” 曹操一揚手打斷他的話:“事不宜遲,我還是親自去找他吧。
” 此時此刻,荀彧似乎已經猜出曹操的來意: “主公,荊州之重要就不必贅言了。
劉表病危,加上荊州人偏安太久,兵懈民怠,怎能擋得住孫權的大軍。
” “荊州若被
用儒學的“仁”和“禮”來治理軍隊,應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帶兵,應該像父兄帶子弟一般,無錢糧無升遷,尚是小事,切不可讓他們因擾民而壞了品行,因嫖賭而壞了身體,将士們各個學好,人人成材,他們會感恩,他們的父母妻子也會感恩,願意把他們送來。
這樣的軍隊才是王者之師,才能無敵于天下。
周瑜招募水軍,甯缺勿濫,隻招三種人:一種是水性好的貧苦漁民,一種是窮山僻壤的山民,一種是樸拙的農夫。
而城裡市井之徒和商人子弟,幾乎不用。
在訓練上,周瑜要求之嚴格,還勝孫策。
他要求天天訓練,陣法技擊,無不演習。
和孫策不同的是,周瑜苦口婆心地給将士們講正義之理,開誠布公地講救世濟民的偉大思想。
日子一久,将士們漸漸接受了這種精神感召,變成了有“主義”的軍隊,将士之間親愛精誠,獻身精神大大增強,對外嚴守紀律,愛護百姓。
周瑜将孔子、孟子、孫子、管仲、樂毅、田單、荊柯、韓信、張良等先賢名士們的故事講給将領們聽,再讓他們講給士兵聽,收效很大。
其中,洪大胡子的效忠,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洪大胡子當了二十年的海盜,很講義氣,有恩必報,有仇也必報,但他殺人無數,罪惡深重,吃喝玩樂是其最高的人生目标,是非标準和善惡觀念極淡,什麼為國為民,什麼君子之德風,統統是癡人夢呓,不知所謂。
洪大胡子在水軍中,主管帆的制造,十分清閑,就經常到水兵營中閑逛。
他和水兵們都出身于貧苦,粗曠樸拙,十分投緣。
将領們受周瑜之命,不厭其煩地進行高尚思想的教育,使他們胸懷正義,感受公理。
洪大胡子聽得多了,漸漸地懂了,覺得有點道理,不是“吃飽了沒事幹撐的”。
有的晚上,他竟然不去喝酒,也留下來聽。
水軍大營的四周,都是質樸的漁民和農夫。
周瑜對水兵們反複講解“民乃兵之本”的道理,有民才有兵,沒有民,兵就失去了依靠,無法存活。
他經常組織經驗豐富的水兵,幫助漁民修破漁船,傳授出海經驗。
因此,江東水軍的聲譽極好,附近的百姓見了他們,十分熱情友好。
有一次,洪大胡子酒興來了,約了三個水兵在集市上買酒,已經挑好了兩壇,一摸口袋,忘了帶錢,十分掃興。
那酒店的主人一看他們穿着水兵的軍服,很大方地說:“水兵兄弟們想喝酒,就帶去吧,我不要錢了。
” 一個水兵忙說:“那可不行,我們的軍令很嚴,不能白拿老百姓一根蔥,何況是兩壇酒了。
” “死心眼,我就說你們給錢了,誰知道。
”他是真心誠意的,一邊說,一邊使勁推着洪大胡子,“快走吧,别在這裡耽誤我做生意。
” 此時此刻,洪大胡子像被一股巨大的電流擊中了,内心充滿了溫情,好暖好暖的。
這是一種他從未有過的感動,覺得這兩壇酒是無價,給多少錢都不算多。
第二天一早,洪大胡子就把酒錢送來了,但那酒店老闆堅決不要。
“水兵大哥,你們給百姓們做了許多好事,我們都很感激!我有個弟弟是漁民,他的漁船壞了,自家人單力孤,是修不好的,但有一天,來了二十幾個水兵一起動手,一天時間就修好了,一文錢也沒要啊!” 争執到最後,酒錢還是沒要。
洪大胡子回想起過去自己搶劫漁民,血洗漁村的所作所為,十分悔恨。
從這以後,他更熱戀水兵大營了,變得十分勤快,幫助周瑜訓練水兵,從不計名利。
天天笑哈哈的,紅光滿面,和藹可親。
水兵都很喜歡他,有的小水兵把他當成知心的長輩,甚至有時故意戲弄他。
他一點也不在意,反而很開心。
在洪大胡子的一再請求下,周瑜把他從造船廠調到水兵大營裡,任一名帶兵校尉。
洪大胡子在海上縱橫二十年,水面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給周瑜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江東水軍受益非淺。
于是,周瑜不計前嫌,請孫權破格任用他水軍總教頭,官職與韓當等三朝老将們平起平坐,俸祿相當。
如此殊榮厚賞,令洪大胡子所料不及,發誓要效忠江東水軍。
周瑜的許多訓練計劃,都是和洪大胡子商量後制定的。
周瑜素不愛财,在選人任将上,他也不用為名利而來的人。
那些提拔稍遲一點就怨恨不己,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怨氣沖天的人,必會與同僚争薪水,與士兵争毫厘,小肚雞腸,做不得大事。
但與此同時,他又堅持以“利”來獲得軍心,實行厚晌養兵,使一個普通兵卒除了個人生活外,還可資補家用,因此而安心操練,一心向上,不想擾民,也不想做其它副業。
周瑜的水軍将領,大都不善言辭,甚至不重禮儀,但行動如風,從不推辭和畏縮。
凡是能言善辯,處事圓滑之人,他一概不用。
身邊的将領,一定在誠,且必須是發自内心。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臣誠,必盡忠于軍;僚屬誠,必盡忠于長官。
這是維系君與臣、長官與僚屬、将與兵之間牢不可破的紐帶。
孔子說的“禮治天下,仁者無敵”真有道理啊!治軍要講法,也是講儒,二者不可或缺。
在鑽研治軍之術時,周瑜重新捧起了儒學經典,思考運用,得心應手。
大凡年輕人,血氣方剛,銳氣十足,往往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愛什麼,就萬分尊崇,恨什麼,就覺得一文不值。
任何一種學說,都有它的合理成份,就像任何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從兩個人的吵架中,也能受到啟發。
孫權到水兵大營巡示,問:“有多少水兵了?” “這不太好說。
” 孫權十分奇怪:“為什麼?” “大營中有五萬水兵,但這一帶的百姓和我們水兵情深意厚,若有強敵來犯,兵民一體,同仇敵忾,即使有十萬敵軍,也能叫他有來無回。
” 孫權心花怒放:“公謹大哥治軍,我放心矣,江東無憂了。
德謀應該讓賢了。
” 周瑜忙搖頭:“德謀乃是江東的三朝老臣,德高望重,讓他交出陸軍大權,他會不服氣,也令老臣子們心寒。
我的治軍之術并不複雜,我先告訴你,由你轉告德謀,豈不更好。
” 孫權連連點頭。
程普從孫權的口中,聽了周瑜的治軍之法,連連稱奇,當即就表示要照搬到陸軍中來。
接着,孫權又說了周瑜的良苦用心,令程普倍感慚愧。
此前,他自以為是三朝元老,戰功赫赫,多次怠慢周瑜。
于是,程普親自來到水軍大營,拜訪周瑜,一見面一躬到地。
“以前多有得罪,望公謹寬恕。
” 周瑜急忙攔住他:“德謀,你這是為何啊!論官職你和我相同,論輩份,你還是我的長輩。
” “今天,我是廉頗,你就是蔺相如。
我們重演一遍将相和。
” 從此,程普對周瑜十分敬重,二人關系非常親近。
他告訴别人:“與周公謹交往,就好像喝下厚味的美酒,不知不覺就已沉醉。
” 孫策死時年僅26歲,這時候,曹操是46歲,袁紹48歲,徐州的劉備40歲,荊州的劉表47歲,漢中的張魯38歲,益州的劉璋36歲,他們的人生閱曆和統治經驗都很比較豐富,且是掌權較久,應付過各種危機。
孫權執掌江東大權時才19歲,還是個少年,他望眼天下,覺得任重道遠,有一種極強烈的危機感:我這稚嫩的雙肩,能挑起振興江東,鼎足天下的大業嗎? 有了危機感,孫權十分勤奮,既埋頭苦讀,又虛心向人學習,其中請教最多的當屬周瑜。
孫家幾經磨難能東山再起,要依仗程普和黃蓋等舊部老臣,但要割據江東甚至是平定天下,就要靠公謹大哥和魯子敬等少壯派了。
忠心耿耿的部屬,誰都有,但像公謹大哥這樣的奇才,就可遇不可求了。
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江東傾兵而出,殺向江夏的黃祖,孫權再度披挂上陣,統領陸軍。
周瑜則被任命為前部大都督,率領自己訓練已久的水軍,浩浩蕩蕩地向江夏郡出發。
黃祖與孫家乃世仇,當年孫堅便是單騎追殺,在岘山被其士兵射殺身亡,孫策為報父仇,曾多次讨伐黃祖,黃祖亦曾在劉勳被逐出宛城後,率軍趕來欲助劉勳奪回領地。
然而孫策在尚未與黃祖分出勝負之前,便不幸殒逝。
因此,與黃祖之間恩怨的了結,就落到了孫權身上。
在此之前,孫權已兩次征讨過黃祖,一次是在建安八年(公元二0三年),原本已大破對方舟車,卻因為轄區山越族叛亂,隻好回軍平亂,未能破城。
另一次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二0七年),這回由黃祖先行挑釁,遣手下猛将鄧龍率數千捕魚馬進攻柴桑,不過給迅速率軍趕到的周瑜擊潰,一路窮追猛打後,反将鄧龍生擒,并擄獲男女數百人。
而這次大舉進攻,主要是周瑜見時機已經成熟,想測試培訓多年的江東水軍能夠發揮多大的威力。
曆經兩次激烈的對戰,江夏郡實力大不如以前,但黃祖仍拼命死守,他用兩艘以生牛皮包裹的狹長蒙沖封住沔口,船上用堅韌的棕繩捆住巨石,然後抛向江底,藉此固定船身。
船上千餘士兵不斷用弓箭向外發射,頓時箭如雨下,江東水兵根本無法靠近。
江東的偏将軍董襲、别部司馬淩統,立功心切,見此景況十分焦急,不等主力水軍趕到,就各率敢死隊一百人,每人身披兩副铠甲,乘着大船沖入黃祖兩艘沖之間,董襲抽刀砍斷棕繩,先讓蒙沖失去定點而漂走,再令大船強行清出一條水道,打亂黃祖的陣式,于是江東的主力水軍毫無阻礙的通過了沔口。
黃祖見狀,連忙派水軍都督陳就迎戰,不料一觸即敗,被周瑜殺得潰不成軍。
平北都尉呂蒙統率前鋒,親手斬下陳就的人頭,懸挂示威。
江東士氣大振,乘勝直追。
另一方面,孫權的陸軍幾乎未遇到任何抵抗,就長驅直入夏口城下。
不久,周瑜的水軍趕來會合,經過一陣猛攻,很快就破城而入。
黃祖在一隊親兵的保護下,拼命殺出重圍,無奈仍被追上,死于亂軍之中。
江夏郡失守,荊州人如夢方醒,惶惶不可終日。
劉表長子劉琦與弟弟劉琮,因繼位問題水火不容,劉琦眼見自己勢單力薄,情況越來越不利,在和劉備新得的謀士諸葛亮請示後,認為這是躲避災禍的好機會,逐向重病卧床的父親請求接替黃祖的職位。
劉表考慮幾日後,終于答應讓他出任江夏郡太守,并設法與孫權大軍抗衡。
周瑜得知此消息,微笑着喃喃自語:劉表根本就不知道我周瑜是何人也,看來,荊州已成殲滅黃祖的另一項勝利品了。
就在周瑜和孫權摩拳擦掌之際,忽然接到密探千裡飛馬來報———九江的曆陽出現曹軍,兵鋒直指丹陽郡。
江東傾兵而出,後方空虛,哪能擋得住精銳的兩萬曹軍?而且丹陽郡和吳郡相鄰,同為孫家的根本之地,立足之本,臣民也忠心,如果讓曹軍攻占,孫家在江東的根基等于被連根撥起,後果不堪設想。
怎麼辦?周瑜和孫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曹操自從徹底消滅袁紹之後,環視各路英雄,有一覽衆山小之感,再找不出能和他争奪天下的人了。
對于荊州的劉表,他從未放在心上,令他寝食難安就是寄居在荊州的劉備。
曹操十分了解劉備,隻要他還有一口氣,就不會認輸,并繼續争強到底。
劉備自鎮壓黃巾之亂始,奔波了将近二十年,雖然兩手空空,但卻累積下極高的德望,天下英雄和百姓無不贊揚他,關羽、張飛、趙雲等一班猛将,也對他死心塌地,不離不棄。
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資本,随時都能令他迅速崛起……最近又聽說他在荊州得列一個叫諸葛亮的年輕人,乃當世奇才,号稱“卧龍”,用兵能決勝千裡,治國能安撫萬民。
劉備之所以始終難成大事,原因在于武将有餘而謀臣不足,好比用一條腿與人竟走。
這個諸葛亮若真是當世奇才,那麼劉備的“班底”就很完備了,遲早會成為他的心腹大患,應該預先想出一套防範之法。
曹操正在沉思之際,突然有密探來報:孫權攻克夏口城,斬殺了黃祖替父雪仇,目前正積極部署軍隊,尚無折返江東之意。
曹操聞言臉色微變,突然發覺自己竟然忽略掉孫權與周瑜的潛在力量,據來投奔他的前廬江太守劉勳說,周瑜是當今難得的少年英雄,他精通謀略,用兵深不可測。
曹操又想起孫策死後,周瑜輔佐年僅十九的孫權,非但斬殺李術報了兄仇,還能在短時間内穩定江東局勢,連他派人要求孫權送子到許都為質,都遭拒絕。
可見孫權和周瑜絕非泛泛之輩,既勇猛果敢,又有幾分膽識。
召集他們攻陷江夏郡,黃祖也死于亂軍之中,應該算是達到報仇的目的,可以暫時歇兵了,然而他們仍在積極部署,似另有所圖……莫非這兩個小子和我想的一樣,明為征讨黃祖報父仇,暗地卻準備順勢攻取荊州了。
他十分清楚,荊州乃兵家必争之地,隻要占據荊州,無論西取巴蜀,南攻江東,還是北圖中原都事半功倍,是統一天下的關鍵所在。
想到這兒,他坐都坐不住了,在屋裡走來走去,連女侍送來的晚膳,也沒吃一口。
他的堂弟曹仁來訪,見狀頗為不解。
“孫權不就攻下一座城嗎,這事每天都在各地發生,有什麼好擔心的?再說,孫權為防範戰敗的江夏兵偷襲,積極部署也很正常的啊。
” “此次可大不相同,”曹操神情嚴肅,“你快把文若叫來。
” “天色已晚,還是吃完飯……” 曹操一揚手打斷他的話:“事不宜遲,我還是親自去找他吧。
” 此時此刻,荀彧似乎已經猜出曹操的來意: “主公,荊州之重要就不必贅言了。
劉表病危,加上荊州人偏安太久,兵懈民怠,怎能擋得住孫權的大軍。
” “荊州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