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築網友讨論
關燈
小
中
大
大敗,部隊損失超過萬人。
得—5分。
6.完勝,即按魏延之計,如果占領長安并站住腳,則可以大大改善蜀漢的戰略态勢,我們給這種情況另外加到20分。
7.破敗,即主力覆沒,甚至于丢失漢中等重要基地,傷及蜀漢的元氣,得—20分。
我們再考察一下諸葛亮六次北伐的戰果。
第一次:先勝而後敗,失街亭,但先拔西縣千餘家,有戰果略可相抵,可算小敗,—1分。
第二次:破斬王雙,小勝,+1分。
第三次:攻武都、陰平,勝郭淮。
也算小勝,+1分。
第四次:戰退司馬懿、曹真等,應為小勝,+1分。
第五次:射殺張郃,小勝,+1分。
第六次:與司馬懿對于渭南,斬首三千級,小勝,+1分。
這樣,諸葛亮六次北伐的總戰果是+4分,平均每次0.66分。
我們再分析一下魏延出子午谷得分的預測情況。
按【魏略】,魏延的計策是:“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延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禦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
”分析這個進兵方案,可以看到,影響其最終戰果的步驟主要有以下幾個:1.魏延軍是否能夠在10日内順利出子午谷。
2.魏延軍出子午谷後是否能迅速擊潰魏軍,占領長安。
3.諸葛亮是否能夠在魏軍主力之前趕到長安。
4.以上步驟全部實現後,能否守住長安。
下面我們逐步分析。
1.魏延軍是否能夠在10日内順利出子午谷。
子午谷路險難行,其行軍速度受氣候等的影響非常大,因此,魏延部隊不一定能夠在10日内到達谷口。
如此,則糧盡難戰,隻能退兵,為小敗,此種情況至少有一成可能,得分為:(—1)*10%=(—0.1)分。
子午谷并不十分隐蔽,在谷中行軍,很有可能被魏軍偵知,此種情況也按一成計。
魏軍偵知蜀軍後,可能采取兩種措施。
第一,在谷口等險要處防守,使魏延退兵,則為小敗。
第二,于險要處設伏兵伏擊魏延軍,則魏延基本上會全軍覆沒,可算大敗。
兩種方案按各五成計算。
則魏延部隊如果被偵知的得分情況是5%×(—1)5%×(—5)=(—0.3)分。
魏延部隊撤退,顯然會影響到諸葛亮主力部隊的作戰,但我們暫且認為諸葛亮能夠安全退兵,其戰果對整個戰局不再産生影響。
2.魏延軍出子午谷後是否能迅速擊潰魏軍,占領長安。
這樣,魏延順利出子午谷也有80%的可能性,當魏軍發現魏延部隊後,采取的措施可能有三種。
1)據城防守。
考慮到長安城中并非隻有夏侯楙一人,而是還有禦史、京兆太守等文官,這些人的謀略程度不可低估,肯定會向夏侯楙建言,此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很大,至少占4成。
出現此種情況,對魏延部隊是非常不利的,魏延部隊将不得不進行攻堅戰,而長安城城高池險,魏延部隊攻城成功的機會不會超過三成。
2)出城決戰。
此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為3成。
雖然魏延的軍事素質遠遠強于夏侯楙,但遠來兵疲,數量和兵種更不占優勢,夏侯楙部隊如果失敗,還可能會成功退回長安防守,實際上魏延成功擊潰夏侯楙部隊并攻取長安城的可能也隻能達到6成。
3)棄城。
此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占到3成。
綜合以上三種情況,魏延能夠攻取長安城的可能性為80%×(40%×30%30%×60%30)=48%而不能攻取長安,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的可能性為32%。
3.諸葛亮是否能夠在魏軍主力消滅魏延部隊之前趕到長安。
諸葛亮部隊如果要及時趕到長安,就必須徹底擊潰魏軍正面防守的主力部隊,這種情況在北伐中從來沒有出現過。
考慮到魏延部隊如果順利的占領長安,這個消息傳到前線,也應該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這時即使魏軍撤退,諸葛亮實際上也不可能趕在魏軍主力援軍之前到達長安。
綜合各種因素,諸葛亮擊潰魏軍主力,
得—5分。
6.完勝,即按魏延之計,如果占領長安并站住腳,則可以大大改善蜀漢的戰略态勢,我們給這種情況另外加到20分。
7.破敗,即主力覆沒,甚至于丢失漢中等重要基地,傷及蜀漢的元氣,得—20分。
我們再考察一下諸葛亮六次北伐的戰果。
第一次:先勝而後敗,失街亭,但先拔西縣千餘家,有戰果略可相抵,可算小敗,—1分。
第二次:破斬王雙,小勝,+1分。
第三次:攻武都、陰平,勝郭淮。
也算小勝,+1分。
第四次:戰退司馬懿、曹真等,應為小勝,+1分。
第五次:射殺張郃,小勝,+1分。
第六次:與司馬懿對于渭南,斬首三千級,小勝,+1分。
這樣,諸葛亮六次北伐的總戰果是+4分,平均每次0.66分。
我們再分析一下魏延出子午谷得分的預測情況。
按【魏略】,魏延的計策是:“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延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禦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
”分析這個進兵方案,可以看到,影響其最終戰果的步驟主要有以下幾個:1.魏延軍是否能夠在10日内順利出子午谷。
2.魏延軍出子午谷後是否能迅速擊潰魏軍,占領長安。
3.諸葛亮是否能夠在魏軍主力之前趕到長安。
4.以上步驟全部實現後,能否守住長安。
下面我們逐步分析。
1.魏延軍是否能夠在10日内順利出子午谷。
子午谷路險難行,其行軍速度受氣候等的影響非常大,因此,魏延部隊不一定能夠在10日内到達谷口。
如此,則糧盡難戰,隻能退兵,為小敗,此種情況至少有一成可能,得分為:(—1)*10%=(—0.1)分。
子午谷并不十分隐蔽,在谷中行軍,很有可能被魏軍偵知,此種情況也按一成計。
魏軍偵知蜀軍後,可能采取兩種措施。
第一,在谷口等險要處防守,使魏延退兵,則為小敗。
第二,于險要處設伏兵伏擊魏延軍,則魏延基本上會全軍覆沒,可算大敗。
兩種方案按各五成計算。
則魏延部隊如果被偵知的得分情況是5%×(—1)5%×(—5)=(—0.3)分。
魏延部隊撤退,顯然會影響到諸葛亮主力部隊的作戰,但我們暫且認為諸葛亮能夠安全退兵,其戰果對整個戰局不再産生影響。
2.魏延軍出子午谷後是否能迅速擊潰魏軍,占領長安。
這樣,魏延順利出子午谷也有80%的可能性,當魏軍發現魏延部隊後,采取的措施可能有三種。
1)據城防守。
考慮到長安城中并非隻有夏侯楙一人,而是還有禦史、京兆太守等文官,這些人的謀略程度不可低估,肯定會向夏侯楙建言,此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很大,至少占4成。
出現此種情況,對魏延部隊是非常不利的,魏延部隊将不得不進行攻堅戰,而長安城城高池險,魏延部隊攻城成功的機會不會超過三成。
2)出城決戰。
此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為3成。
雖然魏延的軍事素質遠遠強于夏侯楙,但遠來兵疲,數量和兵種更不占優勢,夏侯楙部隊如果失敗,還可能會成功退回長安防守,實際上魏延成功擊潰夏侯楙部隊并攻取長安城的可能也隻能達到6成。
3)棄城。
此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占到3成。
綜合以上三種情況,魏延能夠攻取長安城的可能性為80%×(40%×30%30%×60%30)=48%而不能攻取長安,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的可能性為32%。
3.諸葛亮是否能夠在魏軍主力消滅魏延部隊之前趕到長安。
諸葛亮部隊如果要及時趕到長安,就必須徹底擊潰魏軍正面防守的主力部隊,這種情況在北伐中從來沒有出現過。
考慮到魏延部隊如果順利的占領長安,這個消息傳到前線,也應該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這時即使魏軍撤退,諸葛亮實際上也不可能趕在魏軍主力援軍之前到達長安。
綜合各種因素,諸葛亮擊潰魏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