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十三

關燈
列傳十 張煌言字符箸,号蒼水,鄞縣人;刑部員外郎圭章子。

    少時跌踢不羁,常負博進錢,醉卧社祠中;夢神謂之曰:「君宜自愛,他日成大事者君也」。

    由是感寤,折節讀書。

    崇祯十五年舉鄉試,明年下第歸。

    京師陷,憤不欲生。

    乙酉閏六月,錢肅樂等舉兵,移檄會諸鄉老。

    煌言先至,即遣迎魯王于天台,授行人。

    至會稽,賜進士出身,加翰林院編修,改兵科給事中,入典制诰,出籌軍旅,頗見其優。

    紹興破,泛海入舟山,道逢富平将軍張名振,扈王入閩,從之。

    既至,招讨使鄭成功以前頒诏之隙,修寓公之敬于王,而不為用。

    煌言勸名振還石浦謀再舉,加右佥都禦史,自立一營曰「平岡軍」。

    時黃斌卿守舟山,名振以石浦之軍與為犄角。

    明年春(小腆紀年作丙戌四月,監國紀同),吳淞提督吳勝兆請以所部來歸,斌卿不欲往,煌言勸名振應之,遂監其軍以行。

    抵崇明,大風舟覆,煌言等皆被執,乘間脫歸。

    已将諸将殺斌卿,王至舟山,煌言以所部入衛,拜兵部右侍郎。

    辛卯八月(紀年作九月,監國紀同),舟山破,煌言與名振扈王再入閩,次廈門。

    時滇中已封鄭成功為延平王,軍容甚勝,不肯奉王。

    煌言獨以名振之軍為王衛,時時激發諸藩,使為緻貢。

    然煌言極推成功之忠,嘗曰:「招讨始終為唐,真純臣也」!成功聞之,亦曰:「侍郎始終為魯,豈與吾異趣哉」!故成功與煌言所奉不同,而其交甚睦。

     癸已春,會名振之師入長江,烽火逮金陵,江南震動。

    時上遊故有宿約,而失期不至,左次崇明。

    甲午,再入長江,故誠意伯劉孔昭以軍來會。

    或以孔昭南都亂臣,宜絕之;煌言曰:「孔昭罪與馬、阮等,然馬、阮再賣浙東,而孔昭以操江親兵栖遲海上累年,則其心尚可原也」。

    明年,名振卒,遺言以所部歸煌言。

    時王已去監國号,通表滇中;桂王遣使加煌言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己亥,成功與煌言會于天台,悉師北上。

    六月,成功攻鎮江,煌言以偏師薄觀音門,乘虛(原作應,以意改)入江浦。

    會所遣别将以蕪湖降書至,乃至蕪湖。

    傳檄郡縣,大江南北相率來歸,其已下者四府、三州、二十四縣。

    而成功以累捷,又聞江北如破竹,謂金陵可旦夕下。

    前鋒将餘新銳而輕,士卒樵蘇四出,營壘一空;北師諜知之,以輕騎襲破前屯,擒新去。

    成功倉猝移帳,諸營瓦解。

    其将甘輝(紀年雲:海澄人)以馬踬被擒,之。

    軍遂大潰,竟撤鎮江之師出海。

    煌言歸路已梗,乃引舟歸鄱陽。

    八月七日,與楚師遇而兵潰,焚舟登陸,士卒尚數百人。

    曆霍山、英山,度東溪嶺,追兵奄至,士卒皆竄,止一童、一卒從。

    迷失道,乃賂土人為導,變服夜行。

    由枞陽湖出江,渡黃湓,抵東流之張家灘,陸(原作随,以意改)行建德、祁門(原訛山,據繹史正)兩山之中,由休甯入嚴州。

    既而山行,自東陽、義烏出天台,以達海壖。

    樹纛嗚角,散亡複集。

    遣使告敗滇中,且引咎。

    桂王手敕慰問,加煌言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命乃奉魯王監國。

    而成功自喪敗之後,不能自振,思取台灣以休士。

    煌言贻書挽之,謂「軍有進寸、無退尺,今入台,即将來兩島皆不可守。

    孤天下之望矣」!成功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