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軍立國

關燈
孫權所占,其勢就很難動搖了,而且我們的汝南郡将從此永無安甯之日。

    ”曹操眉頭緊鎖:“我本想等北方勢力鞏固之後,再大舉南下取荊州,然後攻戰江東或巴蜀,想不到孫權動作比我還快,文若,你看如何是好?” “北方雖尚未鞏固,但大局已定,皇上又在您的輔佐之下,其勢已難撼動。

    反觀南方,孫權、周瑜并非泛泛之輩,若任其坐大,終将成為心腹大患,何況目前荊州尚有一個蓄勢待發的劉備,為今之計,唯有趕在孫權之前取得荊州,方有可為。

    ” “嗯!”曹操仍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其實我的想法和你一樣,隻不過———” “您還擔心無法南北兼顧吧,”荀彧微笑道:“果真那樣,我倒有個一勞永逸之法。

    ” 于是不久,朝廷降旨廢除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職位,并恢複西漢初年所置的丞相和禦史大夫,曹操被任命為丞相,無論大小事務均由其統籌管理。

    他趁機将自己的親信分配到各個要職上,心理總算比較安穩了。

     後方局勢一穩定,曹操便迅速做出決策,親率大軍南下,準備與劉表交戰。

    他還另外派遣一支部隊開往九江的曆陽,授意他們做出準備進攻丹陽郡的樣子,藉以喝阻在江夏徘徊,意圖奪取荊州的孫權。

     曹操南下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荊州。

     此時劉表剛病逝,後妻蔡氏之弟蔡瑁與外甥張允向來擁戴次子劉琮,立即聯合一些志同道合者共推劉琮繼任荊州刺史。

    劉琮個性既軟弱,又無主見,沒有擔當大任之才,聽說戰無不勝的曹操要來打荊州,吓得臉色發白,連夜召集重要部屬前來會商。

     衆人見劉琮這副模樣,已知事不可為,章陵太守蒯越率先說。

     “為荊州臣民與您劉家着想,恐怕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曹操開戰之前出降。

    ” 劉琮有些動容,但卻唯唯諾諾地說:“也許可以派劉備去抵抗,先父過世前,曾托他務必協助我治理好荊州。

    ” 蒯越不以為然。

     “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

    曹操貴為漢室丞相,對外代表皇上,即主,您這荊州刺史乃朝廷所任命,即為臣,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

    再則若欲集結兵力對付曹操大軍,無疑以卵擊石,想用劉備迎戰曹操,更是不當之舉。

    試想若他無法拒敵,荊州免不了慘遭兵災,若他可以拒敵,恐怕将不甘于您之下,随時有可能取而代之。

    形勢對我們如此不利,敢問您有何勝算可言?既無勝算,何不歸降曹操,或許還有一官半職可做,也不用再擔心殺伐之事,安安穩穩地享受榮華富貴。

    ” 劉琮聽完這番話,見與會部屬無人主張抗曹,更别說是請劉備去迎敵了。

    他本就怕事貪生,遂開始想着歸降後的好處。

     不久,曹操大軍抵達新野,劉琮果然率衆持荊州印信前往,表明歸降之意。

    曹操對于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荊州而欣喜若狂,當下以皇帝名義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候,蒯越等十五人因勸降有功,也各授官封侯。

     “天下一統,指日可待矣。

    ”這是曹操不費一兵一卒而得荊州後,發自内心的呐喊。

     官渡之戰後,他用了五年時間,才徹底攻滅了袁氏家族的殘餘勢力。

    對外,他招降了以烏丸峭王為首的酋長們;平定了河東郡的叛亂,望眼中原,再無人能向他挑戰。

    對内,他撤消三公之職,廢除三權分立的機制,恢複丞相之位,自任丞相,用法律手段為他大權獨攬正名順言。

     前将軍馬騰父子是曹操的一塊心病,他就用計将馬騰一家人騙到許昌任職,監視起來。

    馬騰之子馬超統領馬騰的部隊,也不敢輕舉妄動。

    總在朝中譏刺他的孔融,也被他一怒之下殺了,那些恃才放曠的讀書人都老實了。

     他捏指一算,麾下已有将近七十萬大軍,無論軍官士卒皆精神抖摟。

    而他心中耿耿于懷的劉備也在不久前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抛妻棄子狼狽逃竄,至于孫權和周瑜,更在他作勢增兵曆陽欲圖丹陽郡後,匆匆班師撤回江東。

    若不趁此大好機會繼續攻城掠地,更待何時。

     想到這裡,他實在興奮得睡不着,就由許褚和曹仁護衛,來到長江邊上,極目眺望,心中無限感慨:世人絕不會想到我區區一介宦官之後,竟能如此睥睨群雄,撼動四方。

    如今隻要我一聲令下,七十萬大軍無論是南攻江東,還是西取巴蜀,都像摧枯拉朽般容易。

     曹仁眼望遠處稀稀落落的漁船燈火,問:“丞相接下來是要先攻巴蜀,還是先占江東。

    ” 曹操撚須微笑問:“如果說益州劉璋是羊,漢中張魯是驢,江東孫權乃幼虎,你會先對誰下手?”曹仁恍然大悟:“丞相的意思是———” “羊和驢怎麼成長,終究無法對我們造成威脅,但幼虎可不同,如果不趁它還小就先除去,日後定會變成一頭更兇猛的野獸。

    因此下一個目标是羽翼未豐的江東,隻要江東到手,巴蜀猶如囊中之物。

    ”曹操點頭說。

     靜聽多時的許褚聞言,終于打破沉默:“那麼關于占領江東,丞相是否已有對策?” 曹操露出自信的笑容:“劉琮雙手奉上荊州後,讓我有了一個新想法:原來光靠浩浩蕩蕩的軍隊與顯赫名聲,也能夠兵不血刃地獲得城池。

    當初孫權和周瑜在江夏,就是被我派出進駐曆陽的兩萬大軍震懾住,才匆忙撤回江東,因此我想寫封信給孫權,勸他像劉琮一樣識時務,交出江東來。

    ” 曹仁提醒曹操:“孫權既是幼虎,必有勇猛之處,非劉琮可比。

    我們還是要做好萬一開戰的準備。

    ” 曹操點頭稱是:“江東的周瑜,你們可曾聽過?我們若是和江東開戰,統帥一定是他,江東的戰略規劃都出自他之手,孫策和孫權的每次戰役的作戰計劃,也都由他過目之後才确定。

    ” 許褚驕橫地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他怎麼能和丞相比呢?丞相打天下時,他還穿開裆褲呢。

    就算他周瑜有通天本領,但能擋住七十萬大軍嗎?我看丞相把七十萬大軍往長江邊上一擺,再給孫權和周瑜寫一封信,江東就是第二個荊州。

    ” 過了一會兒,曹操又說:“這封信,我要親自寫。

    ” 曹操給孫權寫了充滿誠意的信,言明他對江東并無野心,此次南征,意在劉備,取荊州是順手牽羊。

    荊州之禍,皆因劉備而起。

    隻要孫權幫他圍剿劉備,再上書表示尊奉朝廷,他就退軍。

    并以獻帝名義,下了一份诏書,封孫權為征東大将軍,總理江東事務,條件是一子入京做人質。

     最後,他也給周瑜寫了封信,對他的韬略和才智評價極高,非常人可比,他神交以久,願意和他煮酒對座,結伴遊獵。

     曹軍在荊州的動向,都瞞不過江東的密探們。

     曹操的七十萬大軍在長江北岸紮下大營,連綿數十裡,氣勢磅礴,顯得堅不可摧。

    在水上,曹操任命蔡瑁和張允為水軍大都督,由朝廷出資,征調四千餘艘戰船,編成水軍大帳,一隊隊高大雄壯的北方兵将站在船頭,虎視着對岸。

     陸軍大帳和水軍大帳連在一起,有百餘裡長。

    有的密探混入曹營,目睹了曹兵士氣高漲,訓練有素。

     這一切,都把江東的密探們吓壞了。

     一封封的密報傳到孫權手中,孫權也猶豫了。

    他希望密探的消息都是假的,派心腹近臣秘密過江偵察,得到的描述完全一樣。

    仿佛曹兵隻要排着隊走過來,就能把江東踏成碎片。

     喬公、吳國太、孫匡都找過孫權,勸他接受曹操的條件。

     就連張昭,也是如此意見:“曹操兵勢太盛,又挾天子以令江東,不到萬不得已時,不可與之争鋒。

    降曹就是降漢,有什麼污辱的。

    隻要曹兵不過江,犧牲一個劉備有何妨。

    何況劉備反複無常,背叛過呂布、曹操和袁紹,江東容納他,就是引狼入室。

    ” 一時間,江東主降者如潮,主戰者廖廖。

     孫權派人星夜前往鄱陽湖,找正在訓練水軍,督造戰船的周瑜。

     曹操出兵曆陽,周瑜審時度勢,費了好大力氣,才說服孫權撤回江東,并将數萬人口移防柴桑。

     不久,荊州傳來劉表病逝的消息,孫權認為這是再一次奪取荊州的絕佳機會。

     随行的魯肅進言:如今劉表新亡,他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又為繼任問題,嫌隙已久,荊州上下正處于不安之勢,主公若想趁機奪取,可以考慮與目前寄居在荊州的劉備合作。

     孫權曾聽周瑜提過劉備這個人,但對他并不熟悉,沉默半晌。

     “滋事體大,等公謹回來再決定吧。

    ” 魯肅卻認為事不宜遲:“劉備乃天下枭雄,雖兵單勢寡,但手下猛将謀臣皆一時之選,潛力不容小觑,加上他與曹操有過節,在荊州又頗得人望,若能共同合作,荊州猶如囊中之物。

    主公若再猶豫,恐怕會被曹操搶先一步。

    ” 孫權聞言,想起當初周瑜堅持發展水軍時,曾提到曹操恐有奪取荊州,圖謀江東的野心,為避免惡夢成真,也為能盡快占有荊州這一軍事要地,遂采納魯肅的建議,并讓他以祭奠劉表,慰問劉琮劉琦為由,前往荊州和劉備接觸。

     然而,孫權與魯肅還是晚了一步。

     魯肅才到夏口,曹操便已率大軍從許都浩浩蕩蕩地出兵直指荊州。

    消息傳來時,魯肅正與客店老闆登記住宿,聞訊一股涼意直貫背脊,整個人驚愣當場,張口而不能言。

     客店老闆被他的神情吓壞了,十分慌張。

     “您怎麼了?要不要請大夫來?” 魯肅慘白着臉,兩眼空洞,失魂一般。

     “大勢已去,大勢已去———” 客店老闆好心端來一碗烈酒,想讓魯肅振作起來。

    魯肅木然地抓着酒碗,突覺口燥唇幹,喉嚨好像要冒出火來,想也不想地将整碗酒一飲而盡,頓時嗆得他咳嗽連連,噙着淚水皺眉。

     “我不善飲,你怎麼拿這玩意給我喝?” 烈酒下肚,人也清醒許多。

    魯肅走出客店,深深吸口微涼的空氣,馬上又有了主意:曹操雖揮軍南下,但畢竟還在半路上,隻要我盡夜兼程,趕在他到達荊州之前與劉備碰面,應該尚有可為。

     魯肅披星挂月,沒日沒夜地拼命走,眼看就要抵達劉備所在的樊城,卻萬萬沒想到,懦弱怕事的劉琮竟然帶着荊州印信前往新野,向曹操投降了,劉備聞訊急忙率衆往南遠走,過襄陽經當陽、江陵直到長坂,結果在長坂坡還是被曹操派來的一支軍隊打得抛妻棄子,狼狽不堪。

    魯肅費盡千辛萬苦,才在長坂見到了落魄的劉備一行人。

     當魯肅為孫劉聯合而日夜奔波之際,周瑜還在鄱陽湖繼續督練他的水軍。

     這段期間,魯肅、孫權做了什麼事,曹操有哪些行動,甚至劉備的逃亡過程,他都透過自己引以為傲的情報網了然于胸。

     對于魯肅聯合劉備的主張,他持保留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他認為,劉備是顆尚孵化的鷹蛋,目前可以利用的,隻是他的聲望,至于聯合對江東軍力能提升多少,他很懷疑。

    雖然關羽、張飛、趙雲等堪稱當世猛将,但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下兵士少得可憐,加上現在又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連根據地都喪失,這樣的結合,讓他覺得興趣缺缺。

     不過,軍力提升有限倒是其次,他很擔心一旦與劉備聯合,對方會像寄生蟲一樣,在不知不覺當中吸取宿主的養分,然後孵化,成為一隻猛鷹,振翅高飛,擴展勢力。

    看他輾轉于公孫瓒、曹操、袁術、劉表麾下的景況,實在令人難以放心。

     話雖如此,眼前曹操七十萬水陸大軍在長江北岸紮營,旌旗蔽日,氣勢強盛,日夜虎視眈眈于江東地區,縱使江東水軍再精銳,恐怕也會勝得很辛苦,萬一不甘久居人下的劉備趁我與曹軍對峙時,在一旁養精蓄銳,等到雙方兩敗俱傷,再坐收漁翁之利,那該如何是好?化敵為友,或許是權宜之計。

     正當他在湖岸背手踱步,獨自沉思之際,身後忽然傳來熟悉的聲音。

     “公謹,好久不見了。

    ” 周瑜一看,面露喜色,高興地喊着:“子翼,你怎麼會來這裡?” 離他不遠處,久未碰面的蔣幹正微笑地站在那裡,他一身布衣,與平民百姓無異。

     周瑜三步并兩步地跑過去,拉着他的手,親切地寒暄。

     “你不是在滿寵那裡當差嗎,怎麼會跑到鄱陽來,還這身打扮?” “此事說來話長,我們找個地方叙叙舊吧!”蔣幹淡淡一笑。

     兩人來到臨湖一間不起眼的民宅,那是周瑜督練水軍時的下榻處。

    周瑜才推開大門,就轉身把蔣幹擋住,微笑着。

     “你千裡迢迢,該不會是當曹操的說客吧。

    ” 蔣幹閃過一絲詫異的神情,哈哈大笑。

     “公謹你也太會聯想了。

    這次曹丞相率軍南下荊州,滿寵大人随侍在側,所以我才有這個機會跑來。

    日前丞相派人去九江處理事務,聽說你在鄱陽督練水軍,便偷閑過來,想與你見面叙舊。

    說我是丞相的說客,豈不冤枉?” 周瑜臉上挂着笑意,仿佛已看出蔣幹在想什麼,盯着他好一會兒。

     “我雖不及師曠能聞弦賞音,但你這番話,也算是高雅之曲,值得繼續傾聽了。

    請講吧。

    ” 遂領着蔣幹進屋,設宴款待。

     蔣幹在周瑜處所一住就是三天,其間二人說的不外淮江書院學長學弟們際遇如何,自家妻兒生活如此之類家常瑣事,壓根兒沒有提及荊州與江東一觸即發的戰争。

     這天午後,蔣幹與周瑜正在湖邊欣賞初秋景緻,一邊談論最近的讀書心得。

    周瑜忽然開口相約:“待會我要去巡視水軍營寨,你有沒有興趣一同來看看。

    ” “這樣好嗎?我和你分屬敵對陣營———” 蔣幹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很遲疑。

     “不要緊,我相信子翼的為人。

    ”周瑜拍拍他的肩。

     于是蔣幹就跟着周瑜進入水軍大營,巡視糧倉、兵器房,并觀看操演。

     之後,周瑜又設宴款待蔣幹。

    酒酣耳熱之際,周瑜拿出當初孫堅送他的書籍,孫策與他來往的書信,以及孫權所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