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遊阿鼻再試明珠 懲孽僧新增獄所

關燈
」方言話間,已到面前,兩判官滾鞍下馬,與千歲敬禮畢,具道迎接來遲,還望恕罪。

    千歲曰:「豈敢,有勞貴司多矣。

    請仍上馬,引導前行。

    」瞬息之間,見前面有一方城,判官曰:「此即九殿大王城也。

    」話猶未已,已抵城門,相與入城,到了十字大街,見左邊有一大官署,峻閣崇樓,擬於上苑。

    判官曰:「此即九殿平等王宮殿也。

    」相與下馬,進了轅門,判官進宮通稟去了,通一見大門上有一直立匾,上書「九殿大王宮門」六個大字,金光炫耀。

    左右有聯曰: 莫道職權平等, 須知賞罰嚴明。

     通一將對看罷,即見判官高聲呼道:「大王請千歲善士進宮。

    」千歲即領通一進去,連歷數重,直至正殿丹墀之下,通一見殿當中立一匾額,乃署「慎法於終」四字,殿楹柱有一聯曰: 獄囚歷質八王,已知他罪狀審明,免得勞心重定案。

     鐵網雖開一面,祗怕你孽根深重,永沈阿鼻不翻身。

     通一將對看完,忽見大王已降階相迎,急隨千歲上階,到了殿中,彼此相見禮畢,分賓主坐定。

    千歲曰:「吾關奉聖父之命,領通一師弟前來,遊冥觀獄,伏乞大王方便。

    」大王曰:「吾王早奉 玉旨,並教主敕命,已經伺候多日矣,即當派判司領導前行,不敢疏忽。

    惟吾王曾奉教主之命,令作勸世文一篇,已經撰就,擬懇通一師弟回壇之便,就便帶回,是為至荷。

    」千歲曰:「謹遵雅命,不負所託。

    」大王命判司到內書房中,將稿取來,交與通一,通一將稿展開,朗誦一遍,其題目乃是: 九殿平等王訓睦宗族文 「天生萬物,各分族類,矧於人也,較物為貴,上古之時,倫理肇基,林林總總,漸以蕃滋,聚族而居,以民為定,或緣母出,相沿成姓,自茲以後,種族日增,各依世系,大衍雲礽,〈(以上言種族之源起)〉一姓所出,繼承紹述,子孫雖多,統序有秩。

    族大分支,瓜瓞螽斯,爾昌爾熾,葛藟纍之,〈(支派分別)〉凡屬後裔,一脈所繫,血統相關,豈可離逿?譬之泉水,濬始於源,譬之樹木,發榮於根。

    源清流潔,滔滔不竭。

    本固根深,枝葉茂密。

    以物例人,理本相因,當思祖德,念及宗親。

    高曾祖禰,窮其根柢,支派雖分,原屬一體。

    春露秋霜,祭祀烝嘗,序昭序穆,考妣一堂。

    祖宗靈爽,不隔泉壤,和氣盈庭,來格來享。

    維茲子孫,彼此推恩,大家揖睦,道義夙敦,尺長寸短,濟急濟緩,一緻用情,莫教冷暖。

    貧富高低,等類不齊,力之所及,俱要提攜,昔範文正,道明德盛,設置義田,以贍同姓,鰥寡瘠貧,一體哀矜,婚喪嫁娶,周濟有經。

    賢哉往哲,其儀不忒,後之君子,可為取則,胡今之人,此理不明,待遇本族,薄德寡情。

    以大欺小,以強陵弱,鄙為孽庶,任其刻虐。

    田房山坡,占據獨多,眈眈虎視,莫奈伊何!前人無狀,後人照樣,本係同宗,妄加毀謗。

    碑碣無憑,有隙可乘,已分之產,亦起侵淩。

    家常口角,不詳辯駁,偏袒一方,強詞理奪。

    或憑權勢,賄通官吏,唆訟生端,於中取利,或贅他人,異姓亂真,親支嫡派,白眼生嗔。

    或慕華膴,私匿宗譜,冒姓從人,數典忘祖。

    族產英才,嫉妒為懷,雌黃誣衊,惟厲之階。

    行為乖戾,諸如此類,傷及本根,毫不知愧。

    獲罪於天,福壽削完,後嗣殄滅,自貽禍端,籲嗟世道!廣把孽造,背親向疏,用情顛倒。

    我勸眾生,心地公平,各存恕道,何用紛爭?一本九族,思情宜篤,疏遠之親,亦當和睦。

    莫分內外,莫言貴賤,枯菀興衰,休存定見。

    天道無常,報應昭彰,前之貧弱,今則榮昌。

    逞乖弄巧,子孫不保,困苦凋零,流為餓殍。

    天理如斯,誰則知之,禍淫福善,不爽毫釐。

    能悟厥旨,大家體此,奕葉綿長,振振麟趾。

    」 〈【此段言宗族之關係重要,宜互相周恤,效法古人。

    以下言不和宗族之弊,如然溫犀,燭怪探幽,將世間不和宗族者之心肝,一齊照破。

    勸世人和睦宗族,名言至理,言皆藥石。

    】〉 通一將文讀畢,千歲節稱贊道:「大王此文,能將世之逞權恃勢,虐待宗族者之真相活活描出,如秦越人之視病,洞見五臟之癥結也。

    文傳世間,可以感發人一本九族之善心,彼不良者,亦稍知愧悔矣。

    」大王曰:「千歲過譽了。

    」千歲曰:「通一師弟,好好將大王佳作,藏於珠囊之內,切勿遺失。

    」通一曰:「弟子懍遵就是。

    」千歲曰:「時辰不待,就要告辭。

    」說罷立起身來,離席起行,大王即派一判官引導,送至階下,千歲拱手掉頭便走,大王忽然想起,說道:「千歲且慢,近日新奉世尊佛旨命於阿鼻獄側,添設一獄,〈(不莊嚴樂境而添設地獄可歎可歎)〉名曰:『孽僧獄』,現下規模略具,尚未完工,然解到之僧人,已不少矣。

    今千歲領遊生觀獄,無妨順便一覽,藉以警世之為僧者。

    」 千歲曰:「定要參觀,決不當面錯過。

    」大王復拱手曰:「千歲請了,後會有期,恕吾王不遠送了。

    」千歲與通一復各拱手辭出,出了殿門,到了十字通衢,判官問:「先觀何獄?」千歲曰:「仍照常先觀大獄,次新設獄,又次十六小獄可也。

    」通一曰:「請問貴司,大王所轄地面,寬廣若何?在陰司之何方?望先詳示。

    」判官曰:「吾平等大王,司掌大海之底,在西南沃 燻石下,所設大獄,名阿鼻獄。

    周圍疊繞,約共八百由旬,較他殿大獄之寬廣,幾加一倍,近又添設孽僧獄,其面積又不止此矣。

    此外亦設十六小獄,與各殿同,惟阿鼻係各殿總匯之獄,凡大奸大惡之徒,悉歸於此。

    〈(古今奸惡聚會一窩,可以鬥智逞謀,行詭施譎也。

    是他們作惡因緣。

    )〉獄之四面,悉用鐵網罩住,極為嚴密,善長到彼一望,便知之矣。

    」 三人且行且談,不覺之間,已到獄門,隻見此獄修得十分堅固,門上有匾一塊,上書曰:『阿鼻大地獄』五字,獄吏早巳排班迎候,見千歲到,一齊叩首行禮。

    又與判官通一,各拜禮畢,一吏領導,大家進了獄場。

    通一擡頭一望,果然四面寬闊無比,牢房櫛比,不知有若幹萬間,歎曰:「何地府罪犯之多也!」有一獄官前來稟曰:「請千歲與判官善長,且到招待室中小坐,飲盞香茶,然後再請尹善長到獄裏獄外,看視一切情形可也。

    」 千歲依言,約通一、判官,同到淨室中坐定,獄吏捧上香茗,剛纔飲了一杯,獄官稟道:「請千歲與判官在此寬坐,請善長同小司前去閱獄一番。

    」通一聞說,即暫辭千歲,同獄官前往,直抵獄牢門首,隻見各獄四面,果有鐵網層層密布,鳥雀不能飛入,通一問故?獄官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