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
關燈
小
中
大
除武略外本來也略有幾分文韬,事實上也隻有結合這一點,呂布在江湖上的作為才可能得到索解。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裡曾載有幾通呂布手劄,上面我也曾略有摘引。
我的研究心得是:呂布言詞說理自有一套,雖沒有多少花哨的句子,但粗通文墨,則屬顯而易見。
三國時的謀略老手實在太多了,呂布又很不幸地撞上那個也許竟可算中華兩千年第一奸雄的大謀略家曹操,相形之下,呂布這點微末伎倆自然隻能贻笑大方,隻有出乖露醜了。
然平心而論,就說呂布的轅門射戟,在向他人展示"溫侯神射世所稀"的後羿式神功的同時,也畢竟抖露了一點戰術思想,使劉備、袁術兩家,至少暫時打不成架。
想想,如此恃強好勇的武士,竟然還能處之泰然地自誇"我生來不喜歡争鬥,勸和的興趣倒濃厚得很",呂布如果不是想幽上一默的話,八成就是想展現一點呂家謀略。
當今世上拳頭最鐵的美國佬邁克·泰森,會在拳擊台上突然返祖現象發作地咬斷對手的耳朵,三國時期武藝最高的"飛将"呂布,身上大概同樣流淌着不絕如縷的獸性血脈。
我相信最理解呂布的,便是與呂布有着同樣血色素構成的董卓大人。
董卓明知丁原與呂布的關系非常之好,卻仍然撺掇他提着丁原的頭來見.虎毒不食子",卻未聞"虎毒不食父",呂布後來又毫不猶豫地殺死義父董卓,當時就沒有多少人大驚小怪。
即使呂布與貂蟬(關于貂蟬,後文《三國時期的女人》中别有論列)之間有點愛情,看來也不像是什麼值得讴歌的東西。
《三國演義》中呂布娶貂蟬之前原已有妻嚴氏,納貂蟬為妾後不久,又成了張豹的女婿。
這位後來在張飛手下死于非命的張老漢,顯然不是什麼厲害角色,所以呂布納妾屬政治婚姻的可能性可以預先排除。
楊玉環能使貴為九五之尊的唐玄宗李隆基從此不再移情别戀,視三千佳麗為無物,貂蟬卻顯然沒能控住呂布的心猿意馬,她的魅力僅止于當時使呂布甘冒亂倫之責,在風波亭外勾勾搭搭而已。
呂布更為人不齒的婚外戀出現在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裡:在白門樓上呂布一臉困惑地問曹操,為什麼自己手下大将會在危難時期把自己賣了?曹操用下面這句話使呂布"默然":"你老是背着自己的老婆,偷偷地和手下諸将的妻子上床,怎麼還能指望他們為你效忠呢?"----我們知道曹操其實也喜歡搞女人,但"朋友妻,不可戲"這一條,他好像還能遵守。
相比較之下,呂布雖然無比迷戀戰争遊戲,卻從來不想打聽一下有關遊戲規則,他熱衷于使自己本身成為一架戰争機器,往來馳突,八面威風,《三國演義》中那句"吾怕誰來",最能概括呂布内心的忤逆和張狂。
為什麼到了中原後呂布身邊總能有大量兵士追随,其中甚至還有極具才能的将才,我想這可能和呂布的沙場魅力有關。
立于戰陣前的呂布,天然就是一隻偉大的号角,常能使兵士們下意識地獲得敵忾之情,而使勇氣倍增。
因主将的光彩而自豪,自古至今就是戰士的常規心理,也正因此,後來在曹操手下成為一代名将的張遼,當時也甘願接受呂布的調遣;另一位頗具周亞夫之風的大将高順,竟然對呂布忠誠到"頭可斷,血可流"的程度,亦足證呂布之名非全然浪得。
高順明知呂布患有"不肯詳思"的毛病,明知呂布對自己不願重用,卻仍然誓死效忠,原因隻能從對呂布強烈的個人崇拜上去索解。
不拘行迹,讓個性大開大阖,這雖然是獲緻人格魅力的終南捷徑,卻往往也會預露兇兆。
呂布是野性的、率真的,也許在他那"婦女皆能挾弓而鬥"(《資治通鑒·卷五十九》)的家鄉九原,不太有人把睡他人老婆當一回事;也許在他的家鄉,天性豪爽的牧民們更崇奉比武場上的獲勝者,就像古希臘人熱愛奧林匹斯冠軍一樣;也許在他的家鄉,依舊奉行着某種動物界的權威生成法則:領袖屬于最會角力的家夥。
他本應該回去,回到屬于自己的"天西北角"去。
時間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六月一日,這一天,他在長安城外勒住赤兔馬,後面隐約有追兵,那是李傕、郭汜。
擺在呂布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條是一人一騎,回自己老家去,一條是像當年出函谷關的秦兵一樣,一路前進,殺向自己無比陌生、無限向往的中原大地。
他選擇了後者。
理由部分在于:他覺得自己是枭除元兇董卓的大功臣,他隐約感到中原人正期待着自己的援手。
再說,臨出逃前,司徒王允曾在青瑣門外對他有所叮咛,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想到王司徒那充滿遺囑意味的聲音,呂布便難免陡生一股慷慨之氣。
鲨魚有權拒絕窄小的魚缸,是雄鷹就必然會向往更加遼闊的天空,既然體内的狼血正洶洶不止,他當然會産生一種對于殺伐的強烈饑渴。
何況,一個湊巧改變了曆史的人,一般是很難突然收住腳步的,他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對曆史的改變,已經到此為止。
當然我們也不必對呂布多所苛求,想想此前就連德高望重的司徒王允都那麼不曉事,在除掉元惡董卓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對漢室江山的貢獻已可點到為止,偏偏還要内殺名士,外迫窮冠,結果反弄城頭變幻大王旗"起來……相形之下,呂布缺少那麼點自知之明,也就可以理解了。
他幾乎是單槍匹馬、踉踉跄跄地獨自殺向中原的,這以後整整六年時間裡,中原大地被一股驟然來臨的胡地野風吹得歪歪斜斜,血流如注。
戰争被賦予了一種奇怪的節奏,戰争的對象也突然變得影像模糊起來,至于說到戰争的目的,我相信,即使胸懷大志的曹阿瞞,這時也不得不眯縫起雙眼,覺得有些難以把握了。
那麼多戰争同時因呂布而起,而呂布為什麼要挑起、卷入這些更像是遊戲的戰争之中,我恐怕呂布本人都說不上個所以然來。
中原無呂布一州一郡一縣,他完全像一個攪局者,硬生生地綽一枝人見人怕的畫戟闖将進來。
中原的水更渾了,中原的城郭更低矮了,中原的百姓也更遭罪了. 呂布是一個播亂天使,他純粹以一種好事者的身份加入中原的戰團,并由此将戰争的瘟疫撒向塵寰?quot呂布将士多暴橫",這顯然不是袁紹一人的觀點。
我懷疑呂布身上是否有一種希臘奧林匹斯諸神的脾性,他僅僅因為自己天賦的戰神氣質,而妄啟刀兵,莽開殺戒。
我懷疑,如果天下真地被呂布莫名其妙地打下,他是否反而會不知所措起來。
唉,那個智慧過人的謀士賈诩,為什麼不暫時離開李傕的營帳,偷偷跑到呂布身邊,勸他遠離紛争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不是那句"曆史容不得假設"的假正經格言,而是我發現賈诩,某種意義上與呂布乃是一枚硬币的兩面:他不也天生就是一個搗蛋鬼嗎?(容後再表) 那麼就讓我來假設一下吧,按照某種好萊塢的模式,讓我借助文字試着轉轉曆史車輪。
我們且再次回到公元192年六月一日。
時已黃昏,在長安城東六十裡處,呂布在等朋友龐舒把自己遺落在城裡的妻子貂蟬送來。
烏鴉齊齊地向西飛去,帶着那種令人生厭的鴉鳴,看樣子是要去長安赴宴。
呂布在心裡掂量一下剛才那場惡戰的傷亡規模,覺得那邊的屍體夠這些烏鴉吃不了撐着了。
想到丁原與董卓先後死于自己之手,呂布突然生出一股強烈的厭惡之情。
他厭惡了漢人之間争權奪利的勾當,他覺得自己本不該參加這場尋找秦鹿的畋獵遊戲。
殘陽如血,赤兔馬在原地打轉,這時,遠方傳來一道既幽怨又慷慨的音樂,是用呂布最為熟悉親切的草原尺八所吹奏出的。
我瞎猜猜歌詞大概是這樣的:天将暮兮雲蒼蒼,漢宮播越兮秋氣揚,不如回家兮牧牛羊。
呂布與龐舒鄭重握手道别,托起貂蟬猛地上馬,馬蹄聲跪,向着草原的方向,絕塵而去…… 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另一個可能比範蠡與西施泛舟湖上更為煙波浩淼的傳奇。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裡曾載有幾通呂布手劄,上面我也曾略有摘引。
我的研究心得是:呂布言詞說理自有一套,雖沒有多少花哨的句子,但粗通文墨,則屬顯而易見。
三國時的謀略老手實在太多了,呂布又很不幸地撞上那個也許竟可算中華兩千年第一奸雄的大謀略家曹操,相形之下,呂布這點微末伎倆自然隻能贻笑大方,隻有出乖露醜了。
然平心而論,就說呂布的轅門射戟,在向他人展示"溫侯神射世所稀"的後羿式神功的同時,也畢竟抖露了一點戰術思想,使劉備、袁術兩家,至少暫時打不成架。
想想,如此恃強好勇的武士,竟然還能處之泰然地自誇"我生來不喜歡争鬥,勸和的興趣倒濃厚得很",呂布如果不是想幽上一默的話,八成就是想展現一點呂家謀略。
當今世上拳頭最鐵的美國佬邁克·泰森,會在拳擊台上突然返祖現象發作地咬斷對手的耳朵,三國時期武藝最高的"飛将"呂布,身上大概同樣流淌着不絕如縷的獸性血脈。
我相信最理解呂布的,便是與呂布有着同樣血色素構成的董卓大人。
董卓明知丁原與呂布的關系非常之好,卻仍然撺掇他提着丁原的頭來見.虎毒不食子",卻未聞"虎毒不食父",呂布後來又毫不猶豫地殺死義父董卓,當時就沒有多少人大驚小怪。
即使呂布與貂蟬(關于貂蟬,後文《三國時期的女人》中别有論列)之間有點愛情,看來也不像是什麼值得讴歌的東西。
《三國演義》中呂布娶貂蟬之前原已有妻嚴氏,納貂蟬為妾後不久,又成了張豹的女婿。
這位後來在張飛手下死于非命的張老漢,顯然不是什麼厲害角色,所以呂布納妾屬政治婚姻的可能性可以預先排除。
楊玉環能使貴為九五之尊的唐玄宗李隆基從此不再移情别戀,視三千佳麗為無物,貂蟬卻顯然沒能控住呂布的心猿意馬,她的魅力僅止于當時使呂布甘冒亂倫之責,在風波亭外勾勾搭搭而已。
呂布更為人不齒的婚外戀出現在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裡:在白門樓上呂布一臉困惑地問曹操,為什麼自己手下大将會在危難時期把自己賣了?曹操用下面這句話使呂布"默然":"你老是背着自己的老婆,偷偷地和手下諸将的妻子上床,怎麼還能指望他們為你效忠呢?"----我們知道曹操其實也喜歡搞女人,但"朋友妻,不可戲"這一條,他好像還能遵守。
相比較之下,呂布雖然無比迷戀戰争遊戲,卻從來不想打聽一下有關遊戲規則,他熱衷于使自己本身成為一架戰争機器,往來馳突,八面威風,《三國演義》中那句"吾怕誰來",最能概括呂布内心的忤逆和張狂。
為什麼到了中原後呂布身邊總能有大量兵士追随,其中甚至還有極具才能的将才,我想這可能和呂布的沙場魅力有關。
立于戰陣前的呂布,天然就是一隻偉大的号角,常能使兵士們下意識地獲得敵忾之情,而使勇氣倍增。
因主将的光彩而自豪,自古至今就是戰士的常規心理,也正因此,後來在曹操手下成為一代名将的張遼,當時也甘願接受呂布的調遣;另一位頗具周亞夫之風的大将高順,竟然對呂布忠誠到"頭可斷,血可流"的程度,亦足證呂布之名非全然浪得。
高順明知呂布患有"不肯詳思"的毛病,明知呂布對自己不願重用,卻仍然誓死效忠,原因隻能從對呂布強烈的個人崇拜上去索解。
不拘行迹,讓個性大開大阖,這雖然是獲緻人格魅力的終南捷徑,卻往往也會預露兇兆。
呂布是野性的、率真的,也許在他那"婦女皆能挾弓而鬥"(《資治通鑒·卷五十九》)的家鄉九原,不太有人把睡他人老婆當一回事;也許在他的家鄉,天性豪爽的牧民們更崇奉比武場上的獲勝者,就像古希臘人熱愛奧林匹斯冠軍一樣;也許在他的家鄉,依舊奉行着某種動物界的權威生成法則:領袖屬于最會角力的家夥。
他本應該回去,回到屬于自己的"天西北角"去。
時間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六月一日,這一天,他在長安城外勒住赤兔馬,後面隐約有追兵,那是李傕、郭汜。
擺在呂布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條是一人一騎,回自己老家去,一條是像當年出函谷關的秦兵一樣,一路前進,殺向自己無比陌生、無限向往的中原大地。
他選擇了後者。
理由部分在于:他覺得自己是枭除元兇董卓的大功臣,他隐約感到中原人正期待着自己的援手。
再說,臨出逃前,司徒王允曾在青瑣門外對他有所叮咛,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想到王司徒那充滿遺囑意味的聲音,呂布便難免陡生一股慷慨之氣。
鲨魚有權拒絕窄小的魚缸,是雄鷹就必然會向往更加遼闊的天空,既然體内的狼血正洶洶不止,他當然會産生一種對于殺伐的強烈饑渴。
何況,一個湊巧改變了曆史的人,一般是很難突然收住腳步的,他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對曆史的改變,已經到此為止。
當然我們也不必對呂布多所苛求,想想此前就連德高望重的司徒王允都那麼不曉事,在除掉元惡董卓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對漢室江山的貢獻已可點到為止,偏偏還要内殺名士,外迫窮冠,結果反弄城頭變幻大王旗"起來……相形之下,呂布缺少那麼點自知之明,也就可以理解了。
他幾乎是單槍匹馬、踉踉跄跄地獨自殺向中原的,這以後整整六年時間裡,中原大地被一股驟然來臨的胡地野風吹得歪歪斜斜,血流如注。
戰争被賦予了一種奇怪的節奏,戰争的對象也突然變得影像模糊起來,至于說到戰争的目的,我相信,即使胸懷大志的曹阿瞞,這時也不得不眯縫起雙眼,覺得有些難以把握了。
那麼多戰争同時因呂布而起,而呂布為什麼要挑起、卷入這些更像是遊戲的戰争之中,我恐怕呂布本人都說不上個所以然來。
中原無呂布一州一郡一縣,他完全像一個攪局者,硬生生地綽一枝人見人怕的畫戟闖将進來。
中原的水更渾了,中原的城郭更低矮了,中原的百姓也更遭罪了. 呂布是一個播亂天使,他純粹以一種好事者的身份加入中原的戰團,并由此将戰争的瘟疫撒向塵寰?quot呂布将士多暴橫",這顯然不是袁紹一人的觀點。
我懷疑呂布身上是否有一種希臘奧林匹斯諸神的脾性,他僅僅因為自己天賦的戰神氣質,而妄啟刀兵,莽開殺戒。
我懷疑,如果天下真地被呂布莫名其妙地打下,他是否反而會不知所措起來。
唉,那個智慧過人的謀士賈诩,為什麼不暫時離開李傕的營帳,偷偷跑到呂布身邊,勸他遠離紛争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不是那句"曆史容不得假設"的假正經格言,而是我發現賈诩,某種意義上與呂布乃是一枚硬币的兩面:他不也天生就是一個搗蛋鬼嗎?(容後再表) 那麼就讓我來假設一下吧,按照某種好萊塢的模式,讓我借助文字試着轉轉曆史車輪。
我們且再次回到公元192年六月一日。
時已黃昏,在長安城東六十裡處,呂布在等朋友龐舒把自己遺落在城裡的妻子貂蟬送來。
烏鴉齊齊地向西飛去,帶着那種令人生厭的鴉鳴,看樣子是要去長安赴宴。
呂布在心裡掂量一下剛才那場惡戰的傷亡規模,覺得那邊的屍體夠這些烏鴉吃不了撐着了。
想到丁原與董卓先後死于自己之手,呂布突然生出一股強烈的厭惡之情。
他厭惡了漢人之間争權奪利的勾當,他覺得自己本不該參加這場尋找秦鹿的畋獵遊戲。
殘陽如血,赤兔馬在原地打轉,這時,遠方傳來一道既幽怨又慷慨的音樂,是用呂布最為熟悉親切的草原尺八所吹奏出的。
我瞎猜猜歌詞大概是這樣的:天将暮兮雲蒼蒼,漢宮播越兮秋氣揚,不如回家兮牧牛羊。
呂布與龐舒鄭重握手道别,托起貂蟬猛地上馬,馬蹄聲跪,向着草原的方向,絕塵而去…… 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另一個可能比範蠡與西施泛舟湖上更為煙波浩淼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