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野遊
關燈
小
中
大
花落落是個純情大方的女孩,喜歡你,看你的目光就火辣辣的,此時她見我被她目光逼視得低着頭,便俏皮地問:“默哥,你說魚躲在哪裡最安全?”
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躲在水裡最安全了。
” “不見得吧,”花落落鼻子微微翹起,睿智地說,“我們吃的這兩條魚剛才就躲在水裡,這會兒連肉帶靈魂都進我們肚子裡了,可見,魚即使躲在水裡,也不安全,是不是?” 我知道花落落話裡有話,她的意思是說,我就是魚,她是釣魚者,即使我躲在水裡,她也吃定我了。
我心想,不能讓這丫頭小看了,于是,我不甘示弱地問:“落落,難道魚也有靈魂?我記得奧古斯丁說過,人是一個偉大的事物,是照着神的形象和樣式造的,不是指他所穿戴的必死的身體,而是指他的理性靈魂,正是因為他具有理性靈魂,才使他享受一切獸類所沒有的尊貴和榮耀。
可見,隻有人類才有靈魂,魚是沒有的。
” 陳東海當即表示支持,“雷默說得對,人是萬物的尺度,當然隻有人才配有靈魂。
” “東海哥,”花落落噘着小嘴兒反駁道,“我卻認為萬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魚高貴。
畢達哥拉斯就認為,靈魂是可以輪回的,不朽的靈魂可以轉化成各種其他物種,一切生命形式因此就有聯系了。
可見,不僅魚有靈魂,萬物都有靈魂。
” 一談到哲學,朱達仁就露出權威的神情,他用總結式的口吻說:“關于靈魂是什麼?到底有沒有靈魂?古往今來,西方哲學家、宗教學家都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蘇格拉底認為,靈魂在生前肯定就存在了,人死後靈魂有三種命運:善者升天,惡者入地獄,中間的則入煉獄。
赫拉克利特認為,靈魂是由火和水混合而成,優秀的靈魂主要是由高貴的火組成的幹燥的靈魂,如果水在靈魂中占主導,就會變得快樂,但也意味着靈魂的死亡。
伊壁鸠魯的信徒主張,靈魂、肉體同源,認為靈魂是由和肉體其他部分一樣的原子構成的;而柏拉圖主義者認為,靈魂是一種非物質、非肉體的東西,與尚在人世間修煉的神同宗。
亞裡士多德關于靈魂的概念比較模糊,但他也明确認為,靈魂是與身體結合在一起的,并随着身體的消失而消失。
奧古斯丁在基督教神學中稱靈魂好比身體的‘騎手’,把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兩者清清楚楚地分割開來,而且認為靈魂代表真正的人。
自中世紀開始,西方哲學關于靈魂的存在與性質,以及它與身體的關系的争論,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笛卡爾認為,人是肉體與靈魂的聯合體,靈魂也就是心。
斯賓諾莎認為,宇宙萬物無不有心與物質兩個方面。
康德提出,靈魂無法以理性說明,但是心思必然會斷定靈魂存在。
可見,靈魂是個模糊的概念,充滿了不确定性,但是無論如何靈魂都是唯心的,我們是唯物主義者,還是為物質決定精神幹杯吧!” “達仁,我是唯心主義者,我倒認為,人的本質是靈魂的。
”張懷亮反駁說。
“懷亮,你不覺得越是靈魂的,就越是病态的嗎?”朱達仁不服氣地問。
“所以啊,生命是靈魂長期康複的過程。
”張懷亮笑着詭辯道。
朱達仁還想辯駁,我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學哲學的,又是大學同班同學,誰也不服誰,連忙制止說:“兩位大哥,生活就是靈與肉的鬥争,物質與精神誰決定誰,永遠也讨論不清,咱們難得進一回山,還是為鮮美的烤魚幹一杯吧。
” 陳東海附和道:“雷默說得對,這進山的感覺真好,來,哥兒幾個,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以後,小石桌上的烤魚,就剩下幾根刺兒了,杯盤狼藉。
女主人一邊收拾一邊問:“你們是來旅遊的吧?” “大嫂,這附近有什麼好玩兒的?”我接過話茬問。
男主人憨笑着回答:“順着小溪往上走,有一個水庫,風景不錯。
” 陳東海不客氣地說:“老闆,幫我們看着車,我們過去玩玩。
” 男主人爽快地說:“沒問題,沒問題。
” 我們沿着溪水往
” “不見得吧,”花落落鼻子微微翹起,睿智地說,“我們吃的這兩條魚剛才就躲在水裡,這會兒連肉帶靈魂都進我們肚子裡了,可見,魚即使躲在水裡,也不安全,是不是?” 我知道花落落話裡有話,她的意思是說,我就是魚,她是釣魚者,即使我躲在水裡,她也吃定我了。
我心想,不能讓這丫頭小看了,于是,我不甘示弱地問:“落落,難道魚也有靈魂?我記得奧古斯丁說過,人是一個偉大的事物,是照着神的形象和樣式造的,不是指他所穿戴的必死的身體,而是指他的理性靈魂,正是因為他具有理性靈魂,才使他享受一切獸類所沒有的尊貴和榮耀。
可見,隻有人類才有靈魂,魚是沒有的。
” 陳東海當即表示支持,“雷默說得對,人是萬物的尺度,當然隻有人才配有靈魂。
” “東海哥,”花落落噘着小嘴兒反駁道,“我卻認為萬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魚高貴。
畢達哥拉斯就認為,靈魂是可以輪回的,不朽的靈魂可以轉化成各種其他物種,一切生命形式因此就有聯系了。
可見,不僅魚有靈魂,萬物都有靈魂。
” 一談到哲學,朱達仁就露出權威的神情,他用總結式的口吻說:“關于靈魂是什麼?到底有沒有靈魂?古往今來,西方哲學家、宗教學家都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蘇格拉底認為,靈魂在生前肯定就存在了,人死後靈魂有三種命運:善者升天,惡者入地獄,中間的則入煉獄。
赫拉克利特認為,靈魂是由火和水混合而成,優秀的靈魂主要是由高貴的火組成的幹燥的靈魂,如果水在靈魂中占主導,就會變得快樂,但也意味着靈魂的死亡。
伊壁鸠魯的信徒主張,靈魂、肉體同源,認為靈魂是由和肉體其他部分一樣的原子構成的;而柏拉圖主義者認為,靈魂是一種非物質、非肉體的東西,與尚在人世間修煉的神同宗。
亞裡士多德關于靈魂的概念比較模糊,但他也明确認為,靈魂是與身體結合在一起的,并随着身體的消失而消失。
奧古斯丁在基督教神學中稱靈魂好比身體的‘騎手’,把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兩者清清楚楚地分割開來,而且認為靈魂代表真正的人。
自中世紀開始,西方哲學關于靈魂的存在與性質,以及它與身體的關系的争論,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笛卡爾認為,人是肉體與靈魂的聯合體,靈魂也就是心。
斯賓諾莎認為,宇宙萬物無不有心與物質兩個方面。
康德提出,靈魂無法以理性說明,但是心思必然會斷定靈魂存在。
可見,靈魂是個模糊的概念,充滿了不确定性,但是無論如何靈魂都是唯心的,我們是唯物主義者,還是為物質決定精神幹杯吧!” “達仁,我是唯心主義者,我倒認為,人的本質是靈魂的。
”張懷亮反駁說。
“懷亮,你不覺得越是靈魂的,就越是病态的嗎?”朱達仁不服氣地問。
“所以啊,生命是靈魂長期康複的過程。
”張懷亮笑着詭辯道。
朱達仁還想辯駁,我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學哲學的,又是大學同班同學,誰也不服誰,連忙制止說:“兩位大哥,生活就是靈與肉的鬥争,物質與精神誰決定誰,永遠也讨論不清,咱們難得進一回山,還是為鮮美的烤魚幹一杯吧。
” 陳東海附和道:“雷默說得對,這進山的感覺真好,來,哥兒幾個,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以後,小石桌上的烤魚,就剩下幾根刺兒了,杯盤狼藉。
女主人一邊收拾一邊問:“你們是來旅遊的吧?” “大嫂,這附近有什麼好玩兒的?”我接過話茬問。
男主人憨笑着回答:“順着小溪往上走,有一個水庫,風景不錯。
” 陳東海不客氣地說:“老闆,幫我們看着車,我們過去玩玩。
” 男主人爽快地說:“沒問題,沒問題。
” 我們沿着溪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