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一

關燈
為朱丹溪門人,及李肅遊松江,遂占籍焉,醫名日振。

    永樂初,膺薦拜松江府醫學正科。

    年幾七旬,複被召,拜命即行,奏對稱旨,賜金織段服二襲,日食大官。

    未幾扈駕北征,給以從人名馬及諸禦寒之具。

    或惜其年老,不勝跋涉,肅正色曰:恭逢萬乘,為天下蒼生而行,吾何敢以老身為惜,不思報上恩哉!子敬舉,永樂丁酉鄉科,念肅年老,上疏乞就祿養,特授上海儒學訓導。

    遇假必放舟泝潮,夕發曉至,上堂拜壽,信宿而返,如是者十載。

    孫祥,天順丁醜進士。

     韓彜【韓奭】 按《蘇州府志》:韓彜,凝次子,少失母,育于兄奕為後,因名诒孫,字子翼,洪武間為府醫學正科。

    從兄奭,字公茂,少禀學于奕,永樂初為燕府良醫正,從成袓靖難,擢院判。

    上問其有弟否?答以弟诒孫,嘗師事臣,召授禦醫,改今名,字公達,賜第緻和街。

    尋升院判。

    奭肩随彜,上命并行,超升奭為院使,扈駕北巡。

    九年歸京,卒,三品欽葬。

    而陰陽家相穴,乃瘗水中,遠托夢于上,謝曰:臣雖荷賜,榮終骨肉,今魚而灌潤之,害莫可任。

    上即命官徙葬。

    上患腹痛,彜奏曰:聖體所患,須用雷丸、大黃、木香等劑,服之,下蟲六十二條。

    蓋彜知上嗜水芹,善生蟲,積久成此病。

    愈,賜裘馬,複賜第大明門内。

    上欲隆賞,彜奏奭子傳南儋衛軍,上命右府除戍,又授傳官禦醫。

    奕卒,彜陳情,得假歸葬,仍給葬費。

    十一年,彜随駕北巡歸,病不能朝,上命中貴視疾,遣人龜蔔,既沒,悼歎賜葬,祭視三品。

    奕子有,字伯承;從子襄,字克缵。

    有子充,字克美。

    皆守世業。

     趙道震 按《定遠縣志》:趙道震,字處仁,金華人,精于醫,凡軒岐以下諸書,靡不精究,受學丹溪,所造益深。

    洪武己巳,徙籍定遠,活人頗多,未嘗言利。

    永樂丙戌,上命行人召修大典運氣書,震董其事,歸而課子醫,業暇則歌楚辭以自适。

    卒年八十四。

    所著有《傷寒類證》傳于世。

     陳以誠 按《嘉興府志》:陳以誠,号處夢,楓泾人,善詩畫,尤精于醫。

    永樂間,應選隸太醫院,累從中使鄭和往西洋諸國,擢院判歸。

    臨終作詩,有九重每進千金劑,四海曾乘萬斛船之句。

     許景芳【許敬】 按《嘉興府志》:許敬,字孟寅,世為感化鄉人。

    袓文達,父景芳,皆以醫鳴。

    江南治齒痛者,許為之最。

    永樂間,景芳以院使戴原禮薦召至京,受知仁宗,錫赉洊加,改梁府良醫正,引年還鄉卒。

    子敬世其業,有聲宣德間,院使蔣主善薦入内院。

    英宗患喉風,更數醫弗效,敬進绛雪噙之,遂愈。

    上喜甚,賜以羊酒,拜太醫院禦醫,賜勑獎谕。

    年七十緻仕。

    有《經驗》三卷藏于家。

     王伯承【沈仲實沈承先】 按《昆山縣志》:王履子伯承,能繼其武,永樂中,以醫鳴于兩京,後卒無嗣,盡以其秘傳之壻沈仲實雲。

    仲實号松岩,有士行。

    仲實之孫承先,亦善醫,不嗜利。

    縣令方豪以其能愈母疾,大書助孝二字以贈之。

     陸昂 按《鄞縣志》:陸昂,字季高。

    始居會稽,遷于鄞。

    自幼習舉進士業,凡經史百家翰墨,無不旁搜博覽。

    性剛方,與人寡合。

    已而父病,遂棄其業,攻岐黃書以醫自給,周旋調護,親獲耆年,聲名大着,叩者如市。

    永樂初,辟至京師,預修《蘭台金匮》、《元機素要》等書。

     彭正 按《江南通志》:彭正,字思直,太平府人,永樂以良醫再使西洋。

    子賓世其業。

     陳貴 按《德清縣志》:陳貴,黃安村人。

    明永樂中,領本縣醫學訓科。

    文皇患背癰,诏征天下名醫,邑以貴應,上召赴京,進秘方服之,立愈。

    命加一品服,陛辭南歸,号為南金先生。

    及卒,遣華亭翰林張益撰文祭之。

     陸完 按《德清縣志》:陸完,字用全,号橘庵,世醫頤之子,授指揮,劑有獨得之妙。

    凡病有甚危者,諸醫縮手,完至診視,或許以不死,則竟以無恙。

     韓履祥 按《浙江通志》:韓履祥,海鹽澉浦人,讀書能詩,尤精于醫,切脈斷人生死,隔歲辄中。

    洪武中選為禦醫,成袓尤加恩遇,遍遊公卿間。

    四世孫本,亦精其業。

     駱善由 按《舒城縣志》:駱善由,名醫,永樂間任太醫院判。

     金子性 按《永嘉縣志》:金子性,其先世得異傳,故世業醫。

    永樂六年制丸以進,授太醫院,後賜鈔歸田養老。

     倪讓 按《高淳縣志》:倪讓,精通醫理,遇奇病,勿事刀圭,悉取效。

    洪武二年點入醫版,永樂元年授醫官,命有司給獎。

    其十餘世孫泰昌應别有傳。

     蔣武生 按《儀真縣志》:蔣武生,字用文,少讀書過目成誦,六歲,有贈裡師萬年松者,賦詩曰:使者來西嶽,采松雲萬年。

    佳名雖自好,何不長參天?師驚喜曰:是兒已見不凡。

    随父任,公暇必質所業,聞說無疑問。

    父奇之曰:吾有嗣矣。

    父殁,乃習醫,會同黜異,得其要而綜之。

    決死生,定緩急,治效無一弗中。

    當路薦入太醫院。

    時戴原禮為院使,擅其業,人靡有當意者,及見用文,喜曰:君儒而為醫,吾道昌矣。

    遂言于上,授禦醫。

    太宗禦極,用文屢承眷顧。

    會車駕北巡,仁宗以東宮監國,用文侍上前随事獻規。

    上嘗問保和之要,用文對曰:在養正氣。

    正氣完則邪氣無自而入。

    又問:禦醫效率緩何也?用文對曰:善治者必固本,急之恐傷其原。

    上皆稱善。

    永樂間,遷承直郎太醫院判。

    丙申,考績最,升承德郎。

    上嘗命工部為營第室,用文叩頭謝曰:臣荷恩遇莫能報,又敢糜公費,不益愧悚乎?再辭乃止。

    甲辰,謝病上疏乞歸,詞意懇切,末有清心寡欲,慎加調保,以綿聖治,以慰萬方等語。

    上覽疏驚歎,明日,遣中貴赉敕慰谕,用文力疾讀之,顧謂其子敬忠曰:荷國洪休,萬弗酬一。

    歸語諸兄弟,宜竭忠孝以繼吾志。

    遂終,年七十有四。

    仁宗即位,遣中官陳義乘傳護喪,歸建祠墓。

    用文生平嗜學顔,私室曰靜學。

    有《詩治效方論》行世。

    洪熙元年,官其子主善為院判,亦能共職。

    笃學好古,取商書克一語名齋,中丞吳納記之。

     按《上元縣志》:蔣用文,其先魏人,洪武初徙句容,遂入都城。

    精于醫,永樂中為大醫院判,日侍文華殿。

    其醫主李明之、朱彥修,不執古方,而究病所本自為方,故所治恒十全。

    王公大人,下逮氓隸,有疾衆所難愈者,谒用文治即愈。

    謂不可愈,無複愈者。

     祝仲甯 按《醫學入門》:祝仲甯,永樂時人。

    治小兒八歲哮喘不得卧,喉中聲如拽鋸,用瀉火清氣之劑而愈。

    或曰:小兒無火。

    公曰:人有老穉,諸氣贲郁,肺火之發則同。

    治墜馬不醒人事,他醫用理傷續斷之藥不效。

    公曰:以降火消痰立愈。

    治周身百節痛,及胷腹脹滿,目閉肢厥,爪甲青黑,醫以傷寒治之,七日昏沉弗效。

    公曰:此得怒火與痰相搏。

    與四逆散加黃芩、黃連,瀉三焦火而愈。

     張年 按《松江府志》:張年,字公壽,華亭人,慷慨高簡,善為文。

    永樂中再征不起,隐于醫,治療若神。

    所著有《杏園稿》,時稱為杏園先生。

     劉彥清 按《鄱陽縣志》:劉彥清,名曾,以字行,耕耘六世孫。

    讀書敦義,以醫世其家。

    母魏疾,藥石不效,露香告天,刲股和粥以飼,疾遂愈。

    會征廣,以醫選從行,中途渡江堕水,适有牛渡,攀其尾得濟。

    既歸,過彭蠡,風浪覆舟,人盡溺,獨賴舟闆以全。

    兩免大難,人以為孝感。

    子孟啟,永樂間薦入太醫院。

     虞君平 按《樂清縣志》:虞君平,字時甯,其先永嘉人,仕太醫院。

    永樂初,樂清大疫,君平藥之,悉愈。

    邑人德之,遂留居焉。

    子孫世其業。

     李瑢【李炅】 按《浙江通志》:李信,汴人,小兒醫也。

    宋高宗危疾,诏信入侍,因年耄,賜安車至禁中,時号李車兒。

    信八代孫瑢,于明永樂時,亦召入京,官禦醫,始移居北郭,植槐于門,子孫因字槐。

    又有李炅字三英,性慷慨立然諾,常破家以濟友人之難,人鹹稱之,于醫為小兒國工。

     徐孟會 按《江南通志》:徐孟會,武進人,善詩,以醫世其家,治病多驗。

    永樂間,召至京,賜襲衣以歸。

    弟孟恂,砭法尤妙,時稱二仙。

     陳君佐 按《揚州府志》:陳君佐,江都人。

    善方脈,洪武初為禦醫。

    永樂間棄官,着黃冠,市藥武當山中。

    以《易》蔔人吉兇,多奇中。

    卒葬山中石穴。

     樓宗望 按《紹興府志》:樓宗望,蕭山人,以醫名。

    永樂間召至京師,賜予甚厚。

     韓左 按《蘇州府志》:韓左,字伯尚,資偉才敏,于學淹通,兼善醫,周急濟貧,恒若弗及。

    父卒京師,兄伯濟早世,伯尚與仲伯廣奉母還吳,能盡色養。

    伯廣卒,伯尚撫其孤。

    伯濟妻張守志,伯尚使妻事之如姑,年逾七十而卒。

     翁晉 按《嘉定縣志》:翁晉,字自昭。

    其先自浙之慈溪,流寓嘉定,遂家焉。

    晉品行端方,兼善岐黃術,精抉脈理,一時罕出其右。

    崇祯時,授太苔醫判,有《醫宗摘要》行世。

    兄文九亦善醫,與晉齊名。

     萬全 按《羅田縣志》:萬全,字密齋,精醫,治病全活甚多。

    着有《保命歌括》、《養生四要》、《育嬰家秘》、《廣嗣精要》、《痘疹啟微》行世。

     按《湖廣通志》:萬全,字密齋,羅田諸生,隐于醫,所著書甚多,而于痘疹尤精。

    一日在鄉先生家,有兩新婦進,欲避全,鄉先生曰:萬先生老,無妨也。

    兩婦年俱二十餘。

    全曰:此皆未痘,痘将作矣。

    一可救,一不可救。

    越一月,兩婦布痘,果如其言。

    遊郡城,有布痘者,死已半日矣,全過其門,視之曰:可活。

    置污泥中三日,痘複發,進數匕而蘇。

    有豪家少年聞其名,不為心服,一日,佯為大病,重帏密室,呼全診脈。

    全診之曰:越十五日當死,不可救,何須藥!少年叱之曰:我何病!聊試汝耳。

    全曰:診視如此,不知病也。

    果至十四日病死。

     吳誠【施宗文盛文繼】 按《蘇州府志》:吳誠,字純伯,武進人。

    高袓栎堂,宋名儒。

    父可大,徙吳,以醫行,誠世其業,尤著名傷寒。

    後有施宗文、盛文繼者,亦治傷寒奇驗。

     沈以潛 按《蘇州府志》:沈元,字以潛,以字行,其先由汴徙吳,高宗書良惠二字以賜。

    潛少孤刻勵,宣德初以醫征。

    會院判蔣用文病,上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