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遊八殿重履新開路 觀各獄復覽奈何橋
關燈
小
中
大
殿天君降壇詞
〈〔調寄:桂枝香〕〉
阿香陡作,看六臂三頭,神目如灼,憑爾狂徒逆豎。
忍心為惡,雷鞭三尺錚錚晃,剎那間,攝魂追魄。
休誇兇狠,吾雷到處,各人知覺。
痛往昔伊誰鑄錯,駭宮禁妖妃,多少殘虐。
君父堪傷,那惜此身飄泊。
為全孝子忠臣節,把人心天命拋卻。
至今回首當年,猶自淚涔涔落。
〈【讀此詞,時須想到迅雷霹靂光景。
】〉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翠樓吟〕〉 日日臨鸞,朝朝跨鶴,乩台幾番奔赴,慈航江上泛,又須我曳帆搖櫓。
東來西去,似走馬鐙兒未曾停住,緣可故?癡迷頑固。
〈(有誰知我此番情)〉 日暮恐怕途窮,要早籌歸計,免貽遲誤,人生如泡幻,得名利儼同朝露,枉勞辛苦。
〈【帝君此詞深情一片,我試歌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
原子聽之,能不淚下沾襟否?】〉 倘不速修因,近黃泉路君知否?試觀冥罰,令人驚怖。
〈(三期末劫將攏矣。
急早歸。
)〉 話說張桓侯大帝,昨宵領志一去遊七殿,因新闢道路,煞費神思,又兼事故繁冗,耽延時刻,此回壇時,金雞已經唱曉,仙與凡均覺勞困,故今夕聖帝又特派殷大元帥前來鎮壇,柳帝君來領導,其遊生則新派楊允一子,當晚戍刻,太歲先到壇中,降詞一闋,因為延康末劫,又屆三次封神,追維往事,淚下沾襟,故於詞中發一段牢騷。
〈(證果神仙亦難免無今昔之感)〉少刻柳元陽帝君亦到,與諸生略談數語,小飲數杯,喚醒允一,就要起程。
當下真君跨上仙鶴,允一上了神馬,出了壇門,一仙一凡,飄飄蕩蕩,仍向東北而行,少刻到了陰陽界,隻見路上有許多男男女女,擁擠不開,有披枷帶鎖著,有頸繫鐵鍊者,有兩手向後縛住者,都有差隸押住,如陽世解犯人一般。
〈(陰陽一理)〉允一回頭一望,又見後面來了兩個大漢,其一長有丈餘,頭戴高帽,身著白衣,足踏芒鞋,口如血盆,眼若明星,左手撐傘,右手執扇,呵呵大笑。
〈(笑煞世間作惡之人)〉其一乃是黑漢,身微短小,著的皁衣,面如鐵鍋,披頭散髮,後揹算盤,左手捉鍊,右手執牌,愁容似哭,〈(哭盡陽世造孽之輩)〉兩眼忽睜忽閉,血淚流出,好似東嶽廟中塑的黑白二老爹,一般模樣。
〈(不錯不錯)〉 〈【人生生死無常,要各自修因,跳出網羅,莫為無常二鬼所笑哭也。
】〉 允一見此二漢,心中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問真君曰:「此二漢如何這般兇惡?望乞指示。
」真君曰:「不必畏懼,穿白衣者,是名生無常。
著皁衣者,是名死有分。
乃往陽世捉拏亡魂者也。
」話猶未已,隻見二神連步上前,向真君前敬禮,真君曰:「免了。
」二神依然前行,催促亡魂,速速前進,有遲慢者,即以皮鞭擊之,一路哭泣之聲,絡繹不絕。
〈(行善人少,作惡人多,陰司路上幾不能容,可歎可歎。
)〉允一係初次遊冥,纔出門便見此景象,心中鬱鬱不快。
真君曰:「師弟不必心中煩悶,看看又要到鬼門關了,你我師徒無妨即景口占幾句,藉以解愁,聽吾吟來:「冥途昏暗朔風寒,多少亡魂淚不乾,自歎在生無片善,此時已是悔來難。
濟濟亡魂趕路行,蹣跚顛蹶不勝情,可憐縲絏拘身者,都是陽間醉夢生。
」真君吟畢,說道:「師弟也要和上兩首。
」 〈【淒涼景象,信口吟來,悲憫深情,溢於言外。
】〉 允一和曰:「鬼門關外哭聲哀,慘慘悽悽入耳來;駭煞遊生行不得,臨歧勒馬費徘徊。
大地生民造孽多,死心不悔奈伊何?若教識得黃泉苦,早出迷津脫愛河。
」 〈【良言警世,絕妙詩詞。
】〉 吟畢,稟真君曰:「弟子詩律粗俗,還望仙師斧正。
」真君曰:「此兩絕情真理實,後一絕尤堪警世,可喜可嘉。
師弟,你我二人,甫吟詠間,就到鬼門關了,快快策馬,隨定吾師,好以進關。
」當下真君允一二人,已進了關,看看到了三岔路口,真君曰:「且慢,昨宵大帝領志一去遊七殿,新開闢一條道路,又捷又直,以免迂遠跋涉之勞,今晚吾師徒二人,仍由此道可也。
」 真君在鶴上拍其兩翼,令允一策馬加鞭,向前而行,果然好一條坦平大道。
沿途之上,那些妖魔,連形影都不見了,〈(從此之後行道人庶不緻走入歧途也)〉二人心中好不暢快。
真君吟曰:「大道從今闢,遵循自不頗,後來行路者,坦蕩樂如何?」 真君曰:「師弟也要吟上兩句,以誌大帝之功。
」允一吟曰:「障礙掃途盡,自無荊棘生,從今知大道,心地放光明。
」〈(也像個道器)〉 真君聞之,在鶴上拍手稱贊道:「師弟此詩,近於道矣,真真可喜。
」二人方唱和間,忽見前面有許多童兒,手執長旛寶蓋,又有兩員文官,騎著馬,迎面而來。
判司下馬,向真君行禮。
真
忍心為惡,雷鞭三尺錚錚晃,剎那間,攝魂追魄。
休誇兇狠,吾雷到處,各人知覺。
痛往昔伊誰鑄錯,駭宮禁妖妃,多少殘虐。
君父堪傷,那惜此身飄泊。
為全孝子忠臣節,把人心天命拋卻。
至今回首當年,猶自淚涔涔落。
〈【讀此詞,時須想到迅雷霹靂光景。
】〉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翠樓吟〕〉 日日臨鸞,朝朝跨鶴,乩台幾番奔赴,慈航江上泛,又須我曳帆搖櫓。
東來西去,似走馬鐙兒未曾停住,緣可故?癡迷頑固。
〈(有誰知我此番情)〉 日暮恐怕途窮,要早籌歸計,免貽遲誤,人生如泡幻,得名利儼同朝露,枉勞辛苦。
〈【帝君此詞深情一片,我試歌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
原子聽之,能不淚下沾襟否?】〉 倘不速修因,近黃泉路君知否?試觀冥罰,令人驚怖。
〈(三期末劫將攏矣。
急早歸。
)〉 話說張桓侯大帝,昨宵領志一去遊七殿,因新闢道路,煞費神思,又兼事故繁冗,耽延時刻,此回壇時,金雞已經唱曉,仙與凡均覺勞困,故今夕聖帝又特派殷大元帥前來鎮壇,柳帝君來領導,其遊生則新派楊允一子,當晚戍刻,太歲先到壇中,降詞一闋,因為延康末劫,又屆三次封神,追維往事,淚下沾襟,故於詞中發一段牢騷。
〈(證果神仙亦難免無今昔之感)〉少刻柳元陽帝君亦到,與諸生略談數語,小飲數杯,喚醒允一,就要起程。
當下真君跨上仙鶴,允一上了神馬,出了壇門,一仙一凡,飄飄蕩蕩,仍向東北而行,少刻到了陰陽界,隻見路上有許多男男女女,擁擠不開,有披枷帶鎖著,有頸繫鐵鍊者,有兩手向後縛住者,都有差隸押住,如陽世解犯人一般。
〈(陰陽一理)〉允一回頭一望,又見後面來了兩個大漢,其一長有丈餘,頭戴高帽,身著白衣,足踏芒鞋,口如血盆,眼若明星,左手撐傘,右手執扇,呵呵大笑。
〈(笑煞世間作惡之人)〉其一乃是黑漢,身微短小,著的皁衣,面如鐵鍋,披頭散髮,後揹算盤,左手捉鍊,右手執牌,愁容似哭,〈(哭盡陽世造孽之輩)〉兩眼忽睜忽閉,血淚流出,好似東嶽廟中塑的黑白二老爹,一般模樣。
〈(不錯不錯)〉 〈【人生生死無常,要各自修因,跳出網羅,莫為無常二鬼所笑哭也。
】〉 允一見此二漢,心中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問真君曰:「此二漢如何這般兇惡?望乞指示。
」真君曰:「不必畏懼,穿白衣者,是名生無常。
著皁衣者,是名死有分。
乃往陽世捉拏亡魂者也。
」話猶未已,隻見二神連步上前,向真君前敬禮,真君曰:「免了。
」二神依然前行,催促亡魂,速速前進,有遲慢者,即以皮鞭擊之,一路哭泣之聲,絡繹不絕。
〈(行善人少,作惡人多,陰司路上幾不能容,可歎可歎。
)〉允一係初次遊冥,纔出門便見此景象,心中鬱鬱不快。
真君曰:「師弟不必心中煩悶,看看又要到鬼門關了,你我師徒無妨即景口占幾句,藉以解愁,聽吾吟來:「冥途昏暗朔風寒,多少亡魂淚不乾,自歎在生無片善,此時已是悔來難。
濟濟亡魂趕路行,蹣跚顛蹶不勝情,可憐縲絏拘身者,都是陽間醉夢生。
」真君吟畢,說道:「師弟也要和上兩首。
」 〈【淒涼景象,信口吟來,悲憫深情,溢於言外。
】〉 允一和曰:「鬼門關外哭聲哀,慘慘悽悽入耳來;駭煞遊生行不得,臨歧勒馬費徘徊。
大地生民造孽多,死心不悔奈伊何?若教識得黃泉苦,早出迷津脫愛河。
」 〈【良言警世,絕妙詩詞。
】〉 吟畢,稟真君曰:「弟子詩律粗俗,還望仙師斧正。
」真君曰:「此兩絕情真理實,後一絕尤堪警世,可喜可嘉。
師弟,你我二人,甫吟詠間,就到鬼門關了,快快策馬,隨定吾師,好以進關。
」當下真君允一二人,已進了關,看看到了三岔路口,真君曰:「且慢,昨宵大帝領志一去遊七殿,新開闢一條道路,又捷又直,以免迂遠跋涉之勞,今晚吾師徒二人,仍由此道可也。
」 真君在鶴上拍其兩翼,令允一策馬加鞭,向前而行,果然好一條坦平大道。
沿途之上,那些妖魔,連形影都不見了,〈(從此之後行道人庶不緻走入歧途也)〉二人心中好不暢快。
真君吟曰:「大道從今闢,遵循自不頗,後來行路者,坦蕩樂如何?」 真君曰:「師弟也要吟上兩句,以誌大帝之功。
」允一吟曰:「障礙掃途盡,自無荊棘生,從今知大道,心地放光明。
」〈(也像個道器)〉 真君聞之,在鶴上拍手稱贊道:「師弟此詩,近於道矣,真真可喜。
」二人方唱和間,忽見前面有許多童兒,手執長旛寶蓋,又有兩員文官,騎著馬,迎面而來。
判司下馬,向真君行禮。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