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浪花
關燈
小
中
大
涼秋八月,天氣分外清爽。
我有時愛坐在海邊礁石上,望着潮漲潮落,雲起雲飛。
月亮圓的時候,正漲大潮。
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幾丈高的雪浪花,猛力沖激着海邊的礁石。
那礁石滿身都是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的,倒象是塊柔軟的面團,不知叫誰捏弄成這種怪模怪樣。
幾個年輕的姑娘赤着腳,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
想必是初次認識海,一隻海鷗,兩片貝殼,她們也感到新奇有趣。
奇形怪狀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們好奇的眼睛,你聽她們議論起來了;礁石硬得跟鐵差不多,怎麼會變成這樣子?是天生的,還是錾子鑿的,還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個歡樂的聲音從背後插進來。
說話的人是個上年紀的漁民,從剛擾岸的漁船跨下來,脫下黃油布衣褲,從從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個姑娘聽了笑起來:“浪花也沒有牙,還會咬?怎麼濺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 老漁民慢條斯理說:“咬你一口就該哭了。
另看浪花小,無數浪花集到一起,心齊,又有耐性,就是這樣咬啊咬的,咬上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哪怕是鐵打的江山,也能叫它變個樣兒。
姑娘們,你們信不信?” 說的妙,裡面又含着多麼深的人情世故。
我不禁對那老漁民望了幾眼。
老漁民長得高大結實,留着一把花白胡子。
瞧他那眉目神氣,就象秋天的高空一樣,又清朗,又深沉。
老漁民說完話,不等姑娘們搭言,早回到船上,大聲說笑着,動手收拾着滿船爛銀也似的新鮮魚兒。
我向就近一個漁民打聽老人是誰,那漁民笑着說:“你問他呀,那是我們的老泰山。
老人家就有這個脾性,一輩子沒養女兒,偏愛拿人當女婿看待。
不信你叫他一聲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氣,反倒摸着胡子樂呢。
不過我們叫他老泰山,還有别的緣故。
人家從小走南闖北,經的多,見的廣,生産隊裡大事小事,一有難處,都得找他指點,日久天長,老人家就變成大夥依靠的泰山了。
” 此後一連幾日,變了天,飄飄灑灑落着涼雨,不能出門。
這一天睛了,後半晌,我披着一片火紅的霞光,從海邊散步回來,瞟見休養所院裡的蘋果樹前停着輛獨輪小車,小車旁邊的個人俯在磨刀石磨剪刀。
那背影有點兒眼熟。
走到跟前一看,可不正是老泰山。
我招呼說:“老人家,沒出海打魚麼?” 老泰山望了望我笑着說:“哎,同志,天不好,隊裡不讓咱出海,叫咱歇着。
” 我說:“象你這樣年紀,多歇歇也是應該的。
” 老泰山聽了說:“人家都不歇,為什麼我就應該多歇着?我一不癱,二不瞎,叫我坐着吃閑飯,等于罵我。
好吧,不讓咱出海,咱服從;留在家裡,這雙手可得服從我。
我就織魚網,磨魚鈎,照顧照顧生産隊裡的果木樹,再不就推着小車出來走走,幫人磨磨刀,鑽鑽磨眼兒,反正能做多少活就做多少活,總得盡我的一份力氣。
” “看樣子你有六十了吧?” “哈哈!六十?這輩子别再想那個好時候了——這個年紀啦。
”說着老泰山捏起右手的三根指頭。
我不禁驚疑說:“你有七十了麼?看不出。
身闆骨還是挺硬朗。
” 老泰山說:“哎,硬朗什麼?頭四
我有時愛坐在海邊礁石上,望着潮漲潮落,雲起雲飛。
月亮圓的時候,正漲大潮。
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幾丈高的雪浪花,猛力沖激着海邊的礁石。
那礁石滿身都是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的,倒象是塊柔軟的面團,不知叫誰捏弄成這種怪模怪樣。
幾個年輕的姑娘赤着腳,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
想必是初次認識海,一隻海鷗,兩片貝殼,她們也感到新奇有趣。
奇形怪狀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們好奇的眼睛,你聽她們議論起來了;礁石硬得跟鐵差不多,怎麼會變成這樣子?是天生的,還是錾子鑿的,還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個歡樂的聲音從背後插進來。
說話的人是個上年紀的漁民,從剛擾岸的漁船跨下來,脫下黃油布衣褲,從從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個姑娘聽了笑起來:“浪花也沒有牙,還會咬?怎麼濺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 老漁民慢條斯理說:“咬你一口就該哭了。
另看浪花小,無數浪花集到一起,心齊,又有耐性,就是這樣咬啊咬的,咬上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哪怕是鐵打的江山,也能叫它變個樣兒。
姑娘們,你們信不信?” 說的妙,裡面又含着多麼深的人情世故。
我不禁對那老漁民望了幾眼。
老漁民長得高大結實,留着一把花白胡子。
瞧他那眉目神氣,就象秋天的高空一樣,又清朗,又深沉。
老漁民說完話,不等姑娘們搭言,早回到船上,大聲說笑着,動手收拾着滿船爛銀也似的新鮮魚兒。
我向就近一個漁民打聽老人是誰,那漁民笑着說:“你問他呀,那是我們的老泰山。
老人家就有這個脾性,一輩子沒養女兒,偏愛拿人當女婿看待。
不信你叫他一聲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氣,反倒摸着胡子樂呢。
不過我們叫他老泰山,還有别的緣故。
人家從小走南闖北,經的多,見的廣,生産隊裡大事小事,一有難處,都得找他指點,日久天長,老人家就變成大夥依靠的泰山了。
” 此後一連幾日,變了天,飄飄灑灑落着涼雨,不能出門。
這一天睛了,後半晌,我披着一片火紅的霞光,從海邊散步回來,瞟見休養所院裡的蘋果樹前停着輛獨輪小車,小車旁邊的個人俯在磨刀石磨剪刀。
那背影有點兒眼熟。
走到跟前一看,可不正是老泰山。
我招呼說:“老人家,沒出海打魚麼?” 老泰山望了望我笑着說:“哎,同志,天不好,隊裡不讓咱出海,叫咱歇着。
” 我說:“象你這樣年紀,多歇歇也是應該的。
” 老泰山聽了說:“人家都不歇,為什麼我就應該多歇着?我一不癱,二不瞎,叫我坐着吃閑飯,等于罵我。
好吧,不讓咱出海,咱服從;留在家裡,這雙手可得服從我。
我就織魚網,磨魚鈎,照顧照顧生産隊裡的果木樹,再不就推着小車出來走走,幫人磨磨刀,鑽鑽磨眼兒,反正能做多少活就做多少活,總得盡我的一份力氣。
” “看樣子你有六十了吧?” “哈哈!六十?這輩子别再想那個好時候了——這個年紀啦。
”說着老泰山捏起右手的三根指頭。
我不禁驚疑說:“你有七十了麼?看不出。
身闆骨還是挺硬朗。
” 老泰山說:“哎,硬朗什麼?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