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二十(上)
關燈
小
中
大
通國稱為醫師,雖貶猶得麗于稱謂焉。
初,秦桧擅權而未張,頗賂上左右以固寵,繼先實表裡之。
當其盛時,勢焰與桧絜,大張去為,而下不論也。
諸大帥率相與父事王,勝在偏校,因韓蕲王以求見,首願為養子,遂帥金陵軍,聞者争效,不以為怪。
桧欲貴其婣族,不自言,每請進繼先之黨與宮。
繼先亦乘間為桧請,諸子至列延閣,金紫盈門,揜顧赇謝,攘市便腴,抑民子女為妾侍,罪不可勝紀,而依憑城社,中外不敢議者三十年。
紹興辛巳六月,蜀人杜莘老為南台,拟擊之而未發。
會邊釁,繼先首辇重寶為南遁計,都城為之騷然。
上聞之,不樂。
劉武忠锜帥京口,請以先發制人之策,決用兵。
上意猶隐忍不決,亶欲以兵應。
繼先素怯,猶幸和議之堅以竊安,因間言于上曰:邊鄙本無事,蓋新進用主兵官,好作弗靖,欲邀功耳。
各斬一二人,和可複固。
上不答,徐謂侍貂曰:是欲我斬劉锜耶?于是素軋其下而不得逞者,頗浸潤及之矣。
金亮索我大臣,廷遣徐嚞、張掄往聘。
亮以非指,使谏議大夫韓汝嘉至盱眙止之,更令遣所索。
奏至,上适在劉婕妤閣,當饋辍食,婕妤怪之,問諸侍貂而得其由,進說寬譬,頗與繼先之言符。
上大驚,問曰:汝安得此?婕妤不能隐,具以所聞對,遂益怒。
丁未,诏婕妤歸别第。
莘老遂上疏列其十罪。
初進讀,玉色猶怫然。
莘老扣榻曰:臣以執法事陛下,不能去一醫,死不敢退。
猶未許。
因密言外議,謂繼先以左道幸,恐謗議叢起,臣且不忍聽。
上始變色首肯。
罷朝,使宣旨曰:朕以顯仁餌汝藥,故假爾寵。
今言者如此,當不複有面目見朕。
期三日有施行,其自圖之!辛亥,遂诏繼先居于福,子孫勒停,都城田宅皆沒官,奴婢之強,鬻者從便。
令下,中外大悅。
繼先以先事聞诏,多藏遠徙,故雖籍不害其富也。
迄今其故居,華棟雕甍,猶号巨室。
一傳而子弟蕩析,至不能家。
或者謂其緻不以道,宜于厚亡。
趙性之作《中興遺史》,載繼先始末極詳,參以所聞而着其事。
《癸辛雜識》:王醫師有二:王繼先,高宗朝國醫,後以德壽宮進藥罔效,安置福州。
王泾亦繼先同時,相先後應奉,後以德壽疾,進涼藥大漸,杖脊鲸海上,後得歸。
所謂禦診王承宣者是也。
《金史》程輝傳:輝拜參知政事,性喜雜學,尤好論醫。
從河間劉守真說,率用涼藥。
神童嘗添壽者方數歲,輝召之,因書醫非細事四字。
添壽塗細字,改書作相。
輝頗慚。
人亦以此為中其病雲。
《剪勝野聞》:徐魏國公達病疽疾笃,帝數往視之。
大集醫徒,治療且久,病少差。
帝忽賜膳,魏公對使者流涕而食之,密令醫人逃去。
未幾告薨,亟報帝。
帝蓬跣擔紙錢,道哭至第,命收斬醫徒。
夫人大哭,出拜帝,帝慰之曰:嫂勿為後慮,有朕存焉。
因為周其後事而去。
《金台紀聞》:金華戴原禮,國初名醫。
常被召至南京,見一醫家,迎求溢戶,酬應不閑,原禮意必深于術者,因注目焉。
按方發劑,皆無他異,退而怪之,日往觀焉。
偶一人求藥者,既去,追而告之曰:臨煎時,下錫一塊。
麾之去。
原禮始大異之。
念無以錫人煎劑法,叩之,答曰:是古方耳。
原禮求得其書,乃饧字耳。
原禮急為正之。
嗚呼!不辨饧錫而醫者,世胡可以弗謹哉? 《長安客話》:太醫院例,于端陽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蝦蟆擠酥以合藥,制紫金錠。
某張大其事,備鼓吹旗旛,喧阗以往。
有嘲以詩曰: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擁霓旌。
入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蝦蟆剜眼睛。
民間婦有精通方脈者,由各衙門選取,以至司禮監禦醫。
會選中者,著名籍以侍诏,婦女多榮之,名曰醫婆。
《塵餘》:有名醫将入蜀,見負薪者,猛汗于河中浴。
醫曰:此人必死,随而救之。
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細切,熱面澆之,食之,汗出如雨。
醫曰:貧下人且知藥,況富貴乎?遂不入蜀。
《霏雪錄》:木鼈不可服。
蘇門一人生二子,皆切愛之,恣其食啖,遂成痞疾。
其父得一方,以木鼈煮豬肉食之。
其次者當夜死,明日長者死。
愚人不謹,輕信妄為,至殺其二子,悲哉!友人馬君文誠得方書一帙,亦載此方,故為注其事于左以為戒。
此仁之一端也。
一童子頭有瘍,遇人以藥敷之,童子頭癢不可忍,爬搔見血,至以頭觸柱,至夕竟死。
蓋其藥有砒,見血即害人矣。
吾聞之文誠雲。
《澗泉日記》:李生者,居餘幹門外,善貨殖,日賣養脾丸于市,嘗揭巨榜于前曰:不使丁香木香合,則天誅地滅。
家畜二婢,以事炮制。
李一旦飲醉,而溺死于河,其家弗知也,但惟連日弗歸,遣親信四方尋求,略無蹤迹。
洎官驗視,或有報其家者,亟前詣之,已腐敗,僅能辨認,欲求免洗滌,已不及矣。
遂藁葬于藂冢間,立木牌于墳,雲:賈藥李郎中之墓。
或有題于牌後曰:賣藥李郎中,昂藏辨不窮。
一朝天賜報,溺死運河東。
未幾,家計蕭然,其妻遣去二婢,尋棄所居,攜二子以事人。
或有問于妻曰:爾夫修合不苟,天當佑之,何返報之酷耶?他日,後夫醉之以酒,扣之,妻雲:向所遣去二婢,先夫專委之修合,一名曰木香,一名曰丁香,其實不用二藥也。
故受斯報雲。
初,秦桧擅權而未張,頗賂上左右以固寵,繼先實表裡之。
當其盛時,勢焰與桧絜,大張去為,而下不論也。
諸大帥率相與父事王,勝在偏校,因韓蕲王以求見,首願為養子,遂帥金陵軍,聞者争效,不以為怪。
桧欲貴其婣族,不自言,每請進繼先之黨與宮。
繼先亦乘間為桧請,諸子至列延閣,金紫盈門,揜顧赇謝,攘市便腴,抑民子女為妾侍,罪不可勝紀,而依憑城社,中外不敢議者三十年。
紹興辛巳六月,蜀人杜莘老為南台,拟擊之而未發。
會邊釁,繼先首辇重寶為南遁計,都城為之騷然。
上聞之,不樂。
劉武忠锜帥京口,請以先發制人之策,決用兵。
上意猶隐忍不決,亶欲以兵應。
繼先素怯,猶幸和議之堅以竊安,因間言于上曰:邊鄙本無事,蓋新進用主兵官,好作弗靖,欲邀功耳。
各斬一二人,和可複固。
上不答,徐謂侍貂曰:是欲我斬劉锜耶?于是素軋其下而不得逞者,頗浸潤及之矣。
金亮索我大臣,廷遣徐嚞、張掄往聘。
亮以非指,使谏議大夫韓汝嘉至盱眙止之,更令遣所索。
奏至,上适在劉婕妤閣,當饋辍食,婕妤怪之,問諸侍貂而得其由,進說寬譬,頗與繼先之言符。
上大驚,問曰:汝安得此?婕妤不能隐,具以所聞對,遂益怒。
丁未,诏婕妤歸别第。
莘老遂上疏列其十罪。
初進讀,玉色猶怫然。
莘老扣榻曰:臣以執法事陛下,不能去一醫,死不敢退。
猶未許。
因密言外議,謂繼先以左道幸,恐謗議叢起,臣且不忍聽。
上始變色首肯。
罷朝,使宣旨曰:朕以顯仁餌汝藥,故假爾寵。
今言者如此,當不複有面目見朕。
期三日有施行,其自圖之!辛亥,遂诏繼先居于福,子孫勒停,都城田宅皆沒官,奴婢之強,鬻者從便。
令下,中外大悅。
繼先以先事聞诏,多藏遠徙,故雖籍不害其富也。
迄今其故居,華棟雕甍,猶号巨室。
一傳而子弟蕩析,至不能家。
或者謂其緻不以道,宜于厚亡。
趙性之作《中興遺史》,載繼先始末極詳,參以所聞而着其事。
《癸辛雜識》:王醫師有二:王繼先,高宗朝國醫,後以德壽宮進藥罔效,安置福州。
王泾亦繼先同時,相先後應奉,後以德壽疾,進涼藥大漸,杖脊鲸海上,後得歸。
所謂禦診王承宣者是也。
《金史》程輝傳:輝拜參知政事,性喜雜學,尤好論醫。
從河間劉守真說,率用涼藥。
神童嘗添壽者方數歲,輝召之,因書醫非細事四字。
添壽塗細字,改書作相。
輝頗慚。
人亦以此為中其病雲。
《剪勝野聞》:徐魏國公達病疽疾笃,帝數往視之。
大集醫徒,治療且久,病少差。
帝忽賜膳,魏公對使者流涕而食之,密令醫人逃去。
未幾告薨,亟報帝。
帝蓬跣擔紙錢,道哭至第,命收斬醫徒。
夫人大哭,出拜帝,帝慰之曰:嫂勿為後慮,有朕存焉。
因為周其後事而去。
《金台紀聞》:金華戴原禮,國初名醫。
常被召至南京,見一醫家,迎求溢戶,酬應不閑,原禮意必深于術者,因注目焉。
按方發劑,皆無他異,退而怪之,日往觀焉。
偶一人求藥者,既去,追而告之曰:臨煎時,下錫一塊。
麾之去。
原禮始大異之。
念無以錫人煎劑法,叩之,答曰:是古方耳。
原禮求得其書,乃饧字耳。
原禮急為正之。
嗚呼!不辨饧錫而醫者,世胡可以弗謹哉? 《長安客話》:太醫院例,于端陽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蝦蟆擠酥以合藥,制紫金錠。
某張大其事,備鼓吹旗旛,喧阗以往。
有嘲以詩曰: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擁霓旌。
入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蝦蟆剜眼睛。
民間婦有精通方脈者,由各衙門選取,以至司禮監禦醫。
會選中者,著名籍以侍诏,婦女多榮之,名曰醫婆。
《塵餘》:有名醫将入蜀,見負薪者,猛汗于河中浴。
醫曰:此人必死,随而救之。
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細切,熱面澆之,食之,汗出如雨。
醫曰:貧下人且知藥,況富貴乎?遂不入蜀。
《霏雪錄》:木鼈不可服。
蘇門一人生二子,皆切愛之,恣其食啖,遂成痞疾。
其父得一方,以木鼈煮豬肉食之。
其次者當夜死,明日長者死。
愚人不謹,輕信妄為,至殺其二子,悲哉!友人馬君文誠得方書一帙,亦載此方,故為注其事于左以為戒。
此仁之一端也。
一童子頭有瘍,遇人以藥敷之,童子頭癢不可忍,爬搔見血,至以頭觸柱,至夕竟死。
蓋其藥有砒,見血即害人矣。
吾聞之文誠雲。
《澗泉日記》:李生者,居餘幹門外,善貨殖,日賣養脾丸于市,嘗揭巨榜于前曰:不使丁香木香合,則天誅地滅。
家畜二婢,以事炮制。
李一旦飲醉,而溺死于河,其家弗知也,但惟連日弗歸,遣親信四方尋求,略無蹤迹。
洎官驗視,或有報其家者,亟前詣之,已腐敗,僅能辨認,欲求免洗滌,已不及矣。
遂藁葬于藂冢間,立木牌于墳,雲:賈藥李郎中之墓。
或有題于牌後曰:賣藥李郎中,昂藏辨不窮。
一朝天賜報,溺死運河東。
未幾,家計蕭然,其妻遣去二婢,尋棄所居,攜二子以事人。
或有問于妻曰:爾夫修合不苟,天當佑之,何返報之酷耶?他日,後夫醉之以酒,扣之,妻雲:向所遣去二婢,先夫專委之修合,一名曰木香,一名曰丁香,其實不用二藥也。
故受斯報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