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百日政權與滑鐵盧戰役

關燈
巴黎投降後,整個法蘭西王國受反法同盟擺布。

    不過,由于英國介入,這個被征服了的國家重獲和平的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

    盡管這個國家所有革命戰争的成果都被剝奪了,但原有的疆土仍完好無損。

    盡管大國吞并小國的普遍趨勢削弱了它的影響力,但它至少仍舊是路易十六時的法蘭西。

    繼巴黎和平後,1814年秋,維也納會議召開了,其任務是重建歐洲大陸。

    在這次偉大的會議上,北方列強表現出了不遜于拿破侖本人的政治野心。

    俄國揚言要吞并整個波蘭。

    普魯士對與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盟國合作時所獲得的利益仍不滿足,希望獲得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區。

    各國代表的借口讓人無法忍受,一場新的全面戰争似乎迫在眉睫。

    在此期間,法蘭西王國新國王路易十八竭力鞏固自己的權力,卻也面臨着難以克服的困難。

    很快,波旁君主制被視為國家災難和恥辱的象征。

    法蘭西人迫切地渴望和平,卻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戰敗的事實。

    于是,在法蘭西人眼中,自己遭受屈辱和失敗的罪魁禍首是統治階層。

    路易十八的政府連續犯錯,而它的下屬機構的作為更加深了人們對它的警惕與懷疑。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軍隊被拆散了,威名遠揚的三色旗也被取締了。

    新革命的許多成果不是被公開攻擊,就是被暗中威脅。

    令人反感的階層劃分再次出現,令1789年赢得的民權平等得而複失。

    過去幾年裡基于大量充公沒收的财物而形成的貴族階層的根基動搖了。

    與路易十八一同歸來的移民貴族幸存者的态度和行為引起了普遍的反感。

    對于這些令人憎恨的舊時代的代表,法蘭西人認為&ldquo既不能忘卻,也無法理解&rdquo。

    移民貴族極力呼籲恢複封建陋習,并計劃适時地采取行動。

    這些地位尊崇的男人周圍蜂環蝶繞,給整個凡爾賽蒙上了一層萎靡之風。

     路易十八 于是,路易十八登上王位才幾個月,法蘭西人民就對他産生了敵意。

    在愠怒與不滿的情緒中,人民開始希望發生某些變化。

    盡管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代受封的貴族和元帥們順從或假裝順從複辟的波旁王朝,但憤怒的情緒很快在仍忠于拿破侖的軍隊中變得越來越激烈,就連年輕軍官們也不例外。

    拿破侖一直在地中海的小島上密切關注着法蘭西王國的動态,并設計了一個出逃計劃,企圖逃離這個皇室囚禁地。

    1815年2月26日,拿破侖按照連自己也認為無比大膽的計劃出發了。

    他要在全歐洲都反對他的情況下重建法蘭西第一帝國。

    他率領着一支由幾百名帝國衛隊士兵組成的艦隊。

    有人認為拿破侖的目的不隻是對抗暗中迫害自己的路易十八,更是要挑戰歐洲。

    這種觀點顯然是不公正的。

    1815年3月1日,這支小型遠征隊踏上了普羅旺斯的海岸,幾年前,年輕的拿破侖從埃及歸來時就是在這裡登陸的。

    人們欣喜萬分,熱烈歡迎這支幽靈般突如其來的隊伍,因為人們并沒有忘記馬倫戈戰役是如何将自己從外國入侵中解救出來的。

    于是,這位被放逐者在幾個小時内就穿越了多芬。

    他一路向前,并在途中不斷呼籲愛國主義者加入。

    很快,拿破侖的軍隊散發出了強大的、看似勢不可擋的力量。

    在曾經愛戴且不能忘懷的偉大領袖面前,奉命前來阻止拿破侖的一批又一批軍團無不丢盔棄甲。

    在極短的時間内,拿破侖原本微不足道的小隊伍已經聚集成一股相當強大的力量,并且每經過一個地方人數都成倍增加。

    1815年3月9日,他抵達格勒諾布爾;1815年3月10日,他占領了裡昂。

    随着拿破侖的不斷推進,敵對勢力似乎在他面前消失了。

    一時間,整個法蘭西王國軍隊大範圍造反。

    曾任拿破侖得力副将的奈伊也在戰争洪流中倒戈,重新投靠拿破侖。

    波旁王朝的形勢急轉直下,路易十八逃出了邊境。

    1815年3月20日,精力充沛的被放逐者再次回到杜伊勒裡宮。

    兩個星期内,王室發動的一場無力的反抗被悄然鎮壓。

    拿破侖曾生動地描述道:&ldquo帝國之鷹帶着三色旗,飛過重重塔尖,最終到達聖母院的塔樓。

    &rdquo重新将拿破侖送上皇帝寶座的主要功勞屬于軍隊。

    盡管對眼前的景象深深着迷的法蘭西人非常歡迎主人歸來,但比起相信甚至希望法蘭西第一帝國永垂不朽,真正讓他們欣喜的是波旁王朝的遠去。

     1815年2月26日,拿破侖帶着遠大的計劃從厄爾巴島出發 法蘭西人民歡迎拿破侖從厄爾巴島歸來 重獲皇位後,拿破侖向歐洲列強做出了和平保證。

    不久之後,他又提出制定一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自由的憲法以及雙重議會和自由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