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誅元兇武陵正位 聽逆謀南郡興兵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魯秀雖為劭将,一陰一欲叛之,新亭之戰,見劭兵将勝,故擊退鼓以沮之,動衆果退。
元景乃開壘鼓噪以逐之,劭軍大潰,墜淮死者,不可勝數。
劭自執劍,手斬退者,不能禁,将士半遭殺戮。
蕭斌身亦被傷,助僅以身免,單騎還宮。
魯秀、褚湛之等皆降于元景。
丙寅,王至江甯,江夏王義恭乘間南奔,見王于新亭,相對痛哭。
劭聞其走,殺其子十二人。
戊辰,義恭、沈慶之等上表功進。
己已,王即皇帝位,是為孝武帝。
大赦,文武賜爵一等,從軍者二等,改谥大行皇帝曰“文帝”,廟号太祖。
是日,諸路之兵并集,劭于是緣淮樹栅以守,魯秀等率衆攻之,王羅漢放仗降,緣淮守卒,以次奔散,器仗鼓蓋,充塞路衢。
是夜,劭閉守六門,于門内鑿塹立栅,城中沸亂,文武将吏,争逾城出降。
蕭斌見勢不支,宣令所統皆使解甲,自石頭戴白幡來降,以求免死。
诏不許,斬于軍門。
劭欲載寶貨逃入海,人情離散,不果行。
未幾,諸軍克台城,各由諸門入,會于前殿,獲王正見斬之。
張超之走至合殿禦一床一之所,為軍士所殺,刳腸割心,諸将脔其肉,生啖之。
建平等七王,号哭俱出。
劭穿西垣,入武庫井中,隊主高禽執之。
劭曰:“天子何在?”禽曰:“近在新亭。
”至殿前,臧質見之曰:“奈何為此天地不容之事?”劭謂質曰:“可得為啟,乞遠徙否?”質曰:“主上近在航南,當有處分。
”縛劭于馬上,防送軍門。
時不見傳國玺,問劭何在。
劭曰:“在嚴道育處。
”搜得之,遂斬劭首,并誅其四子于牙下。
浚率左右數十人,領其三子南走,遇義恭于越城,浚下馬曰:“南中郎今何所作?”義恭曰:“上已君臨萬國。
”又曰:“虎頭來得毋晚乎?”義恭曰:“殊當恨晚。
”又曰:“故當不死耶?”義恭曰:“可詣行阙請罪。
”又曰:“未審能賜一職自效否?”義恭曰:“此未可量。
”勒與俱歸,行至中道殺之及其三子。
枭二逆父子首于大航,暴一屍一于市,污潴其所居齋,眷屬皆賜死于獄。
劭妃殷氏且死,謂獄吏曰:“彼自骨肉相殘,何以枉殺無罪人?”獄吏曰:“受拜皇後,非罪而何?”殷氏曰:“此權時耳,事定,當以鹦鹉為後也。
”嚴道育、王鹦鹉并都街鞭殺,血肉糜爛,焚一屍一揚灰于江。
收殷沖、尹宏、王羅漢等并斬之。
庚辰解嚴,帝如東府,百官請罪,皆釋之。
于是大封宗室功臣,進義恭為太尉、南徐州刺史,義宣為南郡王、荊州刺史,誕為竟陵王、揚州刺史,臧質為車騎将軍、江州刺史,魯爽為南豫州刺史,魯秀為司州刺史,徐遺寶為衮州刺史。
沈慶之為領軍将軍,柳元景、宗悫為左右衛将軍,顔竣為侍中。
追贈袁淑、徐湛之、江湛,皆爵以公,王僧綽、蔔天與皆爵以侯。
張泓之等各贈郡守。
或謂何尚之為劭司空,其子偃為侍中,并居權要,當與殷沖等同誅,而帝以其父子素有令望,且居劭朝,用智将迎,時有全脫。
又城破後,尚之左右皆散,猶自洗黃閣,以迎新主,故任遇不改。
今且按下慢表。
再說江州刺史臧質,少輕薄無行,為時所輕。
既而屢居名郡,涉獵文史,有氣幹,好言兵,立功前朝,自謂人才,足為一世英雄。
太子劭之亂,潛有異圖,以南郡王義宣庸暗易制,欲奉以為帝,因而覆之。
至江陵,即稱臣拜義宣。
義宣驚愕問故,質曰:“今日情勢,大位合歸于王。
”義宣以奉武陵為主,故卻其計不行。
及劭既誅,義宣與質,功皆第一,由是益驕。
義宣在荊州十年,财富兵強,朝廷所下制度,意有不合,事多專行。
臧質到江州,巨舫千餘,部伍前後百餘裡。
帝方自攬威權,而質以少主輕之,政刑慶賞,不複谘禀。
擅用湓口米萬石,台府屢下诘責,漸緻猜俱,因密結魯爽魯秀、徐遺寶,以為推戴義宣之計,而義宣未之知也。
先是義宣有女四人,幼養宮中,義宣赴荊州,其女仍留在宮。
而帝一性一好一婬一,閨房之内,不論尊卑長幼,皆與之亂,以故義宣諸女,并為所污。
其次女名楚江郡主,麗色巧笑,尤善迎一合,帝一愛一之,誓不相舍。
乃令
元景乃開壘鼓噪以逐之,劭軍大潰,墜淮死者,不可勝數。
劭自執劍,手斬退者,不能禁,将士半遭殺戮。
蕭斌身亦被傷,助僅以身免,單騎還宮。
魯秀、褚湛之等皆降于元景。
丙寅,王至江甯,江夏王義恭乘間南奔,見王于新亭,相對痛哭。
劭聞其走,殺其子十二人。
戊辰,義恭、沈慶之等上表功進。
己已,王即皇帝位,是為孝武帝。
大赦,文武賜爵一等,從軍者二等,改谥大行皇帝曰“文帝”,廟号太祖。
是日,諸路之兵并集,劭于是緣淮樹栅以守,魯秀等率衆攻之,王羅漢放仗降,緣淮守卒,以次奔散,器仗鼓蓋,充塞路衢。
是夜,劭閉守六門,于門内鑿塹立栅,城中沸亂,文武将吏,争逾城出降。
蕭斌見勢不支,宣令所統皆使解甲,自石頭戴白幡來降,以求免死。
诏不許,斬于軍門。
劭欲載寶貨逃入海,人情離散,不果行。
未幾,諸軍克台城,各由諸門入,會于前殿,獲王正見斬之。
張超之走至合殿禦一床一之所,為軍士所殺,刳腸割心,諸将脔其肉,生啖之。
建平等七王,号哭俱出。
劭穿西垣,入武庫井中,隊主高禽執之。
劭曰:“天子何在?”禽曰:“近在新亭。
”至殿前,臧質見之曰:“奈何為此天地不容之事?”劭謂質曰:“可得為啟,乞遠徙否?”質曰:“主上近在航南,當有處分。
”縛劭于馬上,防送軍門。
時不見傳國玺,問劭何在。
劭曰:“在嚴道育處。
”搜得之,遂斬劭首,并誅其四子于牙下。
浚率左右數十人,領其三子南走,遇義恭于越城,浚下馬曰:“南中郎今何所作?”義恭曰:“上已君臨萬國。
”又曰:“虎頭來得毋晚乎?”義恭曰:“殊當恨晚。
”又曰:“故當不死耶?”義恭曰:“可詣行阙請罪。
”又曰:“未審能賜一職自效否?”義恭曰:“此未可量。
”勒與俱歸,行至中道殺之及其三子。
枭二逆父子首于大航,暴一屍一于市,污潴其所居齋,眷屬皆賜死于獄。
劭妃殷氏且死,謂獄吏曰:“彼自骨肉相殘,何以枉殺無罪人?”獄吏曰:“受拜皇後,非罪而何?”殷氏曰:“此權時耳,事定,當以鹦鹉為後也。
”嚴道育、王鹦鹉并都街鞭殺,血肉糜爛,焚一屍一揚灰于江。
收殷沖、尹宏、王羅漢等并斬之。
庚辰解嚴,帝如東府,百官請罪,皆釋之。
于是大封宗室功臣,進義恭為太尉、南徐州刺史,義宣為南郡王、荊州刺史,誕為竟陵王、揚州刺史,臧質為車騎将軍、江州刺史,魯爽為南豫州刺史,魯秀為司州刺史,徐遺寶為衮州刺史。
沈慶之為領軍将軍,柳元景、宗悫為左右衛将軍,顔竣為侍中。
追贈袁淑、徐湛之、江湛,皆爵以公,王僧綽、蔔天與皆爵以侯。
張泓之等各贈郡守。
或謂何尚之為劭司空,其子偃為侍中,并居權要,當與殷沖等同誅,而帝以其父子素有令望,且居劭朝,用智将迎,時有全脫。
又城破後,尚之左右皆散,猶自洗黃閣,以迎新主,故任遇不改。
今且按下慢表。
再說江州刺史臧質,少輕薄無行,為時所輕。
既而屢居名郡,涉獵文史,有氣幹,好言兵,立功前朝,自謂人才,足為一世英雄。
太子劭之亂,潛有異圖,以南郡王義宣庸暗易制,欲奉以為帝,因而覆之。
至江陵,即稱臣拜義宣。
義宣驚愕問故,質曰:“今日情勢,大位合歸于王。
”義宣以奉武陵為主,故卻其計不行。
及劭既誅,義宣與質,功皆第一,由是益驕。
義宣在荊州十年,财富兵強,朝廷所下制度,意有不合,事多專行。
臧質到江州,巨舫千餘,部伍前後百餘裡。
帝方自攬威權,而質以少主輕之,政刑慶賞,不複谘禀。
擅用湓口米萬石,台府屢下诘責,漸緻猜俱,因密結魯爽魯秀、徐遺寶,以為推戴義宣之計,而義宣未之知也。
先是義宣有女四人,幼養宮中,義宣赴荊州,其女仍留在宮。
而帝一性一好一婬一,閨房之内,不論尊卑長幼,皆與之亂,以故義宣諸女,并為所污。
其次女名楚江郡主,麗色巧笑,尤善迎一合,帝一愛一之,誓不相舍。
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