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編
關燈
小
中
大
千餘人,于二十有九日晚,率師攻城。
守城者為薛君哲,公之内應也。
公不欲傷害皖省居民,故暗遣多人入城内應。
公之用心誠苦矣,公愛同胞誠厚矣,當必無往而不利也。
讵料清運未終,天不佑漢。
薛哲懼事敗禍及,忽改圖堅守,加之某炮艦适泊江中,聞信立至,發炮毀公營壘。
逐不支,走皖北,自汴至魯青島,航海赴日,改名為張建勳,自恨閱曆尚淺,奮志勤學,專力于軍事學及制造學,有再舉之雄志。
惜友非其人,與吉林臧冠三之子,引為同志。
己酉冬十有一月,公去日本,赴吉林,至哈爾濱,寓某客店中。
臧偵知之,是時清考察海軍大臣載洵、薩鎮冰由俄返國,道經哈埠。
外間喧傳公欲行刺載洵,清官吏恐慌異常,出重賞金嚴密搜查。
臧利令智昏,負心賣友,緻公于獄。
公談笑自若,無畏容,無愠色,慨然自謂曰:“事成亦死,事敗亦死。
”又語于人曰:“餘主張在傾倒政府,并非專為滿漢成見。
西洋各國明達之士,無不盛唱社會主義,重在彰人道均貧富而已。
”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安慶之役,曾以是鼓吹兵士,故樂從者多。
事既失敗,聞皖撫無辜殺戮多人,至今思之猶有餘痛。
籲嗟乎!公已被逮,尚以舊部死亡為恨,其愛土之心可知矣,宜一呼而百應也。
次日由哈埠解至長春,啟程時,觀者如堵。
公笑語曰:“諸君珍重,我死猶生。
”又曰:“吾願以一腔熱血,灌自由之花。
”聞者莫不感泣。
庚戌春正月望後三日,就義吉林。
臨刑時,猶诰于衆曰:“我非囚犯,乃為國民謀幸福不遂之首領也。
今生已矣,我死,願繼我而起者大有人也。
”亡年二十有四。
逾一載武漢義起,共和告成,公之志至此遂矣。
祖瑞生,父存仁。
兄弟現存三人,長兄成模,即予姊丈。
安慶巡警學堂畢業。
幼弟成鳌,年未及冠。
公其仲也,聘妻未娶。
侄興官萊官,萊官即之蔭公子。
現胞兄成模赴吉運柩來揚安葬,他日勒石銘功,名垂千古。
誠如公言,雖死猶生也。
嗚呼!公自幼至壯,佥以恢複漢室、扶持民族為懷。
深望繼起諸君,勿尚意氣,同心協力,維持民國。
獲雄視東亞之效果,公之心庶可永慰九泉矣。
予忝屬戚誼,而又同學,不能無言,于是為之傳。
汪家駒曰:崇拜英雄,當取其質。
果能不顧名利,為同胞謀幸福者,無論其得志失志,吾皆敬之。
吾敬孫文,吾敬黃興,敬其為得志之英雄也。
吾敬徐錫麟,吾敬趙聲,敬其為失志之英雄也。
熊公成基,亦失志英雄之一。
犧牲生命,為民族死,步徐公之後塵,啟武漢之先聲,繼往開來,厥功甚偉。
吾敬之,非吾一人敬之,吾尤願與天下同胞共敬之。
(汪家駒稿) ◎論躁競 民國時代,急功名,求利祿者,仍不遜于滿清。
餘深惡之,欲有以懲戒之而無其比例也。
因取古之躁競者論列之。
宋王文康公曙苦淋,百療不差。
洎為樞密副使,疾頓除,及罷而疾複作。
或戲之曰:“欲治淋疾,惟用一味樞密副使,仍須常服,始得不發。
”梅金華詢久為侍從,急于進用。
晚年多病,石參政中立戲之曰:“公欲安乎?唯服一清涼散,即差也。
”蓋兩府在京,許張青蓋耳,詢年七十餘又病足,常撫其足而詈之曰:“是中有鬼,令我不得至兩府者,汝也。
” 樊樊山嘗诮一熱中者,曰:當如《豈有此理》(豈有此理系一書名,續之者曰更豈有此理)中,治心疾者,以小錢一枚,熨置胸坎,即栩栩欲活矣。
此言雖戲,可以喻大。
古以由京移外為貶谪。
宋晏元獻早入政府,逮出鎮,皆近畿名藩,未肯遠去。
王室自南郡移陳,離席官妓,有歌千裡僑行客之詞。
公怒曰:“餘平生守官,未嘗去王畿五百裡,是何千裡傷行客耶?”若晚清時以京員而急求外放,又适成一反比例矣。
◎紀趣一(大炮護花更正書) 時報館大主筆道席,五月八号□□報插畫中,有“大炮護花”一則,謂鄙人與新茶花為恩客,阊門兵警互哄之夕,馳往力任保護。
且有炮兵統領受上賞諸語,頗涉诙諧,揄揚備至,不覺啞然笑色。
然怪也,此類事,但關于個人之道德名譽,輕于鴻毛,其細已甚。
況男女為生人大欲,中國古代之宏儒碩彥,其風流豔史,悉數難終。
鄙人縱有斯事,則如太虛浮雲。
固無礙于天地之廣大,亦何足深辯。
雖然,美名不可幸竊,而事實不可盡誣,則又不可不一辯也。
先是有太湖水師尋哨官報告到營,于昆山火車途次,遺失軍饷。
敝軍例有緝捕責,乃命偵探,獲贓犯于阊門外日新浴堂。
而巡警誤以為侵其權限,劫持争論不已,幾至用武。
适鄙人有要事訪友于惠中不遇,追蹤至新茶花家,與友晤譚。
而風潮作,鄙人亟排解巡警,約束兵士,其事遂息。
蓋自新茶花張豔幟于吳門以來,震其香名久已,此日鄙人始得一見也。
就理言之,因事訪友(此友為新界偉人,本可相告。
惟鄙人與之有交,應守秘密權),友至茶花家,則鄙人即不應往茶花家晤友乎?既至茶花家,而兵警哄,鄙人複不應出為捧解約束乎?排解約束,保護之範圍,非一人一家,豈獨一茶花乎?抑茶花營業者,而獨不應保護乎?茶花者,餘友所交之茶花也。
是日餘友在茶花家宴客,豈鄙人訪友于其家,而茶花即屬于鄙人乎?又豈匆匆一見,而即謂之恩客乎?夫護花,豪俠多情之盛舉也,恩客嫖界特别之頭銜也。
茶花,巴黎之後身,麋台之驕女也。
仆何人斯,能妄想食天鵝之肉乎?昔随園老人,謂尹相國有言:千載下知有蘇小,不知有相公。
尹尚且然,矧以鄙人之茸衰朽,可與美人比肩并論乎?鄙人大炮之稱,蓋在滿清時代捕枭剿匪而得。
其事至俗,而護花之事至雅。
以至雅之号,而加諸至俗之人,抱慚萬萬矣。
鄙人在吳數十年,迄不樂涉足花叢,不僅對于新茶花為然。
非自尊重其道德,保全其名譽也,誠以嫖客必具有潘鄧小閑諸資格,而後可嫖也。
鄙人悍目皤腹,擁腫不中繩墨,則不潘;負債累累,無術以償。
外蒙親友之讪譏,内受室人之交谪,則不鄧;賦性戆直而褊急,一遇不當意之事、不入耳之言,即勃然若蛙怒激,扡不相容,則不小;無事奔走于生計,有事服役于職務,終日勞勞,形神俱疲,則不閑。
諸格之中一格不具,而謂可受嫖界之歡迎乎?不特此也,以己不肖,而又度人。
治軍之始,申儆所部,首嚴治遊之禁,亦非能尊重吾軍士之道德,保全其名譽也。
恐各軍士不潘不鄧不小不閑,或不受嫖界之歡迎也。
今者該報指生張為熟魏,以大炮為金鈴,而鄙人則無鳳凰之枝栖,反被東風之擡舉,佳名惠錫。
拟于不倫,受寵若驚,敬謹璧謝。
所謂美名不可幸竊,而事實不可盡誣也。
倘以鄙言欺诳,乞再調查。
庶幾真相現,而公道彰耳。
臨穎不勝惶愧,鐘鴻鈞頓首。
五月十六号。
◎紀趣二(昭陽黃芽菜) 興化自光複至今,縣知事已四易。
第一任為本邑優貢餘宜官,第二任為通州孝廉張蔭谷,第三任為張勳所委之李學誠,第四任則今省長韓國鈞所委之丹陽拔貢姜若也。
四知事中,以李學誠為最不滿人意。
其事之尤著者,則挾得辮子兵百數十名,橫行于邑中。
奸淫搶奪之為,幾于無日無有。
又或于興高采烈時,令辮子兵數人,手持張大帥令旗,遊行街市。
每遇軍警兩界之兵士,必強使立正緻敬。
孔慶俨者,省長所委之興化警務長也。
其所率之警兵,偶見辮子兵所持令旗,不肯行立正禮。
辮子兵往訴于李,李即遣人詣警局,欲絷此警兵以往。
警務長不與,李即使人持一大麻繩,再詢警局曰:“為我并縛此大膽之警務長來。
”時李已卸知事任,但以清鄉名義,暫留興邑。
而其威福且如此,警務長憤極,欲與為難。
幸得紳士調解,乃各置其事不問。
然警務長終不能平,卒赴甯垣訴諸省長。
省長乃命東台清鄉總辦丁荷生氏撥兵二百到興,一面令行至李使速去。
于是此百數十名辮子隊,始相率曳尾而他适。
方李未離興時,更有一絕大之趣事。
今雖已成陳迹,而在昭陽政治史上,實能放一異彩,不可以不志也。
舊知事餘宜官者,自被邑人攻退以後,于紳界中頗露頭角。
其貴介弟某,偶以不規則之舉動,為辮子兵所侮。
餘頗不平,日思所以恢複其鄉紳之體面,則于舊曆新歲,特備盛席,招姜李兩知事會飲于其家。
姜李皆乘輿而至,酒筵即設,肴核具陳。
方舉杯酬酢時,忽有一青年婦人,長跪階下,且哭且大呼曰:“請兩位大老爺伸冤。
”姜李俱為失色,然又不便深問。
而此婦人則訴說不已,自陳為餘知事貴介弟之婦,餘弟以别有所眷,棄婦弗顧。
婦既岑寂,又苦食貧,故呼大老爺而訴之也。
時則餘乃大窘,不知所雲,但數數勸飲而已。
酒既過半,主客皆有醉意,而其興猶未已。
李以大白強姜飲,姜以量狹固辭。
李不悅曰:“吾為汝之老前輩,吾勸汝飲,汝何敢辭?”姜尚未答,餘忽起而謂李曰:“君欲以老前輩淩人乎?須知座中尚有為君之老前輩者在,則我是也。
我勸君飲,君又能逆我命乎?”李乃大怒,即時割席而去。
既出門,遍覓輿人,隻存其一而已,其他則以宴飲須時,已乘間他适矣。
李不及待,即徒步而行。
一輿人手挽其輿,作拖車狀,敝薛從之。
市人皆笑失聲,李不之顧,且行且作婆娑舞,口喃喃不知雲何。
卒之東城外某菜行,親揀黃芽菜數顆。
購之回署,則使人捧其一顆,送至餘宅,且傳命曰:“為我告餘老爺,此黃芽菜之風味,視彼所咀嚼為佳也。
”蓋餘自失偶以後,即結識一小家有夫之婦,其名曰“黃芽菜”,故李以是辱之。
餘雖懊怒,亦無奈何,強忍而已。
李既回署,餘酲猶未盡解,又持一手槍出,向署中庭樹亂擊,樹中烏鵲驚飛滿天。
人民聞聲,亦大恐怖,疑有兵變,及探知為李大老爺之快舉,乃始釋然。
李離興後,而談者猶津津不已,謂自有興邑以來,如此荒謬絕倫之縣官,實未之觏。
偶聞旅滬興友談此,走筆記之,可作一則民國官場現形記讀也。
◎紀趣三(欲離婚須看生理學) 北京地方審判廳,均受理民事案件。
有一北京人,因成婚時不見落紅,謂其妻不貞,請求離婚。
該廳以各國民法,曾無此離婚之理由。
由落紅與否,驗女子貞操,實吾國習慣上一種惡劣風俗。
若不設法改良,一經公然涉訟,女子往往因羞自盡。
違背人道,莫此為甚。
今春該廳馬廳長,特邀集各庭推事會議以後,對于此種案件,須先以生理學解釋。
曉谕當事人,令其自行撤消,以全家庭名譽,則決定駁回,不能認為離婚正當理由。
庶于審判之中,隐寓改良風俗,尊重人道之意。
生理學中,女子破膜而不落紅者,亦有之。
其他或因知識早開,手淫被破者,或遇身體受傷,而破裂者甚多,非必待初次交接時也。
吾國人素昧于生理學,北京人及廣東人,尤狃于此習,牢不可破。
往往釀成家庭間之紛擾,及夫婦間之不和。
此釀成人命重案者,明理人不可不共知此義也。
◎紀趣四(民國财政之滑稽談) 去年底,某政客談及中國目前财政之現狀,其所發議論,極透辟而饒趣味。
于滑稽談笑之中,實能抉破現在财政之暗幕。
為錄之如下,以饷國人之留心财政者。
其曰吾見前清督撫之為财政,謀收入也。
彼并不知國家團體為何物,經濟财政為何科,收入支出,當取如何之法則。
惟際某時某項現款不足,周轉不來,則呼二三候補道之為銅元局總辦,或籌款局總辦,或榷運局總辦者入署。
現一種極嚴厲可畏,或極愁苦可憐之詞色,下一道糊塗不通,無名腫毒之命令曰:現某某事需款若幹,且急不能待,你們快快想法子。
候補道之受此命令,亦即唯唯而退曰:俟職道等下去想法子。
至其所想之法子,為借得來、移得來、捐得來、竊得來,督撫概不之聞問。
即明知其為借得來、移得來、捐得來、竊得來,而亦不之過問。
蓋即以“你們想法子”五字,為其畢生财政上最有經驗之辦法。
但發此五字之口令,即亦完了其财政上莫大之責任,其他非所知也。
而彼候補道等,亦以能借來、移來、捐來、竊來應付此五字之命令,為希榮固寵升官發财之不二法門,其他亦非所知也。
民國成立,二年于茲。
财政之困難,較前清地方,殆過數倍。
宜乎當局諸公,有根本之整理,為系統的改革,不複蹈前清督撫惡習矣。
乃就而觀之,兩年以來,所謂财政命令,較“你們想法子”籌款之五字,相去幾何。
而彼盈廷長官,所想之法字,其去借來、移來、捐來、竊來者,又有幾何。
當至非能借、能移、能捐、能竊者,不足以當難關。
前年周學熙之入長财政也,系先有小借款之成功,去年周自齊之将任為财政總長也,即先取地方借款以為接濟(七月間周自齊來京,内甫定為财政總長。
回魯後,即假山東名義借德華銀行百萬元彙交中央。
事後魯民政長财政司查知,方揭破此事)。
推之于現長交通外交各員,殆無不兼有能想法子之才智,以占取各部之第一把交椅。
不必其财政總長,專有此想法子之責任也,抑吾更有進者。
前清督撫,以“想法子”三字,誤盡地方。
今則以想法子,誤盡全國矣。
前清之時尚能有移來、捐來、竊來之諸多法門,今則移無可移,捐無可捐,竊無可竊,惟餘借之一門。
夫既勢逼處此,則小借不如大借、暗借不如明借,大家借不如一人借(指總理暨财政總長言),而彼滾滾多才,則偏不大借而小借,不明借而暗借,不一人借而大家借,甚至明借暗借,彼此相期。
大借小借,亦各分黨。
大家借,而一人尚有未知是初前清之籌款亦不如也。
嗚呼!大借、暗借、大家借,再住半年,全國之地皮,賣淨盡矣。
彼号為第一流财政專家之财政總長,至此而猶戀戀于其部長之椅子。
其亦知人世間有羞恥事否? ◎紀趣五(清宮瑣聞) 宮監舞弊,其習已久。
革命以後,據外間推測,以為此積習,當漸革矣。
而孰知不然,頃聞有太監王子元名寶義者,于德宗時,為織造營造二司掌庫。
後拜小德張之母為幹娘,漸引至隆裕太後前差遣。
小德張去,王即得寵于隆裕。
前年因宣統年幼,宮院地面,凸凹不平,不便行走。
特饬令王子元,督工修理。
王竟開銷至一百四十餘萬,其私囊中飽者,約六十餘萬。
現王又包攬修理宮殿,恐清室優待費入彼囊橐者,更不知若幹也。
又清宮中之近況,亦有可述者。
宣統讀書,本屬虛文,然猶常由師傅陪至赍宮坐數小時,據雲現已讀至《孟子》。
惟其生平極好弄,去年十月間,師傅伊克坦授讀時,彼忽賜餅數枚與伊,并親送入伊口。
不待其下咽,又一再塞入,伊無奈何,即向瑾皇太妃辭職。
太妃不允,而又不能禁其頑皮,乃令溥倫之子毓崇,年十一歲者,每日進内伴讀。
設遇宣統不受師傅約束時,即由師傅責毓崇以恐吓之,如周公撻伯禽以戒成王之故事,蓋猶行皇帝讀書之體制也。
現前鋒護軍統領治格觐見皇太妃,請在宮内置辦輪船汽車,及各種圖畫之教育,冀為宣統輸入新知識。
伊克坦大反對,謂祖宗成法,不能因時變更。
瑾瑜二妃猶疑,請蔭昌及喀拉心王之夫人進内解決此事。
孤兒寡婦無人為之主持,任此輩宮監腐儒,左右其間,亦大可憫矣。
◎紀趣六(應運皇帝升遐之笑史) 喀拉沁東旗屬小六家子妖人王震,素迷信黃羊教。
近假乩筆,詐稱為應運皇帝下降,并在其所設神堂中,懸有鐘鼓。
每于夜晚,辄聞作響,以此鼓煽愚民,言将應驗《推背圖》中“天下鐘磬一齊鳴,衆聖迎王登九五”之語。
因而聚得教徒數千人,廣購槍枝,并在甯遠縣界内,竊用官槍數十枝,招集退伍兵卒響馬票匪,謀在蒙地,恢複帝制。
該旗總管許華圃聞之,星夜馳抵建昌縣,商同縣知事孫香周,設計剿滅。
該知事以縣城無兵往剿為慮,許總管力任其難,自請調集衛兵。
暨蒙漢鄉團防營,及張管帶官兵往剿,該匪見縣知事親往,即首先發槍,擊傷蒙旗馬兵二名。
幸隊長戰昆陽等,不避槍彈,奪撲賊巢,擊斃僞皇帝王震,并僞都督僞驸馬閻陽二人。
奪獲槍枝數十杆,均印有甯遠縣甯字号碼。
呈報各公署請獎出力蒙員,并緻甯遠縣交涉,取締辦法,務求淨絕根株。
昔有人作寓言,謂某狂人以僭稱帝号,罪夷三族。
狂人臨死不悟,猶對人悲憤,自稱寡人不德,緻令太上皇蒙塵,後妃被辱,皇族殉國,朕亦被弑雲雲。
不謂此種戲言,竟至見為事實。
則此“帝王”二字之迷夢為之也,可笑亦可憐已。
◎紀趣七(葉封翁慶壽盛況) 某記者曰:三年二月十二日,為南北統一紀念日。
中央各衙門暨各學校,皆給假一日。
友人均集,強記者遊。
趨車出見五色旗之飄揚,聞車馬聲鑼鼓聲之嘈雜。
餘目為眩,耳為震。
餘覺近日心中所憂之白狼,忽然忘卻。
蓋以其呈于吾前者,皆太平景象也。
及過新華門至正陽門,巍然矗立于途者,有燈彩輝煌之花牌樓數處,鮮明美麗,不減去年十月十日之國慶。
注視之牌樓上,仍有“五族共和”字樣,餘心更為之歡悅。
牌樓側有人一群,笑語喧嘩。
細聽之,多贊美共和之聲。
内有一老者與一少年曰:“畢竟共和勝于專制。
其他姑不論,即此華美之牌樓,亦為滿清所無。
”言罷繼之以狂笑,餘與友人亦不禁發笑。
嗣遊先農壇,壇内紅男綠女,往來如織。
上海競馬時之張園,亦無如此之繁盛。
中有大觀社,系臨時賣茶者。
社後為祀器保存所,即前之古物保存處。
今易此名,蓋前此祀典廢棄,可名祀器為古物。
今祭天祀孔案已定,不複可以古物名矣,故内務部改之。
六時半,遊人漸散。
餘等亦振鞭歸,路過騾馬市,馬車汽車,擁塞于道。
友人以此處必有極熱鬧之遊戲,囑記者下車,詢之巡士,乃知為交通部次長葉恭綽之封翁六十一大慶,假湖廣會館演戲慶祝也。
記者以葉君為乃翁祝壽,曾登報征文,而記者無文,不便登堂瞻此盛典,遂怅然返。
晚間有友自湖廣會館祝壽來者,以盛狀見告。
記者以此為紀念日之點綴,不可以不志之。
葉君恭綽,管全國鐵道界之樞紐,且為公民黨黨魁,故是日上壽者甚多。
如五路财神(都人呼京漢、京奉、京張、津浦、浦信五路督辦為五路财神),及梁秘書長,暨公民黨之黨員,無不與焉。
湖廣會館戲廳能容七千人,是日樓下為男賓,樓上為女賓,竟擁擠無座位。
至其所收之祝辭,佳什鴻篇,固已無美不備。
而葉封翁複自撰一聯,其文甚古雅。
句曰“有子能拯民也,自誇先憂後樂。
吾生真再世,願相随鼓腹含”。
此聯頗為北京人士所傳誦。
有加以評骘者,謂此老口氣闊大,将來葉交通次長不為總統,必為宰相。
惟對于“吾生真再世”一句有疑葉封翁從前或曾曆危險者。
後詢之,葉封翁得其解釋,始知彼乃以三十為一世。
今其壽已六十,是已閱曆二世,故曰再世也。
用為注明,以免讀者誤會。
是日之戲,多北京名伶。
共有十八出,而梅蘭芳一人獨演五出之多,為從來所未有。
有詢梅何故如此出力者,梅雲:“今日戲提調為馮五爺,馮與我交最深,不能不多盡義務。
”(義務與四川尹都督府中之義務可謂異曲同工)王鳳卿與梅蘭芳搭檔,亦演三出。
王蕙芳、朱幼芬、路三寶、楊小樓,各演二出。
陳德林、溥侗,亦各演一出。
譚叫天定演《打鼓罵曹》,竟未出台,不免美中不足。
劇中排入惡虎村别母亂箭二出,似乎太罵題也。
此外更有一段佳語,為躬與壽筵者所傳述。
有莊某者,前為某省都督,現任某督辦,是日亦與此盛典。
方梅伶登台時,忽欲小遺,而左右擁擠,不容外出,急不可耐,竟脫一襪為溺器就座次溺之。
亦可見來賓之盛矣。
◎紀趣八(黎副總統之妙譬) 今春三月十五日午後五鐘,黎副總統在瀛台慶雲殿設宴延賓,到者十二人。
首座為意大利武參贊阿利威君,次為新簡比利時公使汪榮寶君,參謀次長陳宦君,參謀本部第三局長張聯君,政治會議議員李慶芳君,又有軍界五六人。
屆八時散會,撮其情形如左。
阿君帶有日俄兩國勳章,聞系常在日本意國使署,能操英法語。
未入座之前,與黎副總統談甚久。
黎公熟于英語,所談者為意大利轶事。
阿君謂在六百年前,意大利有十二人,由青島抵中國,曆汴梁揚州等處,是為歐人來東亞之嚆矢。
此數人回意後,著有《東遊日記》。
流行歐洲,歌侖布見而奇之,亦欲遊中國一次。
放舟東下,以路途錯誤,乃抵美洲。
談話時在慶雲殿之南間,對室為大餐間,桌上有人造花三盆,并皆佳美,望之若真花者。
席中雖是西餐,參以中國食品,如燕窩燒鴨魚翅等。
黎副總統笑謂衆客雲:“若請客專用西菜,大家多不喜歡吃,必參以中國菜
守城者為薛君哲,公之内應也。
公不欲傷害皖省居民,故暗遣多人入城内應。
公之用心誠苦矣,公愛同胞誠厚矣,當必無往而不利也。
讵料清運未終,天不佑漢。
薛哲懼事敗禍及,忽改圖堅守,加之某炮艦适泊江中,聞信立至,發炮毀公營壘。
逐不支,走皖北,自汴至魯青島,航海赴日,改名為張建勳,自恨閱曆尚淺,奮志勤學,專力于軍事學及制造學,有再舉之雄志。
惜友非其人,與吉林臧冠三之子,引為同志。
己酉冬十有一月,公去日本,赴吉林,至哈爾濱,寓某客店中。
臧偵知之,是時清考察海軍大臣載洵、薩鎮冰由俄返國,道經哈埠。
外間喧傳公欲行刺載洵,清官吏恐慌異常,出重賞金嚴密搜查。
臧利令智昏,負心賣友,緻公于獄。
公談笑自若,無畏容,無愠色,慨然自謂曰:“事成亦死,事敗亦死。
”又語于人曰:“餘主張在傾倒政府,并非專為滿漢成見。
西洋各國明達之士,無不盛唱社會主義,重在彰人道均貧富而已。
”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安慶之役,曾以是鼓吹兵士,故樂從者多。
事既失敗,聞皖撫無辜殺戮多人,至今思之猶有餘痛。
籲嗟乎!公已被逮,尚以舊部死亡為恨,其愛土之心可知矣,宜一呼而百應也。
次日由哈埠解至長春,啟程時,觀者如堵。
公笑語曰:“諸君珍重,我死猶生。
”又曰:“吾願以一腔熱血,灌自由之花。
”聞者莫不感泣。
庚戌春正月望後三日,就義吉林。
臨刑時,猶诰于衆曰:“我非囚犯,乃為國民謀幸福不遂之首領也。
今生已矣,我死,願繼我而起者大有人也。
”亡年二十有四。
逾一載武漢義起,共和告成,公之志至此遂矣。
祖瑞生,父存仁。
兄弟現存三人,長兄成模,即予姊丈。
安慶巡警學堂畢業。
幼弟成鳌,年未及冠。
公其仲也,聘妻未娶。
侄興官萊官,萊官即之蔭公子。
現胞兄成模赴吉運柩來揚安葬,他日勒石銘功,名垂千古。
誠如公言,雖死猶生也。
嗚呼!公自幼至壯,佥以恢複漢室、扶持民族為懷。
深望繼起諸君,勿尚意氣,同心協力,維持民國。
獲雄視東亞之效果,公之心庶可永慰九泉矣。
予忝屬戚誼,而又同學,不能無言,于是為之傳。
汪家駒曰:崇拜英雄,當取其質。
果能不顧名利,為同胞謀幸福者,無論其得志失志,吾皆敬之。
吾敬孫文,吾敬黃興,敬其為得志之英雄也。
吾敬徐錫麟,吾敬趙聲,敬其為失志之英雄也。
熊公成基,亦失志英雄之一。
犧牲生命,為民族死,步徐公之後塵,啟武漢之先聲,繼往開來,厥功甚偉。
吾敬之,非吾一人敬之,吾尤願與天下同胞共敬之。
(汪家駒稿) ◎論躁競 民國時代,急功名,求利祿者,仍不遜于滿清。
餘深惡之,欲有以懲戒之而無其比例也。
因取古之躁競者論列之。
宋王文康公曙苦淋,百療不差。
洎為樞密副使,疾頓除,及罷而疾複作。
或戲之曰:“欲治淋疾,惟用一味樞密副使,仍須常服,始得不發。
”梅金華詢久為侍從,急于進用。
晚年多病,石參政中立戲之曰:“公欲安乎?唯服一清涼散,即差也。
”蓋兩府在京,許張青蓋耳,詢年七十餘又病足,常撫其足而詈之曰:“是中有鬼,令我不得至兩府者,汝也。
” 樊樊山嘗诮一熱中者,曰:當如《豈有此理》(豈有此理系一書名,續之者曰更豈有此理)中,治心疾者,以小錢一枚,熨置胸坎,即栩栩欲活矣。
此言雖戲,可以喻大。
古以由京移外為貶谪。
宋晏元獻早入政府,逮出鎮,皆近畿名藩,未肯遠去。
王室自南郡移陳,離席官妓,有歌千裡僑行客之詞。
公怒曰:“餘平生守官,未嘗去王畿五百裡,是何千裡傷行客耶?”若晚清時以京員而急求外放,又适成一反比例矣。
◎紀趣一(大炮護花更正書) 時報館大主筆道席,五月八号□□報插畫中,有“大炮護花”一則,謂鄙人與新茶花為恩客,阊門兵警互哄之夕,馳往力任保護。
且有炮兵統領受上賞諸語,頗涉诙諧,揄揚備至,不覺啞然笑色。
然怪也,此類事,但關于個人之道德名譽,輕于鴻毛,其細已甚。
況男女為生人大欲,中國古代之宏儒碩彥,其風流豔史,悉數難終。
鄙人縱有斯事,則如太虛浮雲。
固無礙于天地之廣大,亦何足深辯。
雖然,美名不可幸竊,而事實不可盡誣,則又不可不一辯也。
先是有太湖水師尋哨官報告到營,于昆山火車途次,遺失軍饷。
敝軍例有緝捕責,乃命偵探,獲贓犯于阊門外日新浴堂。
而巡警誤以為侵其權限,劫持争論不已,幾至用武。
适鄙人有要事訪友于惠中不遇,追蹤至新茶花家,與友晤譚。
而風潮作,鄙人亟排解巡警,約束兵士,其事遂息。
蓋自新茶花張豔幟于吳門以來,震其香名久已,此日鄙人始得一見也。
就理言之,因事訪友(此友為新界偉人,本可相告。
惟鄙人與之有交,應守秘密權),友至茶花家,則鄙人即不應往茶花家晤友乎?既至茶花家,而兵警哄,鄙人複不應出為捧解約束乎?排解約束,保護之範圍,非一人一家,豈獨一茶花乎?抑茶花營業者,而獨不應保護乎?茶花者,餘友所交之茶花也。
是日餘友在茶花家宴客,豈鄙人訪友于其家,而茶花即屬于鄙人乎?又豈匆匆一見,而即謂之恩客乎?夫護花,豪俠多情之盛舉也,恩客嫖界特别之頭銜也。
茶花,巴黎之後身,麋台之驕女也。
仆何人斯,能妄想食天鵝之肉乎?昔随園老人,謂尹相國有言:千載下知有蘇小,不知有相公。
尹尚且然,矧以鄙人之茸衰朽,可與美人比肩并論乎?鄙人大炮之稱,蓋在滿清時代捕枭剿匪而得。
其事至俗,而護花之事至雅。
以至雅之号,而加諸至俗之人,抱慚萬萬矣。
鄙人在吳數十年,迄不樂涉足花叢,不僅對于新茶花為然。
非自尊重其道德,保全其名譽也,誠以嫖客必具有潘鄧小閑諸資格,而後可嫖也。
鄙人悍目皤腹,擁腫不中繩墨,則不潘;負債累累,無術以償。
外蒙親友之讪譏,内受室人之交谪,則不鄧;賦性戆直而褊急,一遇不當意之事、不入耳之言,即勃然若蛙怒激,扡不相容,則不小;無事奔走于生計,有事服役于職務,終日勞勞,形神俱疲,則不閑。
諸格之中一格不具,而謂可受嫖界之歡迎乎?不特此也,以己不肖,而又度人。
治軍之始,申儆所部,首嚴治遊之禁,亦非能尊重吾軍士之道德,保全其名譽也。
恐各軍士不潘不鄧不小不閑,或不受嫖界之歡迎也。
今者該報指生張為熟魏,以大炮為金鈴,而鄙人則無鳳凰之枝栖,反被東風之擡舉,佳名惠錫。
拟于不倫,受寵若驚,敬謹璧謝。
所謂美名不可幸竊,而事實不可盡誣也。
倘以鄙言欺诳,乞再調查。
庶幾真相現,而公道彰耳。
臨穎不勝惶愧,鐘鴻鈞頓首。
五月十六号。
◎紀趣二(昭陽黃芽菜) 興化自光複至今,縣知事已四易。
第一任為本邑優貢餘宜官,第二任為通州孝廉張蔭谷,第三任為張勳所委之李學誠,第四任則今省長韓國鈞所委之丹陽拔貢姜若也。
四知事中,以李學誠為最不滿人意。
其事之尤著者,則挾得辮子兵百數十名,橫行于邑中。
奸淫搶奪之為,幾于無日無有。
又或于興高采烈時,令辮子兵數人,手持張大帥令旗,遊行街市。
每遇軍警兩界之兵士,必強使立正緻敬。
孔慶俨者,省長所委之興化警務長也。
其所率之警兵,偶見辮子兵所持令旗,不肯行立正禮。
辮子兵往訴于李,李即遣人詣警局,欲絷此警兵以往。
警務長不與,李即使人持一大麻繩,再詢警局曰:“為我并縛此大膽之警務長來。
”時李已卸知事任,但以清鄉名義,暫留興邑。
而其威福且如此,警務長憤極,欲與為難。
幸得紳士調解,乃各置其事不問。
然警務長終不能平,卒赴甯垣訴諸省長。
省長乃命東台清鄉總辦丁荷生氏撥兵二百到興,一面令行至李使速去。
于是此百數十名辮子隊,始相率曳尾而他适。
方李未離興時,更有一絕大之趣事。
今雖已成陳迹,而在昭陽政治史上,實能放一異彩,不可以不志也。
舊知事餘宜官者,自被邑人攻退以後,于紳界中頗露頭角。
其貴介弟某,偶以不規則之舉動,為辮子兵所侮。
餘頗不平,日思所以恢複其鄉紳之體面,則于舊曆新歲,特備盛席,招姜李兩知事會飲于其家。
姜李皆乘輿而至,酒筵即設,肴核具陳。
方舉杯酬酢時,忽有一青年婦人,長跪階下,且哭且大呼曰:“請兩位大老爺伸冤。
”姜李俱為失色,然又不便深問。
而此婦人則訴說不已,自陳為餘知事貴介弟之婦,餘弟以别有所眷,棄婦弗顧。
婦既岑寂,又苦食貧,故呼大老爺而訴之也。
時則餘乃大窘,不知所雲,但數數勸飲而已。
酒既過半,主客皆有醉意,而其興猶未已。
李以大白強姜飲,姜以量狹固辭。
李不悅曰:“吾為汝之老前輩,吾勸汝飲,汝何敢辭?”姜尚未答,餘忽起而謂李曰:“君欲以老前輩淩人乎?須知座中尚有為君之老前輩者在,則我是也。
我勸君飲,君又能逆我命乎?”李乃大怒,即時割席而去。
既出門,遍覓輿人,隻存其一而已,其他則以宴飲須時,已乘間他适矣。
李不及待,即徒步而行。
一輿人手挽其輿,作拖車狀,敝薛從之。
市人皆笑失聲,李不之顧,且行且作婆娑舞,口喃喃不知雲何。
卒之東城外某菜行,親揀黃芽菜數顆。
購之回署,則使人捧其一顆,送至餘宅,且傳命曰:“為我告餘老爺,此黃芽菜之風味,視彼所咀嚼為佳也。
”蓋餘自失偶以後,即結識一小家有夫之婦,其名曰“黃芽菜”,故李以是辱之。
餘雖懊怒,亦無奈何,強忍而已。
李既回署,餘酲猶未盡解,又持一手槍出,向署中庭樹亂擊,樹中烏鵲驚飛滿天。
人民聞聲,亦大恐怖,疑有兵變,及探知為李大老爺之快舉,乃始釋然。
李離興後,而談者猶津津不已,謂自有興邑以來,如此荒謬絕倫之縣官,實未之觏。
偶聞旅滬興友談此,走筆記之,可作一則民國官場現形記讀也。
◎紀趣三(欲離婚須看生理學) 北京地方審判廳,均受理民事案件。
有一北京人,因成婚時不見落紅,謂其妻不貞,請求離婚。
該廳以各國民法,曾無此離婚之理由。
由落紅與否,驗女子貞操,實吾國習慣上一種惡劣風俗。
若不設法改良,一經公然涉訟,女子往往因羞自盡。
違背人道,莫此為甚。
今春該廳馬廳長,特邀集各庭推事會議以後,對于此種案件,須先以生理學解釋。
曉谕當事人,令其自行撤消,以全家庭名譽,則決定駁回,不能認為離婚正當理由。
庶于審判之中,隐寓改良風俗,尊重人道之意。
生理學中,女子破膜而不落紅者,亦有之。
其他或因知識早開,手淫被破者,或遇身體受傷,而破裂者甚多,非必待初次交接時也。
吾國人素昧于生理學,北京人及廣東人,尤狃于此習,牢不可破。
往往釀成家庭間之紛擾,及夫婦間之不和。
此釀成人命重案者,明理人不可不共知此義也。
◎紀趣四(民國财政之滑稽談) 去年底,某政客談及中國目前财政之現狀,其所發議論,極透辟而饒趣味。
于滑稽談笑之中,實能抉破現在财政之暗幕。
為錄之如下,以饷國人之留心财政者。
其曰吾見前清督撫之為财政,謀收入也。
彼并不知國家團體為何物,經濟财政為何科,收入支出,當取如何之法則。
惟際某時某項現款不足,周轉不來,則呼二三候補道之為銅元局總辦,或籌款局總辦,或榷運局總辦者入署。
現一種極嚴厲可畏,或極愁苦可憐之詞色,下一道糊塗不通,無名腫毒之命令曰:現某某事需款若幹,且急不能待,你們快快想法子。
候補道之受此命令,亦即唯唯而退曰:俟職道等下去想法子。
至其所想之法子,為借得來、移得來、捐得來、竊得來,督撫概不之聞問。
即明知其為借得來、移得來、捐得來、竊得來,而亦不之過問。
蓋即以“你們想法子”五字,為其畢生财政上最有經驗之辦法。
但發此五字之口令,即亦完了其财政上莫大之責任,其他非所知也。
而彼候補道等,亦以能借來、移來、捐來、竊來應付此五字之命令,為希榮固寵升官發财之不二法門,其他亦非所知也。
民國成立,二年于茲。
财政之困難,較前清地方,殆過數倍。
宜乎當局諸公,有根本之整理,為系統的改革,不複蹈前清督撫惡習矣。
乃就而觀之,兩年以來,所謂财政命令,較“你們想法子”籌款之五字,相去幾何。
而彼盈廷長官,所想之法字,其去借來、移來、捐來、竊來者,又有幾何。
當至非能借、能移、能捐、能竊者,不足以當難關。
前年周學熙之入長财政也,系先有小借款之成功,去年周自齊之将任為财政總長也,即先取地方借款以為接濟(七月間周自齊來京,内甫定為财政總長。
回魯後,即假山東名義借德華銀行百萬元彙交中央。
事後魯民政長财政司查知,方揭破此事)。
推之于現長交通外交各員,殆無不兼有能想法子之才智,以占取各部之第一把交椅。
不必其财政總長,專有此想法子之責任也,抑吾更有進者。
前清督撫,以“想法子”三字,誤盡地方。
今則以想法子,誤盡全國矣。
前清之時尚能有移來、捐來、竊來之諸多法門,今則移無可移,捐無可捐,竊無可竊,惟餘借之一門。
夫既勢逼處此,則小借不如大借、暗借不如明借,大家借不如一人借(指總理暨财政總長言),而彼滾滾多才,則偏不大借而小借,不明借而暗借,不一人借而大家借,甚至明借暗借,彼此相期。
大借小借,亦各分黨。
大家借,而一人尚有未知是初前清之籌款亦不如也。
嗚呼!大借、暗借、大家借,再住半年,全國之地皮,賣淨盡矣。
彼号為第一流财政專家之财政總長,至此而猶戀戀于其部長之椅子。
其亦知人世間有羞恥事否? ◎紀趣五(清宮瑣聞) 宮監舞弊,其習已久。
革命以後,據外間推測,以為此積習,當漸革矣。
而孰知不然,頃聞有太監王子元名寶義者,于德宗時,為織造營造二司掌庫。
後拜小德張之母為幹娘,漸引至隆裕太後前差遣。
小德張去,王即得寵于隆裕。
前年因宣統年幼,宮院地面,凸凹不平,不便行走。
特饬令王子元,督工修理。
王竟開銷至一百四十餘萬,其私囊中飽者,約六十餘萬。
現王又包攬修理宮殿,恐清室優待費入彼囊橐者,更不知若幹也。
又清宮中之近況,亦有可述者。
宣統讀書,本屬虛文,然猶常由師傅陪至赍宮坐數小時,據雲現已讀至《孟子》。
惟其生平極好弄,去年十月間,師傅伊克坦授讀時,彼忽賜餅數枚與伊,并親送入伊口。
不待其下咽,又一再塞入,伊無奈何,即向瑾皇太妃辭職。
太妃不允,而又不能禁其頑皮,乃令溥倫之子毓崇,年十一歲者,每日進内伴讀。
設遇宣統不受師傅約束時,即由師傅責毓崇以恐吓之,如周公撻伯禽以戒成王之故事,蓋猶行皇帝讀書之體制也。
現前鋒護軍統領治格觐見皇太妃,請在宮内置辦輪船汽車,及各種圖畫之教育,冀為宣統輸入新知識。
伊克坦大反對,謂祖宗成法,不能因時變更。
瑾瑜二妃猶疑,請蔭昌及喀拉心王之夫人進内解決此事。
孤兒寡婦無人為之主持,任此輩宮監腐儒,左右其間,亦大可憫矣。
◎紀趣六(應運皇帝升遐之笑史) 喀拉沁東旗屬小六家子妖人王震,素迷信黃羊教。
近假乩筆,詐稱為應運皇帝下降,并在其所設神堂中,懸有鐘鼓。
每于夜晚,辄聞作響,以此鼓煽愚民,言将應驗《推背圖》中“天下鐘磬一齊鳴,衆聖迎王登九五”之語。
因而聚得教徒數千人,廣購槍枝,并在甯遠縣界内,竊用官槍數十枝,招集退伍兵卒響馬票匪,謀在蒙地,恢複帝制。
該旗總管許華圃聞之,星夜馳抵建昌縣,商同縣知事孫香周,設計剿滅。
該知事以縣城無兵往剿為慮,許總管力任其難,自請調集衛兵。
暨蒙漢鄉團防營,及張管帶官兵往剿,該匪見縣知事親往,即首先發槍,擊傷蒙旗馬兵二名。
幸隊長戰昆陽等,不避槍彈,奪撲賊巢,擊斃僞皇帝王震,并僞都督僞驸馬閻陽二人。
奪獲槍枝數十杆,均印有甯遠縣甯字号碼。
呈報各公署請獎出力蒙員,并緻甯遠縣交涉,取締辦法,務求淨絕根株。
昔有人作寓言,謂某狂人以僭稱帝号,罪夷三族。
狂人臨死不悟,猶對人悲憤,自稱寡人不德,緻令太上皇蒙塵,後妃被辱,皇族殉國,朕亦被弑雲雲。
不謂此種戲言,竟至見為事實。
則此“帝王”二字之迷夢為之也,可笑亦可憐已。
◎紀趣七(葉封翁慶壽盛況) 某記者曰:三年二月十二日,為南北統一紀念日。
中央各衙門暨各學校,皆給假一日。
友人均集,強記者遊。
趨車出見五色旗之飄揚,聞車馬聲鑼鼓聲之嘈雜。
餘目為眩,耳為震。
餘覺近日心中所憂之白狼,忽然忘卻。
蓋以其呈于吾前者,皆太平景象也。
及過新華門至正陽門,巍然矗立于途者,有燈彩輝煌之花牌樓數處,鮮明美麗,不減去年十月十日之國慶。
注視之牌樓上,仍有“五族共和”字樣,餘心更為之歡悅。
牌樓側有人一群,笑語喧嘩。
細聽之,多贊美共和之聲。
内有一老者與一少年曰:“畢竟共和勝于專制。
其他姑不論,即此華美之牌樓,亦為滿清所無。
”言罷繼之以狂笑,餘與友人亦不禁發笑。
嗣遊先農壇,壇内紅男綠女,往來如織。
上海競馬時之張園,亦無如此之繁盛。
中有大觀社,系臨時賣茶者。
社後為祀器保存所,即前之古物保存處。
今易此名,蓋前此祀典廢棄,可名祀器為古物。
今祭天祀孔案已定,不複可以古物名矣,故内務部改之。
六時半,遊人漸散。
餘等亦振鞭歸,路過騾馬市,馬車汽車,擁塞于道。
友人以此處必有極熱鬧之遊戲,囑記者下車,詢之巡士,乃知為交通部次長葉恭綽之封翁六十一大慶,假湖廣會館演戲慶祝也。
記者以葉君為乃翁祝壽,曾登報征文,而記者無文,不便登堂瞻此盛典,遂怅然返。
晚間有友自湖廣會館祝壽來者,以盛狀見告。
記者以此為紀念日之點綴,不可以不志之。
葉君恭綽,管全國鐵道界之樞紐,且為公民黨黨魁,故是日上壽者甚多。
如五路财神(都人呼京漢、京奉、京張、津浦、浦信五路督辦為五路财神),及梁秘書長,暨公民黨之黨員,無不與焉。
湖廣會館戲廳能容七千人,是日樓下為男賓,樓上為女賓,竟擁擠無座位。
至其所收之祝辭,佳什鴻篇,固已無美不備。
而葉封翁複自撰一聯,其文甚古雅。
句曰“有子能拯民也,自誇先憂後樂。
吾生真再世,願相随鼓腹含”。
此聯頗為北京人士所傳誦。
有加以評骘者,謂此老口氣闊大,将來葉交通次長不為總統,必為宰相。
惟對于“吾生真再世”一句有疑葉封翁從前或曾曆危險者。
後詢之,葉封翁得其解釋,始知彼乃以三十為一世。
今其壽已六十,是已閱曆二世,故曰再世也。
用為注明,以免讀者誤會。
是日之戲,多北京名伶。
共有十八出,而梅蘭芳一人獨演五出之多,為從來所未有。
有詢梅何故如此出力者,梅雲:“今日戲提調為馮五爺,馮與我交最深,不能不多盡義務。
”(義務與四川尹都督府中之義務可謂異曲同工)王鳳卿與梅蘭芳搭檔,亦演三出。
王蕙芳、朱幼芬、路三寶、楊小樓,各演二出。
陳德林、溥侗,亦各演一出。
譚叫天定演《打鼓罵曹》,竟未出台,不免美中不足。
劇中排入惡虎村别母亂箭二出,似乎太罵題也。
此外更有一段佳語,為躬與壽筵者所傳述。
有莊某者,前為某省都督,現任某督辦,是日亦與此盛典。
方梅伶登台時,忽欲小遺,而左右擁擠,不容外出,急不可耐,竟脫一襪為溺器就座次溺之。
亦可見來賓之盛矣。
◎紀趣八(黎副總統之妙譬) 今春三月十五日午後五鐘,黎副總統在瀛台慶雲殿設宴延賓,到者十二人。
首座為意大利武參贊阿利威君,次為新簡比利時公使汪榮寶君,參謀次長陳宦君,參謀本部第三局長張聯君,政治會議議員李慶芳君,又有軍界五六人。
屆八時散會,撮其情形如左。
阿君帶有日俄兩國勳章,聞系常在日本意國使署,能操英法語。
未入座之前,與黎副總統談甚久。
黎公熟于英語,所談者為意大利轶事。
阿君謂在六百年前,意大利有十二人,由青島抵中國,曆汴梁揚州等處,是為歐人來東亞之嚆矢。
此數人回意後,著有《東遊日記》。
流行歐洲,歌侖布見而奇之,亦欲遊中國一次。
放舟東下,以路途錯誤,乃抵美洲。
談話時在慶雲殿之南間,對室為大餐間,桌上有人造花三盆,并皆佳美,望之若真花者。
席中雖是西餐,參以中國食品,如燕窩燒鴨魚翅等。
黎副總統笑謂衆客雲:“若請客專用西菜,大家多不喜歡吃,必參以中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