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講義 行狀 墓誌銘 祭文 祝文

關燈
以開慶己未十二月,奉二柩合葬於所居之西園。

     嗚呼!家之將興,非必其先世有奇節異事,足以聳動流俗耳目也。

    風流篤厚之意多,孝友睦姻之味長,君子長者之澤有餘而不盡,所謂有是父,有是子。

    或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者,非偶然也。

    徐氏之澤,始基於溪雲,浸大於溪莊。

    今禦史君玉立山峙,川增日起,由邑最結主知,歲中三遷,遂陟台端,為國綱紀,駸駸且大任,少頃暇之。

    瀧岡之阡,何患不表?顧墓上之刻,不鄙以餘屬,餘其敢不銘諸,以昭徐氏德盛流光之懿,以對揚天子之休命?銘曰:江西徐宗宗處士,介臨洪間蓋其徙。

    檀溪源委深且長,溪雲為父溪莊子。

    溪莊恂恂允誠篤,溫兮如玉天鍾美。

    融為瑞芝溢為醴,積慶綿綿開禦史。

    朝為卓魯暮汲魏,公朝旌擢清風起。

    西阡雖舊命則新,我銘宰上材可梓。

    立身揚顯殊未已,木杪龜趺此其始。

     蕭明允墓誌銘 君初名堅,字子固,後改應新,字明允,廬陵珠川人。

    廬陵故多蕭氏,而珠川亦望族,君拔起其間,自幼岐嶷,長益嶄絕。

    種績文學,頟頟與逢掖爭鳴;三赴天子學,銳不少衰。

    氣岸孤聳,與人棘棘不阿,號其讀書室曰「介林」。

    嘗謂吾幸守先人廬,弗克規拓,是不肯堂構。

    樓其前曰「逼雲」,復出其旁,相我攸宇,通之為園,花竹橫從,朋賓嘯歌,修然有物表之趣。

    會予釣遊荒閑,位置水石,君時一造,沛然若自得,予以是知君所自負翹如也。

    鹹淳二年十二月九日,以疾終,年四十六。

    曾祖炳文,祖國老,父景伯,妣李氏,繼母曾氏,妃劉氏。

    男曰宋翁,女曰淑慧、淑慈、淑懿,皆幼。

    蔔以四年正月八日歸於淳化鄉王田雙園之原。

    前期某弟至,與其孤造門以銘請。

    銘曰:嗟予介林兮,孑孑而無成,大輿之壯兮,羌中道而折衡。

    意衣冠之雖葬兮,不能葬其英英,瞻雲山之莽蒼兮,尚肮髒之如生。

     觀察支使蕭從事墓誌 德安府觀察支使蕭君安中,中大夫、江南西路安撫副使兼知吉州諱逢辰第二子。

    撫使公發聞顯庸,克開厥家,於時為巨人長德。

    自其宗族鄰裡鄉黨,待公而舉火者百數十家。

    鹹淳四年六月,不幸公捐館,君於是年四十有五矣。

    持抱孤侄,臨喪如不勝,至經紀其家,上下調娛,是似是續,罔有越厥度。

    哭撫使公者繼於門,哭已,則私相語曰:「我公未遽亡乎!」迄服除,如其初,邦人士莫不嘉君之志,而嗟歎感發,以為撫使公之有子雲。

     君字和仲,號介軒,儼然端重人也。

    喜讀書,為文辭倜儻,有才氣。

    在膝下幹蠱服勤,左右無違。

    及論世事,有奮然自樹立事功之意。

    鹹淳十二年,領江西漕舉。

    寶祐二年,以恩授登仕郎。

    後三年,銓試第一,授修職郎,袁州宜春縣主簿。

    開慶元年,以撫使公兼鄉郡,奏充書寫機宜文字。

    明年,改注壽昌軍武昌縣主簿。

    景定五年,取舉江西漕,鹹淳改元,循從事郎,授支使,自呂武公以下,舉關升三員,親民四員。

    六年十月,以疾卒於正寢,乃蔔葬於永豐百蛟之原。

    朝奉郎文天祥,以其子元永哭請銘,為之銘: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嗚呼!蕭君克蹈聖言,雖不得祿與不得年,見於先人,無忝爾生。

    有子有孫,以莫不承。

     祭文 祭歐陽巽齋先生 維歲次癸酉正月乙卯朔越七日辛酉,學生具位文某,謹緻祭於故先生殿講、大著、刑部巽齋歐陽公棺前: 嗚呼,先生!將安歸邪?先生之學,如布帛菽粟,求為有益於世用,而不為高談虛語,以自標榜於一時。

    先生之文,如水之有源,如木之有本,與人臣言依於忠,與人子言依於孝,不為曼衍而支離。

    先生之心,其真如赤子,寧使人謂我迂,寧使人謂我可欺。

    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常恐一人寒,常恐一人饑,而寧使我無卓錐。

    其與人也,如和風之著物,如醇醴之醉人;及其義形於色,如秋霜夏日,有不可犯之威。

    其為性也,如忞水之靜,如佩玉之徐;及其赴人之急,如雷霆風雨,互發而交馳。

    其持身也,如履冰,如奉盈,如處子之自潔;及其為人也,發於誠心,摧山嶽,沮金石,雖謗興毀來而不悔。

    其所為,天子以為賢,縉紳以為善類,海內以為名儒,而學者以為師。

    鳳翔千仞,遙矰擊而去之,奈何一蹶而不復支?以先生仁人之心,而不及試一郡以行其惠愛;以先生作者之文,而不及登兩制,以仿佛乎盤、誥之遺;以先生之論議,而不及與聞國家之大政令;以先生之學術,而不及朝夕左右,獻納而論思。

    抑童而習之,白紛如也,雖孔、孟聖且賢,猶不免與世而差池。

    先生官二著不為小,年六十五不為夭,有子有孫,而又何憾於斯?死而死耳!所以不死者,其文在名山大川,詔百世而奚疑? 某弱冠登先生之門,先生愛某如子弟,某事先生如執,蓋有年於茲。

    先生與他人言,或終日不當意,至某雖拂意逆志,莫不為之解頤。

    世有從師於千裡,尚友於異代,而同人於門,適相值而不違。

    其死也,哀斯文之不幸,吊生民之無祿。

    其葬也,隻雞鬥飯,竊慕古人之義,匍匐奔走,泫然而哭吾私。

    嗚呼,已而!已而!哀哉!尚享! 祭都承胡石壁文 嗚呼!世婉孌以偷生,公指九天以為正也。

    人卮蠟以自矜,公玉雪而不曜明也。

    俗鬼域以誑人於冥冥,公揭日月而撐雷霆也。

    石壁之鋒,神入天出,金鐵可摧,孰為公直?石壁之蘊,尊華賤質,泰華可移,孰為公筆?四海一雲,我卷我舒,大川獨航,予紼予纚。

    萬微未燭,吾蓍吾龜,更幾千百載之祝融,而復為此奇!嗟乎餘乎!登門何晚?哭野何遽?操幾杖兮焉從?持佩玦兮何所?紛雲委兮川流,化經綸兮為土。

    羌蘭艾兮荃茨,蹇《離騷》兮宿莽。

    苟餘情乎得當,質九京兮千古。

    餘有言兮孰聞?寄浪浪兮雕俎。

     祭郭正言閶 維公拔起海隅,有志天下,處膩如冰,知德者寡。

    鳳音冥冥,朝光作之。

    烏台峨峨,霜氣薄之。

    公遷諫坡,歲月幾何!白首丹心,之死靡他!籲嗟人生!死見真實。

    如公一節,天地可質。

    神畀東返,返於五羊。

    曲江吾師,菊老未亡。

    不愧二賢,公可千古。

    為酌廉泉,一涕如雨。

     祭道州徐守宗鬥〈(溫州人,文武兩科)〉 嗚呼!龍虎變化兮,人物之英,風霆流行兮宇之名。

    天下之嗇兮,一州之贏,三年而一日兮,侯度是程。

    及召驛之垂駕兮,胡疢之嬰!沒而可食於南邦兮,憂民憂國之誠。

    某交誼兮雲仍,王事兮弟兄。

    樂莫樂兮知心,悲莫悲兮餘哭之煢煢。

    下神與兮臨蒸,桂棹兮積雪斫冰。

    操弧矢兮上征,絕虎虺兮縱橫。

    噫!至人兮無死,歆餘奠兮如生。

     祭鄒主簿寧縣 嗚呼德元!少吾三歲。

    自其應門,及我交際。

    德元之賢,服我以義。

    以我為兄,我胡不弟!折節讀書,收科入仕。

    子簿臨武,語子初筮。

    時予赴宣,亦有行事。

    同日出戶,舉觴祝子。

    自予汰歸,子告還裡。

    雍容進趨,循循唯唯。

    士別三日,刮目相視。

    人十己千,其進未止。

    子之復往,得於吏師。

    幕謀邑事,勉焉孜孜。

    子替已久,子歸何遲?輿疾在寢,忽不自持。

    子方壯年,何質之衰?瞀於鬼神,淫於禱祠。

    死不相聞,斂不與知。

    殯不及夕,棄禮如遺。

    哀哀德元,而至於斯!弱稚惸惸,青燈一嫠。

    吾甚憐子,亦復何為!子尚有後,念無已而。

    吾欲匍匐,哭子墓垂。

    適有王事,載驅載馳。

    明發不寐,永懷吾私。

    寄情一奠,臨文涕忞。

     祭秘書彭止所 嗚呼仲至!氣和色莊,如水之清,如玉之剛。

    出而瑞世,麒麟鳳凰。

    南宮第一,今世歐陽。

    方其退居,深自晦藏。

    蟬蛻眾濁,視世如忘。

    展如之人,衣錦褧裳。

    覽德斯下,吾道彌章。

    頃者刑臣,再玷天綱。

    善類相顧,驚疑徬徨。

    君首丐去,其氣昂昂。

    聞者為奮,進言始昌。

    貽書司諫,陳義慨慷。

    表表愈偉,於歐有光。

    我年視君,匪雁其行。

    第也同年,居也同鄉。

    仕也同館,志也同方。

    用折輩行,腹心腎腸。

    我之出守,君酌我觴。

    君亦有志,方外翺翔。

    王宮為師,秘書為郎。

    君雖欲去,志不果償。

    由此而升,紫微玉堂。

    道以光大,亦我所望。

    誰歟西來?遽報膏肓。

    旦旦引領,已劑其良。

    好音不嗣,我心皇皇。

    奈何哲人,竟罹於殃!嗚呼仲至!今也則亡。

    如磋如磨,其孰我相?凡百君子,罔不衋傷。

    況我孔厚,如我淚滂。

    我有官守,我縶我疆。

    君疾雲革,莫克造床。

    君柩來歸,莫哭道傍。

    嗟我有心,溯風茫茫。

    嗚呼仲至!婉其清揚。

    其命也短,其存也長。

    生芻一束,我意其將。

    庶幾監茲,尚有洋洋。

    嗚呼,哀哉! 祭安撫蕭檢詳〈(名逢辰,號平林)〉 嗚呼!江右之望,偉哉我公!驅馳白首,惟孝惟忠。

    異時廊廟,謀選元戎。

    惟公老成,必在其中。

    開慶之警,四國交訌。

    吉為樂邦,飄風其衝。

    拜公於家,麾節崇崇。

    公起倉卒,談笑從容。

    臣有一死,惟義之從。

    不敢震鄰,不敢震躬。

    事平上印,訖不言功。

    優遊裡居,惟以壽終。

    嗚呼!尚論公之平生兮,撫蒼莽而歔欷。

    命之通塞兮,毀譽隨之。

    議論之所從始兮,惟桑梓之不可欺。

    方淮漢之落落兮,猶曰風馬牛之不相追。

    亦既與我父兄同生死兮,寧不我知?天有萬分於人兮,而或猶有怨谘。

    自公之既歿兮,使人方感激而追思。

    曰何為予室之不漂搖兮,予子之不流離。

    思而不可作兮,父老至於涕忞。

    豈非生而有定論兮,尚或接於愛憎之私。

    死而愛憎無所麗兮,忽天定其奚疑?嗟乎!見危臨事而不苟兮,所以委質而為臣。

    吾亦自盡乎吾心兮,固非欲求知於人。

    然自古固非抱屈於一世兮,俟百世而方伸。

    亦有百世不可俟兮,聽諸天地與鬼神。

    公死而有遺思兮,斯人豈不靈?是不為無所遇於當世兮,尚何憾乎冥冥!議論定於其鄉兮,而傳之天下後世,無不本諸人心。

    禦大災、捍大患而得祀兮,以不忘其德音。

    贈以嘉有功兮,諡以尊名。

    天下有道兮,天王聖明。

    吉山之陽,公魄所歸。

    素車盈盈,白馬累累。

    我思古人兮,鬥酒隻雞。

    尚不憚於千裡兮,何百裡之辭!即公墓兮,酹酒以緻哀。

    作文以諗地下兮,尚有信於方來。

     祝文 過家告廟文 昔忝荊臬,單車載馳。

    家祀孔嚴,曠歲弗治。

    靡室靡家,中心悵而。

    始告廟朝,是縶是維。

    畏此簡書,王事敢違?悃悃再疏,天高聽卑。

    解我湘組,易贛一麾。

    贛實近止,神人具宜。

    人豈及是?神之相之!載欣載奔,薄言還歸。

    千裡息肩,於廟矢辭。

     代富川酹魁星文 維極有鬥兮,垂河漢以耀芒。

    耿眾星之環向兮,儼黃道之開張。

    瞻前杓之烜赫兮,東枕乎龍角之蒼。

    一水盈盈兮,咫尺相望。

    一舉手而高摘兮,搴萬丈之虹光。

    吐奇氣於六合兮,夕閬風而翊扶桑。

    宇宙之焰焰兮,其將見於吾水之涯,吾山之陽。

    擊雷鼓兮電煌煌,酌金罍兮?天漿。

     代酹解星文 維庖人之中肯綮兮,奏刀然。

    若有物以默運其肘兮,故利器排割而彌堅。

    矧斯文之新發硎兮,淬磨乎仁義之淵。

    斫月桂兮,高五百丈,剸蛟斷犀兮,奚足言視?一朝解十二牛兮,直遊刃乎吾前。

    於戲,神哉!使我頭角露崢嶸,相我筆下生雲煙。

    靡靈旗兮風翩翩,舉天瓢兮酌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