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城人。
明正統末寓椒,行岐黃術,多奇驗。
一日,過白汪橋,見一婦伏男子屍,哭甚哀,将入殓。
兩庵入視之曰:莫哭!緩須臾不殓,服吾藥,可不死。
即解囊取藥少許,使屍口中,頃之,辄伸久,良久竟蘇,由是椒人以為神,稱名醫,而商南冏台及六曹長皆來聘。
莆陽進士鄭克昭述其行為最詳。
年七十有八,因家于椒,為巨族。
文學胡庭桂其裔也。
今諸子孫,亦表表有文聲。
徐彪 按《松江府志》:徐彪,字文蔚,太醫院使樞子也。
正統十年,以能醫薦入太醫院。
時代王久病瘇,又昌平侯楊洪在邊疾笃,受诏往視,皆不旬日而瘳,遂留禦藥房。
十三年,擢禦醫。
景泰二年,遷院判,常侍禁中,每以醫谏。
景帝問藥性遲速,對曰:藥性猶人性也,善者千日而不足,惡者一日而有餘。
問攝生,以固元氣對。
其因事納忠類此。
六年,預修中秘書錄。
子墱為國子生,彪質直洞達,善談議,少從父入秦,其邸舍,元許文正衡遺址也。
秦王以魯庵題之,秦中稱為魯庵。
及歸老,以詩畫适情,自号希古。
所著《本草證治》、《辨明論》、《欬嗽條》、《傷寒纂例》各一卷。
王思忠 按《介休縣志》:王思忠,太醫院吏目,陝西渭南人。
父當夏月,忽目不見物。
思忠藥之,三日而愈。
其神速皆類此。
方政 按《望江縣志》:方政,本縣人。
景泰間以醫名,召入太醫院。
陸惟恭 按《太平府志》:陸惟恭,精于醫,診視高帝有功,除太醫院判。
子才修父業,景泰間亦任太醫院判,京師稱陸一貼,謂愈不再贖也。
生三子,長豫,字克賢;次道常,字克容,任蕪湖訓科;又次道源,字克貞,任太醫院禦醫。
豫子敏,字懋學,以太醫院醫生,中景泰元年順天鄉試。
敏弟敔,字懋韶,任本府正科。
陸氏代以善療傷寒,敔尤收速效,觀形色即知病源,一時重之。
武瓛 按《介休縣志》:武瓛,字大器,景泰時人,籍石澗裡,性聰敏,母久病,時無能療者,歎曰:為人子不知醫,不孝也。
乃之縣南抱腹岩,研究《内》、《難》諸書,三年,人謗為讀妖書,縣系鞫之,知為母攻醫,乃釋。
久之,以脈訣未真,遠遊參證,得異人傳授,治病按脈,決生死若神。
有欲試瓛術者,版築崇堵,上望瓛過,躍下索診,瓛曰:汝速歸,死在目下。
人以為戲,其人赴家,果即死,蓋飽食緻腸斷也。
名遂大着。
每治危疑難辦諸證,不循常法,沉疴立起,人以是益奇之。
瓛既精于醫,益知醫學之難,作論遺子孫,非甚明理有救人之心者,戒勿輕學。
張源 按《松江府志》:張源,字複本,華亭人,少業嬰醫。
永樂中,征入太醫院,供奉禁廷,侍從北巡,常受金缯之賜。
洪熙初,賜第于皇華坊。
宣德中,授禦醫。
正統間遷院判,丁母憂,賜乘傳奔喪,即還職。
景泰中,乞骸骨,置第城西南隅,有園池花竹之勝,特出賜金以會賓客,贍貧乏。
年八十有八卒。
蔣主善 按《上元縣志》:蔣主善,用文長子,能世其傳。
仁廟嘗谕用文曰:卿有子矣。
用文卒,召赴京,谕慰再四,賜織金衣,即日授禦醫,尋升院使,出宮媛三人李、莊、徐以為繼室,恩赉甚厚。
景泰間卒。
次主敬、主孝、主忠皆以醫名,而主孝喜為詩,主忠尤嗜儒術,為古文辭。
徐述【徐迪】 按《武進縣志》:徐述,毘陵人。
毘陵舊以醫着姓者稱徐、蔣、湯、丁雲。
徐之先世居毘陵,元兵屠城獲脫,複被擄至燕,居久之,得常州織染局官以歸。
生二子,長曰養浩,博通儒書,始業醫,為無錫州學教授。
子仲清繼,其業尤精,為湖州路儒學教授。
子矩用薦兩任襄縣黃縣教谕。
生三子:長曰述,字孟魯;次曰迪,字孟恂;又次曰選,字孟倫。
述善診,迪善意。
述診決人生死旦夕歲月若神。
迪所治不盡責效于湯液醪醴,率以意為之。
述常過市,市人躍而踰櫃請診。
迪曰:子腸已斷,法當死。
市人曰:吾方食飽而出,本無疾也,烏得死!至暮果死。
其他病甚且暝,述許其生,血肉華色,動履如常,述謂其死,而驗者尤衆。
一女傷于怒,内向卧不得轉,迪診之,因索花作婦人妝,且歌且笑,患者聞之,不覺回顧大笑而愈。
一孕婦仰而探物,遂不能俯。
迪令之衣以裙數十層,掖之衆中,以漸而解,每解一裙,辄擲婦前,解至中牏,其婦不覺用手力護,因得俯。
一人病俯而不能仰,迪令之坐,因以大铍針,徐拟之,其人漸避漸仰。
其用意皆此類。
至其用針,尤多神效,俗呼曰:徐神仙。
然三人者,皆負意氣,好施與,博物洽聞,于諸家多所究心。
述尤工天文,選更以孝友稱。
歲且除,從宜興載米百斛還,未至家,遍索故人與之,家人方潔鬵待炊弗恤也。
吳人周克恭者,嘗有所托于選,家人弗知也。
克恭殁,選急走其家,悉還之。
道遇一貧人,寒甚,急解襦與之。
述嘗夜讀《嶽武穆傳》,怒甚,持梃起,無所洩忿,碎其盎于爨下。
鄰人驚問之,曰:吾方切齒于桧賊也。
洪武中,述、迪皆以他醫累,當遠戍,選贅得免。
迪将奉母行,選不忍也,遂同行,艱苦備嗜者廿年,不以為勞。
正統初,述語族子曰:天象如此。
不越三年,萬乘其蒙塵乎?既而曰:其在己巳也。
是年果有土木之變。
景皇帝嘗召見述,欲官之,不果,厚賜金帛以歸。
述所著有《難經補注》。
陸麟【陸朝嚴漢】 按《嘉興府志》:陸朝,嘉之世醫也。
其先有名麟者,景泰間,衛軍征沙寇,以醫術療從行将士有功,授醫官,子孫遂世善其業。
朝尤深于《内經》、《本草》,切脈洞見病源,決死生,一一不爽;治傷寒更随手而瘥。
然朝治病,不欲人遲于見功。
每治女子及痨瘵不即起者,辄推引嚴漢,漢用藥以和緩取效,不效,不峻為攻補,名亞于朝。
稱良醫者,必曰陸紹泉、嚴陵坡,蓋兩人别号也。
錢時用 按《江陰縣志》:錢時用,善度金針,殘廢立起,素為兵憲胡亶禮重。
子鼎铉克紹父術,各憲及帥府匾獎盈庭。
劉國符 按《江陰縣志》:劉國符,醫術工巧,且素性義俠,五控各憲碑禁關蠹,越詐鄉鎮,造福地方,不僅三指壽民。
鄒兆麟 按《西安縣志》:鄒兆麟,精岐黃術,素行醇謹,性好施予。
凡饑民疫疠,兆麟皆捐施贈藥,全活甚衆。
虞抟 按《金華府志》:虞抟,字天民,義烏人。
幼習舉子業,博覽羣書,能詩章。
因母病攻醫,醫道大行,求療者不責報。
尤精于脈理,數年前診之,生死無不驗。
韓方伯聞其名來聘,馳驿往見,雅敬重焉。
治病餘,扣問醫道,抟以節嗜欲、戒性氣、慎言語、謹服食,乃攝養之要,益加禮敬。
義烏以醫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後。
惟抟為最。
所著有《醫學正傳》、《方脈發蒙》、《百字吟》、《半齋稿》行于世。
程朋 按《青州府志》:程朋,樂安人,饒資善醫。
天順間,發粟濟荒,一方賴之。
徐嘉嗣 按《青州府志》:徐嘉嗣,臨淄人,善醫術,活人甚多。
彭賓 按《太平府志》:彭賓,正之子。
天順壬午,乘傳診療諸王,獲重賞。
子輔亦典供禦藥,授王府醫正。
王容 按《太平府志》:王容,字志宏。
天順間,療邊關戰士多愈,授王府良醫副。
蔣宗武 按《武進縣志》:蔣宗武,字季文。
曾袓達善,以醫名吳越間,所著有《醫鏡》三十卷。
宗武益精其業。
明天順間以明醫征入供奉,授太醫院禦醫,升院判院使,進通政使左通政,官至禮部左侍郎。
宗武所治,能取捷效。
周太後不豫,宗武投藥一劑,辄愈。
初,上在幹清宮病目,亦以宗武藥愈。
至是召至便殿,将驟遷以酬之。
宗武固辭,乃命兵部免其戍籍,籍太醫院。
一日進藥,上問以保身養氣之道,宗武對曰:保身莫若寡欲,養氣莫若省心。
上嘉納之。
宗武謹厚寡言,數荷優異,絕無矜色。
出入禁掖數十年,人問以宮中事不答也。
既歸,雖袯襫褴褛之夫,以病叩無不為盡心者。
後子孫業儒。
孫亨自有傳。
周溥 按《河南通志》:周溥,字文淵。
其先浙江會稽人,國初徙居汴城。
溥穎敏嗜學,及長患羸,自度弗起,遇南郡高子明療之而愈。
溥遂從子明,傳黃帝扁鵲之脈書,及諸秘方。
溥受之,且錄且讀三年。
為人診視療治多驗,于是四方迎谒者,絡繹不絕。
其贈贻粟帛之外,奇物異玩,悉謝不受。
溥病時俗多守《局方》,乃發明《素》、《難》及東垣、丹溪之義,為書一編,名曰《方法考源》。
又謂先哲詞義微奧,初學之士,莫能盡解,複着《用藥歌括》若幹首,至今汴之工醫者皆宗之。
成化中,以耆宿诏賜冠帶,年八十七而卒。
陳公賢 按《吳縣志》:陳公賢,字公尚,元季良炳之後也。
良炳孫道,為孟景旸館甥,得傳其業,公賢因以顱囟?頁鳴。
成化中征為醫士,一詣都,念母老即歸。
已複召入禦藥房,旋授禦醫,累奏奇效。
進院判。
孝宗即位,授迪功郎,上章乞歸。
帝曰:如公賢何可使去左右?而請益堅,遂得緻仕。
卒,诏葬祭。
子憲、寵,皆能世其業。
寵,宏治間召入禁典藥,曆官院使,加秩右通政。
武鳴岡 按《介休縣志》:武鳴岡,瓛孫。
趙郡伯召視婦疾,帷數婦試之,至後一人曰:餘都無病,惟此一人始受胎耳。
其夫未知也,曰:以藥驗之必動。
然須小損,更一劑療之,亦不至後患。
已而果然。
郡人何三泉亦業醫,患怔忡頭暈,四肢無力,久不愈。
鳴岡診曰:汝躬炮炙,坐卧藥室中乎?髒腑弱,毒氣所侵也。
飲甘草湯數碗而止。
着效甚多,不具述。
其父武惟真亦能醫,療疾不計利,鳴岡實家傳也。
劉琮 按《六合縣志》:劉琮,應明醫薦,待憲廟,并療鄭世子,授太醫院禦醫,勑進迪功郎。
黃(王扁) 按《儀真縣志》:黃(王扁),字楚祥。
少孤,母教之業儒,刻苦問學。
既而曰:醫,仁術也,苟精之,亦足以濟人,豈必官可行志乎?于是從事《素》、《難》諸家,遂精其業,有名淮揚間。
正統初,征為太醫。
景泰間選入朝,日侍禁近。
院使董肅薦于上,召見便殿,上問(王扁)邑裡年數及所業藥性寒溫諸類,(王扁)敷奏詳明,數荷寵遇焉。
自是掖庭有疾,率召王?扁治辄效,數賜白金文绮。
英宗複辟,益承眷顧,遷禦醫,尋奉诏采藥,勑階修職郎,益感激,
明正統末寓椒,行岐黃術,多奇驗。
一日,過白汪橋,見一婦伏男子屍,哭甚哀,将入殓。
兩庵入視之曰:莫哭!緩須臾不殓,服吾藥,可不死。
即解囊取藥少許,使屍口中,頃之,辄伸久,良久竟蘇,由是椒人以為神,稱名醫,而商南冏台及六曹長皆來聘。
莆陽進士鄭克昭述其行為最詳。
年七十有八,因家于椒,為巨族。
文學胡庭桂其裔也。
今諸子孫,亦表表有文聲。
徐彪 按《松江府志》:徐彪,字文蔚,太醫院使樞子也。
正統十年,以能醫薦入太醫院。
時代王久病瘇,又昌平侯楊洪在邊疾笃,受诏往視,皆不旬日而瘳,遂留禦藥房。
十三年,擢禦醫。
景泰二年,遷院判,常侍禁中,每以醫谏。
景帝問藥性遲速,對曰:藥性猶人性也,善者千日而不足,惡者一日而有餘。
問攝生,以固元氣對。
其因事納忠類此。
六年,預修中秘書錄。
子墱為國子生,彪質直洞達,善談議,少從父入秦,其邸舍,元許文正衡遺址也。
秦王以魯庵題之,秦中稱為魯庵。
及歸老,以詩畫适情,自号希古。
所著《本草證治》、《辨明論》、《欬嗽條》、《傷寒纂例》各一卷。
王思忠 按《介休縣志》:王思忠,太醫院吏目,陝西渭南人。
父當夏月,忽目不見物。
思忠藥之,三日而愈。
其神速皆類此。
方政 按《望江縣志》:方政,本縣人。
景泰間以醫名,召入太醫院。
陸惟恭 按《太平府志》:陸惟恭,精于醫,診視高帝有功,除太醫院判。
子才修父業,景泰間亦任太醫院判,京師稱陸一貼,謂愈不再贖也。
生三子,長豫,字克賢;次道常,字克容,任蕪湖訓科;又次道源,字克貞,任太醫院禦醫。
豫子敏,字懋學,以太醫院醫生,中景泰元年順天鄉試。
敏弟敔,字懋韶,任本府正科。
陸氏代以善療傷寒,敔尤收速效,觀形色即知病源,一時重之。
武瓛 按《介休縣志》:武瓛,字大器,景泰時人,籍石澗裡,性聰敏,母久病,時無能療者,歎曰:為人子不知醫,不孝也。
乃之縣南抱腹岩,研究《内》、《難》諸書,三年,人謗為讀妖書,縣系鞫之,知為母攻醫,乃釋。
久之,以脈訣未真,遠遊參證,得異人傳授,治病按脈,決生死若神。
有欲試瓛術者,版築崇堵,上望瓛過,躍下索診,瓛曰:汝速歸,死在目下。
人以為戲,其人赴家,果即死,蓋飽食緻腸斷也。
名遂大着。
每治危疑難辦諸證,不循常法,沉疴立起,人以是益奇之。
瓛既精于醫,益知醫學之難,作論遺子孫,非甚明理有救人之心者,戒勿輕學。
張源 按《松江府志》:張源,字複本,華亭人,少業嬰醫。
永樂中,征入太醫院,供奉禁廷,侍從北巡,常受金缯之賜。
洪熙初,賜第于皇華坊。
宣德中,授禦醫。
正統間遷院判,丁母憂,賜乘傳奔喪,即還職。
景泰中,乞骸骨,置第城西南隅,有園池花竹之勝,特出賜金以會賓客,贍貧乏。
年八十有八卒。
蔣主善 按《上元縣志》:蔣主善,用文長子,能世其傳。
仁廟嘗谕用文曰:卿有子矣。
用文卒,召赴京,谕慰再四,賜織金衣,即日授禦醫,尋升院使,出宮媛三人李、莊、徐以為繼室,恩赉甚厚。
景泰間卒。
次主敬、主孝、主忠皆以醫名,而主孝喜為詩,主忠尤嗜儒術,為古文辭。
徐述【徐迪】 按《武進縣志》:徐述,毘陵人。
毘陵舊以醫着姓者稱徐、蔣、湯、丁雲。
徐之先世居毘陵,元兵屠城獲脫,複被擄至燕,居久之,得常州織染局官以歸。
生二子,長曰養浩,博通儒書,始業醫,為無錫州學教授。
子仲清繼,其業尤精,為湖州路儒學教授。
子矩用薦兩任襄縣黃縣教谕。
生三子:長曰述,字孟魯;次曰迪,字孟恂;又次曰選,字孟倫。
述善診,迪善意。
述診決人生死旦夕歲月若神。
迪所治不盡責效于湯液醪醴,率以意為之。
述常過市,市人躍而踰櫃請診。
迪曰:子腸已斷,法當死。
市人曰:吾方食飽而出,本無疾也,烏得死!至暮果死。
其他病甚且暝,述許其生,血肉華色,動履如常,述謂其死,而驗者尤衆。
一女傷于怒,内向卧不得轉,迪診之,因索花作婦人妝,且歌且笑,患者聞之,不覺回顧大笑而愈。
一孕婦仰而探物,遂不能俯。
迪令之衣以裙數十層,掖之衆中,以漸而解,每解一裙,辄擲婦前,解至中牏,其婦不覺用手力護,因得俯。
一人病俯而不能仰,迪令之坐,因以大铍針,徐拟之,其人漸避漸仰。
其用意皆此類。
至其用針,尤多神效,俗呼曰:徐神仙。
然三人者,皆負意氣,好施與,博物洽聞,于諸家多所究心。
述尤工天文,選更以孝友稱。
歲且除,從宜興載米百斛還,未至家,遍索故人與之,家人方潔鬵待炊弗恤也。
吳人周克恭者,嘗有所托于選,家人弗知也。
克恭殁,選急走其家,悉還之。
道遇一貧人,寒甚,急解襦與之。
述嘗夜讀《嶽武穆傳》,怒甚,持梃起,無所洩忿,碎其盎于爨下。
鄰人驚問之,曰:吾方切齒于桧賊也。
洪武中,述、迪皆以他醫累,當遠戍,選贅得免。
迪将奉母行,選不忍也,遂同行,艱苦備嗜者廿年,不以為勞。
正統初,述語族子曰:天象如此。
不越三年,萬乘其蒙塵乎?既而曰:其在己巳也。
是年果有土木之變。
景皇帝嘗召見述,欲官之,不果,厚賜金帛以歸。
述所著有《難經補注》。
陸麟【陸朝嚴漢】 按《嘉興府志》:陸朝,嘉之世醫也。
其先有名麟者,景泰間,衛軍征沙寇,以醫術療從行将士有功,授醫官,子孫遂世善其業。
朝尤深于《内經》、《本草》,切脈洞見病源,決死生,一一不爽;治傷寒更随手而瘥。
然朝治病,不欲人遲于見功。
每治女子及痨瘵不即起者,辄推引嚴漢,漢用藥以和緩取效,不效,不峻為攻補,名亞于朝。
稱良醫者,必曰陸紹泉、嚴陵坡,蓋兩人别号也。
錢時用 按《江陰縣志》:錢時用,善度金針,殘廢立起,素為兵憲胡亶禮重。
子鼎铉克紹父術,各憲及帥府匾獎盈庭。
劉國符 按《江陰縣志》:劉國符,醫術工巧,且素性義俠,五控各憲碑禁關蠹,越詐鄉鎮,造福地方,不僅三指壽民。
鄒兆麟 按《西安縣志》:鄒兆麟,精岐黃術,素行醇謹,性好施予。
凡饑民疫疠,兆麟皆捐施贈藥,全活甚衆。
虞抟 按《金華府志》:虞抟,字天民,義烏人。
幼習舉子業,博覽羣書,能詩章。
因母病攻醫,醫道大行,求療者不責報。
尤精于脈理,數年前診之,生死無不驗。
韓方伯聞其名來聘,馳驿往見,雅敬重焉。
治病餘,扣問醫道,抟以節嗜欲、戒性氣、慎言語、謹服食,乃攝養之要,益加禮敬。
義烏以醫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後。
惟抟為最。
所著有《醫學正傳》、《方脈發蒙》、《百字吟》、《半齋稿》行于世。
程朋 按《青州府志》:程朋,樂安人,饒資善醫。
天順間,發粟濟荒,一方賴之。
徐嘉嗣 按《青州府志》:徐嘉嗣,臨淄人,善醫術,活人甚多。
彭賓 按《太平府志》:彭賓,正之子。
天順壬午,乘傳診療諸王,獲重賞。
子輔亦典供禦藥,授王府醫正。
王容 按《太平府志》:王容,字志宏。
天順間,療邊關戰士多愈,授王府良醫副。
蔣宗武 按《武進縣志》:蔣宗武,字季文。
曾袓達善,以醫名吳越間,所著有《醫鏡》三十卷。
宗武益精其業。
明天順間以明醫征入供奉,授太醫院禦醫,升院判院使,進通政使左通政,官至禮部左侍郎。
宗武所治,能取捷效。
周太後不豫,宗武投藥一劑,辄愈。
初,上在幹清宮病目,亦以宗武藥愈。
至是召至便殿,将驟遷以酬之。
宗武固辭,乃命兵部免其戍籍,籍太醫院。
一日進藥,上問以保身養氣之道,宗武對曰:保身莫若寡欲,養氣莫若省心。
上嘉納之。
宗武謹厚寡言,數荷優異,絕無矜色。
出入禁掖數十年,人問以宮中事不答也。
既歸,雖袯襫褴褛之夫,以病叩無不為盡心者。
後子孫業儒。
孫亨自有傳。
周溥 按《河南通志》:周溥,字文淵。
其先浙江會稽人,國初徙居汴城。
溥穎敏嗜學,及長患羸,自度弗起,遇南郡高子明療之而愈。
溥遂從子明,傳黃帝扁鵲之脈書,及諸秘方。
溥受之,且錄且讀三年。
為人診視療治多驗,于是四方迎谒者,絡繹不絕。
其贈贻粟帛之外,奇物異玩,悉謝不受。
溥病時俗多守《局方》,乃發明《素》、《難》及東垣、丹溪之義,為書一編,名曰《方法考源》。
又謂先哲詞義微奧,初學之士,莫能盡解,複着《用藥歌括》若幹首,至今汴之工醫者皆宗之。
成化中,以耆宿诏賜冠帶,年八十七而卒。
陳公賢 按《吳縣志》:陳公賢,字公尚,元季良炳之後也。
良炳孫道,為孟景旸館甥,得傳其業,公賢因以顱囟?頁鳴。
成化中征為醫士,一詣都,念母老即歸。
已複召入禦藥房,旋授禦醫,累奏奇效。
進院判。
孝宗即位,授迪功郎,上章乞歸。
帝曰:如公賢何可使去左右?而請益堅,遂得緻仕。
卒,诏葬祭。
子憲、寵,皆能世其業。
寵,宏治間召入禁典藥,曆官院使,加秩右通政。
武鳴岡 按《介休縣志》:武鳴岡,瓛孫。
趙郡伯召視婦疾,帷數婦試之,至後一人曰:餘都無病,惟此一人始受胎耳。
其夫未知也,曰:以藥驗之必動。
然須小損,更一劑療之,亦不至後患。
已而果然。
郡人何三泉亦業醫,患怔忡頭暈,四肢無力,久不愈。
鳴岡診曰:汝躬炮炙,坐卧藥室中乎?髒腑弱,毒氣所侵也。
飲甘草湯數碗而止。
着效甚多,不具述。
其父武惟真亦能醫,療疾不計利,鳴岡實家傳也。
劉琮 按《六合縣志》:劉琮,應明醫薦,待憲廟,并療鄭世子,授太醫院禦醫,勑進迪功郎。
黃(王扁) 按《儀真縣志》:黃(王扁),字楚祥。
少孤,母教之業儒,刻苦問學。
既而曰:醫,仁術也,苟精之,亦足以濟人,豈必官可行志乎?于是從事《素》、《難》諸家,遂精其業,有名淮揚間。
正統初,征為太醫。
景泰間選入朝,日侍禁近。
院使董肅薦于上,召見便殿,上問(王扁)邑裡年數及所業藥性寒溫諸類,(王扁)敷奏詳明,數荷寵遇焉。
自是掖庭有疾,率召王?扁治辄效,數賜白金文绮。
英宗複辟,益承眷顧,遷禦醫,尋奉诏采藥,勑階修職郎,益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