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着有醫書及經驗奇方,多出自創。
可封,三仕學官,皆砥節立名,有賢聲,遷國學,三疏緻仕,以故未究其用。
車國瑞 按《進賢縣志》:車國瑞,字玉衡,以醫術選太醫院吏目。
李應龍 按《進賢縣志》:李應龍,字熙寰,太醫院吏目,以醫術馳名舒廬之間,為人灑脫,肝膽真切。
支喬望 按《進賢縣志》:支喬望,字蘭嵎,以醫術著名,縣舉鄉飲。
章益振 按《進賢縣志》:章益振,字九河,以醫術馳名皖桐間,卿大夫士悉敬禮之。
唐貴卿 按《太平府志》:唐貴卿,以婦人科名,官王府醫副。
唐正卿 按《太平府志》:唐正卿,貴卿弟也,亦善醫,有奇效。
環郡數百裡宿舂就診,不計有無,人服其德。
周簠 按《聊城縣志》:周簠,儒醫,順天人,居郡城,投太醫院禦醫,所注有《素問》諸書。
王光隆 按《觀城縣志》:王光隆,鄉黨以仁厚稱。
少業儒,見時證,邑無良醫,遂棄儒習醫,精究岐黃,救活甚衆,且不較酬,貧人感其施濟。
胡忠 按《金華府志》:胡忠,字彥信,湯溪人。
淹貫羣籍手史,尤精醫術,活人甚衆。
嘗卻饋謝,出粟濟貧。
晚号琳湖。
孫世贊 按《莘縣志》:孫世贊,字鬯環,庠生。
七歲事孀母,晨昏定省,四十餘年無少懈。
與兄同居,克盡友讓,庭訓子侄,日以天理二字,為讀書根本,援古證今,語意悚切。
生平氣度沖和,喜施予,周貧乏。
辛巳瘟疫大行,傾囊施藥,全活不計其數。
濟世之願,期終其身,邑裡愛慕。
年七旬餘,公舉鄉飲介賓。
楊名遠【楊淑桢】 按《巢縣志》:楊名遠,号萬裡,昭勇将軍義之後。
相傳義晚年告老家居,留心仁術,有名醫以女科醫術谒,義因命其次子師之,遂精其術,大顯于時。
由是傳其子孫,沿及名遠,為第八代,專精緻神,益光袓烈。
凡楊氏之習醫者,以名遠為重望。
傳其子英山,籍廪生。
淑桢為第九代,幼年随其從袓衡州避南嶽山,又遇高僧,為廣其醫理,授以内外名方,楊氏之傳,更增式廓焉。
王衎之 按《嘉興府志》:王衎之,字甯野。
少失恃,事繼母至孝。
居父喪,哀毀盡禮。
博洽羣書,宏通仙釋。
中歲精岐黃術,治人疾有奇效。
尤善書法,凡名院扁,皆多手筆。
天啟間,神解于武康山中。
姚美 按《桐廬縣志》:姚美,坊郭人,天啟間,授太醫院吏目。
支喬楚 按《進賢縣志》:支喬楚,字寰沖,醫名甚着,天啟間授太醫院吏目。
熊元會 按《進賢縣志》:熊元會,字運隆,以醫術行邑裡,聶尹贈篇回春妙手四字。
羅憲順 按《新城縣志》:羅憲順,字文溪,宜黃棠陰裡人,以醫來新城,治病無不立效,新人士德之,不聽去,因留家焉。
居東坊菜園巷,與塗冢宰國鼎家鄰,順與為布衣交,既登第,為投太醫院吏目。
天啟丙寅冬,吳邑侯、之屏,以鄉大賓禮之。
順相貌魁偉,美須髯,與人交,溫藹可掬。
常遊湖廣,遇異人授以神仙之術,每對人言,确稱有接命法。
晚嘗制藥施人。
年八十二,寝疾三日而卒。
王思中 按《吳江縣志》:王思中,字建甫。
少攻醫,精于切脈,洞見病源,恒出新意,制方投之辄效。
海鹽彭氏,巨室也,其媳方婚而病煩懑欲絕,諸醫莫知所為。
思中診視,令盡去帷幔窗棂并房中什器,密求蟹臍炙脆,研入藥中服之,頓痊。
詢其故?曰:此乃中漆氣毒耳。
邑周氏患發熱欬嗽,以陰虛内傷治之,愈劇,經月不得眠。
思中診之曰:此謂懸飲,乃郁氣所緻,氣不升降,則湯液停積,漸成飲囊,法當開郁行氣以消之。
每劑,用荷葉蒂七枚,一服而鼾睡,數日平複。
鹽院某行部,至常州,病膈證不起,諸太醫麏集,皆技窮。
思中至,曰:此是關而非膈,可治也。
乃以半夏曲一兩為君,制劑與服,不半月,動履如常。
又有人患瘡疹,陰囊腫脹如升,不能跬步。
思中曰:此瘡蠱也。
就外利劑中,加麥稈四十九莖,遂消。
其奇驗皆此類。
一時推為和緩,三吳冠蓋,叩其門者,無虛日。
諸名公多作醫效記贈之。
萬曆中,授南京太醫院吏目。
天啟中卒,年七十三。
程公禮【程邦賢蔣氏程相方氏】 按《幼幼全書》:程公禮,字耆祥,休甯豐大基人。
幼有至性,事父雲端,母吳孝謹,晨昏不離。
長娶吳氏,相敬如賓。
恒念貧無以濟人,乃夙夜研究方書,遂博通《素》、《難》百家言,所經診治諸驗,詳醫學傳。
着有《醫家正統》、《行仁輯要》、《保赤方略》藏于家。
子邦賢,字君敬,少業儒,克禀庭訓,不苟訾笑,與人言,必慷慨語曰:為臣必忠,為子必孝。
甲申乙酉間,遭父公禮喪,哀毀踰禮,幾于滅性。
會聞京息,投缳赴溺者再,妻蔣氏救免,日夜哭泣不絕聲,七日勺飲不入口,項下頓發大瘿,自是甘廢棄,變服為道士,專心内典,課三子業,父所遺方書,皆于幼科獨神。
有溪南吳翁子七歲,病危時,季冬邦賢診之,亟命掘坑埋兒,使露頭面,以涼水周身澆灌。
其家素知其奇,從之,兒頓蘇。
其他神效多類此。
撰有《醫集大成》,未竣而卒。
人因其項有大瘿,皆稱為程大瘿先生。
蔣,歙邑皇墩女也,深得壺中秘妙。
一日,邦賢他出,有村妪抱初生七日兒至,糞門無孔,腹脹垂絕。
蔣詢其出胎能飲,知非髒俯有隔,特谷道未分耳。
暗袖刃,酌分毫刺之,胎矢随出;仍用綿撚蘸蜜,令時通潤,以防複閉,兒得無恙。
次子相,字子位,天性孝友,事父母先意承志,待昆弟推産讓财,醫術之精,診驗不可勝舉,其詳俱載家乘。
為人倜傥好義,稍有赢餘,即儲倉谷,以備族裡緩急。
他如修橋路,施棺笠,放生埋死,一切濟人利物事,每傾囊不惜。
有族仆葉及胡姓仆俞,糞金跳梁,相以公憤,前後力陳于郡守朱,兩奴卒服其辜。
慨鄉俗不古,設立條教,勤勤懇懇,一時鄉子弟鹹知禮義。
年五十九卒。
裡人赴吊者多行哭失聲。
相妻方氏,明識人也,亦精幼科。
相既讓财産于昆弟,孑居城南方,乃内操井臼,外診嬰兒,求治者日盈,坐計所全活,歲不下千人,逐緻道路啧啧,有女先生勝男先生之稱。
門以内,事無大小皆方獨任,以故相四十餘年,毫無内顧,得畢展其生平見義必為之素志。
性尤貞淑,視妾子與侄,一如己子,衣服飲食,無纖芥私。
每朔望,戒諸子曰:汝父嘗憾命蹇,寡兄弟而分處。
今汝等多人,若少懷貳,非父志也。
子十人,孫二十餘,鹹奉命唯謹,今有克家者。
魯烈 按《平湖縣志》:魯烈,字懷陽,好讀太元,遂悟醫理,浮沉諸生間,後以貢授澧州學正。
每于講業外,劇談長桑君術,起人膏肓,多奇中。
百餘歲卒。
姚井 按《平湖縣志》:姚井,精于醫,尤工針灸,活人甚衆。
所得金,辄捐助戚裡之不能婚葬者。
馮煦 按《平湖縣志》:馮煦,号暢谷,少為諸生,兼精上池術。
邑宰顧廷對擢禦史,出按江右,患蠱疾,諸醫罔效。
廷對歎曰:必馮生到,吾方有命耳。
渖臬星夜檄迎,比至,不數劑而愈。
一日,與裡中張方伯宴,忽目一優曰:此不久活矣。
越宿,嘔血死。
以貢授羅山知縣。
陸金 按《平湖縣志》:陸金,号雲峰,自華亭徙湖。
每旦啟戶,病者鱗集,以入門先後為切脈叙。
二子:道光,号明旸;道充,号賓旸。
道光精幼科。
一兒多食果腹脹,醫罔效。
光取桂、麝、瑞香三味為丸,服之立愈。
一兒染奇證,四肢堅不可屈。
光曰:此非藥可療。
舉傘覆之,遶床焚安息、沉、檀,兒即平複;少間,又發屑沉香飲之,遂瘳。
道充,諸生,亦精醫,人稱二難。
有《陸氏金鏡錄》。
光子從谕,進士。
充子從诰,舉人。
唐守元 按《平湖縣志》:唐守元,号吾春,璜溪人,贅于陸,因傳其業。
一婦人偶食羊,聞呼未及吞而應,逾月病發,淹及兩年。
守元曰:此必胷有宿物。
家人曰:兩年不食矣。
曰:試以我藥投之。
既而大吐,痰塊中裹羊肉一巒,遂愈。
又祝氏兒患痘,遍身血迸無罅,守元搗藥塗其身,摻藥鋪裀褥上,卷起倒豎床前。
合家駭啼,叱曰:若輩勿啼,此名蛇殼痘,氣必用逆乃得脫。
已而皮膚解裂如蛇脫然,遂愈。
新帶顧氏男,痘後目瞽。
守元曰:惜我見之晚,當先開一目,三年俱複明。
果驗。
《醫鑒》、《醫林繩墨》、《後金鏡錄》,皆其手輯。
吳悅 按《平湖縣志》:吳悅,号三峯,少讀書明敏,遘危疾,遂精岐黃術,征為太醫院使,熹宗三賜金币。
徐桂庵【徐光瑞】 按《平湖縣志》:徐桂庵,以字行,華亭人,善養生,僑居當湖,以刀圭活人。
子光瑞,号樂庵,以攻制藝,精易理,累試不售,乃出桂庵遺書讀之,所治多神驗。
與沈司業懋孝為世交。
子孫皆能世其業。
張培 按《平湖縣志》:張培,字抱一,諸生,有文譽,性澹泊,中年無子,遂以醫自顯。
精痘疹,雖貧苦者,不避風雨趨視也。
善寫山水,時攜好友往來天目笠澤間,自号曰畫襌。
疾革,悉取平生名畫書籍古玩器,名諸好友分贈之。
又罄橐中金,散諸蘭若,翛然而逝。
可封,三仕學官,皆砥節立名,有賢聲,遷國學,三疏緻仕,以故未究其用。
車國瑞 按《進賢縣志》:車國瑞,字玉衡,以醫術選太醫院吏目。
李應龍 按《進賢縣志》:李應龍,字熙寰,太醫院吏目,以醫術馳名舒廬之間,為人灑脫,肝膽真切。
支喬望 按《進賢縣志》:支喬望,字蘭嵎,以醫術著名,縣舉鄉飲。
章益振 按《進賢縣志》:章益振,字九河,以醫術馳名皖桐間,卿大夫士悉敬禮之。
唐貴卿 按《太平府志》:唐貴卿,以婦人科名,官王府醫副。
唐正卿 按《太平府志》:唐正卿,貴卿弟也,亦善醫,有奇效。
環郡數百裡宿舂就診,不計有無,人服其德。
周簠 按《聊城縣志》:周簠,儒醫,順天人,居郡城,投太醫院禦醫,所注有《素問》諸書。
王光隆 按《觀城縣志》:王光隆,鄉黨以仁厚稱。
少業儒,見時證,邑無良醫,遂棄儒習醫,精究岐黃,救活甚衆,且不較酬,貧人感其施濟。
胡忠 按《金華府志》:胡忠,字彥信,湯溪人。
淹貫羣籍手史,尤精醫術,活人甚衆。
嘗卻饋謝,出粟濟貧。
晚号琳湖。
孫世贊 按《莘縣志》:孫世贊,字鬯環,庠生。
七歲事孀母,晨昏定省,四十餘年無少懈。
與兄同居,克盡友讓,庭訓子侄,日以天理二字,為讀書根本,援古證今,語意悚切。
生平氣度沖和,喜施予,周貧乏。
辛巳瘟疫大行,傾囊施藥,全活不計其數。
濟世之願,期終其身,邑裡愛慕。
年七旬餘,公舉鄉飲介賓。
楊名遠【楊淑桢】 按《巢縣志》:楊名遠,号萬裡,昭勇将軍義之後。
相傳義晚年告老家居,留心仁術,有名醫以女科醫術谒,義因命其次子師之,遂精其術,大顯于時。
由是傳其子孫,沿及名遠,為第八代,專精緻神,益光袓烈。
凡楊氏之習醫者,以名遠為重望。
傳其子英山,籍廪生。
淑桢為第九代,幼年随其從袓衡州避南嶽山,又遇高僧,為廣其醫理,授以内外名方,楊氏之傳,更增式廓焉。
王衎之 按《嘉興府志》:王衎之,字甯野。
少失恃,事繼母至孝。
居父喪,哀毀盡禮。
博洽羣書,宏通仙釋。
中歲精岐黃術,治人疾有奇效。
尤善書法,凡名院扁,皆多手筆。
天啟間,神解于武康山中。
姚美 按《桐廬縣志》:姚美,坊郭人,天啟間,授太醫院吏目。
支喬楚 按《進賢縣志》:支喬楚,字寰沖,醫名甚着,天啟間授太醫院吏目。
熊元會 按《進賢縣志》:熊元會,字運隆,以醫術行邑裡,聶尹贈篇回春妙手四字。
羅憲順 按《新城縣志》:羅憲順,字文溪,宜黃棠陰裡人,以醫來新城,治病無不立效,新人士德之,不聽去,因留家焉。
居東坊菜園巷,與塗冢宰國鼎家鄰,順與為布衣交,既登第,為投太醫院吏目。
天啟丙寅冬,吳邑侯、之屏,以鄉大賓禮之。
順相貌魁偉,美須髯,與人交,溫藹可掬。
常遊湖廣,遇異人授以神仙之術,每對人言,确稱有接命法。
晚嘗制藥施人。
年八十二,寝疾三日而卒。
王思中 按《吳江縣志》:王思中,字建甫。
少攻醫,精于切脈,洞見病源,恒出新意,制方投之辄效。
海鹽彭氏,巨室也,其媳方婚而病煩懑欲絕,諸醫莫知所為。
思中診視,令盡去帷幔窗棂并房中什器,密求蟹臍炙脆,研入藥中服之,頓痊。
詢其故?曰:此乃中漆氣毒耳。
邑周氏患發熱欬嗽,以陰虛内傷治之,愈劇,經月不得眠。
思中診之曰:此謂懸飲,乃郁氣所緻,氣不升降,則湯液停積,漸成飲囊,法當開郁行氣以消之。
每劑,用荷葉蒂七枚,一服而鼾睡,數日平複。
鹽院某行部,至常州,病膈證不起,諸太醫麏集,皆技窮。
思中至,曰:此是關而非膈,可治也。
乃以半夏曲一兩為君,制劑與服,不半月,動履如常。
又有人患瘡疹,陰囊腫脹如升,不能跬步。
思中曰:此瘡蠱也。
就外利劑中,加麥稈四十九莖,遂消。
其奇驗皆此類。
一時推為和緩,三吳冠蓋,叩其門者,無虛日。
諸名公多作醫效記贈之。
萬曆中,授南京太醫院吏目。
天啟中卒,年七十三。
程公禮【程邦賢蔣氏程相方氏】 按《幼幼全書》:程公禮,字耆祥,休甯豐大基人。
幼有至性,事父雲端,母吳孝謹,晨昏不離。
長娶吳氏,相敬如賓。
恒念貧無以濟人,乃夙夜研究方書,遂博通《素》、《難》百家言,所經診治諸驗,詳醫學傳。
着有《醫家正統》、《行仁輯要》、《保赤方略》藏于家。
子邦賢,字君敬,少業儒,克禀庭訓,不苟訾笑,與人言,必慷慨語曰:為臣必忠,為子必孝。
甲申乙酉間,遭父公禮喪,哀毀踰禮,幾于滅性。
會聞京息,投缳赴溺者再,妻蔣氏救免,日夜哭泣不絕聲,七日勺飲不入口,項下頓發大瘿,自是甘廢棄,變服為道士,專心内典,課三子業,父所遺方書,皆于幼科獨神。
有溪南吳翁子七歲,病危時,季冬邦賢診之,亟命掘坑埋兒,使露頭面,以涼水周身澆灌。
其家素知其奇,從之,兒頓蘇。
其他神效多類此。
撰有《醫集大成》,未竣而卒。
人因其項有大瘿,皆稱為程大瘿先生。
蔣,歙邑皇墩女也,深得壺中秘妙。
一日,邦賢他出,有村妪抱初生七日兒至,糞門無孔,腹脹垂絕。
蔣詢其出胎能飲,知非髒俯有隔,特谷道未分耳。
暗袖刃,酌分毫刺之,胎矢随出;仍用綿撚蘸蜜,令時通潤,以防複閉,兒得無恙。
次子相,字子位,天性孝友,事父母先意承志,待昆弟推産讓财,醫術之精,診驗不可勝舉,其詳俱載家乘。
為人倜傥好義,稍有赢餘,即儲倉谷,以備族裡緩急。
他如修橋路,施棺笠,放生埋死,一切濟人利物事,每傾囊不惜。
有族仆葉及胡姓仆俞,糞金跳梁,相以公憤,前後力陳于郡守朱,兩奴卒服其辜。
慨鄉俗不古,設立條教,勤勤懇懇,一時鄉子弟鹹知禮義。
年五十九卒。
裡人赴吊者多行哭失聲。
相妻方氏,明識人也,亦精幼科。
相既讓财産于昆弟,孑居城南方,乃内操井臼,外診嬰兒,求治者日盈,坐計所全活,歲不下千人,逐緻道路啧啧,有女先生勝男先生之稱。
門以内,事無大小皆方獨任,以故相四十餘年,毫無内顧,得畢展其生平見義必為之素志。
性尤貞淑,視妾子與侄,一如己子,衣服飲食,無纖芥私。
每朔望,戒諸子曰:汝父嘗憾命蹇,寡兄弟而分處。
今汝等多人,若少懷貳,非父志也。
子十人,孫二十餘,鹹奉命唯謹,今有克家者。
魯烈 按《平湖縣志》:魯烈,字懷陽,好讀太元,遂悟醫理,浮沉諸生間,後以貢授澧州學正。
每于講業外,劇談長桑君術,起人膏肓,多奇中。
百餘歲卒。
姚井 按《平湖縣志》:姚井,精于醫,尤工針灸,活人甚衆。
所得金,辄捐助戚裡之不能婚葬者。
馮煦 按《平湖縣志》:馮煦,号暢谷,少為諸生,兼精上池術。
邑宰顧廷對擢禦史,出按江右,患蠱疾,諸醫罔效。
廷對歎曰:必馮生到,吾方有命耳。
渖臬星夜檄迎,比至,不數劑而愈。
一日,與裡中張方伯宴,忽目一優曰:此不久活矣。
越宿,嘔血死。
以貢授羅山知縣。
陸金 按《平湖縣志》:陸金,号雲峰,自華亭徙湖。
每旦啟戶,病者鱗集,以入門先後為切脈叙。
二子:道光,号明旸;道充,号賓旸。
道光精幼科。
一兒多食果腹脹,醫罔效。
光取桂、麝、瑞香三味為丸,服之立愈。
一兒染奇證,四肢堅不可屈。
光曰:此非藥可療。
舉傘覆之,遶床焚安息、沉、檀,兒即平複;少間,又發屑沉香飲之,遂瘳。
道充,諸生,亦精醫,人稱二難。
有《陸氏金鏡錄》。
光子從谕,進士。
充子從诰,舉人。
唐守元 按《平湖縣志》:唐守元,号吾春,璜溪人,贅于陸,因傳其業。
一婦人偶食羊,聞呼未及吞而應,逾月病發,淹及兩年。
守元曰:此必胷有宿物。
家人曰:兩年不食矣。
曰:試以我藥投之。
既而大吐,痰塊中裹羊肉一巒,遂愈。
又祝氏兒患痘,遍身血迸無罅,守元搗藥塗其身,摻藥鋪裀褥上,卷起倒豎床前。
合家駭啼,叱曰:若輩勿啼,此名蛇殼痘,氣必用逆乃得脫。
已而皮膚解裂如蛇脫然,遂愈。
新帶顧氏男,痘後目瞽。
守元曰:惜我見之晚,當先開一目,三年俱複明。
果驗。
《醫鑒》、《醫林繩墨》、《後金鏡錄》,皆其手輯。
吳悅 按《平湖縣志》:吳悅,号三峯,少讀書明敏,遘危疾,遂精岐黃術,征為太醫院使,熹宗三賜金币。
徐桂庵【徐光瑞】 按《平湖縣志》:徐桂庵,以字行,華亭人,善養生,僑居當湖,以刀圭活人。
子光瑞,号樂庵,以攻制藝,精易理,累試不售,乃出桂庵遺書讀之,所治多神驗。
與沈司業懋孝為世交。
子孫皆能世其業。
張培 按《平湖縣志》:張培,字抱一,諸生,有文譽,性澹泊,中年無子,遂以醫自顯。
精痘疹,雖貧苦者,不避風雨趨視也。
善寫山水,時攜好友往來天目笠澤間,自号曰畫襌。
疾革,悉取平生名畫書籍古玩器,名諸好友分贈之。
又罄橐中金,散諸蘭若,翛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