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四

關燈
吳郡王世貞輯次 新都汪雲鵬校梓 呂恭字文敬,少好服煉,将一奴一婢,于太行山中采藥。

    忽有三人在谷中,齊問恭曰:子好長生乎?恭曰:然。

    一人曰:我姓呂,字文起。

    一人曰:我姓孫,字文陽。

    一人曰:我姓李,字文上。

    皆太清仙人也。

    文起曰:汝與吾同姓,又字得吾三人之半,似有緣,當随我采藥,元以長生之方。

    恭大喜,随之二日,乃授恭秘方,因遣恭還曰:汝來雖二日,人間已二百年矣。

    恭還家,但見空野,無複子孫,惟裡中數世後人。

    有趙光輔者,傳開先世有呂恭将一奴一婢入山采藥,不複歸,今巳二百餘年。

    兼知恭有曾孫呂習者,在城東北十裡作道士,乃為恭往尋之。

    習驚喜曰:吾家仙人歸矣。

    居久之,乃以神方授見而去。

    時習年巳八十,服之頓少,至二百歲,乃入山去。

    其子孫數世服此藥,無複老死,皆得地仙也。

    黃初平,晉丹溪八年,十五牧羊,遇道士,引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

    其兄初起尋之不獲。

    後遇道士善十起問之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

    初起即往見。

    初平問:羊安在?曰:在山東。

    往視之,但見白石。

    初平叱之,石皆起,成羊數萬頭。

    初起亦棄妻子學道,後亦成仙。

    初平号赤松子,初起号魯班。

    宋、元時皆有封号。

     黃初起附 羅真人晉黃梅人,名緻福,修道于縣北鳳台觀。

    丹成,有老人來告雲:某病龍也,願得丹療之。

    緻福賜之丹,後于之北水塘洗足,龍負飛升而去。

    今遺飛升台洗足池。

    宋賜今号。

     賀元,琅琊人,得道不死。

    宋真宗東封,谒于道左,曰:晉水部。

    員外郎賀元耳拜,言訖不見。

    蘇轼詩曰:舊聞父老晉郎官,巳作飛騰變化看。

    聞道東蒙有居處,願供菽水看燒丹。

     蘭公,曲阜人,精修孝行,鬥中真人下降其家,自稱孝悌王,諱弘康,語蘭公曰:後晉代當有真仙傳吾孝道,是為衆仙之長。

    因付以金丹寶經、銅符鐵劵,令轉授丹陽黃堂。

     瞿武,後漢人,七歲絕粒,服黃精冢芝,入峨眉山。

    天竺真人授以真訣,後乘白龍而去。

    今蜀猶有瞿君祠。

     上成公,甯縣人,棄家訪道,曰久後歸,語其家人曰:我已得仙。

    因辭訣。

    家人見其舉步漸高,淩虛禦空,良久乃沒。

    陳寔、韓韶共見其事。

     範幼沖,遼西人,曾為漢尚書郎,善解地理,得胎化易形之道。

    旦旦存青、白、赤三氣各如??,從東方日下,直入口中,挹之九十過,覺飽便止。

    行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之氣,遂得升仙。

    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直诰範監者,即其人也。

     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漢時人,同入王屋山。

     谌姆居丹陽郡黃堂,潛修至道。

    後以銅符鐵卷、金丹寶章付許君。

    及姆升天,取答茅一根,南望擲之,許君認茅落立祠。

    今豫章有黃堂觀。

     費長房,汝南人,曾為市掾。

    有老翁賣藥于市,懸一壺于肆頭。

    及市罷,辄跳入壸中。

    市人莫之見,惟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曰:子明日更來。

    長房旦日果往。

    翁乃與俱入壺中,但見玉堂廠麗,旨酒甘肴,盈衍其書。

    共飲畢而出。

    翁囑不可與人言。

    後乃就長房樓上曰:我仙人也,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甯能相随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别。

    長房使人取之,不能勝。

    又令十人打之,猶不能舉。

    翁笑而下樓,以一指提而上,視器如有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長房心欲求道,而顧家人為憂,翁即知,乃斷一青竹,度如長房,使懸之舍後。

    家人見之,長房也,以為缢死,大小驚号,遂殡殓之。

    長房立其傍,而衆莫之見。

    于是遂随翁入深山,踐荊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獨處,長房亦不恐。

    又卧長房于空室,以朽索懸萬斤石于其上,衆蛇競來齧,索欲斷,長房亦不移。

    翁還撫之曰:子可教也。

    複使食糞,糞中有三蟲,臭穢特甚。

    長房意惡之。

    翁曰:子幾得道,恨于此不成,奈何?長房辭歸。

    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頃刻至矣。

    至嘗以殺投葛陂中,又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

    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适經旬正,而巳十餘年矣。

    即以杖投,陂。

    顧視則龍也。

    家人謂其死久,驚訝不信。

    長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乃發塳剖棺,杖猶存焉。

    遂能醫療衆病,鞭笞百鬼驅使杜公。

    或獨坐恚怒,人問其故,曰:吾責鬼魅之犯法者耳。

    又嘗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鲊,須臾還,乃飯。

    或一日之間,人見其在千裡之外者數處。

    桓景嘗學于,長房一日。

    謂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災,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

    飲菊花酒,禍可消。

    景如其言,舉家登山。

    名還,見牛羊雞犬皆暴死焉。

    一雲:後失其符,為衆鬼所殺。

     壸公附 嚴青,會稽人居貧常于山中作炭,忽遇神人,授書一卷,曰:汝骨可長生。

    弁教服石髓法,青受之,即見。

    左右常有數十人侍之。

    嘗夜行,都巡呵青,青亦呵之。

    都巡怒,叱從兵。

    收青,青亦叱從神錄之,青徑去,而都巡等人馬皆不能動。

    明旦,鄉人曰:必嚴公也。

    報其家往謝,青乃放去。

    後斷榖三年,仙去。

     藍采和,不知何許人。

    常衣破褴衫,六銙黑木腰帶,闊三寸餘,一腳着靴,一腳跣足,夏則衫内加絮,冬嘗卧雪中,氣出如蒸。

    每于城市乞索,持大拍闆,長三尺餘,醉而踏歌,老少皆随看之,似狂非狂,歌詞率爾而作,皆神仙意,人莫之測。

    得錢則用繩穿拖之而行。

    或散夫亦不顧,或贈貧者,或與酒家周遊天下。

    人有自兒童時見之者,及班白,見之,顔狀如故。

    後于濠梁酒樓上飲酒,聞有笙箫聲,忽然乘雲鶴而上,擲下靴衫、腰帶、拍闆,冉冉而去,其靴衫、拍闆旋亦失亡。

     沈建,丹陽人,好道能醫。

    嘗遠行,寄奴婢騾、羊于主人,各與樂一粒,語主人曰:不煩飲食也。

    去後,主人雖飲食之,皆不願。

    三年還,又各與藥,則飲食如故。

    後不知所正。

     耆域,天竺人,神奇,人莫能測,周流華戎。

    晉武帝時,至襄陽,欲寄載過江,舟人見其衣服粗陋,輕而不載。

    船達比岸,而域巳度。

    前行見兩虎,以手摩其頭,虎弭耳而逝。

    一日,與衆決,衆送至城外,域徐行,追者不能及。

    是日,有從長安來者,見域在狓,賈人胡濕。

    是日,又逢域于流沙,計九千餘裡雲。

     王質晉衢州人,入山。

    伐木。

    至石室山,見石室中有數童子圍棋,質置斧觀之,童子以物如棗核與質,令含咽其汁,便不覺饑渴。

    童子雲:汝求巳久,可還。

    質取斧,柯爛巳盡。

    質亟。

    歸家已數百年,親舊無複存者。

    複入山得道,人往往見之。

     蓬球,字伯堅,北海人。

    晉武帝泰始中,入則丘西玊女山中。

    伐木,覺有異香,球迎風尋之,忽山廓然自開,宮殿盤郁,樓台博敞。

    球入門窺之,見玉樹五株,稍前見四仙女彈棋堂上,見球,俱驚起曰:蓬生何事得來?球曰:因尋香至。

    說問訖,複彈棋如故。

    内一最少者,獨登樓彈琴,且戲吟曰:元晖何為獨升樓?球在樹王立久,饑,以舌舐業上垂之。

    俄一女乘鹳而來曰:玊華,玉華,汝等何故來此俗人?球惶懼,疾趣出門,回頭竟無所見。

    及還家,巳是建興中矣。

    因複訪道不返。

     葛玄,字孝先,丹陽句容人,号曰葛仙公。

    從左慈受丹液仙經。

    嘗與客對食,言及變化之事。

    客曰:願先生作一事為戲。

    玄曰:君得無促促欲有所見乎?乃嗽口中,飯盡成大蜂數百,集客身,亦不螫人。

    有間,玄張口,蜂皆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