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鬥牛宮皇後錫珍品 瑤池座王母賜蟠桃
關燈
小
中
大
圃,藍田,靈臺,青鸞洞,承露臺,玉虛紫府,閬苑仙都,老母所居,名「無極宮」,又名「瑤池宮」。
此外尚有一山,名「群玉山」,乃以捨有德之後妃夫人,其人數之多寡,問之老母,方能知之。
」 言話之間,漸漸逼近,抱一睜眼一望,隻覺清氣彌濛,如在霧光之中,不知是何地方?又問真君。
真君道:「已到瑤池地面了,你看此地一派虛靈之氣,天包乎地,地包乎天,即當日生天、生地、生人之所,你我師徒快快下了鶴,大家步行,以表恭敬。
」於是三人下來,將鶴繫在松梢之上,緩緩而行,不多時,見前面金光閃灼,瑞采紛披,有一架白玉石牌坊,上書「虛無勝境」四字,不數步又見一堵大照壁,也是白玉嵌成,光輝皎潔,長約一百二十餘丈,高約九十餘丈,上書「先天一氣」四箇大字,轉進大門正面,門高百仞,當中一匾,上書「無極宮」三箇大字,兩邊有值門將吏,乃是八位雷君,手執鋼刀畫戟,金鞭鐵錘,左右侍立,抱一連忙上前叩拜,具道來見 聖母原因。
雷君道:「快快進去,內中自有引見之人。
」 〈【觀此妙境,須以無聲無臭,極微極妙之理會之。
】〉 抱一聞說,忙將所有賜品,一概交與趙真,請他在門外守候,自己隨著真君進門,剛到第一層,見一菩薩,視之,乃觀音大士也,抱一喜不自勝,連忙上前叩頭,大士道:「吾妙已等候爾師徒多時也,快快隨我去見 聖母,但師弟到此,也不容易,須看看這宮殿之崇閎,規模之闊大,回壇時,好告與眾人知道。
」抱一這:「弟子處處留心就是了,說畢,大士前行,真君居中,抱一隨後,見兩廊俱是朝房,又進去乃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各仙朝房,又進去乃是九星十二曜星,二十八宿,及周天星宿朝房,又進去乃是三十六雷部朝房,又進去乃是奏事天尊,三官大帝,巡天禦史朝房,漸至內幾層,又是五聖帝君,及北極大帝朝房,再進去又是大赤、雷音、杏壇三教聖人朝房,再進又是雷祖、星祖、玉皇朝房,又進乃是靈寶、道德、元始、諸天尊朝房,又進乃是三皇、五老朝房,抱一一路數進,共有三十五層,果然不錯。
〈【由此而論,五老之母,即是 道祖。
眾生之母,即是 金母,然一而二,二而一,不必強為分之也。
】〉 到了三十六層,乃是 聖母所居,兩廊之內,乃是上品女仙,在左右朝夕供奉。
抱一自遊天宮以來,從未見有此制度森嚴,規模闊大,這回纔是擴充眼界,開拓心胸。
大士道:「師弟且在此等候,待吾妙與元陽先進去稟告 老母,俟傳爾時,爾須一步一跪,跪到寶座之下,方許朝見慈尊,切不可如他處之唐突。
」抱一道:「弟子遵命。
」大士真君進去之後,抱一暗暗偷窺,見 聖母坐在寶座之上,頭戴瓔珞之冠,身著五寶之衣,萬道金光,充溢殿宇,殿當中有一直匾,上書「瑤池上宮」四字,左右有無數仙姑,排班肅立,耳中隻聽大士稟道:「女兒妙善參拜 老母。
」又聽見真君稟道:「孩兒柳長春叩拜慈顏。
」 老母道:「有何話稟?」大士答道:「女兒今夕領紹壇楊抱一到此,為頒演《洞冥記》,遍遊天宮,故來朝見 老母,並乞示諭數言,俾世人知三期龍華已近,知悔知悟,各人快出迷津,以負 老母之望,望乞允準。
」 老母道:「既是楊抱一到來,定奉吾兒呂惟一之命,傳見就是。
」真君向外立傳口詔,說道:「 老母有命,楊抱一快快進見。
」抱一聞傳,一步一跪,跪到丹墀之下,口稱 老母在上,孩兒楊抱十二十四叩行參, 老母道:「爾就是楊抱一嗎?有勞了,起來,一旁侍立,聽 吾母訓諭一番。
老母訓曰: 「西方兮極樂天,兌金兮育坤元。
無極兮道玄玄,太極兮天地開。
三才兮拜吾顏,五老兮乾坤圈。
瑤池兮聚會臺,三會兮慶收圓。
九二兮返本原,及時兮快上船。
度爾兮歸故園,證位兮不夜天。
永樂兮任盤桓,長春兮不不凡。
有緣者是皇胎,無志者墜深淵。
若不聽,受熬煎。
天搖動,地簸翻。
罡風劫,起黑煙。
泰山倒,水掀天。
屍吹化,骨堆山。
情慘淡,少人煙。
過到此,淚盈腮。
爾到此,亦奇緣。
將天機,洩漏全。
問原人,眾兒孩。
可悔悟,改心田。
能悔者,免洪災。
莫迷昧,認本來。
早收拾,慰母懷。
瑤池上,舞萊斑。
蟠桃宴,樂團圓。
」 〈【生天、生地、生人,隻是太極虛無之氣,一氣運行。
老母之望子女也,如此。
其殷為子女者,其知之否?三豐跪讀至此,淚不禁為世人涔涔下也。
唉!】〉 老母訓畢,大上與元陽帝君,在一旁掩面而泣,抱一亦涔涔下淚。
〈(抱一之泣,是因大士、元陽之泣而泣,而不知大士元陽之所泣何事?悲從何來?)〉 老母道:「抱一孩子,可聽明否?」抱一答道:「孩兒已經聽明,謹誌之矣。
」老母道:「如今三會已近,這些殘零,墮落已深,癡迷不返,吾母無奈,隻好下敕萬仙,分途辦道,幸賴五聖飛鸞闡教,垂書濟世,也勸轉不少的人,近又得呂純陽,提倡同善、合一會,走馬傳玄。
入社者,充塞寰宇,大生效力,實契 吾母之心。
其外長齋,普度,復命,種種教門,亦分途辦理,並無歧異。
但爾世人好為分歧,不修正覺,隻講皮毛,拋開宗旨,徒尚虛名,似此何時纔把九二殘零,一一喚轉回來。
言到此間,不禁為娘傷心下淚。
〈【大齊覺悟,大家返本,莫傷 母心。
】〉 殊不知『性命』二字,務須先講性功,多立外功,然後再研命功,倘嗜慾掃不開,雖坐破蒲團有何益?惡念除不盡,縱長茹齋素有何功?世人逐妄迷真,盲修瞎鍊,皆自誤前程也。
〈(修真要訣, 老母數語包括無餘蘊矣。
)〉爾回壇後,可將 吾母之言,登入記中,以勸世人可也。
」抱一答道:「孩兒謹遵 母命。
」 〈【老母為度殘零,敕萬仙分途辦道,世人乎,其知之否?修道之士,須道之所在;不可徒事虛名,而傷 老母之心也。
】〉 老母又道:「近數年來,滇西洱源紹、豫、婉三壇,所頒演之書,如《八寶金鍼》,《救世金丹》,《勸善寶箴》,《洞冥記》等書,純正無疵,有益於世,此數部中,尤以《洞冥記》一書,超前軼後,此書傳出,足以挽回末劫,勸轉原人,其功不小。
〈(的是定評)〉傳此書者,惟一孩兒,備嘗辛苦,吾母深為念之,理應賞賜珍物,以酬勞勛。
精衛聽著:「爾去桃園中,折取蟠桃八箇,賜與豫紹各壇。
許飛瓊,爾去取雪藕二枝,玄霜一盞,快快取來。
此外尚有一山,名「群玉山」,乃以捨有德之後妃夫人,其人數之多寡,問之老母,方能知之。
」 言話之間,漸漸逼近,抱一睜眼一望,隻覺清氣彌濛,如在霧光之中,不知是何地方?又問真君。
真君道:「已到瑤池地面了,你看此地一派虛靈之氣,天包乎地,地包乎天,即當日生天、生地、生人之所,你我師徒快快下了鶴,大家步行,以表恭敬。
」於是三人下來,將鶴繫在松梢之上,緩緩而行,不多時,見前面金光閃灼,瑞采紛披,有一架白玉石牌坊,上書「虛無勝境」四字,不數步又見一堵大照壁,也是白玉嵌成,光輝皎潔,長約一百二十餘丈,高約九十餘丈,上書「先天一氣」四箇大字,轉進大門正面,門高百仞,當中一匾,上書「無極宮」三箇大字,兩邊有值門將吏,乃是八位雷君,手執鋼刀畫戟,金鞭鐵錘,左右侍立,抱一連忙上前叩拜,具道來見 聖母原因。
雷君道:「快快進去,內中自有引見之人。
」 〈【觀此妙境,須以無聲無臭,極微極妙之理會之。
】〉 抱一聞說,忙將所有賜品,一概交與趙真,請他在門外守候,自己隨著真君進門,剛到第一層,見一菩薩,視之,乃觀音大士也,抱一喜不自勝,連忙上前叩頭,大士道:「吾妙已等候爾師徒多時也,快快隨我去見 聖母,但師弟到此,也不容易,須看看這宮殿之崇閎,規模之闊大,回壇時,好告與眾人知道。
」抱一這:「弟子處處留心就是了,說畢,大士前行,真君居中,抱一隨後,見兩廊俱是朝房,又進去乃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各仙朝房,又進去乃是九星十二曜星,二十八宿,及周天星宿朝房,又進去乃是三十六雷部朝房,又進去乃是奏事天尊,三官大帝,巡天禦史朝房,漸至內幾層,又是五聖帝君,及北極大帝朝房,再進去又是大赤、雷音、杏壇三教聖人朝房,再進又是雷祖、星祖、玉皇朝房,又進乃是靈寶、道德、元始、諸天尊朝房,又進乃是三皇、五老朝房,抱一一路數進,共有三十五層,果然不錯。
〈【由此而論,五老之母,即是 道祖。
眾生之母,即是 金母,然一而二,二而一,不必強為分之也。
】〉 到了三十六層,乃是 聖母所居,兩廊之內,乃是上品女仙,在左右朝夕供奉。
抱一自遊天宮以來,從未見有此制度森嚴,規模闊大,這回纔是擴充眼界,開拓心胸。
大士道:「師弟且在此等候,待吾妙與元陽先進去稟告 老母,俟傳爾時,爾須一步一跪,跪到寶座之下,方許朝見慈尊,切不可如他處之唐突。
」抱一道:「弟子遵命。
」大士真君進去之後,抱一暗暗偷窺,見 聖母坐在寶座之上,頭戴瓔珞之冠,身著五寶之衣,萬道金光,充溢殿宇,殿當中有一直匾,上書「瑤池上宮」四字,左右有無數仙姑,排班肅立,耳中隻聽大士稟道:「女兒妙善參拜 老母。
」又聽見真君稟道:「孩兒柳長春叩拜慈顏。
」 老母道:「有何話稟?」大士答道:「女兒今夕領紹壇楊抱一到此,為頒演《洞冥記》,遍遊天宮,故來朝見 老母,並乞示諭數言,俾世人知三期龍華已近,知悔知悟,各人快出迷津,以負 老母之望,望乞允準。
」 老母道:「既是楊抱一到來,定奉吾兒呂惟一之命,傳見就是。
」真君向外立傳口詔,說道:「 老母有命,楊抱一快快進見。
」抱一聞傳,一步一跪,跪到丹墀之下,口稱 老母在上,孩兒楊抱十二十四叩行參, 老母道:「爾就是楊抱一嗎?有勞了,起來,一旁侍立,聽 吾母訓諭一番。
老母訓曰: 「西方兮極樂天,兌金兮育坤元。
無極兮道玄玄,太極兮天地開。
三才兮拜吾顏,五老兮乾坤圈。
瑤池兮聚會臺,三會兮慶收圓。
九二兮返本原,及時兮快上船。
度爾兮歸故園,證位兮不夜天。
永樂兮任盤桓,長春兮不不凡。
有緣者是皇胎,無志者墜深淵。
若不聽,受熬煎。
天搖動,地簸翻。
罡風劫,起黑煙。
泰山倒,水掀天。
屍吹化,骨堆山。
情慘淡,少人煙。
過到此,淚盈腮。
爾到此,亦奇緣。
將天機,洩漏全。
問原人,眾兒孩。
可悔悟,改心田。
能悔者,免洪災。
莫迷昧,認本來。
早收拾,慰母懷。
瑤池上,舞萊斑。
蟠桃宴,樂團圓。
」 〈【生天、生地、生人,隻是太極虛無之氣,一氣運行。
老母之望子女也,如此。
其殷為子女者,其知之否?三豐跪讀至此,淚不禁為世人涔涔下也。
唉!】〉 老母訓畢,大上與元陽帝君,在一旁掩面而泣,抱一亦涔涔下淚。
〈(抱一之泣,是因大士、元陽之泣而泣,而不知大士元陽之所泣何事?悲從何來?)〉 老母道:「抱一孩子,可聽明否?」抱一答道:「孩兒已經聽明,謹誌之矣。
」老母道:「如今三會已近,這些殘零,墮落已深,癡迷不返,吾母無奈,隻好下敕萬仙,分途辦道,幸賴五聖飛鸞闡教,垂書濟世,也勸轉不少的人,近又得呂純陽,提倡同善、合一會,走馬傳玄。
入社者,充塞寰宇,大生效力,實契 吾母之心。
其外長齋,普度,復命,種種教門,亦分途辦理,並無歧異。
但爾世人好為分歧,不修正覺,隻講皮毛,拋開宗旨,徒尚虛名,似此何時纔把九二殘零,一一喚轉回來。
言到此間,不禁為娘傷心下淚。
〈【大齊覺悟,大家返本,莫傷 母心。
】〉 殊不知『性命』二字,務須先講性功,多立外功,然後再研命功,倘嗜慾掃不開,雖坐破蒲團有何益?惡念除不盡,縱長茹齋素有何功?世人逐妄迷真,盲修瞎鍊,皆自誤前程也。
〈(修真要訣, 老母數語包括無餘蘊矣。
)〉爾回壇後,可將 吾母之言,登入記中,以勸世人可也。
」抱一答道:「孩兒謹遵 母命。
」 〈【老母為度殘零,敕萬仙分途辦道,世人乎,其知之否?修道之士,須道之所在;不可徒事虛名,而傷 老母之心也。
】〉 老母又道:「近數年來,滇西洱源紹、豫、婉三壇,所頒演之書,如《八寶金鍼》,《救世金丹》,《勸善寶箴》,《洞冥記》等書,純正無疵,有益於世,此數部中,尤以《洞冥記》一書,超前軼後,此書傳出,足以挽回末劫,勸轉原人,其功不小。
〈(的是定評)〉傳此書者,惟一孩兒,備嘗辛苦,吾母深為念之,理應賞賜珍物,以酬勞勛。
精衛聽著:「爾去桃園中,折取蟠桃八箇,賜與豫紹各壇。
許飛瓊,爾去取雪藕二枝,玄霜一盞,快快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