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關燈
錢簍子裡找零錢去了。

     等一切手續都辦理清楚了,才能打開蒸籠。

    打開蒸籠一看,包子隻剩了孤單單的一個了。

     于是又退錢,又打着落在她鼻子上的那一個蒼蠅。

    實在費工夫,這一個包子出了蒸籠。

    ” 但是買主不但不覺得不耐煩,反而覺得這包子更好吃,于是非常珍貴地用荷葉托着。

    臨出門口的時候,還回頭問着: “等一下有吧?” 隻聽那裡邊回說: “下半天來吧,現在不賣了。

    ” 買包子的人,也不想一想,包子鋪是為着賣包子的,為什麼一會賣一會就不賣了呢?隻是人人都說: “‘未必居’那包子鋪的架子才大呢,一去晚了就沒有。

    ” 不但晚了沒有,來早了也是沒有的,一天就是上半天有那麼一陣,下半天有那麼一陣,其餘的時間就是有他也不賣。

     買包子的人也知他明明有:他就是不賣的。

    因為有也不賣,人們就更佩服它的特殊的性格了。

     下雨天,姑娘撐着傘去買包子,老人拄着杖子去買包子。

    包子就是買不到,人們就是越覺得滿意,困為這包子是非常珍貴難得的。

    物以稀為貴,于是就覺得“未必居”的包子越發的好。

     馬伯樂早晨起來,拿它當點心吃。

    到了下午四五點鐘,又覺得肚子裡邊空,于是一天兩次去買包子。

    不單是買,而且還站在那裡看,看到底是怎麼做法。

    将來離開了武昌,到别的地方去,哪裡還有這‘未必居,呢?不如趕早學着點,将來自己下手做。

     這包子和普通的包子一樣是發面的,做起來圓圓的帶着榴,不過發面裡略微加點糖,吃起來甜絲絲的。

    裡邊也是肉餡,唯有這肉餡有些不同,是豬肉餡,肉連切也不切,先是整個大塊放進大鍋裡去煮,煮好了取出來再切。

    切碎了還不能夠成為包子的餡,至少要再炒一遍,炒的時候,還要放些個豆醬,其餘的什麼也不要了,蔥,蒜都不要。

     這就是“未必居”包子的要訣。

     馬伯樂到王公館去,就向王老先生宣傳,因為王老先生也是最喜歡吃“未必居”的包子的。

    馬伯樂之所以認識這包子還是由于王老先生介紹的。

     馬伯樂說那包子一點稀奇沒有,面裡邊放一點糖,豬肉炒一炒就是了。

     王家大小姐是一個斯斯文文的大姑娘,她搶着說: “看花容易,繡花難。

    若是我們也會做,人家還開包子鋪做什麼。

    ” 王家大小姐,素性斯文,雖然與馬伯樂自幼在一起玩,但是因為十年不見,各自都長大了。

    尤其是王小姐,離開青島的時候,才十三歲,現在已經二十三歲了。

     所以當她說完了這句話,就覺得有點不大得體,羞得滿臉發燒,轉回身就從客廳跑出去了。

     因為特别慌張,在那紅線繡着金花的門簾上,還把頭發給碰亂了。

    王大姑娘的頭發是新近才燙卷着的,對着鏡子去修飾去了。

     不曾想,在那鏡子裡邊,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頭發,而是自己紅得可怕的臉色,那臉好像在下雨的夜裡,打閃時被閃光所炫耀得那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