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驚濤駭浪
關燈
小
中
大
已經深夜了,市委書記魏正隆緊鎖着眉頭還在辦公室裡圈閱市防洪抗旱總指揮部的汛情簡報,外面下着暴雨,電閃雷鳴,他點上一支煙深吸一口,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
他拿起電話,電話裡傳來了李紹光急促的聲音。
此時的李紹光正在市防汛指揮部,這裡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着,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電腦控制的黑水河水系圖燈光閃爍,李副書記在電話裡火急火燎地說:“魏書記,我是紹光啊,我一猜你就在辦公室,我剛從黑水河大堤上回來,正在市防汛指揮部,據氣象台報告,這幾天東州地區還會有特大暴雨,我看這雨不是個好來頭,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建議市委立即召開常委緊急擴大會議,準備抗洪搶險。
” “紹光啊,我正要找你,”魏正隆也一臉肅穆,果斷地說,“暴雨已經下了三天了,事不宜遲,就按你的意見辦,立即讓市委辦公廳值班室通知常委們及相關部門領導,來常委會議室開緊急會議。
” “好,魏書記,我馬上辦。
”李紹光語氣堅定地說。
魏正隆放下電話,疲乏讓他深深地陷在黑色高背軟皮靠椅裡。
在魏正隆腦海裡,黑水河在曆史上隻在清朝末年如此肆虐過,當時南岸十二個鄉鎮被淹沒,一片汪洋,死了很多人,北岸也有六處決堤,七八個鄉鎮被淹沒,老百姓流離失所。
此後近百年時間裡,東州雖然常有小澇,卻從未發生過大洪水。
魏正隆經常說,東州是一塊風水寶地。
然而下午他冒雨親自上堤查看水情,一上大堤魏正隆就有了不祥之感。
在常委會議室,常委們及相關部門的領導都到齊了,外面下着大暴雨。
“同志們,”魏正隆嚴肅地說,“最近幾天全市連降大暴雨,境内主要河流上遊地區的降雨量更大,黑水河洪峰即将考驗我們。
我建議,市委、市政府最近一段時間要把抗洪搶險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來抓。
” 榮立功對魏正隆的觀點表示贊同後,建議道:“為防止東州地區大洪大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應當組成黑水河保堤、群衆躲險、防汛抗澇和後勤保障四個指揮中心,深入抗洪第一線,分兵把口。
” 榮立功是搞科研的出身,辦事一絲不苟,與魏正隆搭班子以來,一土一洋配合得還算默契。
最令榮立功信服的就是魏正隆的胸懷,魏正隆是個虛懷若谷的人,與這樣的人搭班子,隻要不是工于心計之徒,基本不會有大矛盾。
“魏書記、榮市長,”李紹光擲地有聲地說,“國昌不在家,我也是抗洪指揮部的副總指揮,我願意向市委、市政府立下軍令狀,申請黑水河保堤總指揮。
” 魏正隆知道李紹光的身體不好,關切地問:“紹光,你的身體吃得消嗎?” 常務副市長何進川自告奮勇地說:“魏書記、榮市長,紹光早就應該住院檢查,他現在還發着燒呢,這個保堤總指揮我是當仁不讓。
” 何進川已經當了五年常務副市長了,明年換屆榮立功就要去人大了,誰能接替榮立功還是未知數,不過,省委有兩位常委向他透露過,他在省委書記陸清考慮的人選之中,讓他抓緊活動。
何進川盼着能接上榮立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段時間他沒少跑北京,但是身為二把手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表現自己,他覺得大洪水有可能是大機遇,所以想利用這次抗洪搶險弄出點動靜。
然而,李紹光根本不給他機會。
“老何,你的心意我領了,我剛從大堤上回來,大堤的情況我比你熟悉,魏書記、榮市長,就這麼定了吧!”李紹光斬釘截鐵地說。
何進川還想力争,被魏正隆制止了,魏正隆一拍桌子說:“好,紹光同志帶個好頭。
” 何進川心裡像堵了一團爛棉花一樣不自在。
“玉林,”榮立功回頭對坐在自己後面的朱玉林說,“給馬來西亞打電話,讓國昌同志火速趕回東州。
” 朱玉林應了一聲“是”,便起身出去了。
為了招商引資,修銀環路,張國昌帶隊去了馬來西亞。
東州市城市道路結構,是同心圓結構,就像一架大車輪子,由市中心朝東南西北輻射出去的條條大道,就像是大車輪子的條條輪輻。
這樣的交通結構,最适合于環形公路建設,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
東州市的祖先也正是按照“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論營建這座古城。
東州市已經有了銅環路、金環路,但銅環路、金環路之間的交通仍不盡如人意。
是否可以開辟銀環路,使市内銅環路與銀環路相通,讓市中心的人流、物流快進快出,利用金環路五條呈放射狀的高速公路,讓全市的交通都暢通起來,形成一個快捷的交通運輸網。
為此,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時常夜不能寐。
張國昌主抓這項工作,更是東奔西走焉,接觸了許多國
他拿起電話,電話裡傳來了李紹光急促的聲音。
此時的李紹光正在市防汛指揮部,這裡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着,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電腦控制的黑水河水系圖燈光閃爍,李副書記在電話裡火急火燎地說:“
” “紹光啊,我正要找你,”魏正隆也一臉肅穆,果斷地說,“暴雨已經下了三天了,事不宜遲,就按你的意見辦,立即讓市委辦公廳值班室通知常委們及相關部門領導,來常委會議室開緊急會議。
” “好,魏書記,我馬上辦。
”李紹光語氣堅定地說。
魏正隆放下電話,疲乏讓他深深地陷在黑色高背軟皮靠椅裡。
在魏正隆腦海裡,黑水河在曆史上隻在清朝末年如此肆虐過,當時南岸十二個鄉鎮被淹沒,一片汪洋,死了很多人,北岸也有六處決堤,七八個鄉鎮被淹沒,老百姓流離失所。
此後近百年時間裡,東州雖然常有小澇,卻從未發生過大洪水。
魏正隆經常說,東州是一塊風水寶地。
然而下午他冒雨親自上堤查看水情,一上大堤魏正隆就有了不祥之感。
在常委會議室,常委們及相關部門的領導都到齊了,外面下着大暴雨。
“同志們,”魏正隆嚴肅地說,“最近幾天全市連降大暴雨,境内主要河流上遊地區的降雨量更大,黑水河洪峰即将考驗我們。
我建議,市委、市政府最近一段時間要把抗洪搶險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來抓。
” 榮立功對魏正隆的觀點表示贊同後,建議道:“為防止東州地區大洪大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應當組成黑水河保堤、群衆躲險、防汛抗澇和後勤保障四個指揮中心,深入抗洪第一線,分兵把口。
” 榮立功是搞科研的出身,辦事一絲不苟,與魏正隆搭班子以來,一土一洋配合得還算默契。
最令榮立功信服的就是魏正隆的胸懷,魏正隆是個虛懷若谷的人,與這樣的人搭班子,隻要不是工于心計之徒,基本不會有大矛盾。
“魏書記、榮市長,”李紹光擲地有聲地說,“國昌不在家,我也是抗洪指揮部的副總指揮,我願意向市委、市政府立下軍令狀,申請黑水河保堤總指揮。
” 魏正隆知道李紹光的身體不好,關切地問:“紹光,你的身體吃得消嗎?” 常務副市長何進川自告奮勇地說:“魏書記、榮市長,紹光早就應該住院檢查,他現在還發着燒呢,這個保堤總指揮我是當仁不讓。
” 何進川已經當了五年常務副市長了,明年換屆榮立功就要去人大了,誰能接替榮立功還是未知數,不過,省委有兩位常委向他透露過,他在省委書記陸清考慮的人選之中,讓他抓緊活動。
何進川盼着能接上榮立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段時間他沒少跑北京,但是身為二把手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表現自己,他覺得大洪水有可能是大機遇,所以想利用這次抗洪搶險弄出點動靜。
然而,李紹光根本不給他機會。
“老何,你的心意我領了,我剛從大堤上回來,大堤的情況我比你熟悉,魏書記、榮市長,就這麼定了吧!”李紹光斬釘截鐵地說。
何進川還想力争,被魏正隆制止了,魏正隆一拍桌子說:“好,紹光同志帶個好頭。
” 何進川心裡像堵了一團爛棉花一樣不自在。
“玉林,”榮立功回頭對坐在自己後面的朱玉林說,“給馬來西亞打電話,讓國昌同志火速趕回東州。
” 朱玉林應了一聲“是”,便起身出去了。
為了招商引資,修銀環路,張國昌帶隊去了馬來西亞。
東州市城市道路結構,是同心圓結構,就像一架大車輪子,由市中心朝東南西北輻射出去的條條大道,就像是大車輪子的條條輪輻。
這樣的交通結構,最适合于環形公路建設,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
東州市的祖先也正是按照“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論營建這座古城。
東州市已經有了銅環路、金環路,但銅環路、金環路之間的交通仍不盡如人意。
是否可以開辟銀環路,使市内銅環路與銀環路相通,讓市中心的人流、物流快進快出,利用金環路五條呈放射狀的高速公路,讓全市的交通都暢通起來,形成一個快捷的交通運輸網。
為此,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時常夜不能寐。
張國昌主抓這項工作,更是東奔西走焉,接觸了許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