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鬥牛宮皇後錫珍品 瑤池座王母賜蟠桃

關燈
,抱一九叩謝恩,抱起錦囊,剛纔下殿,忽見對面來了穿藍色袍服的四位仙官,謂抱一道:「吾等奉聖後之詔,命領抱一子,向附近各處一遊,快快隨定我來。

    」抱一向各仙官打恭畢,跟隨而行。

     四位仙官即將抱一,領至左邊花園之內,進得門來,舉首一望,此園十分寬敞,內中有一大池塘,俱是玉砌金鋪,池中荷芰芬芳,金鱗跳躍,蝦蟆歌詠,鰍鱔彈琴,人間得未曾有,園之兩廊,建有亭閣樓臺,新潔鮮明,華麗無比,園中雜植花木,不知其名,萬卉齊開,香風流溢,花枝樹底,還有錦禽丹鳳,白鶴青鸞,載飛載鳴,翺翔上下,花叢中有許多神仙席地而坐,舉杯暢飲,〈(好自在)〉歡樂無邊。

    抱一見此光景,羨慕不置,佇立久視。

    四仙官道:「楊真不可留連,今夕之遊,作箇走馬看花可也。

    」又將抱一引至一院,兩廊房舍,更覺輝煌,內中神仙濟濟,有伏案讀書的,有作字繪畫的,有彈琴吹簫的,有清歌唱和的,悠遊自在,等等不一。

    又由此院走出,上一山坡,又是一箇大園林,內中松柏萬本,篁竹千竿,細草鋪茵,濃陰匝地,也有不少神仙,在樹下賦詩飲酒,射覆圍碁,無東無拘,油然自得。

     〈【天宮妙景,果勝人間。

    】〉 抱一愈加歆羨,因問四仙官道:「這許多仙真,在此大羅天境,享受長春之福,從何修而得此?請乞示知。

    」四仙官曰:「我等仙曹,在世無甚奇異,不過克盡五倫八德,講求名教綱常,廣修善果,兼習內功,壽終之日,上皇下詔,選為仙吏,照功授職,大小不同,有事則供差遺,無事則在此安閒。

    談心論道,採藥鍊丹,或馳騁於八極,或遨遊於五洲,跨鶴乘雲,禦風騰霧,各適其性,不入輪迴,不墮塵劫,無罣無礙,無憂無慮,萬古千秋,不記甲子,我等證果,如是而已。

    抱一亦羨慕我等嗎?」抱一道:「弟子十分欽仰,十分羨慕,未知將來弟子,亦能附驥否?」〈(抱一之志亦頗不小)〉 〈【古今無道德外之聖賢,天上無倫常外之神仙,世人修持,不於倫常道德用功,夫雖坐破蒲團,也是無益。

    】〉 四仙官道:「聖賢仙佛,俱是人做的,何謂不能?隻恐人不肯修善果,不能立志氣,振作精神耳。

    孔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又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善君現在善壇,正好立功立德,如能從此益加修勉,將來成就,或在我等之上,未可知矣?」抱一聽了這段議論,慚悚交集,也難回答。

    隻好說道:「今夕本擬煩各仙官,多領幾處,得睹大觀,奈時辰不待,又要去西池覲見 老母,恐誤時刻,弟子不敢留連,望乞領回八角亭中,去見王大元帥,柳帝君罷了。

    」四仙官道:「既是這樣,領回就是。

    」不一時,果到亭中,柳真君道:「師弟你踅轉回來了嗎?今夕金闕有要事,王大元帥已召回供職,將領遊西池之事,付託於我,此刻就要起身,不可耽延。

    」抱一與趙真跟隨真君,出了八角亭,望西而行,抱一在路上問道:「弟子啟稟仙師,今晚領弟子赴瑤池,覲見 老母。

    這位 老母是何時人?何以稱為 無極聖母,又稱為 眾生之母,弟子尚不知其來歷?望仙師一一示知。

    」〈(問得緊要)〉 〈【世之眾生子女,而知 老母者竟無幾人,不將問明,何由而表思念之情呢。

    】〉 真君道:「這位 老母原從無極而生,故稱之曰:無極聖母,先是天地未闢,混沌未分,首出有一位大聖,憑太空虛無之靈,分形分性,孕育五老,各具一性,各居一方,東方曰:『木公』,南方曰:『赤精』,西方曰:『金母』,北方曰:『黃老』,五老既生,默念這位大聖鞠育之恩,欲伸報本之意,遂遙上尊號曰:『玄玄上人』又稱之曰:『道祖』上人既生五老,以蒸陶孕育生人之責屬之,而仍飛騰於太虛無形之表,五老恭承教命,黃、赤、水、精三老,復推尊木公、金母,修持其事。

    二老任之,當時黃老擇須彌山拗,為丹邱尋真孔穴處,搏土為釜,安鑪設鼎,自承在中為黃婆,又得赤水二位,水火既濟,相助為理,木金二老,以金液煉形之道,存神靜養,滌慮忘機,子午抽添,鹹中其節,歲候將周,至已成之期,彩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二老知丹已熟,揭開鼎,見中有二物合抱,金母順手攜一視之,是陽象、嬰兒。

    木公舉起,是一陰形奼女,二老大喜,愛在山同心察伺,山塢忽起萬縷煙霞,充塞天地,起身窺探,見嬰、奼已現法相,皆踴躍相慶曰:「斡旋造化,成就天人,不負道祖之命也。

    」嗣後嬰奼二子,棲止巖谷,採取日精月粹,皆能洞曉陰陽,牝牡互交,胚胎始結,月歷十次盈虧,產出兩男,未幾又產二女,自是之後,生生不已,此九六億皇始,所由孳息也。

    〈(天地生人是一盤玄功大道。

    )〉溯其根本,非 金母為眾生之母哉! 〈【金液煉形之道,即是天地生人之道,天地生人之道,即是煉神還虛,煉虛還無之道。

    一竅通,則竅竅通矣。

    】〉 至於宮殿,一為東鬥宮,在昊天界,居於九重天上,今夕所遊之瑤池,乃 老母宴會群仙之所。

    此外如崑崙、方諸,亦俱有老母宮殿,蓬萊峰頂,普陀山上,廣寒宮內,翠微山巔,亦有老母行宮蓋 老母對於眾生,猶父母之於子女,尊而且親,〈(忤逆父母即是忤逆 老母)〉原是一家骨肉,特因眾生違悖 老母之命,忤逆不孝,男不忠良,而拋五倫八德。

    女不柔順,而廢四德三從,擲萬善囊於塵沙,棄八寶袋於流水,汩沒靈根,流浪生死,墮落輪迴,沈淪苦海,永不得見 老母之面,是以愈疏而愈遠耳。

    〈(眾生疏 老母,非 老母之疏眾生也。

    )〉 如今三會收圓, 老母念子女甚切,日在東鬥宮前,倚閭懸望,或到翠微山上,痛哭一場,無奈眾生貪戀紅塵,不思娘親,不願返本還原,甘心在塵世上,作惡造孽,恐將來大劫再降,九二原人,盡流為地獄種子,寧不悲哉!可不惜哉!」〈(讀此而後,再去讀翠微山 老母哭歌,而不思念 老母者,真非人矣。

    )〉真君發出這段議論,打破了抱一疑團,方知 老母真是眾生先天之母,今日三會收圓, 老母思念兒女情切,果是情真理實的,三人在鶴背上,談論許久,看看又到了虛靈境界,抱一在鶴上,看見對面有一座絕大高山,山上有許多殿宇宮闕,不知有幾百萬間,又是何仙所居?以問真君。

    真君道:「前面之山,即崑崙山,老母瑤池宮,即在此也。

    宮殿約有三百六十萬餘間,一半以居男仙,一半以居女仙,山中名勝,有丹田,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