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賀呈書重開萬仙會 訓教主聯合五大洲

關燈
,右邊設席款待,即以真君、楊仙官、周、王二將軍陪之,聖帝又道:「洞冥全書告竣,吾關之夙願已償。

    但勞累各師弟多矣。

    〈(諸生得蒙帝君溫語慰勞,榮幸如何?)〉本擬俟書刊竟,然後焚呈。

    奈各國敦主,急索此書,用以暗中進化彼國之人,迫不急待。

    又兼三曹注重宣講,亦須此書,故不能不從權,先行抄錄百部,以資分配。

    爾回壇後,即商同諸子,速覓上等梓工,立行剞劂。

    昨據大士報告,言德壇信女,慷慨捐貲,願承任刊刷之責,似此善念宏深,吾關聞之,不勝其喜。

    〈(世之婦女慳吝為懷,一錢如命,而德壇信女,獨能捐貲,慷慨襄鹹善舉,能不博聖帝之歡矣。

    )〉俟全書刊出時,務須多多刷印,遍傳天下,將來中外統一,天下太平,人心返樸還醇,全賴此書。

    即爾諸子之功德,亦與之並傳不朽矣。

    」〈(三豐子亦心香祝之)〉 〈【此書已珍重於天上,而不珍重於人間,未之有也。

    】〉 聖帝吩咐甫畢,大帝道:「定一莫忙飲酒,且將令劍繳呈,寧忘之耶?」定一經大帝這一提醒,連忙離席,將令劍解下,跪在聖帝案前,用雙手捧上,聖帝亦站立起來,用雙手接著,說道:「定一起來,這令劍原是 上皇賜下的,此枝皇令,吾關代為繳呈,這口寶劍, 上皇昨已降旨,特贈與惟一佩帶。

    因惟一校正編輯此書,較各師弟尤為勤勞故也。

    〈(說出惟一功勞,始見 上皇之賜劍為應當)〉爾仍將此劍帶回壇中,交與惟一可也。

    」定一聞之,深為惟一喜幸,即將劍繫在腰間,仍歸座位。

     〈【劉向校書,太乙然藜。

    惟一校書,上皇賜劍,教主贈珠、嘉其功在萬世,萬萬世也。

    】〉 聖帝命左右侍駕官提壺,向各座勸飲,眾仙歡暢,正在觥籌交錯間,忽見內侍臣,由第九重出來,捧出《洞冥記》百部,傳出 上皇口詔,說道:「此書百部,命關卿執行,照為分給三十六天,各天給一部,地府十王、東嶽、地藏、酆都給十三部,中國二十四行省,省城隍處,各給一部,世界五大洲,共二十四國,除中國已給外。

    各國給一部,美國分南北,多給一部。

    亦二十四部,有內外蒙古,回部,西藏,各給一部,共足百部。

    至於西池、金闕、三教聖人,五聖行宮,應呈六部,則命鍾太傅、王右軍、王大令各抄錄二部,以備觀覽。

    俟紹壇刊闆成帙後,則又焚呈若幹部,臨時酌定可也。

    」 〈【這部書,遍傳三曹中外,可蔔一道同風,老仙默為心祝。

    】〉 聖帝遵旨,將書一一分給,眾仙即於座上披閱一週,不禁擊節歎賞,稱為蓋世奇書。

    大家又向聖帝頌揚了一回,聖帝謙讓再三。

    眾仙各各就座飲酒,聖帝謂定一道:「此番洞冥成書,雖仗各仙真、雷帥、補助之勞,然亦實賴各師弟之力,今夕開會,吾關心中喜悅,理合賦詩數律,以誌原起。

    並應獎勵各師弟,方不負辛苦一番,待吾拈毫來。

     其一: 為歎收圓已到期,原人未度鎖愁眉,欲滑末劫無方術,特演冥書作勸規。

    〈(四句賦頌書之由)〉 幸賴諸生勤黽勉,還資列聖共維持,而今始釋心頭恨,好把頹風速轉移。

    〈(四句紀書成之幸)〉 〈【頒書救世,惟聖帝具此胸襟。

    】〉 其二: 寶記今宵喜告成,文光射鬥鬼神驚,從知善士愈加勉,看爾狂徒敢亂行。

     一掌天機宣祕密,三曹大道露真情,書傳中外鹹歸化,四海雍熙頌太平。

     〈【此書傳世,中外可蔔同春,帝君之志喜也。

    】〉 賜惟一: 惟一頻年任校書,不辭辛苦守蘧廬,春秋歷盡更裘葛,亥豕刪餘辨魯魚。

     攪腦揉腸心若若,嘔心鏤血意如如,善功浩大無人企,天爵崇高播令譽。

     〈【情深語摯,格外垂青。

    】〉 賜遊冥諸生: 諸生奉敕入冥遊,上徹天堂下九幽,借口傳言言不紊,攝魂垂訓訓皆周。

     鐙殘半夜聽更漏,汗透重衾雜淚流,舌敞脣焦都不計,知君功德積山邱。

     〈【鳳目垂青,矜憫諸子。

    】〉 賜壇中諸生: 銀燭高燒裊異香,諸生日夕候冥床,纔偎紗幔傳言促,又擘花箋錄句忙。

     人立五更鐙未燼,書垂兩載願方償,他年共作神仙侶,名列丹霄大有光。

     〈【德普陽春,詩同白雪。

    】〉 賜德壇信女: 德壇信女立心堅,慷慨傾囊不吝慳,積腋成裘籌鉅款,鳩工付梓葳瑤編。

     善功浩大坤流占,因果培修閫範全,從此洞冥傳海宇,保君步步踏金蓮。

     〈【褒嘉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