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

關燈
葡萄以及桃、杏、梨、蘋果等多種果木花樹。

    樹葉透縫的地方,時常露出一帶漁村,青堂瓦舍,就和我小時候在海市裡望見的一模一樣。

    先前海市裡的景物隻能遠望,不能接近,現在你卻可以走進漁民家去,跟漁民談談心。

    島子上四通八達,到處是濃蔭夾道的大路。

    順着路慢慢走,你可以望見海一般碧綠的莊稼地裡閃動着鮮豔的衣角。

    那是喜歡穿紅挂綠的漁家婦女正在鋤草。

    有一個青年婦女卻不動手,鬓角上插着枝野花,立在槐樹涼影裡,倚着鋤,在做什麼呢?哦!原來是在聽公社擴音器裡播出的全國麥收的消息。

     說起野花,也是海島上的特色。

    春天有野迎春;夏天太陽一西斜,漫山漫坡是一片黃花,散發着一股清爽的香味。

    黃花叢裡,有時會挺起一枝火焰般的野百合花。

    涼風一起,蟋蟀叫了,你就該聞見野菊花那股極濃極濃的藥香。

    到冬天,草黃了,花也完了,天上卻散下花來,于是滿山就鋪上一層耀眼的雪花。

     立冬小雪,正是漁民拉幹貝的季節。

    漁船都揚起白帆,往來拉網,仿佛是成群結隊翩翩飛舞的白蝴蝶。

    幹貝、鮑魚、海參一類東西,本來是極珍貴的海味。

    你到漁業生産隊去,人家留你吃飯,除了鲐魚子、燕兒魚丸子而外,如果端出雪白鮮嫩的新幹貝,或者是剛出海的鮑魚,你一點不用大驚小怪,以為是大擺筵席,其實平常。

     捕撈這些海産卻是很費力氣的。

    哪兒有懸崖陡壁,海水又深,哪兒才盛産幹貝鮑魚等。

    我去參觀過一次“碰”鮑魚的。

    幹這行的漁民都是中年人,水性好,經驗多,每人帶一把小鏟,一個葫蘆,葫蘆下面系着一張小網。

    趁落潮的時候,水比較淺,漁民戴好水鏡,先在水裡四處遊着,透過水鏡望着海底。

    一發現鮑魚,便丢下葫蘆鑽進水底下去。

    鮑魚也是個怪玩意兒,隻有半面殼,附在礁石上,要是你一鏟子鏟不下來,砸爛它的殼,再也休想拿得下來。

    漁民拿到鮑魚,便浮上水面,把鮑魚丢進網裡,扶着葫蘆喘幾口氣,又鑽下去。

    他們都像年輕小夥子一樣嘻笑歡鬧,往我們艇子上扔殼裡閃着珍珠色的鮑魚,扔一尺左右長的活海參,扔貝殼像蒲扇一樣的幹貝,還扔一種叫“刺鍋”的怪東西,學名叫海膽,圓圓的,周身滿是挺長的黑刺,跟刺猬差不多,還會爬呢。

     最旺的漁季自然是春三月。

    島子上有一處好景緻,叫花溝,遍地桃樹,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落到海島上來。

    桃花時節,也是萬物繁生的時節。

    雪團也似的海鷗會坐在岩石上自己的窩裡,一心一意孵卵,調皮的孩子爬上岩石,伸手去取鷗蛋,那母鷗也隻轉轉眼珠,動都懶得動。

    黃花魚起了群,都從海底浮到海面上,大鲨魚追着吃,追的黃花魚??叫。

    聽見魚叫,漁民就知道是大魚群來了,一網最多的能捕二十多萬條,倒在艙裡,一跳一尺多高。

    俗話說得好:“過了谷雨,百魚上岸。

    ”大對蝦也像一陣烏雲似的湧到近海,密密層層。

    你擠我撞,擠的在海面上亂蹦亂跳。

    這叫桃花蝦,肚子裡滿是子兒,最肥。

    漁民便用一種網上綁着罈子做浮标的“罈子網”拉蝦,一網一網往船上倒,一網一網往海灘上運,海灘上的蝦便堆成垛,垛成山。

    漁民不叫它是蝦山,卻叫做金山銀山。

    這是最旺的漁季,也是最熱鬧的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