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題跋 贊 銘 辭 說
關燈
小
中
大
探其心,表而出之。
跋王元高《詞科擬稿》 〈(號稼村,後國正添倅)〉 我朝言治者曰慶歷、元祐、乾淳,厥亦惟歐陽子、蘇公兄弟、周益國、三洪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以為繅籍粉澤,功光當時,垂休無窮,豈曰小補之哉!國於天地,必有與立,而尚論其盛,則其渾厚醲鬱,光明俊偉,百世之下,想望風采,必於斯文乎是稽。
傳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之不可已也如是。
往時有博學科,有宏詞科,士各知所崇尚。
近世此學寢少,於是而小詞科之制立,其望於人甚約也,而應令者迄亦落落,人才於是少衰矣。
豫章王君義山元高,自為舉子時,獨有志於此,國家大制詔、大誥令,擬諸其形容者,叢巨冊,其能出章逢占畢之士矣。
元高登進士乙科,調永州司戶參軍,意若不自滿,謀卒業以大科,緻身乃已。
予謂元高:一命以上皆將有世道之責,子歸而求之,他日中興太平之盛,所謂號令文章,煥然可述,以與三代同風者,安知責不在子?而正不必曰「吾不得志於進士」而退為是也。
元高欣然納之。
遂存其說於帙尾雲。
跋呂元吉先人《介軒記》後 巽齋先生曰:「徂徠石先生名介,質肅唐公名介,鄭公俠字介夫,半山老人字介甫,凡有取乎介者,其人必可觀也。
」予嘗評之:徂徠之介為孤峭,質肅之介為直方,鄭公之介為敢決,荊公之介為執拗。
三公之介純於天資,荊公之介雜於客氣;介則一,而其所以介則不同也。
予獨悲夫強辨堅忍,虛名偽行,介甫以誤於其君,以厲於其時,至今天地易位,人極不立,皆此介之流也。
徂徠不得為諫官;唐公爭新法不勝,發憤死;鄭以一跌,碌碌州縣,不復能自振迅。
介,美德也,三公得其純,坎坷於當世;彼其角血氣之私,竊名譽之盛,而遺毒迨今日而未已。
嗚呼!偽行之誤人,而直道之難行久矣。
呂元吉之先人名介軒,予不及識其人,諸君品題類以為:言和而行果,色溫而氣剛。
然則是介也,視前三君子有光焉。
然君止於布衣,懷其耿耿,不見於用,則君之所遇又為不幸者。
雖然,介在我,幸不幸在天,吾求無怍乎本心可矣,何外物之較?風氣淺薄,其能刻厲矯揉,以竊毅然丈夫之名者,已不多見。
若夫以直自懟,而毀方為圓,以就外物者多矣。
外物卒不可得,而本心空自喪失,是則介軒之罪人也。
元吉重念之哉! 跋周蒼《南嶽六圖》 扶欹植傾,補空續高,吾欲觀於嵩、恒、岱、華,其放六合於秋毫也邪? 跋李孟博《東山夢境圖》 昔有得湘中老人誦黃老之詩於恍惚中者,前輩謂其語非太白不能道。
今圖中武士所授孟博帙甚巨,庶幾亦有格力如此詩者列其中乎!願出以示予,當許君親見太白,何但夢也!然萬一太白訝其孫輕發藏寶,或復遣六丁下問洩者書何在?仍取以去,君將無以為東山鎮,則不如勿出。
跋周一愚《負母圖》 己未之變,周君一愚家於狗咬石之下,最先遇禍。
君從其兄負母越溪以逃,妻子溺死,不能救也。
事平,君為圖紀其狀。
諸公嘉其臨難識所輕重,褒之不絕口。
予謂人子之事其親,不幸而處人事之變,急所急而緩所輕,本心之不能不爾。
其於天,則蓋非有一毫之增益也。
一愚之處此,豈其欲以為高哉?正可悲耳! 嗚呼!自狗咬石之失險,江右之父母妻子離散不知幾人!覽君之圖,豈獨為其一家哭哉!誰謀不臧?一至於此!昔魏陵繪襄樊之戰,為于禁屈伏,龐德怒罵之狀,將恥禁也。
彼禁敗事者見之,宜發慚以死;然龐憤憤就殞,使其骨肉見所畫像,尚復何忍?君此圖一開卷,當一流涕,毋為自苦!予將請之轉示前之玩敵抽戍者,使誤國者死有餘愧,而君其庶少寬乎! 題陳尚書昉《雲萍錄》 公守建陽,人和政成。
皇曰來歸,從橐斯榮。
我時在館,望公珮珩。
公不我遐,我德公誠。
公錄班如,友朋公卿。
維公下士,敬附氏名。
題中書直院劉左史震孫《雲萍錄》 忠肅公朔人,以直節名一代。
今中書左史負沉厚剛峭之氣,以朔名齋,蓋於高曾規矩焉。
某始聞其風,今見其人,輒書氏名,昭其潔也。
跋辛龍泉行狀 予昔待罪館閣,辛君應始改官受龍泉,來訪。
予語以山川風俗之故,君離坐傾聽,若謹識之。
他日予持節,君適在部內,知君廉且明,於縣百姓有恩也。
會予罷歸,後來者於予尋仇,幾累君。
賴仁聖在上,君與予俱得免。
去年,予忝為郎,君來受倅,相見甚歡,俯仰且兩年。
君季子過予,則知予去國未幾,而君逝矣。
君仕宦淮襄間,勤勞辛苦,德於人者深。
予生晚,不及悉。
龍泉於父母旁國,予親友在焉,能言君終始,無一日簠簋帷簿之跡。
事實而有證,予是以信君之為賢,悼君之不可作也。
君季子以君狀示予,捧卷三讀,為之哽塞。
跋蕭敬夫詩稿 累丸承蜩,戲之神者也;運斤成風,伎之神者也。
文章一小伎,詩又小伎之遊戲者。
秋屋蕭君自序其詩,乃有不克盡力之恨。
昔人謂杜子美讀書破萬卷,止用資下筆如有神耳!讀書固有為,而詩不必甚神。
予謂秋屋稿亦雲可矣,顧何足恨哉!予聞君之為學,沉潛堅忍,其自得者深,充而至之,有耿耿詩之上者。
跋李敬則《樵唱稿》 三百五篇之詩,間出於田夫野叟之作,當時樵者固多能詩。
自晉、唐來,詩始為一道,而作者有數矣。
今李敬則莊翁,於詩太用工力,然猶不敢自以
跋王元高《詞科擬稿》 〈(號稼村,後國正添倅)〉 我朝言治者曰慶歷、元祐、乾淳,厥亦惟歐陽子、蘇公兄弟、周益國、三洪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以為繅籍粉澤,功光當時,垂休無窮,豈曰小補之哉!國於天地,必有與立,而尚論其盛,則其渾厚醲鬱,光明俊偉,百世之下,想望風采,必於斯文乎是稽。
傳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之不可已也如是。
往時有博學科,有宏詞科,士各知所崇尚。
近世此學寢少,於是而小詞科之制立,其望於人甚約也,而應令者迄亦落落,人才於是少衰矣。
豫章王君義山元高,自為舉子時,獨有志於此,國家大制詔、大誥令,擬諸其形容者,叢巨冊,其能出章逢占畢之士矣。
元高登進士乙科,調永州司戶參軍,意若不自滿,謀卒業以大科,緻身乃已。
予謂元高:一命以上皆將有世道之責,子歸而求之,他日中興太平之盛,所謂號令文章,煥然可述,以與三代同風者,安知責不在子?而正不必曰「吾不得志於進士」而退為是也。
元高欣然納之。
遂存其說於帙尾雲。
跋呂元吉先人《介軒記》後 巽齋先生曰:「徂徠石先生名介,質肅唐公名介,鄭公俠字介夫,半山老人字介甫,凡有取乎介者,其人必可觀也。
」予嘗評之:徂徠之介為孤峭,質肅之介為直方,鄭公之介為敢決,荊公之介為執拗。
三公之介純於天資,荊公之介雜於客氣;介則一,而其所以介則不同也。
予獨悲夫強辨堅忍,虛名偽行,介甫以誤於其君,以厲於其時,至今天地易位,人極不立,皆此介之流也。
徂徠不得為諫官;唐公爭新法不勝,發憤死;鄭以一跌,碌碌州縣,不復能自振迅。
介,美德也,三公得其純,坎坷於當世;彼其角血氣之私,竊名譽之盛,而遺毒迨今日而未已。
嗚呼!偽行之誤人,而直道之難行久矣。
呂元吉之先人名介軒,予不及識其人,諸君品題類以為:言和而行果,色溫而氣剛。
然則是介也,視前三君子有光焉。
然君止於布衣,懷其耿耿,不見於用,則君之所遇又為不幸者。
雖然,介在我,幸不幸在天,吾求無怍乎本心可矣,何外物之較?風氣淺薄,其能刻厲矯揉,以竊毅然丈夫之名者,已不多見。
若夫以直自懟,而毀方為圓,以就外物者多矣。
外物卒不可得,而本心空自喪失,是則介軒之罪人也。
元吉重念之哉! 跋周蒼《南嶽六圖》 扶欹植傾,補空續高,吾欲觀於嵩、恒、岱、華,其放六合於秋毫也邪? 跋李孟博《東山夢境圖》 昔有得湘中老人誦黃老之詩於恍惚中者,前輩謂其語非太白不能道。
今圖中武士所授孟博帙甚巨,庶幾亦有格力如此詩者列其中乎!願出以示予,當許君親見太白,何但夢也!然萬一太白訝其孫輕發藏寶,或復遣六丁下問洩者書何在?仍取以去,君將無以為東山鎮,則不如勿出。
跋周一愚《負母圖》 己未之變,周君一愚家於狗咬石之下,最先遇禍。
君從其兄負母越溪以逃,妻子溺死,不能救也。
事平,君為圖紀其狀。
諸公嘉其臨難識所輕重,褒之不絕口。
予謂人子之事其親,不幸而處人事之變,急所急而緩所輕,本心之不能不爾。
其於天,則蓋非有一毫之增益也。
一愚之處此,豈其欲以為高哉?正可悲耳! 嗚呼!自狗咬石之失險,江右之父母妻子離散不知幾人!覽君之圖,豈獨為其一家哭哉!誰謀不臧?一至於此!昔魏陵繪襄樊之戰,為于禁屈伏,龐德怒罵之狀,將恥禁也。
彼禁敗事者見之,宜發慚以死;然龐憤憤就殞,使其骨肉見所畫像,尚復何忍?君此圖一開卷,當一流涕,毋為自苦!予將請之轉示前之玩敵抽戍者,使誤國者死有餘愧,而君其庶少寬乎! 題陳尚書昉《雲萍錄》 公守建陽,人和政成。
皇曰來歸,從橐斯榮。
我時在館,望公珮珩。
公不我遐,我德公誠。
公錄班如,友朋公卿。
維公下士,敬附氏名。
題中書直院劉左史震孫《雲萍錄》 忠肅公朔人,以直節名一代。
今中書左史負沉厚剛峭之氣,以朔名齋,蓋於高曾規矩焉。
某始聞其風,今見其人,輒書氏名,昭其潔也。
跋辛龍泉行狀 予昔待罪館閣,辛君應始改官受龍泉,來訪。
予語以山川風俗之故,君離坐傾聽,若謹識之。
他日予持節,君適在部內,知君廉且明,於縣百姓有恩也。
會予罷歸,後來者於予尋仇,幾累君。
賴仁聖在上,君與予俱得免。
去年,予忝為郎,君來受倅,相見甚歡,俯仰且兩年。
君季子過予,則知予去國未幾,而君逝矣。
君仕宦淮襄間,勤勞辛苦,德於人者深。
予生晚,不及悉。
龍泉於父母旁國,予親友在焉,能言君終始,無一日簠簋帷簿之跡。
事實而有證,予是以信君之為賢,悼君之不可作也。
君季子以君狀示予,捧卷三讀,為之哽塞。
跋蕭敬夫詩稿 累丸承蜩,戲之神者也;運斤成風,伎之神者也。
文章一小伎,詩又小伎之遊戲者。
秋屋蕭君自序其詩,乃有不克盡力之恨。
昔人謂杜子美讀書破萬卷,止用資下筆如有神耳!讀書固有為,而詩不必甚神。
予謂秋屋稿亦雲可矣,顧何足恨哉!予聞君之為學,沉潛堅忍,其自得者深,充而至之,有耿耿詩之上者。
跋李敬則《樵唱稿》 三百五篇之詩,間出於田夫野叟之作,當時樵者固多能詩。
自晉、唐來,詩始為一道,而作者有數矣。
今李敬則莊翁,於詩太用工力,然猶不敢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