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香山頂抱一遊宮殿 南海面大士晏群仙
關燈
小
中
大
到外邊,見巖間修得一座高樓,十分華美,高約三十餘丈,抱一仰視,幾乎落下帽來,隻聽得四角風鈴叮叮噹噹,響聲不絕。
又見樓簷四面,造得八隻丹鳳,如自天飛下一般,真乃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及。
抱一不勝稱異。
善財曰:「此樓頂上亦有一鳳,共有九隻,因名曰:「九鳳樓」〈(此樓惟大士所獨有)〉乃大士命巧聖加工製造,以宴上等神仙之所,尋常仙真不能到也。
」抱一曰:「可能領弟子上去看看。
」善財曰:「師弟乃大士所深契,有何不可?但上此高樓,甚艱辛耳。
」抱一聞善財許可,喜甚,乃取出壯神丹一粒,靈丹一粒,一口吞了,愛鼓起精神,攝衣而上,計歷了一百二十級臺階,始達樓下。
善財將樓門打開,領抱一上了樓梯,攀住扶欄,步上一層,約有六丈餘之高,一連上了四層,每層之中,圖書古玩字畫,陳設俱極整齊。
末後步上第五層,見樓中所陳物品器用,尤為精緻,抱一未經見過,不便細詢其名。
善財道:「師弟你試扶住圍欄,看看四面景緻。
」 〈【抱一登此樓頂,可以窮千裡之目矣。
】〉 抱一果扶欄一望,見香山南海一帶,瞭如指掌,俯首下視,目為眩暈。
又看見大士宮殿左右,還有無數的屋宇,可以容數十萬人,不知作何名稱?以問善財。
善財曰:「左邊乃大士送子白衣閣也,其次乃講玄堂也,其次乃祕書廳也,其次乃考功室也,其次乃香積廚也。
其外乃圓覺、金剛、之修息室,五百羅漢之養心齋,又其外則新證果之各乾道仙真所居,及功曹天丁力士之住在。
以左列男仙也。
右邊乃紫竹林也,其附近大士七所宮殿,每宮每殿之中,特設三千六百蓮座,由一品至九品,分為九品蓮臺,所以定女仙之品級也。
其次則元君、侍女室也。
其次仙樂部也,其次講經談玄處也。
其次則養真院也,各女榜俱懸挂其中也,此外之廊舍,乃新度來之婦女,甫經記名挂號,未受仙職者之所居,以右列女仙也。
〈【香山宮殿,大略一觀,也就不少。
】〉 抱一曰:「男女仙真,共有若幹?」善財曰:「約計十萬有零,而女仙十居其八。
」抱一曰:「大士度人無量,真不愧廣大慈悲也。
」二人談竟,將欲下樓,抱一轉過南面一看,見一高閣,建在普陀巖頂上,高不可攀,四面彩雲籠護,不知其名?又問善財,善財曰:「此 老母小行宮也。
老母駕臨到此,即住此宮。
非大士朝見 老母不到也。
」 〈【老母行宮,僅有數處,月宮、鬥牛宮、翠微山、並此而已。
】〉 抱一曰:「大士亦種有仙果否?」曰:「種得數十萬株,人間所無者,此處有之。
」問:「種於何處?」曰:「即在行宮之山前後也,瑤池蟠桃,亦移來數百本,近將熟矣。
」抱一聞之,不勝歆羨,歎曰:「真仙境也。
」於是相與下樓,經過白衣閣前,抱一進門,看見大概,隻見職務人員甚多,仰觀閣中,亦修得整齊,當中署「白衣送子閣」五字,左右有聯雲: 誰定善人,我抱個寧馨兒,送交於你。
欲昌厥後,爾行些陰騭事,貽留與他。
〈【世人欲求賢子賢孫者,當體我大士此聯格言。
】〉 抱一看見這副對聯,說道:「這副對語,雖然淺俗,到也有趣。
但不知大士送子,要選何處人家?方肯送給。
塵世上的人,要立何等功善?方能邀大士之慈悲。
亦請菩薩指示。
」 善財曰:「此有數種原因,分為數等,第一等乃大忠大孝,大節大義,完全五倫八德之人,吾大士必擇大根器者,送給為子。
亦或有大陰騭,大功善,或刊印善書勸人,挽轉澆風。
或遇饑饉水旱之年,施舍拯濟,全活多人。
或見盜賊兵戈大難,將要發作,能先事預防,調停補救,弭禍於不覺,消患於無形,俾人民隱受其福,此皆大善大功,足膺送子之報。
此外有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或創修廟宇,或印造經文,或施棺槨醫藥,或施茶粥冬衣,或立盡節保嬰等堂,或建義倉、義塾,以及濟人之急,救人之危,憫人孤寡,全人名節,以及戒殺放生,設壇宣講者,亦是大功大善,大士查其功績,或有子而再送以貴子,或無子而特賜以麟兒,此一定之理也。
又有等若祖、若父,或本身刻薄成家,不行善事,天特生以敗家之子,後因他一旦悔悟,革其非心,力行善事,吾大士又將他逆子收了,另賜以興家之子,以報其向善之心。
〈(古今不少此類)〉又有等若祖、若父行善,他半生亦行善,天已生以聰明克家之子,不料他一旦變了初心,專造惡孽,吾大士又將他令子收了,另給以破家之子,或竟絕其後嗣。
如此類者甚多。
又有等人家,享富享貴,而獨缺於子嗣,一旦幡然改悟,捐出鉅資,行些善事,上表發願,向吾大士求子,吾大士查其果真行了實善,亦開以自新之路,送個佳兒與他,且能光大門楣者,往往有之。
〈【大上送子有此種種原因,各宜照此為善,以迓天庥,何患後嗣之不昌達呢?】〉 有些富貴人家,作事刻薄,一錢如命,不興善舉,到晚年子嗣艱難,他反怨自己命運不好,或歸咎陰陽二宅,風水不佳,隻是信任巫覡,聘訪堪輿,改宅開門,移屍扡葬,都無效驗,迨至計窮,無法可施,隻好許願建醮修齋,上表求嗣,又或羨慕我大士是送子觀音,也在庵堂寺觀,菩薩座前,或送一匾額對聯,或製一佛帳彩疋,冀邀神佑,〈(此等求法真真可笑)〉均無效果。
此等人、吾大士不惟不賜以子,反降以禍,無他,因其惡孽過多,不行真善故也。
」 〈【老仙有句格言告與世人,求賢子賢孫,須向自己的良心去求,方為上策。
若不修德,隻知求我大士,反落下乘也。
】〉 抱一聽了這段言語,不禁鼓掌大笑道:「此等習慣,弟子見之屢矣。
卻被菩薩盡情道破,想來真真可笑了。
」言畢出了閣門,又由養真院門口經過,抱一又要想進去看看,善財道:「不必去了,內中盡是新度來的侍女元君,正在座上打坐參禪,此時尚未下丹,莫去驚動罷了。
快快去見慈尊,以免久候。
」於是二人仍到大士正殿,善財將簾子揭開,抱一低頭進去,復跪在蓮座下,叩頭行禮,大士道:「師弟請起來,一旁侍坐,吾慈已將訓女文,草草撰出,爾試讀一遍,即將稿付給善財,善財將稿遞與抱一,抱一雙手捧稿莊誦,隻見上面寫的題目,乃是: 大士訓婦女守貞文 「自一畫開而兩儀定,陰陽判而男女分,此天地自然之理。
聖人因之以別夫婦,立人倫,而非矯為造作也。
上溯洪荒之世,榛榛狉狉,人類初生,與物無異,天下之人,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為可憫也。
〈(混沌初開人倫未立)〉人皇氏出,敦民嫁娶,一男一女,配為夫婦,人始別於禽獸,其後此制漸弛,混亂依然,得媧皇氏,輔相其兄伏羲大聖,又從而整理之。
綱常倫紀,於斯始備。
夫婦之道,始傳之至今而不紊焉。
顧男子本乎天,得陽剛之氣,法乾之健也。
女子本乎地,得陰柔之氣,效坤之順也。
然大易言乾之體曰:『元亨利貞』,坤主體曰:『利永貞』,貞之為言正也,固也。
夫男子之法乾,姑不具論。
且即婦女之法坤,而約言之。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剛也,方也,即貞之謂也。
』蓋婦女主柔、主靜,固法坤順之義。
而能以剛方行之,具見陰中有陽,乃中有剛,順非苟順,有凜然不可犯者存焉,蓋即貞之謂也。
夫婦女之宜貞,而尤貴乎能守,如竹箭之有筠,如松柏之有心,堅固而不可奪也。
巾幗焉,而有鬚眉氣也。
女子焉,而具丈夫概也。
豈可諉之身為婦女,毫無氣骨,水性楊花,隨風逐浪,而不守坤貞之義乎?且婦女之義,貴體四德、三從也,七出之條,首嚴犯淫之戒也。
焉可不守貞乎?夫三從者,始於從父,重家庭教育也。
易曰:『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明乎為女子時,宜守貞也。
出嫁則從夫,夫死則從子,夫子之外,別無可從。
明乎為人婦者,更宜守貞也。
奈何世之婦女,不明乎『貞』字之義,當為女子時,而卑賤其身者有之,及為人婦,而玷辱其體者有之。
是為女、為婦,均不貞也。
他如為寡婦,而輕改其節。
或貌為節婦,而暗虧其行,皆不能守貞者也。
降至女尼、女冠,不守皈戒,而輒犯邪淫,長齋少婦,聽人引誘,而甘蹈污辱,卒乃敗其清規,毀其根行,以至不能對道祖,不能面世尊,而墮行冥冥也。
寧不悲哉!乃至於今婦女,盡染歐西惡習,平權是尚,自由為高,今日苟合,明日離異,人盡
又見樓簷四面,造得八隻丹鳳,如自天飛下一般,真乃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及。
抱一不勝稱異。
善財曰:「此樓頂上亦有一鳳,共有九隻,因名曰:「九鳳樓」〈(此樓惟大士所獨有)〉乃大士命巧聖加工製造,以宴上等神仙之所,尋常仙真不能到也。
」抱一曰:「可能領弟子上去看看。
」善財曰:「師弟乃大士所深契,有何不可?但上此高樓,甚艱辛耳。
」抱一聞善財許可,喜甚,乃取出壯神丹一粒,靈丹一粒,一口吞了,愛鼓起精神,攝衣而上,計歷了一百二十級臺階,始達樓下。
善財將樓門打開,領抱一上了樓梯,攀住扶欄,步上一層,約有六丈餘之高,一連上了四層,每層之中,圖書古玩字畫,陳設俱極整齊。
末後步上第五層,見樓中所陳物品器用,尤為精緻,抱一未經見過,不便細詢其名。
善財道:「師弟你試扶住圍欄,看看四面景緻。
」 〈【抱一登此樓頂,可以窮千裡之目矣。
】〉 抱一果扶欄一望,見香山南海一帶,瞭如指掌,俯首下視,目為眩暈。
又看見大士宮殿左右,還有無數的屋宇,可以容數十萬人,不知作何名稱?以問善財。
善財曰:「左邊乃大士送子白衣閣也,其次乃講玄堂也,其次乃祕書廳也,其次乃考功室也,其次乃香積廚也。
其外乃圓覺、金剛、之修息室,五百羅漢之養心齋,又其外則新證果之各乾道仙真所居,及功曹天丁力士之住在。
以左列男仙也。
右邊乃紫竹林也,其附近大士七所宮殿,每宮每殿之中,特設三千六百蓮座,由一品至九品,分為九品蓮臺,所以定女仙之品級也。
其次則元君、侍女室也。
其次仙樂部也,其次講經談玄處也。
其次則養真院也,各女榜俱懸挂其中也,此外之廊舍,乃新度來之婦女,甫經記名挂號,未受仙職者之所居,以右列女仙也。
〈【香山宮殿,大略一觀,也就不少。
】〉 抱一曰:「男女仙真,共有若幹?」善財曰:「約計十萬有零,而女仙十居其八。
」抱一曰:「大士度人無量,真不愧廣大慈悲也。
」二人談竟,將欲下樓,抱一轉過南面一看,見一高閣,建在普陀巖頂上,高不可攀,四面彩雲籠護,不知其名?又問善財,善財曰:「此 老母小行宮也。
老母駕臨到此,即住此宮。
非大士朝見 老母不到也。
」 〈【老母行宮,僅有數處,月宮、鬥牛宮、翠微山、並此而已。
】〉 抱一曰:「大士亦種有仙果否?」曰:「種得數十萬株,人間所無者,此處有之。
」問:「種於何處?」曰:「即在行宮之山前後也,瑤池蟠桃,亦移來數百本,近將熟矣。
」抱一聞之,不勝歆羨,歎曰:「真仙境也。
」於是相與下樓,經過白衣閣前,抱一進門,看見大概,隻見職務人員甚多,仰觀閣中,亦修得整齊,當中署「白衣送子閣」五字,左右有聯雲: 誰定善人,我抱個寧馨兒,送交於你。
欲昌厥後,爾行些陰騭事,貽留與他。
〈【世人欲求賢子賢孫者,當體我大士此聯格言。
】〉 抱一看見這副對聯,說道:「這副對語,雖然淺俗,到也有趣。
但不知大士送子,要選何處人家?方肯送給。
塵世上的人,要立何等功善?方能邀大士之慈悲。
亦請菩薩指示。
」 善財曰:「此有數種原因,分為數等,第一等乃大忠大孝,大節大義,完全五倫八德之人,吾大士必擇大根器者,送給為子。
亦或有大陰騭,大功善,或刊印善書勸人,挽轉澆風。
或遇饑饉水旱之年,施舍拯濟,全活多人。
或見盜賊兵戈大難,將要發作,能先事預防,調停補救,弭禍於不覺,消患於無形,俾人民隱受其福,此皆大善大功,足膺送子之報。
此外有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或創修廟宇,或印造經文,或施棺槨醫藥,或施茶粥冬衣,或立盡節保嬰等堂,或建義倉、義塾,以及濟人之急,救人之危,憫人孤寡,全人名節,以及戒殺放生,設壇宣講者,亦是大功大善,大士查其功績,或有子而再送以貴子,或無子而特賜以麟兒,此一定之理也。
又有等若祖、若父,或本身刻薄成家,不行善事,天特生以敗家之子,後因他一旦悔悟,革其非心,力行善事,吾大士又將他逆子收了,另賜以興家之子,以報其向善之心。
〈(古今不少此類)〉又有等若祖、若父行善,他半生亦行善,天已生以聰明克家之子,不料他一旦變了初心,專造惡孽,吾大士又將他令子收了,另給以破家之子,或竟絕其後嗣。
如此類者甚多。
又有等人家,享富享貴,而獨缺於子嗣,一旦幡然改悟,捐出鉅資,行些善事,上表發願,向吾大士求子,吾大士查其果真行了實善,亦開以自新之路,送個佳兒與他,且能光大門楣者,往往有之。
〈【大上送子有此種種原因,各宜照此為善,以迓天庥,何患後嗣之不昌達呢?】〉 有些富貴人家,作事刻薄,一錢如命,不興善舉,到晚年子嗣艱難,他反怨自己命運不好,或歸咎陰陽二宅,風水不佳,隻是信任巫覡,聘訪堪輿,改宅開門,移屍扡葬,都無效驗,迨至計窮,無法可施,隻好許願建醮修齋,上表求嗣,又或羨慕我大士是送子觀音,也在庵堂寺觀,菩薩座前,或送一匾額對聯,或製一佛帳彩疋,冀邀神佑,〈(此等求法真真可笑)〉均無效果。
此等人、吾大士不惟不賜以子,反降以禍,無他,因其惡孽過多,不行真善故也。
」 〈【老仙有句格言告與世人,求賢子賢孫,須向自己的良心去求,方為上策。
若不修德,隻知求我大士,反落下乘也。
】〉 抱一聽了這段言語,不禁鼓掌大笑道:「此等習慣,弟子見之屢矣。
卻被菩薩盡情道破,想來真真可笑了。
」言畢出了閣門,又由養真院門口經過,抱一又要想進去看看,善財道:「不必去了,內中盡是新度來的侍女元君,正在座上打坐參禪,此時尚未下丹,莫去驚動罷了。
快快去見慈尊,以免久候。
」於是二人仍到大士正殿,善財將簾子揭開,抱一低頭進去,復跪在蓮座下,叩頭行禮,大士道:「師弟請起來,一旁侍坐,吾慈已將訓女文,草草撰出,爾試讀一遍,即將稿付給善財,善財將稿遞與抱一,抱一雙手捧稿莊誦,隻見上面寫的題目,乃是: 大士訓婦女守貞文 「自一畫開而兩儀定,陰陽判而男女分,此天地自然之理。
聖人因之以別夫婦,立人倫,而非矯為造作也。
上溯洪荒之世,榛榛狉狉,人類初生,與物無異,天下之人,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為可憫也。
〈(混沌初開人倫未立)〉人皇氏出,敦民嫁娶,一男一女,配為夫婦,人始別於禽獸,其後此制漸弛,混亂依然,得媧皇氏,輔相其兄伏羲大聖,又從而整理之。
綱常倫紀,於斯始備。
夫婦之道,始傳之至今而不紊焉。
顧男子本乎天,得陽剛之氣,法乾之健也。
女子本乎地,得陰柔之氣,效坤之順也。
然大易言乾之體曰:『元亨利貞』,坤主體曰:『利永貞』,貞之為言正也,固也。
夫男子之法乾,姑不具論。
且即婦女之法坤,而約言之。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剛也,方也,即貞之謂也。
』蓋婦女主柔、主靜,固法坤順之義。
而能以剛方行之,具見陰中有陽,乃中有剛,順非苟順,有凜然不可犯者存焉,蓋即貞之謂也。
夫婦女之宜貞,而尤貴乎能守,如竹箭之有筠,如松柏之有心,堅固而不可奪也。
巾幗焉,而有鬚眉氣也。
女子焉,而具丈夫概也。
豈可諉之身為婦女,毫無氣骨,水性楊花,隨風逐浪,而不守坤貞之義乎?且婦女之義,貴體四德、三從也,七出之條,首嚴犯淫之戒也。
焉可不守貞乎?夫三從者,始於從父,重家庭教育也。
易曰:『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明乎為女子時,宜守貞也。
出嫁則從夫,夫死則從子,夫子之外,別無可從。
明乎為人婦者,更宜守貞也。
奈何世之婦女,不明乎『貞』字之義,當為女子時,而卑賤其身者有之,及為人婦,而玷辱其體者有之。
是為女、為婦,均不貞也。
他如為寡婦,而輕改其節。
或貌為節婦,而暗虧其行,皆不能守貞者也。
降至女尼、女冠,不守皈戒,而輒犯邪淫,長齋少婦,聽人引誘,而甘蹈污辱,卒乃敗其清規,毀其根行,以至不能對道祖,不能面世尊,而墮行冥冥也。
寧不悲哉!乃至於今婦女,盡染歐西惡習,平權是尚,自由為高,今日苟合,明日離異,人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