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初試鋒镝

關燈
首先是要把孫家和江東的血肉相連說給每一個江東人聽。

    ” 過江之後,孫策率大軍攻城奪地,周瑜和孫權都留在後方。

     孫策治軍有方,慈嚴相濟,他的士兵紀律嚴明,秋豪無犯,深得民心。

     孫權遵照周瑜的意思,大力宣講孫家和江東的親密關系,并指責劉繇是江東的“外來人”,對江東的熱愛遠不及孫策。

     這一招果然生出奇效,那些本來在孫策和劉繇之間搖擺不定的江東人,在孫策的大軍節節勝利之下,都毫不猶豫地倒向孫策。

    這個結果反過來又使孫策節節勝利。

     大軍每到一地,孫策的大旗一舉,很容易被百姓們當成自己的隊伍,或應招當兵,或貢獻錢糧,沒有反抗情緒。

     劉繇的統治基礎從“根部”漸漸瓦解,許多官員一聽孫策到了,都失魂落魄,或棄城而逃,或開門迎接。

    大軍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江東震動,都稱孫策是“小霸王”。

     孫策在勝利之餘,靜心思想,對孫權說:“這一切勝利,首功非公謹莫屬,是他根據三大戰區的規劃,給孫家指出正确的發展戰略。

    孫家在江東威望極高,這威望随着父親的死而消失,因我們的崛起而複活,反過來又決定了我們的崛起。

    我們所到之處,百姓擁戴,英雄歸附,要糧有糧,要兵有兵,越戰越強。

    江東人很容易把我當成自己心中的英雄和未來領袖,而許多州郡的長官都是朝廷任命的外地人,很難得到這樣的心理認同,包括劉繇。

    這才是我們戰無不勝最主要的原因,我的勇武和周瑜的奇計都在其次。

    ” “江東戰區的良将不多,勁敵極少,也是我們戰無不勝的重要原因。

    若是在洛陽戰區,遇到曹操、袁紹和袁術等勁敵,哪裡能讓初出茅廬的人所向披靡?我們即使連打幾個勝仗,也得不到民心和士族階層的擁戴,沒有錢糧和兵源,越戰越弱,很難生根。

    ” “公謹大哥從不居功,更不和你争奪光彩。

    ” “是啊,我經常在衆将面前,稱贊他的雄才慧智,他總是不受,把所有的功勞都安在我頭上,為我樹立威信和德望。

    爹的夢應驗了,他是我們孫家的金身童子。

    ” 風随草而舞,人随勢而動。

     江東的豪傑們紛紛來投奔孫策,其中就有江東名士彭城人張昭、張绂,廣陵人秦松、陳端等人。

    此前,他們隐居于鬧市和山野,拒絕過許多地方豪強的邀請,如今卻來投奔孫策。

     張昭,字子布,少年時便博覽群書,尤通曉《左傳春秋》,深通帝王之道,名揚江東。

    他20歲時被舉薦為茂才,不去接受。

    徐州刺史陶謙舉薦他為孝廉,他不去應薦。

    陶謙認為他輕視自己,把他抓了起來。

    幸好好友趙昱全力營救,才得以不死。

    徐州戰火一起,張昭等徐州士人,都跑到揚州避難。

     這段狂飙突進的日子,周瑜留在後方,創建夢想已久的情報府衙。

     這一日,他正在津津有味地思索,卻接到孫策告急的密信。

    信上說,大軍已經進入曲阿地區,在和劉繇對峙中陷入危機,請周瑜速去。

     原來,孫策的大軍進入曲阿地區,已有四萬之衆。

    劉繇集結了五萬大軍,且是以逸待勞,擺出拼死一戰之态。

    但孫策善于用兵,将士骁勇,士氣沖天,劉繇不敢決戰,就堅守不出。

    孫策求戰不得,糧草接濟困難,将士變得浮躁輕妄。

    如此拖下去,十分不利。

     劉繇手下還有一名勇将,叫太史慈。

    二人相遇,一場惡戰,竟然難分勝負。

    孫策一槍刺死了太史慈的馬,奪得他脖子後插的手戟,而太史慈也奪得孫策戴的頭盔。

    就在這生死相搏這時,雙方的騎兵同時趕到,二人才各自回營。

     “劉繇被我們打怕了,在神亭一帶,憑借高牆厚壘,嚴防死守,閉門不出,以不變應萬變,這仗怎麼打?”孫策的眉宇間充滿了焦慮之意。

     周瑜想了想:“一定要讓劉繇動起來。

    ” “這個龜孫子,你就是把腦袋伸出去讓他砍,他都不肯動一動。

    ” 周瑜跟着孫策來到地形池前,隻看了一會兒,就露出了微笑。

     “公謹,你有計了?” “還談不上,隻能說是有點頭緒了。

    ” “快說,快說!我都快憋死了。

    ” “神亭的後面是牛渚城,劉繇的大部分糧草和軍器都在此地,這是劉繇堅守不出的資本。

    如果攻占此地,劉繇就坐不住了,我們不和他決戰,他也會找我們決戰的。

    ” 孫策重重地拍了一下周瑜,大喜過望:“有公謹幫助我,何愁大業不成。

    ” “攻城傷亡大,乃用兵之下策,要從長計議啊!” 進攻有了頭緒,孫策心情大好,擺酒為周瑜洗塵。

    席間,濃濃的兄弟之情,令周瑜和孫策對飲好幾杯,面紅耳赤,思緒飛揚,靈感不斷,破敵之計層出不窮。

     “伯符,我們的情報府衙初步建立起來了,有二十多個的密探出色極了。

    過幾天,你就頻頻調動兵馬,擺出強攻的态勢,把劉繇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我就派幾個密探潛入牛渚城,将城内的一草一木都查訪得清清楚楚,然後再想如何攻城。

    ” 周瑜想起太史慈一事,就提醒孫策:“不要恃勇與敵獨鬥。

    對方死一個太史慈,如同斷其一指,萬一你有個意外,則是群龍無首,大業很可能就會從此夭折。

    ” 孫策哈哈大笑,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我隻是一時輕敵,才被太史慈奪了頭盔,下次相見,我非生擒他不可。

    ” 劉繇是山東牟平人,系出皇族,曾經被時任兖州刺史的哥哥任命為濟陰郡守。

     他在濟陰郡,治理有方,政績卓著,既得民望,又驚動了朝廷。

    在平定黃巾軍之亂時,他擔當守土之責,在數倍于己的黃巾軍圍攻下,激戰半月,堅持到了援軍趕到,裡應外合,大敗黃巾軍。

    這之後,他被調入洛陽,任光祿勳之職,因生性耿直,受到宦官的排擠,十分不得志,所以一有機會,就遠離京都,割據一方。

     如今,劉繇三十六歲,正躊躇滿志地想平定江東之際,忽然殺出個孫策和周瑜,如狂風掃落葉一般,把他打個落花流水,昔日的豪情壯志消散大半。

    他看上去很鎮定,頗有大将風度,其實心裡很悲觀。

    隻是以往的榮譽在支撐着他,甯死不屈,非要和孫策決一死戰。

     周瑜的七名密探輕易就混入了防備松懈的牛渚城。

     為首的叫司馬功,江東吳郡人,胖胖的,總是一臉憨厚的笑容,看上去像個精明的商人。

    十幾年前,他就幹密探這一行至今,機智幹練。

    他曾是皇甫嵩、袁紹、公孫瓒、呂布等人的首席密探,刺探的有價值的情報數不勝數。

     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