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甯射樂進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曹操聽了荀攸之言,一面令曹洪徐晃,打着自己旗号,前去攻取襄樊,故為疑陣。
一面自己領謀臣武将,潛入合肥,暗襲吳會。
在東吳方面,以為曹操代受兵災,誰知道曹孟德詭計多端,偏想出這東餐西宿的法子。
卻又作怪,曹軍中有一個敗軍之将,輕輕洩漏軍機,倒叫東吳得以先事預防,一戰而勝,這才叫人巧不能勝天,百密遠防一漏!那敗将卻是何人?乃是在宛城大敗曹兵,三國中赫赫有名的扶風張繡。
先是,張繡雖然連破曹兵,隻以兵微地狹,才請賈诩做個引線,沒奈何向曹操獻下了降文降表。
曹操何等聰明,居然不念前仇,加官進爵。
張繡自然感激圖報,之矢靡他。
偏偏好事多磨,那曹操的次子五官中郎将曹丕,因多讀了幾句死書,不知道父王收買人心用意,隻知道什麼兄弟之仇不反兵,偶然念着了他哥哥曹昂,一見那張繡,便是眼中之剌。
一日,曹丕大宴諸人,張繡一同在坐,曹丕多吃了幾杯,便與衆官說道:“當年董卓大鬧西京,那手下一般将士,助桀為虐,焚燒殺掠,慘不可言!後來李郭張樊,自相殘殺,倒大快人意。
”衆官齊聲稱是。
曹丕停杯又說道:“那些人狼子野心,無惡不作!他的心腸,是決不會改變的。
”衆官見話中有話,一半兒答應道是。
隻聽曹丕又說道:“世上專有這種鮮廉寡恥之人,殺人骨肉,還要腼然面目,同列朝端,言之令人發指!”他一邊說,一邊将那目光漸漸移駐到張繡坐位來了。
張繡本來心中有病,被他說得耳紅面赤,擡不起頭來。
就中便有陳孔璋在坐,恐怕生出旁的枝節,便谏曹丕道:“公子!酒筵之間,不宜過涉他事,恐丞相聞之,緻幹末便。
”曹丕被其一語提醒,便分付左右散會,一場風波無形了結。
張繡回得家來,自己思前想後,殺了曹操子侄,并愛将典韋,論起冤仇,比山猶重,比海猶深。
那曹操不過以天下未平,暫為容納,後來未知如何?就令曹操包容到底,也逃不過深謀叵測的曹丕,和剛猛無俦的曹彰二人手掌之内;自己嬸嬸,又被他淩辱以死。
越想越氣,越想越怕。
待要私人逃出許昌,自己舊部,都在穰縣宛城一帶,若被詷知,必無死所。
正在萬分為難之際,恰好曹操兩路出兵,以襄樊一路,名雖不戰,猶恐戰事乍然發生;曹仁兄弟,勢力太單,深知張繡在宛葉一帶,頗有盛名,本人又骁勇敢戰,足為曹仁曹洪的臂助。
将張繡召入府中,告知意旨,張繡頓首受命。
曹操把賈诩留在身旁,教張繡帶領原來将士,當夜出了武昌,去到宛城,統率舊部,協應曹仁,相機行事。
張繡領命出府,喜不自勝,即刻收拾行李,帶領左右,攜着兵符令箭。
不一日,來到宛城,部下大小将士,都來參見。
到了夜間,張繡暗暗的召集親信将士,密地裡将在許都一切情形,和盤托出。
那些人都是些寇盜餘生,但憑意氣,不知道那三綱五常是什麼東西;平素畏服張繡,因其才武勝人,此刻聽張繡說出此事,一個個氣憤不平,磨拳擦掌,就要回轉馬頭攻打許昌,張繡見衆心都變,知道事有可為,便極力安慰衆将道:“現在此間卻立足不住,當再議投奔之所:劉玄德漢室宗親,我等燒毀長安,劫遷天子,罪大惡極,彼必不容;且來自曹營,彼必疑為曹操授意,那時有口也難分辯!到不如乘曹操伐吳機會,連夜拔寨起行,竟奔江夏,洩漏軍機,作為進見之功,那孫權必無不容納之理。
”衆将齊聲言道:“主公言之有理,便可即日動身。
” 張繡一聲令下,拔寨即行。
因為他們軍隊,都是流寇形式,馬隊居多,素來以有事為榮的,故此開拔,異常迅速。
沿途打着南征旗号,無人攔阻。
輕車快馬,曹操未到合肥三日前,他們早到了江夏了。
張繡吩咐軍隊,在江岸駐紮,派胡車兒持
一面自己領謀臣武将,潛入合肥,暗襲吳會。
在東吳方面,以為曹操代受兵災,誰知道曹孟德詭計多端,偏想出這東餐西宿的法子。
卻又作怪,曹軍中有一個敗軍之将,輕輕洩漏軍機,倒叫東吳得以先事預防,一戰而勝,這才叫人巧不能勝天,百密遠防一漏!那敗将卻是何人?乃是在宛城大敗曹兵,三國中赫赫有名的扶風張繡。
先是,張繡雖然連破曹兵,隻以兵微地狹,才請賈诩做個引線,沒奈何向曹操獻下了降文降表。
曹操何等聰明,居然不念前仇,加官進爵。
張繡自然感激圖報,之矢靡他。
偏偏好事多磨,那曹操的次子五官中郎将曹丕,因多讀了幾句死書,不知道父王收買人心用意,隻知道什麼兄弟之仇不反兵,偶然念着了他哥哥曹昂,一見那張繡,便是眼中之剌。
一日,曹丕大宴諸人,張繡一同在坐,曹丕多吃了幾杯,便與衆官說道:“當年董卓大鬧西京,那手下一般将士,助桀為虐,焚燒殺掠,慘不可言!後來李郭張樊,自相殘殺,倒大快人意。
”衆官齊聲稱是。
曹丕停杯又說道:“那些人狼子野心,無惡不作!他的心腸,是決不會改變的。
”衆官見話中有話,一半兒答應道是。
隻聽曹丕又說道:“世上專有這種鮮廉寡恥之人,殺人骨肉,還要腼然面目,同列朝端,言之令人發指!”他一邊說,一邊将那目光漸漸移駐到張繡坐位來了。
張繡本來心中有病,被他說得耳紅面赤,擡不起頭來。
就中便有陳孔璋在坐,恐怕生出旁的枝節,便谏曹丕道:“公子!酒筵之間,不宜過涉他事,恐丞相聞之,緻幹末便。
”曹丕被其一語提醒,便分付左右散會,一場風波無形了結。
張繡回得家來,自己思前想後,殺了曹操子侄,并愛将典韋,論起冤仇,比山猶重,比海猶深。
那曹操不過以天下未平,暫為容納,後來未知如何?就令曹操包容到底,也逃不過深謀叵測的曹丕,和剛猛無俦的曹彰二人手掌之内;自己嬸嬸,又被他淩辱以死。
越想越氣,越想越怕。
待要私人逃出許昌,自己舊部,都在穰縣宛城一帶,若被詷知,必無死所。
正在萬分為難之際,恰好曹操兩路出兵,以襄樊一路,名雖不戰,猶恐戰事乍然發生;曹仁兄弟,勢力太單,深知張繡在宛葉一帶,頗有盛名,本人又骁勇敢戰,足為曹仁曹洪的臂助。
将張繡召入府中,告知意旨,張繡頓首受命。
曹操把賈诩留在身旁,教張繡帶領原來将士,當夜出了武昌,去到宛城,統率舊部,協應曹仁,相機行事。
張繡領命出府,喜不自勝,即刻收拾行李,帶領左右,攜着兵符令箭。
不一日,來到宛城,部下大小将士,都來參見。
到了夜間,張繡暗暗的召集親信将士,密地裡将在許都一切情形,和盤托出。
那些人都是些寇盜餘生,但憑意氣,不知道那三綱五常是什麼東西;平素畏服張繡,因其才武勝人,此刻聽張繡說出此事,一個個氣憤不平,磨拳擦掌,就要回轉馬頭攻打許昌,張繡見衆心都變,知道事有可為,便極力安慰衆将道:“現在此間卻立足不住,當再議投奔之所:劉玄德漢室宗親,我等燒毀長安,劫遷天子,罪大惡極,彼必不容;且來自曹營,彼必疑為曹操授意,那時有口也難分辯!到不如乘曹操伐吳機會,連夜拔寨起行,竟奔江夏,洩漏軍機,作為進見之功,那孫權必無不容納之理。
”衆将齊聲言道:“主公言之有理,便可即日動身。
” 張繡一聲令下,拔寨即行。
因為他們軍隊,都是流寇形式,馬隊居多,素來以有事為榮的,故此開拔,異常迅速。
沿途打着南征旗号,無人攔阻。
輕車快馬,曹操未到合肥三日前,他們早到了江夏了。
張繡吩咐軍隊,在江岸駐紮,派胡車兒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