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陰陽界偷聆琴曲 鬼門關靜聽哭歌
關燈
小
中
大
亡魂癡蠢甚,不由老子為悲傷。
」 定一亦和一律雲:「拋妻撇子別雙親,頓足哀號慘煞人;回首望鄉成木主,傷心落淚溼衣巾。
憐他觫觳情甚憫,論彼兇頑實可嗔;欲使幽冥除熱惱,大千世界化香塵。
」〈(何時共了如廝願)〉 〈【此境此情,亦甚可悲。
】〉 和畢。
大帝與定一下山,策馬前行,未及數裡,大帝在馬上指曰:「前面一山,乃孤棲嶺也。
此山終年積雪,寒冷異常,人跡罕到。
惟有罪之鬼犯,則必由此經過。
又前面那山,名曰:『破錢崗』,世間焚燒冥楮冥鏹,其破爛不適用者,悉拋擲於此山,可見世人之焚化冥錢冥錠,亦須留心,求其完好;倘粗心大意潦草塞責,不管破爛,毫無敬心,或未曾焚燼,虛應故事者,焚如不焚,反招罪愆。
〈(欽哉孝勿謂虛誣)〉吾師既領爾到此,亦為爾言之,以醒世人可也。
」 又走數裡,前面又阻一河,灘甚危險。
大帝曰:「此惶恐灘,過此灘者,若係惡人,恒遭溺死;灘陡水急,舟船難過,一經覆沒,則河中魚鱉,爭來吞人,亦懲惡之灘也。
」言猶未畢,隻聽見河邊有無數鬼犯,在那裏悲號。
〈【情景逼真】〉 大帝吟曰:「淒淒冷冷月荒涼,無限鬼魂泣彼蒼;二老未曾歸樂土,單身先入幽冥鄉。
孤棲嶺上空垂淚,惶恐灘頭枉斷腸;試向破錢山下望,來來往往任奔忙。
」 定亦和曰:「一路黃沙趁馬蹄,羊腸九曲路東西;盤旋直上三千丈,跋涉行過十二溪。
嶺越孤棲殘月冶,灘經惶恐凍雲低;憐他鬼犯哀號切,不禁心寒倍慘悽。
」和畢,已到灘畔,定一見灘聲震吼,驚波怒濤,奔流而下,心甚畏懼。
大帝曰:「師弟休恐,爾隻須將眼閉起,吾師從後運動神力,策馬一鞭,便躍過此灘矣。
」〈(毫不費力)〉定一從之,果然到了彼岸,心中歡喜。
乃行未及十裡,前面又有一山,其高峻勝過思鄉、孤棲二嶺十倍,山頂高插雲霄,無人能攀躋其上。
定一擡頭仰視,幾乎墜下馬來。
〈(如畫)〉問大帝曰:「此何山也?」大帝曰:「此翠微山也〈(山名當味)〉此山之高,上達雲霄,手可摘星,往往有上仙遊玩於此,若係尋常神仙,不能到也。
師弟你快下馬來,坐在路旁那石塊之上,細細看看此山。
」 〈【過險境,當靜以處之。
】〉 定一舉首定晴看時,果然這座翠微山,高峻異常,不能望及巔頂,方顧盼問,耳中忽聽見山上一老嫗哭泣之聲,音甚悽慘,〈(彼何為者?)〉問大帝曰:「此山上如何有此老嫗,在此啼哭,這樣悲哀?〈(其泰山側之老婦乎?似重有憂者。
)〉望乞指示。
」 大帝曰:「此亦奇緣,師弟你好好洗耳靜聽。
」隻聽得那老嫗哭道: 老母哭歌勸原靈 其一 哭一聲,眾殘零,九二原人。
為甚麼?眷戀紅塵,〈(吃著迷湯)〉儘犯著,七情六慾,癡愛貪嗔。
到如今,大劫頻臨入六道,付轉輪;令為娘,心中愁悶,寧不酸辛。
胡不返本面娘親?母子們,快樂無垠。
〈【讀歌淚下百千絲】〉 其二 哭一聲,眾兒曹,是好根苗。
為甚麼?墮落塵囂,敢把那,五倫盡昧,八德全拋。
〈(忍心如是)〉到如今,大劫屢遭,如小鳥不歸巢;令為娘,心中焦燥,寧不牢騷。
胡不趕快赴蟠桃?母子們,快樂逍遙。
〈【遊子思之歸不歸】〉 其三 哭一聲,眾兒郎,離卻慈娘。
為甚麼?久不還鄉,多祇為,牽纏利鎖,絆仕名韁。
〈(快些斬斷)〉到如今,午會白羊,歸根願,叮能償;令為娘,倚閭懸望,寧不心傷。
胡不綵舞慰高堂?母子們,喜笑徜徉。
〈【兒身行處母心隨】〉 其四 哭一聲,眾女兒,足好根基。
為甚麼?失了母儀,〈(內則不修)〉竟膽敢,三從不體,四德全虧。
到如今,末劫三期,稍失慎,墮污池;令為娘,十分焦急,寧不傷悲。
胡不歸去慰慈幃?母女們,喜笑恰怡。
〈【收圓今日是三期】〉 其五 哭一聲,眾女娃,足好根芽。
為甚麼?不想回家,〈(思愛難捨)〉偏貪著,浮生泡影,鏡裏空花。
到如今,大劫交加,儘罩住,這紅紗;令為娘,心中牽罣,寧不咨嗟。
胡不早早返仙槎?母女們,快樂無涯。
〈【西池歡聚將何時】〉 定一在石塊上,聽罷哭歌,下禁淒然淚下。
〈(不昧靈根)〉謂大帝曰:「弟子聽罷此歌,真真悲切,好像慈母念遊子的心事一般,
」 定一亦和一律雲:「拋妻撇子別雙親,頓足哀號慘煞人;回首望鄉成木主,傷心落淚溼衣巾。
憐他觫觳情甚憫,論彼兇頑實可嗔;欲使幽冥除熱惱,大千世界化香塵。
」〈(何時共了如廝願)〉 〈【此境此情,亦甚可悲。
】〉 和畢。
大帝與定一下山,策馬前行,未及數裡,大帝在馬上指曰:「前面一山,乃孤棲嶺也。
此山終年積雪,寒冷異常,人跡罕到。
惟有罪之鬼犯,則必由此經過。
又前面那山,名曰:『破錢崗』,世間焚燒冥楮冥鏹,其破爛不適用者,悉拋擲於此山,可見世人之焚化冥錢冥錠,亦須留心,求其完好;倘粗心大意潦草塞責,不管破爛,毫無敬心,或未曾焚燼,虛應故事者,焚如不焚,反招罪愆。
〈(欽哉孝勿謂虛誣)〉吾師既領爾到此,亦為爾言之,以醒世人可也。
」 又走數裡,前面又阻一河,灘甚危險。
大帝曰:「此惶恐灘,過此灘者,若係惡人,恒遭溺死;灘陡水急,舟船難過,一經覆沒,則河中魚鱉,爭來吞人,亦懲惡之灘也。
」言猶未畢,隻聽見河邊有無數鬼犯,在那裏悲號。
〈【情景逼真】〉 大帝吟曰:「淒淒冷冷月荒涼,無限鬼魂泣彼蒼;二老未曾歸樂土,單身先入幽冥鄉。
孤棲嶺上空垂淚,惶恐灘頭枉斷腸;試向破錢山下望,來來往往任奔忙。
」 定亦和曰:「一路黃沙趁馬蹄,羊腸九曲路東西;盤旋直上三千丈,跋涉行過十二溪。
嶺越孤棲殘月冶,灘經惶恐凍雲低;憐他鬼犯哀號切,不禁心寒倍慘悽。
」和畢,已到灘畔,定一見灘聲震吼,驚波怒濤,奔流而下,心甚畏懼。
大帝曰:「師弟休恐,爾隻須將眼閉起,吾師從後運動神力,策馬一鞭,便躍過此灘矣。
」〈(毫不費力)〉定一從之,果然到了彼岸,心中歡喜。
乃行未及十裡,前面又有一山,其高峻勝過思鄉、孤棲二嶺十倍,山頂高插雲霄,無人能攀躋其上。
定一擡頭仰視,幾乎墜下馬來。
〈(如畫)〉問大帝曰:「此何山也?」大帝曰:「此翠微山也〈(山名當味)〉此山之高,上達雲霄,手可摘星,往往有上仙遊玩於此,若係尋常神仙,不能到也。
師弟你快下馬來,坐在路旁那石塊之上,細細看看此山。
」 〈【過險境,當靜以處之。
】〉 定一舉首定晴看時,果然這座翠微山,高峻異常,不能望及巔頂,方顧盼問,耳中忽聽見山上一老嫗哭泣之聲,音甚悽慘,〈(彼何為者?)〉問大帝曰:「此山上如何有此老嫗,在此啼哭,這樣悲哀?〈(其泰山側之老婦乎?似重有憂者。
)〉望乞指示。
」 大帝曰:「此亦奇緣,師弟你好好洗耳靜聽。
」隻聽得那老嫗哭道: 老母哭歌勸原靈 其一 哭一聲,眾殘零,九二原人。
為甚麼?眷戀紅塵,〈(吃著迷湯)〉儘犯著,七情六慾,癡愛貪嗔。
到如今,大劫頻臨入六道,付轉輪;令為娘,心中愁悶,寧不酸辛。
胡不返本面娘親?母子們,快樂無垠。
〈【讀歌淚下百千絲】〉 其二 哭一聲,眾兒曹,是好根苗。
為甚麼?墮落塵囂,敢把那,五倫盡昧,八德全拋。
〈(忍心如是)〉到如今,大劫屢遭,如小鳥不歸巢;令為娘,心中焦燥,寧不牢騷。
胡不趕快赴蟠桃?母子們,快樂逍遙。
〈【遊子思之歸不歸】〉 其三 哭一聲,眾兒郎,離卻慈娘。
為甚麼?久不還鄉,多祇為,牽纏利鎖,絆仕名韁。
〈(快些斬斷)〉到如今,午會白羊,歸根願,叮能償;令為娘,倚閭懸望,寧不心傷。
胡不綵舞慰高堂?母子們,喜笑徜徉。
〈【兒身行處母心隨】〉 其四 哭一聲,眾女兒,足好根基。
為甚麼?失了母儀,〈(內則不修)〉竟膽敢,三從不體,四德全虧。
到如今,末劫三期,稍失慎,墮污池;令為娘,十分焦急,寧不傷悲。
胡不歸去慰慈幃?母女們,喜笑恰怡。
〈【收圓今日是三期】〉 其五 哭一聲,眾女娃,足好根芽。
為甚麼?不想回家,〈(思愛難捨)〉偏貪著,浮生泡影,鏡裏空花。
到如今,大劫交加,儘罩住,這紅紗;令為娘,心中牽罣,寧不咨嗟。
胡不早早返仙槎?母女們,快樂無涯。
〈【西池歡聚將何時】〉 定一在石塊上,聽罷哭歌,下禁淒然淚下。
〈(不昧靈根)〉謂大帝曰:「弟子聽罷此歌,真真悲切,好像慈母念遊子的心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