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定了親,時而有消息傳來,說馮家小姐醜。
不會吧?幾年前的事。
雖然說女大十八變,相片上是大人了,有現在這年紀了。
你四表姑說相片像。
"相片也夠醜的,有人不上照,無為州大概也沒有好照像館。
我本來說再托人去看看,就難在順便——誰到無為州去?要是太明了,他們家又還不肯給人相看。
不是看在老親份上,連這相片都不肯落在人家手裡。
" 他不好意思老是嘀咕這件事,不過看得出來他老惦記着,不放心。
我們家從來沒有過退婚的事,是過天再托人打聽打聽。
" 做媒的時候,男家的條件本來是要早娶,半年後就娶過來了。
近年來都是文明結婚,忌諱新娘子穿白的就穿粉紅。
銀娣在這些事上也從俗,不想太特别,不過文明結婚要請主婚人證婚人,要揀有名聲地位的才有面子,她自從替兒子提親這樣難,把這些親戚故舊都看透了,也不犯着再為這件事去求人,索性老式結婚,連租禮堂這筆費用都省了。
老法結婚 她都推在女家身上。
"他們要嘿!他們還是老規矩。
" 她其實折衷辦理,并沒有搬出全套老古董玩藝給他們取樂,因為大家看着确是招笑,就連那些懷舊的女太太們,喃喃地說着"嗳,從前都是這樣,"也帶着一種奇異的微笑。
是像從前,不過變得鄉氣滑稽了,嘲弄她們最重要的回憶。
現在大家都不贊成老式新房一色大紅,像紅海一樣,太耀眼,刺目,所以她布置的新房極平常,四柱床,珠羅紗帳子,隻有床上一疊粉紅淺綠簇新的綢面棉被有幾分喜氣,襯着凝冷的冬天的空氣與灰黯的一切,使人微微打個寒顫。
樓下也隻有門頭上挂着彩綢,大紅大綠十字交叉着,墜着個繡球花式的绉折球。
新郎披紅,也是同樣的紅綢帶子,斜挂在肩膀上,此外就是戴頂瓜皮帽,與衆不同些,跟客人都站在幽暗的大房間中央,人多了沒處坐,應酬話早說完了,隻好相視微笑。
還不來!……要等吉時,時辰早到了。
花轎去了幾個鐘頭了?今天好日子,花轎租不到呢。
現在少,就這兩家。
在城裡。
……城裡到一品香,還好,沒多少路。
" 女家送親到上海來,住在一品香。
還不來!誰曉得他們?的微笑。
終于有人低聲叫着"來了來了"。
孩子們都往外跑。
大門口放了一通鞭炮。
銀娣在樓上陪客,也下來了。
沒叫小堂名,嗚哩嗚哩吹着,倒像租界上的蘇格蘭兵操兵。
軍樂隊也嫌俗氣,不比出殡。
索性沒有音樂。
人堆裡終于瞥見新娘子,現在喜娘也免了,由女家兩個女眷挽着,一身大紅繡花細腰短袍長裙,高高的個子,薄薄的肩膀,似乎身段還秀氣。
頭上頂着一方紅布,是較原始的時代的遺風,廉價的布染出來,比大紅緞子衣裙顔色暗些,發黑。
那塊布不大,披到下颏底下,往外撅着,斧頭式的側影,像個怪物的大頭,在玉熹看來格外心驚。
新娘子進了洞房坐在床上,有個表嫂把他拉到床前,遞了根小秤給他。
他先裝糊塗,拿着不知道幹什麼,逗大家笑,然後無可奈何地表演一下,用秤杆挑掉蓋頭。
鬧房的突然寂靜下來,連看熱鬧的孩子們都禁住了。
鳳冠下面低着頭,尖尖的一張臉,小眼睛一條縫,一張大嘴,厚嘴唇底下看不見下颏。
他早已一轉身,正要交還秤杆走開了,又被那表嫂叫住了。
蓋頭丢到床頂上。
丢得高點!高點 他挑着那塊布一撩撩上去,轉身就走。
但是新娘子不得不坐在那裡整天展覽着。
銀娣一有機會跟兒子說句話,就低聲叫:"嗳呀!新娘子怎麼這麼醜?這怎麼辦?怎麼辦?" 第二天早上,新娘子到她房裡來,低聲叫聲"媽",喉嚨粗嗄,像個傷風的男人,是小時候害過一場大病以後嗓子就啞了。
倒像是吃糠長大的,碟子。
" 玉熹倒還鎮靜,仿佛很看得開,反正他結婚不過是替家裡盡責任。
其實心裡怎麼不恨?從小總像是他不如人,這時候又娶了這麼個太太。
當然要怪他母親,但是家裡來了個外人,母子倆敵忾同仇,反而更親密起來,常在煙榻上唧唧哝哝,也幸而他們還笑得出。
算他們上了無為州馮家的當。
好比兩族械鬥或者兩省打仗,他是前線的外國新聞記者,特殊身份,到處去得,一一報告。
他講起堂子裡人很有保留,現在亟于撇清,表示他與這女人毫無感情,所以什麼都肯說。
新娘子也有點知道,每天早上到銀娣房裡來,一點笑容也沒有,粗聲叫聲媽。
她梳個扁扁的S頭,額前飄着幾絲前劉海,穿着一色的薄呢短襖長
不會吧?幾年前的事。
雖然說女大十八變,相片上是大人了,有現在這年紀了。
你四表姑說相片像。
"相片也夠醜的,有人不上照,無為州大概也沒有好照像館。
我本來說再托人去看看,就難在順便——誰到無為州去?要是太明了,他們家又還不肯給人相看。
不是看在老親份上,連這相片都不肯落在人家手裡。
" 他不好意思老是嘀咕這件事,不過看得出來他老惦記着,不放心。
我們家從來沒有過退婚的事,是過天再托人打聽打聽。
" 做媒的時候,男家的條件本來是要早娶,半年後就娶過來了。
近年來都是文明結婚,忌諱新娘子穿白的就穿粉紅。
銀娣在這些事上也從俗,不想太特别,不過文明結婚要請主婚人證婚人,要揀有名聲地位的才有面子,她自從替兒子提親這樣難,把這些親戚故舊都看透了,也不犯着再為這件事去求人,索性老式結婚,連租禮堂這筆費用都省了。
老法結婚 她都推在女家身上。
"他們要嘿!他們還是老規矩。
" 她其實折衷辦理,并沒有搬出全套老古董玩藝給他們取樂,因為大家看着确是招笑,就連那些懷舊的女太太們,喃喃地說着"嗳,從前都是這樣,"也帶着一種奇異的微笑。
是像從前,不過變得鄉氣滑稽了,嘲弄她們最重要的回憶。
現在大家都不贊成老式新房一色大紅,像紅海一樣,太耀眼,刺目,所以她布置的新房極平常,四柱床,珠羅紗帳子,隻有床上一疊粉紅淺綠簇新的綢面棉被有幾分喜氣,襯着凝冷的冬天的空氣與灰黯的一切,使人微微打個寒顫。
樓下也隻有門頭上挂着彩綢,大紅大綠十字交叉着,墜着個繡球花式的绉折球。
新郎披紅,也是同樣的紅綢帶子,斜挂在肩膀上,此外就是戴頂瓜皮帽,與衆不同些,跟客人都站在幽暗的大房間中央,人多了沒處坐,應酬話早說完了,隻好相視微笑。
還不來!……要等吉時,時辰早到了。
花轎去了幾個鐘頭了?今天好日子,花轎租不到呢。
現在少,就這兩家。
在城裡。
……城裡到一品香,還好,沒多少路。
" 女家送親到上海來,住在一品香。
還不來!誰曉得他們?的微笑。
終于有人低聲叫着"來了來了"。
孩子們都往外跑。
大門口放了一通鞭炮。
銀娣在樓上陪客,也下來了。
沒叫小堂名,嗚哩嗚哩吹着,倒像租界上的蘇格蘭兵操兵。
軍樂隊也嫌俗氣,不比出殡。
索性沒有音樂。
人堆裡終于瞥見新娘子,現在喜娘也免了,由女家兩個女眷挽着,一身大紅繡花細腰短袍長裙,高高的個子,薄薄的肩膀,似乎身段還秀氣。
頭上頂着一方紅布,是較原始的時代的遺風,廉價的布染出來,比大紅緞子衣裙顔色暗些,發黑。
那塊布不大,披到下颏底下,往外撅着,斧頭式的側影,像個怪物的大頭,在玉熹看來格外心驚。
新娘子進了洞房坐在床上,有個表嫂把他拉到床前,遞了根小秤給他。
他先裝糊塗,拿着不知道幹什麼,逗大家笑,然後無可奈何地表演一下,用秤杆挑掉蓋頭。
鬧房的突然寂靜下來,連看熱鬧的孩子們都禁住了。
鳳冠下面低着頭,尖尖的一張臉,小眼睛一條縫,一張大嘴,厚嘴唇底下看不見下颏。
他早已一轉身,正要交還秤杆走開了,又被那表嫂叫住了。
蓋頭丢到床頂上。
丢得高點!高點 他挑着那塊布一撩撩上去,轉身就走。
但是新娘子不得不坐在那裡整天展覽着。
銀娣一有機會跟兒子說句話,就低聲叫:"嗳呀!新娘子怎麼這麼醜?這怎麼辦?怎麼辦?" 第二天早上,新娘子到她房裡來,低聲叫聲"媽",喉嚨粗嗄,像個傷風的男人,是小時候害過一場大病以後嗓子就啞了。
倒像是吃糠長大的,碟子。
" 玉熹倒還鎮靜,仿佛很看得開,反正他結婚不過是替家裡盡責任。
其實心裡怎麼不恨?從小總像是他不如人,這時候又娶了這麼個太太。
當然要怪他母親,但是家裡來了個外人,母子倆敵忾同仇,反而更親密起來,常在煙榻上唧唧哝哝,也幸而他們還笑得出。
算他們上了無為州馮家的當。
好比兩族械鬥或者兩省打仗,他是前線的外國新聞記者,特殊身份,到處去得,一一報告。
他講起堂子裡人很有保留,現在亟于撇清,表示他與這女人毫無感情,所以什麼都肯說。
新娘子也有點知道,每天早上到銀娣房裡來,一點笑容也沒有,粗聲叫聲媽。
她梳個扁扁的S頭,額前飄着幾絲前劉海,穿着一色的薄呢短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