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大複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曹操代漢而興,改元大魏,大赦天下,華歆逆賊,弑殺山陽公夫婦,一人傳十,十人傳百,消息到了荊州。
雲長本受建安皇帝特殊知遇,一聽建安已亡身弑,不覺撫膺大恸;一面遣人飛報入川,一面率領文武将吏,盡皆缟素,出荊州北郊,大臨三日。
整軍搜卒,秣馬厲兵,候大将軍命令,出兵讨賊。
玄德接到雲長手書,揮淚就位,吩咐法正傳下命令,大小将士文武官員,一律挂孝,為建安皇帝發喪。
追上尊号曰孝獻皇帝,仍用建安年号,承制授軍師中郎将諸葛亮為左将軍,出兵讨曹,總攝東征諸軍事。
孔明在阆中接到大将軍令,立時升帳,馬超、黃忠、魏延、馬岱、李嚴、王平、張嶷、張翼、陳式、雷同、馬忠、劉琰、廖立、吳蘭、李豐等,率領偏裨将校,環立帳前,靜聽指揮。
孔明立在帳前,拱手說道:“衆位将軍,今曹操逆賊,傾覆漢祚,推刃君親,大逆無道,大将軍受先帝手诏,繼漢家之絕祚,為國除賊。
亮以不才,忝膺重任,各位将軍,受國厚恩,務宜協力同心,中興漢業,上繼雲台諸将之勳名,亮亦與有榮光也。
”諸将軍齊聲應道:“願聽元帥指揮。
” 孔明撥出令箭,叫馬岱道:“我兵進取漢中,夏侯淵必求救于長安,馬将軍!你可帶領三千人馬,由陰平武都,仍回天水,啟知馬太守,協同姜維,各領三千人馬,騷擾汧陽寶雞一帶,多設疑兵,虛張聲勢,随時進退,不可深入,使彼不敢撒隴坻之防,置彼重兵于無用之地,則吾事濟矣。
”馬岱領命,拔隊起行。
孔明再叫黃老将軍聽令,黃忠應諾。
孔明道:“夏侯淵魏之名将,深知兵事,久知我欲取漢中,沿途關隘,節節增防,老将軍可同張嶷、張翼領兵五千,由巴峪關越過巴山,令張嶷領兵三千,打着将軍旗号,直取米倉山;老将軍與張翼各領兵一千,分襲米倉山左右,俟夏侯德兄弟出戰張嶷,老将軍與張翼乘虛上山;得了米倉山,即徑取天蕩山,不得有誤。
”黃忠領令,帶了二将,立時出發。
孔明再喚馬超上前說道:“孟起!陽平關守将,乃系張郃,是曹操手下一員上将,非孟起不足以制之。
前時劉璋派遣孟達赴漢中求援,因成都失守,孟達就歸了夏侯淵,現在探聽得同張郃守關。
孟達與李将軍最善,孟起可同李将軍、王将軍領兵八千,直叩陽平關,專搦張郃出戰。
張郃好勇,必出關來,可令李将軍修書一封,派遣心腹人,乘兩軍混戰之時混入關内,投書孟達,必可唾手得關。
得了陽平關,可令王将軍領兵兩千,收取略陽,以通西路,響應天水。
孟起可與李将軍,率領所部窮追張郃,沿沔水東下,直取褒城,會師南鄭,我自派軍前來接守陽平關。
”馬超領命,同李嚴、王平去了。
孔明再叫李豐領兵三千,押運糧草十萬,往守陽平,接濟馬超。
李豐領令解押糧草前往。
孔明吩咐已畢,叫嚴顔守住阆中,接應糧草。
自領魏延諸将,部兵三萬,向米倉山進發,接應黃忠。
那黃忠領兵來到米倉山前,守米倉山的,乃是夏侯德夏侯尚兄弟,因夏侯淵向來想取西川,沿途安頓重兵,積草屯糧,米倉山為漢中要道,故命兄弟二人把守。
二人正在議論川中發兵事情,忽聽得探子報道:“川兵在山下讨戰,打着長沙黃忠旗号。
”夏侯德問有多少人馬?探子答道:“約有三千人馬。
”夏侯德夏侯尚前時跟着夏侯淵平定漢中,如同摧枯拉朽,自己以為天下無敵,聽見川兵到來,并不在意,留着夏侯尚守住山頭,自己全副披挂,帶領三千人馬,沖下山來。
張嶷見夏侯德領兵下山應戰,忙把兵往後一退,約莫戰了十餘個回合,回馬便走。
夏侯德縱馬趕來,離了山腳,不過一二裡地,隻見山上火光沖天,夏侯德心内着慌,勒馬欲回。
張嶷倒趕回來,奮起精神,手起一刀,将夏侯德斬落馬前,魏兵大亂。
川兵乘勢沖殺,火光叢裡,黃忠手提一個人頭,同張翼四處趕殺魏兵,登時占了米倉山,魏兵徑向天蕩山敗走。
黃忠叫張嶷守住米倉山,收擡糧草器械,自己同着張翼,馬不停蹄追趕敗兵,看看到了天蕩山。
守天蕩山的乃是韓浩,看見自己敗兵回來,放其上山,川兵乘勢殺上山去,魏兵大亂,自相踐踏。
韓浩見勢不好,帶領親兵,由山後小路,逃奔定軍山,報知夏侯淵去了。
黃忠一連得了兩處關隘,休息兵士,候元帥命令再進。
你說夏侯淵不紮南鄭,為何紮住定軍山?這便是夏侯淵的長處。
那南鄭是漢中的中樞,便于發号施令,定軍山是入川的要隘,進可以戰,退可以守。
夏侯淵久欲取川,無奈被劉玄德捷足先得,又提防川兵東下,自己出駐此山,以為天蕩米倉後援,扼住川軍前進要路。
不比現在軍官,單揀市鎮繁盛處所駐紮,以便就地籌饷,嫖賭吃喝。
這是今人不及古人的所在。
當時夏侯淵聽得諸葛亮督師進窺漢中,急遣人星夜報入許都,一面從長安調兵萬人,軍前聽令。
守長安的夏侯懋,是他兒子,豈敢不遵,火速派援。
夏侯淵分頭派人前去傳谕陽平關、米倉山、天蕩山
雲長本受建安皇帝特殊知遇,一聽建安已亡身弑,不覺撫膺大恸;一面遣人飛報入川,一面率領文武将吏,盡皆缟素,出荊州北郊,大臨三日。
整軍搜卒,秣馬厲兵,候大将軍命令,出兵讨賊。
玄德接到雲長手書,揮淚就位,吩咐法正傳下命令,大小将士文武官員,一律挂孝,為建安皇帝發喪。
追上尊号曰孝獻皇帝,仍用建安年号,承制授軍師中郎将諸葛亮為左将軍,出兵讨曹,總攝東征諸軍事。
孔明在阆中接到大将軍令,立時升帳,馬超、黃忠、魏延、馬岱、李嚴、王平、張嶷、張翼、陳式、雷同、馬忠、劉琰、廖立、吳蘭、李豐等,率領偏裨将校,環立帳前,靜聽指揮。
孔明立在帳前,拱手說道:“衆位将軍,今曹操逆賊,傾覆漢祚,推刃君親,大逆無道,大将軍受先帝手诏,繼漢家之絕祚,為國除賊。
亮以不才,忝膺重任,各位将軍,受國厚恩,務宜協力同心,中興漢業,上繼雲台諸将之勳名,亮亦與有榮光也。
”諸将軍齊聲應道:“願聽元帥指揮。
” 孔明撥出令箭,叫馬岱道:“我兵進取漢中,夏侯淵必求救于長安,馬将軍!你可帶領三千人馬,由陰平武都,仍回天水,啟知馬太守,協同姜維,各領三千人馬,騷擾汧陽寶雞一帶,多設疑兵,虛張聲勢,随時進退,不可深入,使彼不敢撒隴坻之防,置彼重兵于無用之地,則吾事濟矣。
”馬岱領命,拔隊起行。
孔明再叫黃老将軍聽令,黃忠應諾。
孔明道:“夏侯淵魏之名将,深知兵事,久知我欲取漢中,沿途關隘,節節增防,老将軍可同張嶷、張翼領兵五千,由巴峪關越過巴山,令張嶷領兵三千,打着将軍旗号,直取米倉山;老将軍與張翼各領兵一千,分襲米倉山左右,俟夏侯德兄弟出戰張嶷,老将軍與張翼乘虛上山;得了米倉山,即徑取天蕩山,不得有誤。
”黃忠領令,帶了二将,立時出發。
孔明再喚馬超上前說道:“孟起!陽平關守将,乃系張郃,是曹操手下一員上将,非孟起不足以制之。
前時劉璋派遣孟達赴漢中求援,因成都失守,孟達就歸了夏侯淵,現在探聽得同張郃守關。
孟達與李将軍最善,孟起可同李将軍、王将軍領兵八千,直叩陽平關,專搦張郃出戰。
張郃好勇,必出關來,可令李将軍修書一封,派遣心腹人,乘兩軍混戰之時混入關内,投書孟達,必可唾手得關。
得了陽平關,可令王将軍領兵兩千,收取略陽,以通西路,響應天水。
孟起可與李将軍,率領所部窮追張郃,沿沔水東下,直取褒城,會師南鄭,我自派軍前來接守陽平關。
”馬超領命,同李嚴、王平去了。
孔明再叫李豐領兵三千,押運糧草十萬,往守陽平,接濟馬超。
李豐領令解押糧草前往。
孔明吩咐已畢,叫嚴顔守住阆中,接應糧草。
自領魏延諸将,部兵三萬,向米倉山進發,接應黃忠。
那黃忠領兵來到米倉山前,守米倉山的,乃是夏侯德夏侯尚兄弟,因夏侯淵向來想取西川,沿途安頓重兵,積草屯糧,米倉山為漢中要道,故命兄弟二人把守。
二人正在議論川中發兵事情,忽聽得探子報道:“川兵在山下讨戰,打着長沙黃忠旗号。
”夏侯德問有多少人馬?探子答道:“約有三千人馬。
”夏侯德夏侯尚前時跟着夏侯淵平定漢中,如同摧枯拉朽,自己以為天下無敵,聽見川兵到來,并不在意,留着夏侯尚守住山頭,自己全副披挂,帶領三千人馬,沖下山來。
張嶷見夏侯德領兵下山應戰,忙把兵往後一退,約莫戰了十餘個回合,回馬便走。
夏侯德縱馬趕來,離了山腳,不過一二裡地,隻見山上火光沖天,夏侯德心内着慌,勒馬欲回。
張嶷倒趕回來,奮起精神,手起一刀,将夏侯德斬落馬前,魏兵大亂。
川兵乘勢沖殺,火光叢裡,黃忠手提一個人頭,同張翼四處趕殺魏兵,登時占了米倉山,魏兵徑向天蕩山敗走。
黃忠叫張嶷守住米倉山,收擡糧草器械,自己同着張翼,馬不停蹄追趕敗兵,看看到了天蕩山。
守天蕩山的乃是韓浩,看見自己敗兵回來,放其上山,川兵乘勢殺上山去,魏兵大亂,自相踐踏。
韓浩見勢不好,帶領親兵,由山後小路,逃奔定軍山,報知夏侯淵去了。
黃忠一連得了兩處關隘,休息兵士,候元帥命令再進。
你說夏侯淵不紮南鄭,為何紮住定軍山?這便是夏侯淵的長處。
那南鄭是漢中的中樞,便于發号施令,定軍山是入川的要隘,進可以戰,退可以守。
夏侯淵久欲取川,無奈被劉玄德捷足先得,又提防川兵東下,自己出駐此山,以為天蕩米倉後援,扼住川軍前進要路。
不比現在軍官,單揀市鎮繁盛處所駐紮,以便就地籌饷,嫖賭吃喝。
這是今人不及古人的所在。
當時夏侯淵聽得諸葛亮督師進窺漢中,急遣人星夜報入許都,一面從長安調兵萬人,軍前聽令。
守長安的夏侯懋,是他兒子,豈敢不遵,火速派援。
夏侯淵分頭派人前去傳谕陽平關、米倉山、天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