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謁呂祖諸仙唱歌 與盛筵定一作賦
關燈
小
中
大
何仙姑將一篇歌文撰出,當筵唱罷,眾仙不禁喝采,鍾祖說道:「仙姑現身說法,敘出來歷,靈根果然不淺。
而又一片慈悲,情殷度世,尤為難得,吾仙等鹹拜下風矣。
」帝君曰:「今夕麻祖元君在座,也要請歌一曲,未審肯賜玉音否?」 元君曰:「既承教命,焉敢不遵。
」乃歌曰:吾本東晉一仙姑,當時喚我小麻姑,世人不識真來歷,漫把真容繡作圖。
憶父築城興大役,雞鳴始令工休息,吾仙不忍發慈悲,假唱曉雞紓民力。
父怒我逃羅山頂,瀑布龍巖最幽靜,丹霞洞外碧蓮池,即是吾仙棲真境。
自儂求道入深林,虎嘯猿啼不動心,幸遇文殊傳妙訣,講明智利得金鍼。
王師方平復度我,指破前生說因果,浩劫高真即是吾,今生休把紅塵墮。
從此結壇力修真,釀就神功酒一罌,攜歸我把高堂奉,頓教兒父目重明。
道成我即辭親去,身跨大鵬搏雲霧,北門橋畔有遺蹤,至今猶說昇仙處。
當年我已列仙班,蓬萊閬苑任遊閒,豈料天心猶屬我,又依誓願濟時艱。
東南海嶼颶風惡,多少船艘遭陷落,非有神女顯威靈,難保蛟龍不肆虐。
呂祖勸我降凡塵,再生仍是女兒身,莆田林家堪託足,靜待奇緣莫誤因。
建隆元年宋祖立,庚申三月廿三日,即是吾仙誕降期,瑞氣氤氳香滿室。
吾仙自幼極聰明,靈根不昧本天生,稱長便知人禍福,經書文義悉研精。
元師講與玄微說,我復窺井得符訣,驅邪治病利人民,神遊大海能飛越。
餘年廿九值重陽,預告登高把願償,逕躡湄峰最高處,飛昇白日入仙鄉。
我纔禦風乘雲上,即逢呂師笑相向,遙指閩海水一涯,要我從茲作保障。
我顯靈異在湄洲,廟貌巍巍建上頭,海若馮夷齊效順,鯨波穩駕太平舟。
有時海天風浪起,榜人叫喚聲不已,我即點點現神燈,隱約萬頃煙波裏,亦或現像坐危檣,鯨鰲蛟鼉悉欽藏,保佑行人占利涉,風平浪靜過重洋。
若斯功德流傳久,敕贈天妃帝恩厚,歷代旌封不勝書,紫霞元君名不朽。
如今三會辦收圓,又膺參事任職權,但願裙釵齊返本,一同隨我上蓮船。
祖師命我把歌撰,我將生平說大概,世人叩我證果因,不過慈悲生一念。
〈【麻祖再生林氏,為救閩海生靈,慈悲廣大,當與大上同科,而呂帝之功德,亦屬不麻祖自將兩世因果,洋洋灑灑,一口歌出,妙事妙文,俱堪千古。
】〉 麻祖元君撰了一篇長歌,當筵唱罷,聲音清越,滿座傾動,眾仙合掌,稱頌不已。
鍾祖說道:「一篇佳文,敘出兩世證果原因,非元君自道其詳,世人焉能識得。
至其保障閩海,功德浩大。
大士之下,當首屈一指也。
吾仙等不勝欽佩,如今三會收圓,又膺參事一職,贊襄大士,將來大士功行圓滿,退休之日,能抵替大士名位者,其元君乎?」〈(決然無疑)〉麻祖曰:「弟子道卑德薄,焉敢希望。
諸仙師太獎譽了。
」帝君聞之,不勝欣喜,命仙童復勸酒,大家各滿飲三觥。
〈【呂帝以度己度人為題,而八仙之歌,無一不以度人為念,可見神仙未有不具慈悲者。
】〉 帝君曰:「三豐道友,生平才思敏捷,著作宏富,刻有專集,如道要篇,無根樹,二十四首,金液還丹歌,大道歌,鍊鉛歌,地元真仙了道歌,題麗春院二闋,瓊花詩,青陽宮留題諸作,類皆傳世,發明大道精微,吾呂獨喜其詣闕朗唱道情一闋,該括道友生平事蹟,今夕當筵,請再及之,庶將來讀此記者,兼讀此歌,即以知道友之實在也。
」大仙曰:「舊歌今猶記憶,但文詞鄙俗,恐辱清聽耳。
」帝君道:「太謙了。
」 三豐大仙乃歌曰:「因訪道玄,走盡天涯畔。
撤父母妻兒,棄家產田園,萬般辛苦,衣破鞋又穿,師難面,愁則愁。
六七十年光陰短,感得火龍親口傳,過訪名賢,覓侶求鉛,都是些,詭計慳貪竊道玄,也是俺出世的因緣。
又幸遇著仗義疏財沈萬三,爭奈他力薄難全。
俺隻得把爐火烹煎,九轉完向麗春院,採藥行符經五載,入武當,面壁調神又九年,猛可的,朝命宣,俺待要不睹君王面,又恐怕胡尚書性命難全。
駕雲直上長朝殿,官家兒,喜悅龍顏,俺欲待口口相傳,恐違了 玉皇命言,隻得跨鳳乘鸞上九天。
」 〈【這個歌兒,是老仙謁明成祖皇帝時唱的,不過說修道之難,口訣之不可輕傳耳。
】〉 三豐大仙將歌述了一遍,眾仙無不稱歎。
鍾祖說道:「張道友訪道求師,經歷了許多困苦艱辛,於此段道情盡之矣。
此歌傳出俾世之求道者,鹹知明師難遇,大丹難成,非經幾番磨折,不能造到神仙地位。
胡世之求道者,視為容易,既無聖師親傳口訣,又乏堅忍恆久之心。
偶得一知半解,盲修瞎煉,便自以為入聖登真,如操左券,〈(這箇真是絕大病根,有一於此,萬難成道。
)〉誠誤之又誤矣。
」說畢,大家又飲了幾杯,帝君曰:「今夕南華仙翁,恰好在座,吾呂記得仙翁有鼓盆歌一闋,足以諷世勸人,不圖後世有偽託仙翁之名,撰出妻死我必埋,我死妻必嫁一段文,鄙俚不堪,大失仙翁面目。
今夕擬請將原作一述,未知仙翁肯否?」 仙翁曰:「有何不可?」乃敲漁鼓而歌曰:「大塊無心兮,生我與伊。
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
人之無良兮,生死情移。
真情既見兮,不死何為?噫嘻!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
大限既終兮,各自分飛。
」 〈【情深語淡,此詞非仙翁不能為。
】〉 仙翁唱罷歌詞,眾仙擊節稱贊。
鍾祖曰:「這段事由,為因仙翁遇著那搧墳少婦,所以纔傳出這段奇聞,千秋傳為笑柄。
竊歎世間婦女,少年結髮,魚水情深。
當鴛偶歡合之時,誰不作假惺惺,指天誓日,生死靡他之概。
一旦良人殂喪,墳土未乾,而即改節他適者,比比皆是。
彼搧墳之少婦,猶稱有良心也。
不料如今世代婦女,動講自由平權,稍不如心,輒行離異,全無夫妻之情,以視搧墳之少婦,與夫死而嫁之婦女,又相懸甚遠矣。
世風如此,深堪浩歎。
此歌付入記中,傳出世界,使天下之婦女讀之,亦動其愧恥之心否?」 〈【世主婦女,注意看看此評。
】〉 帝君曰:「今宵之會,不少佳文,也是千古佳話。
定一師弟,也應作賦一篇,以誌不朽。
」定一曰:「弟子學識荒陋,勉撰俚詞,恐為各大仙見笑。
」帝君曰:「無論工拙,要作上一篇,斯不負師弟此遊,與盛筵之設也。
」定一知不可辭,乃拈毫賦曰:歲適逢於辛酉,節纔過乎花朝,愛春光之明媚,正煙景之富饒,屆日晚餐既畢,諸子相邀,乘茲逸興,聚此良宵,金蓮燭燦,寶鼎香飄,冥床設於齋寢,聖駕降夫層霄,誡壇生其肅靜,將隨我以逍遙。
〈(此段先由時令景物賦起)〉柳真君曰:『嘻!楊生速醒,爾從我遊,我將爾引,行導子以天衢,且試窮夫樂境。
』弟子聞呼,心中喜幸,願隨真君以盤桓,而惟世界之馳騁。
〈(此段賦壇中
而又一片慈悲,情殷度世,尤為難得,吾仙等鹹拜下風矣。
」帝君曰:「今夕麻祖元君在座,也要請歌一曲,未審肯賜玉音否?」 元君曰:「既承教命,焉敢不遵。
」乃歌曰:吾本東晉一仙姑,當時喚我小麻姑,世人不識真來歷,漫把真容繡作圖。
憶父築城興大役,雞鳴始令工休息,吾仙不忍發慈悲,假唱曉雞紓民力。
父怒我逃羅山頂,瀑布龍巖最幽靜,丹霞洞外碧蓮池,即是吾仙棲真境。
自儂求道入深林,虎嘯猿啼不動心,幸遇文殊傳妙訣,講明智利得金鍼。
王師方平復度我,指破前生說因果,浩劫高真即是吾,今生休把紅塵墮。
從此結壇力修真,釀就神功酒一罌,攜歸我把高堂奉,頓教兒父目重明。
道成我即辭親去,身跨大鵬搏雲霧,北門橋畔有遺蹤,至今猶說昇仙處。
當年我已列仙班,蓬萊閬苑任遊閒,豈料天心猶屬我,又依誓願濟時艱。
東南海嶼颶風惡,多少船艘遭陷落,非有神女顯威靈,難保蛟龍不肆虐。
呂祖勸我降凡塵,再生仍是女兒身,莆田林家堪託足,靜待奇緣莫誤因。
建隆元年宋祖立,庚申三月廿三日,即是吾仙誕降期,瑞氣氤氳香滿室。
吾仙自幼極聰明,靈根不昧本天生,稱長便知人禍福,經書文義悉研精。
元師講與玄微說,我復窺井得符訣,驅邪治病利人民,神遊大海能飛越。
餘年廿九值重陽,預告登高把願償,逕躡湄峰最高處,飛昇白日入仙鄉。
我纔禦風乘雲上,即逢呂師笑相向,遙指閩海水一涯,要我從茲作保障。
我顯靈異在湄洲,廟貌巍巍建上頭,海若馮夷齊效順,鯨波穩駕太平舟。
有時海天風浪起,榜人叫喚聲不已,我即點點現神燈,隱約萬頃煙波裏,亦或現像坐危檣,鯨鰲蛟鼉悉欽藏,保佑行人占利涉,風平浪靜過重洋。
若斯功德流傳久,敕贈天妃帝恩厚,歷代旌封不勝書,紫霞元君名不朽。
如今三會辦收圓,又膺參事任職權,但願裙釵齊返本,一同隨我上蓮船。
祖師命我把歌撰,我將生平說大概,世人叩我證果因,不過慈悲生一念。
〈【麻祖再生林氏,為救閩海生靈,慈悲廣大,當與大上同科,而呂帝之功德,亦屬不麻祖自將兩世因果,洋洋灑灑,一口歌出,妙事妙文,俱堪千古。
】〉 麻祖元君撰了一篇長歌,當筵唱罷,聲音清越,滿座傾動,眾仙合掌,稱頌不已。
鍾祖說道:「一篇佳文,敘出兩世證果原因,非元君自道其詳,世人焉能識得。
至其保障閩海,功德浩大。
大士之下,當首屈一指也。
吾仙等不勝欽佩,如今三會收圓,又膺參事一職,贊襄大士,將來大士功行圓滿,退休之日,能抵替大士名位者,其元君乎?」〈(決然無疑)〉麻祖曰:「弟子道卑德薄,焉敢希望。
諸仙師太獎譽了。
」帝君聞之,不勝欣喜,命仙童復勸酒,大家各滿飲三觥。
〈【呂帝以度己度人為題,而八仙之歌,無一不以度人為念,可見神仙未有不具慈悲者。
】〉 帝君曰:「三豐道友,生平才思敏捷,著作宏富,刻有專集,如道要篇,無根樹,二十四首,金液還丹歌,大道歌,鍊鉛歌,地元真仙了道歌,題麗春院二闋,瓊花詩,青陽宮留題諸作,類皆傳世,發明大道精微,吾呂獨喜其詣闕朗唱道情一闋,該括道友生平事蹟,今夕當筵,請再及之,庶將來讀此記者,兼讀此歌,即以知道友之實在也。
」大仙曰:「舊歌今猶記憶,但文詞鄙俗,恐辱清聽耳。
」帝君道:「太謙了。
」 三豐大仙乃歌曰:「因訪道玄,走盡天涯畔。
撤父母妻兒,棄家產田園,萬般辛苦,衣破鞋又穿,師難面,愁則愁。
六七十年光陰短,感得火龍親口傳,過訪名賢,覓侶求鉛,都是些,詭計慳貪竊道玄,也是俺出世的因緣。
又幸遇著仗義疏財沈萬三,爭奈他力薄難全。
俺隻得把爐火烹煎,九轉完向麗春院,採藥行符經五載,入武當,面壁調神又九年,猛可的,朝命宣,俺待要不睹君王面,又恐怕胡尚書性命難全。
駕雲直上長朝殿,官家兒,喜悅龍顏,俺欲待口口相傳,恐違了 玉皇命言,隻得跨鳳乘鸞上九天。
」 〈【這個歌兒,是老仙謁明成祖皇帝時唱的,不過說修道之難,口訣之不可輕傳耳。
】〉 三豐大仙將歌述了一遍,眾仙無不稱歎。
鍾祖說道:「張道友訪道求師,經歷了許多困苦艱辛,於此段道情盡之矣。
此歌傳出俾世之求道者,鹹知明師難遇,大丹難成,非經幾番磨折,不能造到神仙地位。
胡世之求道者,視為容易,既無聖師親傳口訣,又乏堅忍恆久之心。
偶得一知半解,盲修瞎煉,便自以為入聖登真,如操左券,〈(這箇真是絕大病根,有一於此,萬難成道。
)〉誠誤之又誤矣。
」說畢,大家又飲了幾杯,帝君曰:「今夕南華仙翁,恰好在座,吾呂記得仙翁有鼓盆歌一闋,足以諷世勸人,不圖後世有偽託仙翁之名,撰出妻死我必埋,我死妻必嫁一段文,鄙俚不堪,大失仙翁面目。
今夕擬請將原作一述,未知仙翁肯否?」 仙翁曰:「有何不可?」乃敲漁鼓而歌曰:「大塊無心兮,生我與伊。
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
人之無良兮,生死情移。
真情既見兮,不死何為?噫嘻!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
大限既終兮,各自分飛。
」 〈【情深語淡,此詞非仙翁不能為。
】〉 仙翁唱罷歌詞,眾仙擊節稱贊。
鍾祖曰:「這段事由,為因仙翁遇著那搧墳少婦,所以纔傳出這段奇聞,千秋傳為笑柄。
竊歎世間婦女,少年結髮,魚水情深。
當鴛偶歡合之時,誰不作假惺惺,指天誓日,生死靡他之概。
一旦良人殂喪,墳土未乾,而即改節他適者,比比皆是。
彼搧墳之少婦,猶稱有良心也。
不料如今世代婦女,動講自由平權,稍不如心,輒行離異,全無夫妻之情,以視搧墳之少婦,與夫死而嫁之婦女,又相懸甚遠矣。
世風如此,深堪浩歎。
此歌付入記中,傳出世界,使天下之婦女讀之,亦動其愧恥之心否?」 〈【世主婦女,注意看看此評。
】〉 帝君曰:「今宵之會,不少佳文,也是千古佳話。
定一師弟,也應作賦一篇,以誌不朽。
」定一曰:「弟子學識荒陋,勉撰俚詞,恐為各大仙見笑。
」帝君曰:「無論工拙,要作上一篇,斯不負師弟此遊,與盛筵之設也。
」定一知不可辭,乃拈毫賦曰:歲適逢於辛酉,節纔過乎花朝,愛春光之明媚,正煙景之富饒,屆日晚餐既畢,諸子相邀,乘茲逸興,聚此良宵,金蓮燭燦,寶鼎香飄,冥床設於齋寢,聖駕降夫層霄,誡壇生其肅靜,將隨我以逍遙。
〈(此段先由時令景物賦起)〉柳真君曰:『嘻!楊生速醒,爾從我遊,我將爾引,行導子以天衢,且試窮夫樂境。
』弟子聞呼,心中喜幸,願隨真君以盤桓,而惟世界之馳騁。
〈(此段賦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