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關燈
“你說和尚尼姑不是真心迷信菩薩,這話有理,要曉得中國人迷信鬼神,也不是真心迷信,不過存着個邀福避禍的心,得了福,以為是鬼神所賜;得了禍,也以為是鬼神所派,因此無福的求神拜鬼,惹禍的求神拜鬼,無禍無福的,也求神拜鬼。

    他時時處處有一個禍福的念頭,所以他時時處處就有一個鬼神的思想。

    你看鄉下城外,有一棵樹、一口井,或是一塊木頭、石頭,偶然碰了碰,過一過,沒有病的病起來,有病的湊巧第二天好了,就哄然說樹上、井上、木頭、石頭上,有神有鬼,弄得大家來拜跪禱告。

    問他所以禱告的原故,不過說是求免災晦,求發财,求生子,總總有求而已。

    求的時候,心中有個鬼神,目中也像有個鬼神,俨然在旁,求過了之後,不但目中毫無鬼神,就連心中也一絲記不着他,可見并未嘗實實在在奉着鬼神,算得個【迷信】二字。

    照我說迷信的實際,就如人好嫖好賭一樣,有也要想着他,沒有也要想着他,窮也不怕,餓也不怕,連日連夜,不睡覺,不吃飯,沉溺其中,在什麼事都不管不怕,隻是心心念念,想去嫖賭,才算真是迷信。

    做到這樣迷信的地步,在嫖賭上,是成了個極下流的東西。

    若把這迷信,移到做正經事,講正經學問,便成了個百折不撓、自強獨立的大丈夫、奇女子。

    就是那求神拜鬼的一班人,果然不計禍福,确确實實見得有個鬼神,要去崇拜他,成了迷信,這種迷信自古以來也很少有,都因為隻把鬼神不是看得怪誕,便看得尊嚴,所以說得深的,就同天一樣,高遠難稽;說得淺的,竟猶如巫祝一般,可以任人幹請。

     “據我看,鬼神隻是與人相同,全憑一個道理,做人的道理,應該愛國愛種,愛己愛物;做鬼神的,自然也應該愛國愛種,愛己愛物。

    從黃帝以來,凡是中國的鬼神,無不愛中國,即無不愛中國的種族,沒有什麼和尚尼姑應該奉鬼神,不是和尚尼姑不應該奉鬼神的話。

    若是鬼神興妖作怪,妄弄禍福,就是鬼神的不知自愛,不成為鬼,不成為神,猶之乎一個無道理的人,人人得而攻之。

    豈有做人不依道理,可受人唾罵,做鬼神不依道理,都可一律信奉的?孔夫子不語神,不知鬼,我想也是因為鬼神無形,所以懶得講。

    後來的人,卻看得有尊嚴怪誕兩層,就反把鬼神神專屬了佛道兩家,任一班和尚道士尼姑們颠倒播弄,真真可笑!” 黃通理道:“鬼神終究是無影無形,怎樣見得有道理沒道理呢?”黃繡球道:“道理在人心上,鬼神就在道理上,一個人合着道理,就算守着鬼神,至于禍福,原從道理上生出,有道理自然獲福,沒道理自然遭禍,禍福隻看自家的道理,自受自取,也沒有什麼形影可尋。

    确實在有個機關在内,這個機關便是鬼神,隐隐然伏在道理之中。

    難道鬼神真有個猙獰之狀、高大之貌,同那廟裡塑的、紙上畫的一樣嗎?我是不曾讀書,我也不相信那書上的話,覺得我的意思,論鬼神便是這樣。

    你想想,我這話講得去,講不去呢?”黃通理道:“聽你的講法,勝如聽宋人所講的一篇語錄,比那講陰陽二氣、良知良能清楚得多。

    但是發了這一番議論,怎樣的叫那和尚尼姑們可以懂得?隻怕像我們這村上,就要在紳商士民當中尋一個能懂的,也不容易。

    ”黃繡球道:“你不去管她,我明天且到那覺迷庵去走一遭。

    ” 次日清早,居然雇上一乘轎子,擡到庵内。

    一下轎,尋着那尼姑,也不等尼姑款接停妥,開口便問:“供的觀音菩薩在那裡?”那尼姑連忙引至一間廂房裡,指着桌上一座龛子,說:“這便是了。

    ”黃繡球不等說完,已在桌子前面俯首下拜,口中還像是喃喃祝告,拜了又拜,伏在地上,好一會工夫,才慢慢的站起身來,神色之間,似乎十分敬異,又在桌邊朝着那龛子望了好一會。

    那尼姑同那老姑子笑立一旁,說:“請奶奶到中間坐罷。

    奶奶這樣的誠心,阿彌陀佛!那觀音娘娘,一定要保佑的。

    ”黃繡球又不等她們說完,便一屁股坐在供觀音的桌子下邊一張條凳上,說道:“昨天我聽講這位觀音菩薩。

    靈得很的話,心上就着實感動。

    ”那尼姑聽此一句,對着那老姑子道:“是呀,昨天我把娘娘放光退賊的事告訴了奶奶,奶奶就隻是出神,沒有再比她誠心相信的了。

    果然奶奶的根基厚,福氣大,娘娘就來感動你了。

    ”黃繡球又正色道:“說來這還了得!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