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張妙慧初登鬱儀殿 楊定一得入廣寒宮

關燈
輩出,即此班學生也。

    」定一又問:「內中教授先生,是何等人?」二仙姑道:「乃歷代名儒也。

    」定一道:「既是歷代名儒,弟子想進去,與他們接洽接洽,未知可否?」二仙姑道:「可以不必,此時他們正在課讀講書,也不會客,不如出去,再遊覽別處罷了。

    」於是出來,轉灣折角,又到一所宮殿門口,隻見門上署:「貞淑宮」三字,對面亦有一宮殿,門上題曰:「節孝宮」,兩宮對峙,修得輝煌壯觀。

    定一見房舍華美,心中羨慕,想進兩宮內遊玩一番。

    二仙姑道:「此兩宮內,不可輕入,隻能在外面,看個大概罷了。

    」定一道:「如何這般嚴禁。

    」二仙姑道:「善君有所不知,這貞淑宮中女仙,乃在生以禮防閑,恪遵內則,守身如玉,清白無瑕,故曰:『淑』。

    貞淑兼全,故歿。

    後方能證果此宮,良不易也。

    至於節孝宮內之女仙,更為難得,因他在生早失所天,青年守節,矢志不二,至死靡他。

    上事翁姑,下撫子女,冰霜勵節,柏舟為盟,貞操烈性,處常不改,處變不渝,乃為節孝,壽終之日,上升此宮,蓋天曹最重守貞全節之婦,老母上帝,以特別之典優待之,故此二宮中,未許閒人輕出入也。

    」 〈【貞淑、節孝二宮,婦女生為人敬,歿為神欽,逍遙天壤,又何樂不為呢?】〉 定一聽了,心中凜凜,方纔卻步而退,二仙姑依然引導前行,又見一宮殿,定一仰視門上題額,乃是「文德宮」三個大字。

    問道:「內中又是甚麼人物?」二仙姑道:「乃古今之才女,博覽經史,文字清通,著作宏富,如曹大家、謝道韞、鄧太後、長孫皇後之類,因他根器不凡,聰明特具,為閨女時,除務女工,習鍼黹之外,而又勤苦誦讀,學問優長,乃女格之最高,身歿證果之日,即以此宮居之。

    仍令教授女生徒,稱為女史,或稱女學士,女校書,等等不一。

    善君可願進宮,與各才女一拜識否?定一道:「弟子才疏學淺,譾陋無文,倘若進去,被那些才女問難,茫無以對,則鬚眉男子,寧不貽笑裙釵,還是不進去罷了。

    」二仙姑道:「既不願進去,吾再領爾別處一觀。

    」行不數步,又見兩所宮殿,結為芳鄰,定一將左邊大門一看,署曰:「順正宮」,又看右邊,題曰:「慈惠宮」。

    定一道:「據匾額看來,亦是婦女有德者所居之宮,究竟其中有分別乎?乞仙姑指明。

    」 〈【古今才女,居之以月宮,恰當之極。

    】〉 二仙姑道:「焉得無分別,這順正宮內之女仙,乃在生夫或貧賤,不生尤怨。

    夫或貌陋,或帶惡疾,不敢憎嫌。

    夫或兇暴,動遭撻楚,惟有順受,不萌異心。

    如老萊之妻,能安義命。

    梁鴻之妻,克守困窮。

    蔡人之妻,夫有惡疾,而不他嫁。

    黎莊夫人,失愛於夫,而不他去。

    世間婦女,能如此者,身歿之後,即可證位此宮。

    至「慈惠宮」中之女仙,乃因他在生慈悲好善,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或拜佛念經,或持齋戒殺,或買物放生,或博施濟眾,凡屬慈善事業,見即勇為,壽終之日,亦即上升此宮。

    此兩宮女仙修因之分別也。

     〈【人有一善堪矜,一節特長,天即量其輕重,大小位置以酬報之。

    皇天不負人,而人偏負天,良可怪也。

    】〉 定一聞之,心下頓悟,乃問-一仙姑道:「此外可有宮殿否?」二仙姑道:「宮殿甚多,即數十宵,亦難遊罄,吾姑舉最近者數宮,看善君遊與不遊。

    一為「織錦宮」,一為「霓裳宮」,一為「仙禮院」,一為「清涼院」,頗有佳趣,未知善君有意否?」定一道:「弟子為觀月宮風景而來,既有佳勝,豈肯當面錯過?即煩二位仙姑,再領弟子遊覽一番。

    」二仙姑道:「既是有心,隨定我來。

    」隻見二仙姑踅轉向右而行,定一師徒跟隨其後,霎時即到,見一宮殿,門上果署:「織錦宮」三字,二仙姑道:「內中情形,無妨進去一覽。

    」說畢,入門進了第一層,兩廂房屋甚多,極其新潔,俱是機房,隻見許多年少嫦娥,認真織紡,目不旁睨,其機杼與人間不同,其織法亦甚靈妙,似用力少而成功速者,織出之料,非紈非縑,亦非凡錦,一剎那問,紛呈五色,花樣鮮明,光彩奪目真是美錦。

    至紡絲之女仙,乃坐在機架之上,不用手工以足登之,其車轆轤而轉,真真巧妙,定一看得呆了。

     二仙姑道:「善君轉來,可再進內層看個明白。

    」定一掉頭,跟隨進去,連歷數重,俱是如此,定一問道:「天宮織錦之巧,遠勝凡塵,是何神仙,傳此妙術?」二仙姑道:「天孫也。

    」問:「天孫何人?」曰:「帝女也。

    」又問:「織錦女仙,共若幹人?」仙姑道:「約有五千餘人。

    」又問:「每歲成錦若幹疋?」仙姑道:「每歲每人貢錦千疋,每歲可得五百萬餘疋,以供各神仙之用。

    」又問:「宮中女仙,因何功善至此?」二仙姑道:「與織女宮中女仙因果相同,亦不外勤儉有德之婦女也。

    此宮已看明瞭,吾再領爾至『霓裳宮』。

     定一探頭望入,見內中宮殿,亦新潔華麗,乃稟祖師道:「弟子想進去看看戲劇,與人間何如?未識祖師允準否?」祖師道:「不可,不可,此霓裳宮所演習之女樂,乃以備東王公,西王母,大宴群仙,侑酒之用,凡人豈可參觀。

    〈(霓裳女樂其用之重要如此)〉至唐時術士葉法善,於八月中秋夕,攝明皇之魂,上遊月宮,始得聆霓裳羽衣之曲,遂傳梨園之宗派,繼述優孟之衣冠,傳至後唐莊宗,酷好於此,日優伶郭從謙等,在宮中自塗粉墨,以為取樂,後卒為郭從謙所弒。

    夫以天子之尊,日理萬幾之不暇,而乃耽此俳優之樂,其國亡身死也固宜。

    〈(天子好樂國亡身死,其不與民同樂可知。

    )〉降至於今,已失霓裳本真。

    不演忠孝節義之傳奇,以作高臺勸化,而乃假託佳人才子,竊玉偷香,編為豔曲淫詞,科諢謔浪,使聞者心醉,見者情迷,敗俗傷風,莫此為甚。

    故吾謂梨園子弟自以為逢場作戲,無關得失。

    而不知生造惡孽,死墮泥犁,而不醒悟,良可慨也!司風化之責者,凡此不正之劇,理宜取締而禁絕之,斯為善也。

    師弟之好觀劇,亦同世俗之見嗎?」 〈【藥石之言,以醫世人,未知世人就醫否?】〉 定一得了這番教訓,心中悅服。

    說道:「弟子不願觀矣,請二仙姑領弟子到「仙禮院」,「清涼院」,一遊何如?」祖師道:「仙禮院乃各女仙習禮之所,有女宗師氏教之,可以不觀。

    「清涼院」乃係嫦娥與各女仙,宴會鞦韆之場,無關勸懲,更不必觀也。

    吾師徒回壇罷了。

    」於是辭謝二仙姑,出了月宮,跨上鸞鶴,逕到南天門,隻見真君與妙慧,早已坐在玉石階上等候,彼此會晤,各述所見,一路嘻嘻笑笑,到了壇中,二仙與大帝各自回宮,張、楊二生,亦各醒來,又商量明夕之事,未蔔又遊何宮?欲知其詳,且看下回分解。

     總評: ⊙日月二宮,古今來未有人遊至其中者,而張、柳二仙,獨領妙慧、定一二子神遊其間,且請天子、皇君,著文訓世,誠千古未有之奇。

    較唐葉道士,以方術導明皇遊月宮,偷傳霓裳曲本於世,猶高一等。

     ⊙日月之光華虧蝕,因世人善惡之氣,相感而成,其理易明,而人不覺。

    今得天子、皇君,現身說法,著為諭文,世人其仰體之,斯不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