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書
關燈
小
中
大
字鬥南,號月窗,則非前者之謂,是誠有取於其術矣。
鬥南,吉水文昌鄉人,去吾裡三十。
起田間,談命高妙精絕,盡奄同袍。
試以百十命,應對如流,而人品之大概,皆不差。
異哉,術也!問其所得何書,則嘗汗漫於十數家,而其末也會歸於李吉甫、林開之說。
吉甫之書人多有之,以其深而不能詰,若林開則人未有得其本者也。
鬥南會二為一,而又以所得於數十家者,間出而證之,斯其所以獨步也。
某既與之訂正二書,又詩之以見意。
其別也,欲詣門下求品題,某告之曰:「先生品題甚易,至之日為先生請十數命,某也如此,某也如彼,為先生鋪陳之。
即先生祇祇,豈惟品題,先生心肯,轉相汲引,即子命通矣。
」鬥南曰:「諾。
」探其中欣欣然殊無憚色,他人泛泛得先生增重多矣,未有如鬥南肯以術而取先生之知者也。
是書也,某何為而不作?事出專白,故不他及。
與前人 某尋常於術者少所許可,而江湖之人登門者日不絕。
彼誠求飽暖於吾徒之一言,吾徒誠閔其衣食之皇皇,則來者必譽,是故不暇問其術之真何似也。
先生之於應酬也亦然。
今是書之作,為一星士,姓朱名元炳,字鬥南,號月窗,則非前者之謂,是誠有取於其術矣。
鬥南,吉水文昌鄉人,去吾裡三十。
起田間,談命高妙精絕,盡奄同袍。
試以百十命,應對如流,而人品之大概,皆不差。
異哉,術也!問其所得何書,則嘗汗漫於十數家,而其末也會歸於李吉甫、林開之說。
吉甫之書人多有之,以其深而不能詰,若林開則人未有得其本者也。
鬥南會二為一,而又以所得於數十家者,間出而證之,斯其所以獨步也。
某既與之訂正二書,又詩之以見意。
其別也,欲詣門下求品題,某告之曰:「先生品題甚易,至之日為先生請十數命,某也如此,某也如彼,為先生鋪陳之。
即先生祇祇,豈惟品題,先生心肯,轉相汲引,即子命通矣。
」鬥南曰:「諾。
」探其中欣欣然殊無憚色,他人泛泛得先生增重多矣,未有如鬥南肯以術而取先生之知者也。
是書也,某何為而不作?事出專白,故不他及。
回劉架閣會孟 某伏蒙專劄,重示先夫人誌銘,伏讀驚愴靡已!古心先生藻發清言,垂光罔極,慈靈有知,含笑地下,若此,可以無愧人子矣。
遠日倏至,柳翣載途,追送傾城,素車銜尾。
某於夫人,契家子弟,以故不能攀望引紼,負負幽明,不勝愧恨!謹成些章,一少紀哀愫,以授挽者。
伏想隨車號痛,涕如綆縻,孝在顯揚,願寬毀瘠。
臨紙下情,淒切之至! 回衢教曾鳳先生〈(字翰陽,號秀峰)〉 某數月於師門極間闊,顧山水荒唐,不自知年歲之運運,闕禮多矣,尚庶幾先生索之於形骸之外。
別後得二子,丙寅、戊戌、庚戌、丙子,丁卯、壬寅、甲午、丙寅,命不知孰勝?乍向風水,即得三地,此須巨眼以為然則然。
向牛肉坑所結砌者,今知其大謬,為棄屣矣。
深之昨所問:館成否?何所?固必新正詣清湖行禮,亦不見訪。
往往泥哭則不歌之意,非有他也。
屋見說漸就緒,先生鼓舞倦矣,宜作意身事,悠悠何為?行日可得聞否?春和景明,其聞一造盤谷,亦可遍觀先生所謂寶者。
更願撥剔而後來,一來須十日,乃可歸爾。
悉俟面賦,此不能盡。
回李宮教應革〈(號肯堂)〉 某頃以附伯昂令侄書後,未悉起居,深之令弟來,聞病目少寬,為之喜幸。
日欲專價詳問飲食坐臥之節,塵坌因循,心甚愧之。
昔人雲:身在則有餘。
舉天下紛紛藉藉不如意事屏置度外,專精神事醫藥,靡有不濟。
恐吾目所受病方將驅除,而又重以吾心之不寧,是滋予疾也。
用敢於岐黃忠愛之外,輒奉清心一方為獻,願於《大學》第七章加三思焉。
偶璧弟有介歸就,有京書達左右,輒並遣前。
薄物將忱,徒覺塵瀆,臨風馳溯。
與朱太博埴〈(號古平)〉 某山中相望,數舍而遠,乃心精微,無往不通。
僕十年受用,順境過當,天道反覆,咻者旁午。
七八月以來,此血肉軀如立於砧幾之上,齏粉毒手,直立而俟之耳。
僕何所得罪於人?乃知剛介正潔,固取危之道,而僕不能變者,天也。
僕誠不自意,乃於寒舍千步外得一陂陀,溪山泉石,四妙畢具,委曲周遭,可十餘裡。
蓋其景趣兼盤谷、環滁而有之,而其曠遠縹緲,或謂南樓劣焉。
騎馬囊飯,朝往夕還,率以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僕嘗羨君家山水之勝,幾欲作意植杖其間而未能也。
然自以為旦夕必償所願,不知吾壺天可以屈公一來乎?煙霞泉石,此不足與俗子說,處知音者自不同,正恐不問主人,徑造竹所。
餘月心來,拱被寶墨,惡乎而不用吾情?適凝祥觀蕭道士來訪,其別也,曰:「吾將造古平。
」為之書以復命,且道予懷,而假道士為郵焉。
某比及門,即拜狀,聞車騎在郊外,正欲嗣訊,韓星忽來,偉然朵雲之贈。
故人渠渠,勞苦行役,諸兒那識此意?曉起入山,新流沒岸,棋聲未盡,石骨依然。
人生往往如此,盈虛消息,道體流行,仁者謂仁,知者謂知,可超然一笑。
承有訪之約,上巳前後,擬山行數日,須主人在竹所,方可乘興。
分沙一席,已戒白鷗退避矣。
呼燈走筆,馳意泬寥〈(某比及門,又一首)〉。
極有磊隗。
欲從執事傾倒一日,雲山浩渺,渺焉餘懷。
忽拜羲獻帖,宛然玉立之參前倚衡也。
垂諭前城李氏事,讀之甚駭。
近有假為黃節幹者,騙寫其家田莊鄉廨,既見之發覺,昭其跡於牆壁間矣。
曾鑒何人?又肆無狀,欺愚嚇聾,一至此耶!某平生所立謂何?豈有退居林麓,省咎敬威,我自為我,而青蠅紛紛,每使惡聲至耳,莫為而為,莫緻而緻,非命也耶?勢不得不榜,謹納一紙,幸轉之李氏,以破奸猾者之為。
使人日為此等救過之事,不勝浩歎!某向者因及執事出處,常誦《伐木》之詩,今書所雲,猶若未悟。
稟答之次,臨紙惘惘。
回鄧縣尉中甫 某入山愈深,於所尊敬,嘻其闊矣!前年足下以書議禮,得一往復,最後賜誨,迄今不能報論,其形跡何前之恭而後之倨歟?坡雲:「人情重往復,不報生禍根。
」後山雲:「一詩已經年,知子不我怨。
」人之度量固有相遠,執事知我,宜可無前日之事。
今通國識其用心,由其未定,而言辭之不可以已也。
如是,自其定者而觀之,輕重銖兩,固皆當然,言語文字幾乎閏矣。
昨書皆精義所發,卷為一通,謹而藏諸,後有作者,將為此興起。
客從巽齋來,能言執事日從翁樂甚,因款客坐,亟亟援筆,寫此悁結,授客以轉之左右。
學之不加,感慨年歲,山澤雖遠,尚惠一言,臨風拳拳。
與顏縣尉復古 某自春末得一夕承顏色、接話言,外此皆瞻仰之日。
追憶是數年來,書筒無虛月,分袂亦不太久,未有如今之疏者也。
然私竊自解,則曰此其跡為然,不足深計,知足下得我同然與否?茲者,恭承少迂蓬山之步,暫為梅屋之遊,脂車有嚴,滌篆伊邇,豈勝讚慶!執事自此開張清途,摩拂碧落,固其分也。
顧徼富貴利達以自緻,其身貴且重者,崇論宏議所鄙者也,不當薦是為賀。
惟邑於民社為最親,惟少府於邑為最要,平生學問,藉是得以展布。
潘輿康寧,千裡迎奉,調熊嗜苦,式慰茲願:是二事深足為年丈賀也!某雅聞說者以某日戒途,懷是惓惓,將祖帳道周,杯酒為壽,屬有牽制,不能來。
謹上狀,並緻泊禮,以昭區區,惟容頓是幸。
川平陸夷,行者有相,惟秋深殘暑未央,更乞頤輔崇重。
以前三接九遷之寵,隨軒德輯,伏想喜氣方來錫羨山,則別後或有鄉邦驅策,敢不下拜! 某歲杪得承便駛,遺以瑰灑,故人千裡之情,藹然可掬,感鏤其如之何!茲得嗣書於令弟來歸之便,尤見崇篤。
喜審議論於帷幄之親,出入於錢穀之會,滿腔磊隗,庶其有以自試矣!來教自咎,以為浸淪汩於俗吏之
鬥南,吉水文昌鄉人,去吾裡三十。
起田間,談命高妙精絕,盡奄同袍。
試以百十命,應對如流,而人品之大概,皆不差。
異哉,術也!問其所得何書,則嘗汗漫於十數家,而其末也會歸於李吉甫、林開之說。
吉甫之書人多有之,以其深而不能詰,若林開則人未有得其本者也。
鬥南會二為一,而又以所得於數十家者,間出而證之,斯其所以獨步也。
某既與之訂正二書,又詩之以見意。
其別也,欲詣門下求品題,某告之曰:「先生品題甚易,至之日為先生請十數命,某也如此,某也如彼,為先生鋪陳之。
即先生祇祇,豈惟品題,先生心肯,轉相汲引,即子命通矣。
」鬥南曰:「諾。
」探其中欣欣然殊無憚色,他人泛泛得先生增重多矣,未有如鬥南肯以術而取先生之知者也。
是書也,某何為而不作?事出專白,故不他及。
與前人 某尋常於術者少所許可,而江湖之人登門者日不絕。
彼誠求飽暖於吾徒之一言,吾徒誠閔其衣食之皇皇,則來者必譽,是故不暇問其術之真何似也。
先生之於應酬也亦然。
今是書之作,為一星士,姓朱名元炳,字鬥南,號月窗,則非前者之謂,是誠有取於其術矣。
鬥南,吉水文昌鄉人,去吾裡三十。
起田間,談命高妙精絕,盡奄同袍。
試以百十命,應對如流,而人品之大概,皆不差。
異哉,術也!問其所得何書,則嘗汗漫於十數家,而其末也會歸於李吉甫、林開之說。
吉甫之書人多有之,以其深而不能詰,若林開則人未有得其本者也。
鬥南會二為一,而又以所得於數十家者,間出而證之,斯其所以獨步也。
某既與之訂正二書,又詩之以見意。
其別也,欲詣門下求品題,某告之曰:「先生品題甚易,至之日為先生請十數命,某也如此,某也如彼,為先生鋪陳之。
即先生祇祇,豈惟品題,先生心肯,轉相汲引,即子命通矣。
」鬥南曰:「諾。
」探其中欣欣然殊無憚色,他人泛泛得先生增重多矣,未有如鬥南肯以術而取先生之知者也。
是書也,某何為而不作?事出專白,故不他及。
回劉架閣會孟 某伏蒙專劄,重示先夫人誌銘,伏讀驚愴靡已!古心先生藻發清言,垂光罔極,慈靈有知,含笑地下,若此,可以無愧人子矣。
遠日倏至,柳翣載途,追送傾城,素車銜尾。
某於夫人,契家子弟,以故不能攀望引紼,負負幽明,不勝愧恨!謹成些章,一少紀哀愫,以授挽者。
伏想隨車號痛,涕如綆縻,孝在顯揚,願寬毀瘠。
臨紙下情,淒切之至! 回衢教曾鳳先生〈(字翰陽,號秀峰)〉 某數月於師門極間闊,顧山水荒唐,不自知年歲之運運,闕禮多矣,尚庶幾先生索之於形骸之外。
別後得二子,丙寅、戊戌、庚戌、丙子,丁卯、壬寅、甲午、丙寅,命不知孰勝?乍向風水,即得三地,此須巨眼以為然則然。
向牛肉坑所結砌者,今知其大謬,為棄屣矣。
深之昨所問:館成否?何所?固必新正詣清湖行禮,亦不見訪。
往往泥哭則不歌之意,非有他也。
屋見說漸就緒,先生鼓舞倦矣,宜作意身事,悠悠何為?行日可得聞否?春和景明,其聞一造盤谷,亦可遍觀先生所謂寶者。
更願撥剔而後來,一來須十日,乃可歸爾。
悉俟面賦,此不能盡。
回李宮教應革〈(號肯堂)〉 某頃以附伯昂令侄書後,未悉起居,深之令弟來,聞病目少寬,為之喜幸。
日欲專價詳問飲食坐臥之節,塵坌因循,心甚愧之。
昔人雲:身在則有餘。
舉天下紛紛藉藉不如意事屏置度外,專精神事醫藥,靡有不濟。
恐吾目所受病方將驅除,而又重以吾心之不寧,是滋予疾也。
用敢於岐黃忠愛之外,輒奉清心一方為獻,願於《大學》第七章加三思焉。
偶璧弟有介歸就,有京書達左右,輒並遣前。
薄物將忱,徒覺塵瀆,臨風馳溯。
與朱太博埴〈(號古平)〉 某山中相望,數舍而遠,乃心精微,無往不通。
僕十年受用,順境過當,天道反覆,咻者旁午。
七八月以來,此血肉軀如立於砧幾之上,齏粉毒手,直立而俟之耳。
僕何所得罪於人?乃知剛介正潔,固取危之道,而僕不能變者,天也。
僕誠不自意,乃於寒舍千步外得一陂陀,溪山泉石,四妙畢具,委曲周遭,可十餘裡。
蓋其景趣兼盤谷、環滁而有之,而其曠遠縹緲,或謂南樓劣焉。
騎馬囊飯,朝往夕還,率以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僕嘗羨君家山水之勝,幾欲作意植杖其間而未能也。
然自以為旦夕必償所願,不知吾壺天可以屈公一來乎?煙霞泉石,此不足與俗子說,處知音者自不同,正恐不問主人,徑造竹所。
餘月心來,拱被寶墨,惡乎而不用吾情?適凝祥觀蕭道士來訪,其別也,曰:「吾將造古平。
」為之書以復命,且道予懷,而假道士為郵焉。
某比及門,即拜狀,聞車騎在郊外,正欲嗣訊,韓星忽來,偉然朵雲之贈。
故人渠渠,勞苦行役,諸兒那識此意?曉起入山,新流沒岸,棋聲未盡,石骨依然。
人生往往如此,盈虛消息,道體流行,仁者謂仁,知者謂知,可超然一笑。
承有訪之約,上巳前後,擬山行數日,須主人在竹所,方可乘興。
分沙一席,已戒白鷗退避矣。
呼燈走筆,馳意泬寥〈(某比及門,又一首)〉。
極有磊隗。
欲從執事傾倒一日,雲山浩渺,渺焉餘懷。
忽拜羲獻帖,宛然玉立之參前倚衡也。
垂諭前城李氏事,讀之甚駭。
近有假為黃節幹者,騙寫其家田莊鄉廨,既見之發覺,昭其跡於牆壁間矣。
曾鑒何人?又肆無狀,欺愚嚇聾,一至此耶!某平生所立謂何?豈有退居林麓,省咎敬威,我自為我,而青蠅紛紛,每使惡聲至耳,莫為而為,莫緻而緻,非命也耶?勢不得不榜,謹納一紙,幸轉之李氏,以破奸猾者之為。
使人日為此等救過之事,不勝浩歎!某向者因及執事出處,常誦《伐木》之詩,今書所雲,猶若未悟。
稟答之次,臨紙惘惘。
回鄧縣尉中甫 某入山愈深,於所尊敬,嘻其闊矣!前年足下以書議禮,得一往復,最後賜誨,迄今不能報論,其形跡何前之恭而後之倨歟?坡雲:「人情重往復,不報生禍根。
」後山雲:「一詩已經年,知子不我怨。
」人之度量固有相遠,執事知我,宜可無前日之事。
今通國識其用心,由其未定,而言辭之不可以已也。
如是,自其定者而觀之,輕重銖兩,固皆當然,言語文字幾乎閏矣。
昨書皆精義所發,卷為一通,謹而藏諸,後有作者,將為此興起。
客從巽齋來,能言執事日從翁樂甚,因款客坐,亟亟援筆,寫此悁結,授客以轉之左右。
學之不加,感慨年歲,山澤雖遠,尚惠一言,臨風拳拳。
與顏縣尉復古 某自春末得一夕承顏色、接話言,外此皆瞻仰之日。
追憶是數年來,書筒無虛月,分袂亦不太久,未有如今之疏者也。
然私竊自解,則曰此其跡為然,不足深計,知足下得我同然與否?茲者,恭承少迂蓬山之步,暫為梅屋之遊,脂車有嚴,滌篆伊邇,豈勝讚慶!執事自此開張清途,摩拂碧落,固其分也。
顧徼富貴利達以自緻,其身貴且重者,崇論宏議所鄙者也,不當薦是為賀。
惟邑於民社為最親,惟少府於邑為最要,平生學問,藉是得以展布。
潘輿康寧,千裡迎奉,調熊嗜苦,式慰茲願:是二事深足為年丈賀也!某雅聞說者以某日戒途,懷是惓惓,將祖帳道周,杯酒為壽,屬有牽制,不能來。
謹上狀,並緻泊禮,以昭區區,惟容頓是幸。
川平陸夷,行者有相,惟秋深殘暑未央,更乞頤輔崇重。
以前三接九遷之寵,隨軒德輯,伏想喜氣方來錫羨山,則別後或有鄉邦驅策,敢不下拜! 某歲杪得承便駛,遺以瑰灑,故人千裡之情,藹然可掬,感鏤其如之何!茲得嗣書於令弟來歸之便,尤見崇篤。
喜審議論於帷幄之親,出入於錢穀之會,滿腔磊隗,庶其有以自試矣!來教自咎,以為浸淪汩於俗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