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郏鄏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孔明接到馬超手書,随複書道:
小兒初出,不宜過加重任,今既得龍門,據險拒守,可移馬成幫助關索,謹守龍門,以寬宜陽東面之防,作遙蹑洛陽後面之勢;移仲華文鴦兩軍,沿洛駐紮,伺隙而動,不必再謀少室,專事攻堅,防多力分,反令敵乘虛襲我。
即日冬幹水涸,洛水将冰,正面進攻,較為容易。
然守洛之将,鄧艾鐘會,皆曹兵之良,司馬懿自領重兵,兼籌并顧,雖加攻伐,一時未易取勝。
崤山之險,已為我得,将軍可以一将守宜城,令三将率騎兵為遊兵,專一截擊曹兵由洛陽運送至新安渑池之軍實糧械,前敵缺糧,自然内潰,我中路之兵,可以乘機直取函谷,而出渑池;左翼之兵,可以越邙山而會新安;三方響應,洛陽自成孤注,司馬懿雖欲死守而不可得矣!但勁敵當前,宜先顧根本,我無瑕以資敵,然後可以伺敵之隙;仲華深穩,可當一面,文鴦骁勇,撫之以恩,則良助也!軍情萬變,不可遙度,将軍久曆行間,當随時加意,毋為敵所瞰,毋以小勝深入,臨機應付,決不遙制。
又聞葉縣主将,近易張遼,曹軍老将,張為第一,持重敢戰,文武足備。
翼德士元,以響應我軍之故,并關興張苞之兵,以攻郏鄏;簡黃武崔颀之兵,以攻登封;分敵勢而壯軍威,自是進攻要着。
然方城之兵,轉形單弱,懼張遼之反攻方城,搖我根本也!守郏鄏者為曹子廉,曹軍中之能戰者,重兵駐守,未易攻取,若關興張苞回救方城,又必為其所乘,危急之形,深可慮也!文聘膽小,奉令守登封,不敢擅離,懼幹咎戾。
将軍一面急函翼德,防張遼反攻,具述鄙意;一面以便宜撤黃武崔颀之兵,回護方城,則根本不緻于動搖矣!并轉達雲長君侯為宜。
書到之日,即速奉行。
馬超接了孔明手書,與諸葛瞻看過,說道:“元帥真正思慮周密,令人佩服。
”即刻作書,分投雲長翼德黃崔諸人,叫馬成前去龍門,替回馬岱文鴦。
文鴦來到,馬超深加撫慰,文欽父子,非凡感激。
王淩文欽,願去阌鄉,參見元帥,留文鴦領兵,聽候馬超命令。
馬超見二人出于至誠,即修書報告孔明,言已遵令辦理,并聲明二人來見之由,随差人護送前往。
孔明見了,自是歡喜,即假授王淩為漢陰太守,文欽為泾陽太守。
二人拜謝,各赴新任去了。
從此文鴦便死心塌地,跟着馬超,進取中原。
馬超與馬岱諸葛瞻文鴦三人計議道:“元帥手書,叫我相機應付,我想洛陽一時未易猝攻,方城又有戰事,翼德先為援應西路軍事,派兵分攻郏鄏登封;如今西路既已得手,東路軍事吃緊,我軍自當火速馳援,才是道理。
”三人齊聲道是。
馬超将宜陽防守事宜,交與馬岱諸葛瞻二人料理;自已與文鴦,率騎兵五千,還屯臨汝,相機援應;仍遣人知會翼德士元不提。
那葉縣城中的張遼,自從接任以來,整頓兵卒,壁壘一新;聽得細作報告,張飛派關興張苞去攻郏鄏,黃武崔颀去攻登封,方城僅有張飛一人,心中大喜,火速遣人知會曹洪,追趕關興張苞,不令其回援方城。
自己卻與曹仁計議道:“今方城兵少,我兵可以盡量圍攻,得了方城,則南陽震動矣。
”曹仁稱善。
張遼令呂虔滿寵陳矯分守葉縣,自與曹仁領兵五萬,星馳電掣,來攻方城。
卻說方城張飛龐統,方才得了馬超手書,知道張遼必來攻城,一面整頓城守。
恰好黃武崔颀奉到馬超将令,收兵回來,龐統大喜,火速令人叫關興張苞撤兵疾走,讓曹仁追趕,請孟起輕騎去襲郏鄏。
一面知會雲長,一面請翼德出城下寨。
布置粗定,曹兵已至,壓着張飛的營下寨。
張飛大怒,開營出戰。
曹仁縱馬提刀,大叫道:“張飛小子,今日來拼個你死我活。
”張飛持矛上前接戰,兩個戰不到四十餘合,張遼将鞭一指,揮動大兵,前來搶城,黃武崔颀,雙馬迎住,混戰一場。
龐統見曹兵勢大,恐有疏虞,鳴金收兵,棄了城外寨栅,盡行焚燒城外民居,收兵入城。
曹兵乘勢将城圍住,圍得水洩不通。
張遼曹仁,親冒矢石,盡力進攻,城裡龐統張飛,督率将士,悉心守禦。
一連三日,張遼見攻城不開,知道救兵必至,急忙變更戰略,令曹仁領兵三萬,督兵攻城;自己督兵二萬,擋住南陽來路,迎擊雲長救兵。
果然雲長接了方城警報,留徐庶關平,守住南陽,自己提兵一萬,來救方城。
雲長來到離方城數裡之遙,隻見曹兵擋住去路,便将兵馬列開,張遼縱馬出陣。
雲長道:“文遠别來無恙?”張遼答道:“幸托平安!君侯好?”雲長謝道:“文遠!十載相知,何忍兵戎相見?”張遼道:“君侯!此系各為其主,理應先公誼而後私情。
”雲長道:“曹操篡殺逆賊,何雲其主?”遼答道:“曩君侯勸我降曹,曹公待遼,恩同手足,士為知己者死。
今日之事,更無他雲。
”雲長笑道:“文遠之言,亦為有見,便請先發!”張遼舞刀上前,大叫道:“雲長君侯,恕不退讓了!”雲長上前迎住,兩個一來一往,戰了六十餘合,張遼架住雲長的刀說道:“君侯!明天再戰如何?”雲長道:“有何不可。
”兩下收兵。
張遼回營,對衆将道:“關雲長世之虎将,張
即日冬幹水涸,洛水将冰,正面進攻,較為容易。
然守洛之将,鄧艾鐘會,皆曹兵之良,司馬懿自領重兵,兼籌并顧,雖加攻伐,一時未易取勝。
崤山之險,已為我得,将軍可以一将守宜城,令三将率騎兵為遊兵,專一截擊曹兵由洛陽運送至新安渑池之軍實糧械,前敵缺糧,自然内潰,我中路之兵,可以乘機直取函谷,而出渑池;左翼之兵,可以越邙山而會新安;三方響應,洛陽自成孤注,司馬懿雖欲死守而不可得矣!但勁敵當前,宜先顧根本,我無瑕以資敵,然後可以伺敵之隙;仲華深穩,可當一面,文鴦骁勇,撫之以恩,則良助也!軍情萬變,不可遙度,将軍久曆行間,當随時加意,毋為敵所瞰,毋以小勝深入,臨機應付,決不遙制。
又聞葉縣主将,近易張遼,曹軍老将,張為第一,持重敢戰,文武足備。
翼德士元,以響應我軍之故,并關興張苞之兵,以攻郏鄏;簡黃武崔颀之兵,以攻登封;分敵勢而壯軍威,自是進攻要着。
然方城之兵,轉形單弱,懼張遼之反攻方城,搖我根本也!守郏鄏者為曹子廉,曹軍中之能戰者,重兵駐守,未易攻取,若關興張苞回救方城,又必為其所乘,危急之形,深可慮也!文聘膽小,奉令守登封,不敢擅離,懼幹咎戾。
将軍一面急函翼德,防張遼反攻,具述鄙意;一面以便宜撤黃武崔颀之兵,回護方城,則根本不緻于動搖矣!并轉達雲長君侯為宜。
書到之日,即速奉行。
馬超接了孔明手書,與諸葛瞻看過,說道:“元帥真正思慮周密,令人佩服。
”即刻作書,分投雲長翼德黃崔諸人,叫馬成前去龍門,替回馬岱文鴦。
文鴦來到,馬超深加撫慰,文欽父子,非凡感激。
王淩文欽,願去阌鄉,參見元帥,留文鴦領兵,聽候馬超命令。
馬超見二人出于至誠,即修書報告孔明,言已遵令辦理,并聲明二人來見之由,随差人護送前往。
孔明見了,自是歡喜,即假授王淩為漢陰太守,文欽為泾陽太守。
二人拜謝,各赴新任去了。
從此文鴦便死心塌地,跟着馬超,進取中原。
馬超與馬岱諸葛瞻文鴦三人計議道:“元帥手書,叫我相機應付,我想洛陽一時未易猝攻,方城又有戰事,翼德先為援應西路軍事,派兵分攻郏鄏登封;如今西路既已得手,東路軍事吃緊,我軍自當火速馳援,才是道理。
”三人齊聲道是。
馬超将宜陽防守事宜,交與馬岱諸葛瞻二人料理;自已與文鴦,率騎兵五千,還屯臨汝,相機援應;仍遣人知會翼德士元不提。
那葉縣城中的張遼,自從接任以來,整頓兵卒,壁壘一新;聽得細作報告,張飛派關興張苞去攻郏鄏,黃武崔颀去攻登封,方城僅有張飛一人,心中大喜,火速遣人知會曹洪,追趕關興張苞,不令其回援方城。
自己卻與曹仁計議道:“今方城兵少,我兵可以盡量圍攻,得了方城,則南陽震動矣。
”曹仁稱善。
張遼令呂虔滿寵陳矯分守葉縣,自與曹仁領兵五萬,星馳電掣,來攻方城。
卻說方城張飛龐統,方才得了馬超手書,知道張遼必來攻城,一面整頓城守。
恰好黃武崔颀奉到馬超将令,收兵回來,龐統大喜,火速令人叫關興張苞撤兵疾走,讓曹仁追趕,請孟起輕騎去襲郏鄏。
一面知會雲長,一面請翼德出城下寨。
布置粗定,曹兵已至,壓着張飛的營下寨。
張飛大怒,開營出戰。
曹仁縱馬提刀,大叫道:“張飛小子,今日來拼個你死我活。
”張飛持矛上前接戰,兩個戰不到四十餘合,張遼将鞭一指,揮動大兵,前來搶城,黃武崔颀,雙馬迎住,混戰一場。
龐統見曹兵勢大,恐有疏虞,鳴金收兵,棄了城外寨栅,盡行焚燒城外民居,收兵入城。
曹兵乘勢将城圍住,圍得水洩不通。
張遼曹仁,親冒矢石,盡力進攻,城裡龐統張飛,督率将士,悉心守禦。
一連三日,張遼見攻城不開,知道救兵必至,急忙變更戰略,令曹仁領兵三萬,督兵攻城;自己督兵二萬,擋住南陽來路,迎擊雲長救兵。
果然雲長接了方城警報,留徐庶關平,守住南陽,自己提兵一萬,來救方城。
雲長來到離方城數裡之遙,隻見曹兵擋住去路,便将兵馬列開,張遼縱馬出陣。
雲長道:“文遠别來無恙?”張遼答道:“幸托平安!君侯好?”雲長謝道:“文遠!十載相知,何忍兵戎相見?”張遼道:“君侯!此系各為其主,理應先公誼而後私情。
”雲長道:“曹操篡殺逆賊,何雲其主?”遼答道:“曩君侯勸我降曹,曹公待遼,恩同手足,士為知己者死。
今日之事,更無他雲。
”雲長笑道:“文遠之言,亦為有見,便請先發!”張遼舞刀上前,大叫道:“雲長君侯,恕不退讓了!”雲長上前迎住,兩個一來一往,戰了六十餘合,張遼架住雲長的刀說道:“君侯!明天再戰如何?”雲長道:“有何不可。
”兩下收兵。
張遼回營,對衆将道:“關雲長世之虎将,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