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

關燈
常霸道。

     這個看法明顯是誤解。

    且看原文:[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 <引>操傳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紅心者,即以錦袍賜之;如射不中,罰水一杯。

    ” 大家可以看到曹操所定規則是射箭垛紅心,沒有要求具體射法。

    這和他後來所說的:“孤特視公等之勇耳”是一緻的,就是要大家表現一下。

    從曹休到夏侯淵5将都循規蹈矩沒有偏離曹操訂的大原則。

    但是徐晃的行為呢? <引>晃曰:“汝奪射紅心,不足為異。

    看我單取錦袍!”拈弓搭箭,遙望柳條射去,恰好射斷柳條,錦袍墜地。

    徐晃飛取錦袍,披于身上,驟馬至台前聲喏曰:“謝丞相袍!” 其實這是很明顯的取巧行為。

    嚴格說是違規操作。

    但是,不拘泥于條條款款本來就是曹操帶兵的一大特點,所以有理由相信徐晃這一行為得到曹操的贊賞而作的秀。

    其他文官也是玩弄心機子的高手了,看其來也是多少有種共鳴的。

    然而,許褚生氣是有道理的,在他看來徐晃的取巧行為是在半路搶劫後面沒有出場的人的機會,并不是不講理。

     <引>不然許褚應該早出馬了吧!? 這個看法也站不住腳。

    因為我們同樣可以說:徐晃自己也可以一開始就耍賴直接射柳條的呀。

    徐晃是臨機一動還是早有預謀誰也說不清,但是客觀上還沒有出馬的武将都還有出馬表演的可能性,徐晃得箭法雖高,但沒有迹象說他箭法曹營第一(哪位有興趣可以考證一下)。

    為什麼單是許褚出來搶呢?也許是其他武将有君子成人之美之心,來搶反而讓人覺得小氣,比如張遼(也許當時在合肥吧,還有的仁兄會說他射黃蓋是看得近了也沒能要了黃蓋的命,所以箭法不見的高明)。

    但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許褚的性格決定的。

    許褚不是不講道理隻是認死理罷了,說好聽點叫講原則。

    估計那時候和現在一樣,這樣的性格在工作生活中是不太逗人愛,但是很适合他的工作。

     在三國志中,許褚堅持原則對曹仁也直言不諱,這點優良品質在演義中沒有得到很多專門的筆墨,但是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羅貫中塑造他的人物形象時還是有所反映,至少接近正史的說法。

    即許褚是個納于言的直腸子,你看他在關羽單刀挑袍而去時對曹操說的話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來。

    話少而直。

     從徐晃在演義中的表現來看,他的功利色彩是比較濃的。

    但是他對待王子均的态度和曹仁對待李典這件事上我覺的可比性不是沒有,但沒有必要提到一個高度去相提并論。

    李典是早期追随曹操的老将,曹仁和李典的地位落差不是太大,刻意隐瞞事實很難瞞過曹操,而且也沒有必要。

    而王平就不同了,隻是一個本地出身的牙門将軍,還是毛遂自薦的(估計曹操認識他隻是因為他熟知本地地理,由此也可見曹操打仗行軍的卻是個專家,很注意信息價值,要活在現代估計微軟總裁叫鼻兒阿瞞。

    曹仁守城也是專家,看他毒箭傷害周瑜和關羽就知道很注意軍隊基本建設。

    中原戰場正規軍作戰使用毒箭的好像沒有)。

    曹操對他應該不是很了解,他接近曹操的機會也不是很多,還有徐晃又是在氣頭上。

    好,你一個長期在地方工作的基層幹部敢這樣回答軍區副司令員級别的大将,于是就很不光彩的送了員将給劉備。

     至于徐晃和許褚的關系應該就是一般的工作關系。

    說兩人在“工作”中還是配合很默契不能說錯,但是麒麟兄本身居的例子來看,似乎羅貫中意不在于此。

    而在于突出許褚的勇,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說他是盡職盡責的好員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