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誅呂立文帝
關燈
小
中
大
未央宮。
&rdquo長再問曰:&ldquo爾于長安旬日,觀聖王、景王舉止何如?&rdquo從對曰:&ldquo二世子情義無争。
一日聖王、景王閑遊至長信宮,見高皇帝禦容,二王拜畢,奕棋。
景王連敗三局。
景王曰:&lsquo吾弟妙着。
&rsquo聖王曰:&lsquo蒙讓寡人也。
&rsquo&rdquo長聞之大驚曰:&ldquo孺子無知焉,敢妄稱寡人。
&rdquo長因放心不下,恐子年幼獲罪于帝,入辭母親孫氏,親自迳赴長安入朝見帝。
拜舞畢,帝慰勞甚至,即宣二世子出齋拜見三王。
次日帝設宴待三王。
酒中帝親舉杯謂長曰:&ldquo朕欲皇兄暫留朝中同輔政事,兄毋拒焉。
&rdquo劉長得旨,不敢違命,遂居長安從朝弼政,命大夫周從還國,權代理事。
從領命去訖。
且說張石慶自太後貶谪于外,失志蕭條。
及聞代王即位,民物一新,不勝之喜。
一日思想曰:&ldquo子春于濟州二王處為上大夫,前去晉谒,求一安身。
&rdquo妻子商議已定,即日收拾行李,早至濟州,訪問子春第宅,直入進見。
子春一見石慶來至,大開笑顔,禮畢置酒相待。
席間二人叙談說印之事。
子春欣悅謝之。
石慶曰:&ldquo自太後貶辱之後,淹滞困郁,特來參遏舅舅,尋些勾當。
舅意如何?&rdquo子春曰:&ldquo此無難也。
&rdquo随奏二王劉澤,具言當日兵印皆是張石慶所奏,後太後知大王欲取長安,将石慶貶為庶人。
今甚貧困,來見大王。
劉澤聽罷大喜曰:&ldquo石慶在于何處?&rdquo子春曰:&ldquo現在臣家。
&rdquo澤命召至殿下相見,即封石慶為本郡太守,仍賜宴待之。
石慶謝恩抵任去訖。
時帝在位四年,萬民富庶,四海升平。
忽日邊關告急,北番犯境,軍馬五十萬将至代州。
帝宣文武商議,命劉長聚兵拜周勃為帥。
勃奏曰:&ldquo臣年六十有八,不堪為将。
臣舉一人可為上将。
&rdquo帝問是誰?勃曰:&ldquo臣弟周勣,字亞夫。
現為刑院官。
智勇足備,可當大任,必無負也。
&rdquo帝喜宣至見畢,即封亞夫為大将軍,賜以兵印。
左翼将徐邁,右翼将劉祀,統領大軍五十萬。
當下辭帝出城。
亞夫傳令,自領中軍,屯于細柳,徐邁安營棘門,劉祀安營霸上。
克日進發代州。
時帝既敕三将出城,親命輿勞軍。
先至棘門營中,将士音樂迎送,次至霸上,将士亦以音樂迎送;及至中軍細柳營,營門緊肅,将士不容車駕入營。
近臣喝曰:&ldquo皇上親勞三軍,何不放入?&rdquo衆軍士曰:&ldquo軍中隻聞将軍令,不聞天子宣,恐有夾帶奸細。
&rdquo帝大驚,命左右入報亞夫。
亞夫出接帝至帳上。
亞夫曰:&ldquo甲胄在身不能拜舞,望恕臣罪。
&rdquo帝謂亞夫曰:&ldquo卿能掌軍嚴肅如此。
&rdquo亞夫曰:&ldquo不足道也。
&rdquo帝又問曰:&ldquo為将之道何如?&rdquo亞夫曰:&ldquo将有五整,對軍士不得驕傲,軍未食将不食,軍未寝将不卧,暑不執扇,雨不張蓋,此五者是五整也,&rdquo帝喜曰:&ldquo将軍若此,戰無不勝矣。
卿去代州,劉武手下雄兵二十萬一并與卿掌握。
&rdquo亞夫領旨,帝出營見文武百官俱擋在轅門之外。
亞夫送帝及轅門,啟曰:&ldquo甲胄在身,不敢遠送。
&rdquo帝上車回顧三軍肅靜,旗隊嚴明。
歎曰:&ldquo亞夫真将軍也,适來霸上棘門如兒戲耳。
&rdquo 有詩曰: 文帝銮輿親勞軍,将軍亞夫有威名。
轅門不聽天子命,今日方知細柳營。
車駕已回長安,亞夫傳令三軍拔寨,望北進發,早至代州,守将劉武接着。
次日即與番軍對陣,亞夫擺成陣勢。
番軍望見漢陣部位整齊,軍威雄壯,思難迎敵,乃畏怯不戰,遁還本國。
亞夫遂入代州安民,撫慰守将。
不日傳令班師入朝奏帝。
帝甚歡悅,加封賜賞,犒勞軍兵,仍命文武群臣設宴慶賀。
自此四夷拱服,萬國鹹甯。
有詩曰: 細柳将軍北戍雄,陣前破敵笑談中。
自從戰罷邊塵靜,鐵券金書受敕封。
&rdquo長再問曰:&ldquo爾于長安旬日,觀聖王、景王舉止何如?&rdquo從對曰:&ldquo二世子情義無争。
一日聖王、景王閑遊至長信宮,見高皇帝禦容,二王拜畢,奕棋。
景王連敗三局。
景王曰:&lsquo吾弟妙着。
&rsquo聖王曰:&lsquo蒙讓寡人也。
&rsquo&rdquo長聞之大驚曰:&ldquo孺子無知焉,敢妄稱寡人。
&rdquo長因放心不下,恐子年幼獲罪于帝,入辭母親孫氏,親自迳赴長安入朝見帝。
拜舞畢,帝慰勞甚至,即宣二世子出齋拜見三王。
次日帝設宴待三王。
酒中帝親舉杯謂長曰:&ldquo朕欲皇兄暫留朝中同輔政事,兄毋拒焉。
&rdquo劉長得旨,不敢違命,遂居長安從朝弼政,命大夫周從還國,權代理事。
從領命去訖。
且說張石慶自太後貶谪于外,失志蕭條。
及聞代王即位,民物一新,不勝之喜。
一日思想曰:&ldquo子春于濟州二王處為上大夫,前去晉谒,求一安身。
&rdquo妻子商議已定,即日收拾行李,早至濟州,訪問子春第宅,直入進見。
子春一見石慶來至,大開笑顔,禮畢置酒相待。
席間二人叙談說印之事。
子春欣悅謝之。
石慶曰:&ldquo自太後貶辱之後,淹滞困郁,特來參遏舅舅,尋些勾當。
舅意如何?&rdquo子春曰:&ldquo此無難也。
&rdquo随奏二王劉澤,具言當日兵印皆是張石慶所奏,後太後知大王欲取長安,将石慶貶為庶人。
今甚貧困,來見大王。
劉澤聽罷大喜曰:&ldquo石慶在于何處?&rdquo子春曰:&ldquo現在臣家。
&rdquo澤命召至殿下相見,即封石慶為本郡太守,仍賜宴待之。
石慶謝恩抵任去訖。
時帝在位四年,萬民富庶,四海升平。
忽日邊關告急,北番犯境,軍馬五十萬将至代州。
帝宣文武商議,命劉長聚兵拜周勃為帥。
勃奏曰:&ldquo臣年六十有八,不堪為将。
臣舉一人可為上将。
&rdquo帝問是誰?勃曰:&ldquo臣弟周勣,字亞夫。
現為刑院官。
智勇足備,可當大任,必無負也。
&rdquo帝喜宣至見畢,即封亞夫為大将軍,賜以兵印。
左翼将徐邁,右翼将劉祀,統領大軍五十萬。
當下辭帝出城。
亞夫傳令,自領中軍,屯于細柳,徐邁安營棘門,劉祀安營霸上。
克日進發代州。
時帝既敕三将出城,親命輿勞軍。
先至棘門營中,将士音樂迎送,次至霸上,将士亦以音樂迎送;及至中軍細柳營,營門緊肅,将士不容車駕入營。
近臣喝曰:&ldquo皇上親勞三軍,何不放入?&rdquo衆軍士曰:&ldquo軍中隻聞将軍令,不聞天子宣,恐有夾帶奸細。
&rdquo帝大驚,命左右入報亞夫。
亞夫出接帝至帳上。
亞夫曰:&ldquo甲胄在身不能拜舞,望恕臣罪。
&rdquo帝謂亞夫曰:&ldquo卿能掌軍嚴肅如此。
&rdquo亞夫曰:&ldquo不足道也。
&rdquo帝又問曰:&ldquo為将之道何如?&rdquo亞夫曰:&ldquo将有五整,對軍士不得驕傲,軍未食将不食,軍未寝将不卧,暑不執扇,雨不張蓋,此五者是五整也,&rdquo帝喜曰:&ldquo将軍若此,戰無不勝矣。
卿去代州,劉武手下雄兵二十萬一并與卿掌握。
&rdquo亞夫領旨,帝出營見文武百官俱擋在轅門之外。
亞夫送帝及轅門,啟曰:&ldquo甲胄在身,不敢遠送。
&rdquo帝上車回顧三軍肅靜,旗隊嚴明。
歎曰:&ldquo亞夫真将軍也,适來霸上棘門如兒戲耳。
&rdquo 有詩曰: 文帝銮輿親勞軍,将軍亞夫有威名。
轅門不聽天子命,今日方知細柳營。
車駕已回長安,亞夫傳令三軍拔寨,望北進發,早至代州,守将劉武接着。
次日即與番軍對陣,亞夫擺成陣勢。
番軍望見漢陣部位整齊,軍威雄壯,思難迎敵,乃畏怯不戰,遁還本國。
亞夫遂入代州安民,撫慰守将。
不日傳令班師入朝奏帝。
帝甚歡悅,加封賜賞,犒勞軍兵,仍命文武群臣設宴慶賀。
自此四夷拱服,萬國鹹甯。
有詩曰: 細柳将軍北戍雄,陣前破敵笑談中。
自從戰罷邊塵靜,鐵券金書受敕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