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盟分天下指鴻溝
關燈
小
中
大
,文王遭羑裡之危,纣王終不敢誅之。
至武王始行吊伐,一鼓而滅其國。
以臣觀之,項王非天所佑之主,必不敢加害太公,王何勞于思慮,而欲棄大事乎?&rdquo漢王怒曰:&ldquo為人不忠不孝,是逆也,何以為人子?&rdquo子房不語,陸賈進曰:&ldquo大王息怒,臣雖不才,憑三寸舌入楚為使,說楚王連和取還我王家屬。
&rdquo漢王甚悅,令行。
賈至楚營外,左右報與楚王,王令宣入,見是陸賈,乃厲言曰:&ldquo爾欲來說吾耶?&rdquo賈對曰:&ldquo臣何敢說大王,特勸大王與漢連和,一以免驅馳征戰之勞,二以解蒼生塗炭之苦;況大王常與漢王結義,共取秦業,乃今互相争競,戰經五載,勝負未分。
漢兵久困,楚卒未蘇,耕者不得盡力于農,商者不得安行于道,閻闾愁歎,市肆蕭然,甚非二王起義,安天下之初志也。
今大王不若許漢連和,各守疆界,豈不兩得其利乎?&rdquo楚王聽罷,怒曰:&ldquo爾乃張良之輩,左右與吾斬之。
&rdquo賈曰:&ldquo臣漢使也,兩國争戰不斬來使。
&rdquo楚王方免叱退,再不許言。
賈遂辭歸回見漢王,具奏其辭。
漢王放聲大哭曰:&ldquo甚時得見吾父母也。
&rdquo哭畢再問群臣:&ldquo誰敢為使?&rdquo群臣莫敢對。
王又問曰:&ldquo若有人說得和息,迎歸吾父母家屬者,吾以千金賞賜,萬戶封侯。
&rdquo言訖一人出曰:&ldquo臣願從。
&rdquo漢王視之,大喜,乃侯公也。
其人原是村莊農家布衣,時從漢王收秦。
生得容貌醜陋,心性質樸。
漢王責曰:&ldquo才如陸賈,尚然說楚不得,爾一庸夫,焉能說楚乎?&rdquo侯公曰:&ldquo大王休小觑臣,臣若去,大事可決。
臣聞雕鹗不食蚊蟲,大鵬不立蒿薪,楚王觑臣必不與陸賈等也。
&rdquo漢王不許。
子房奏曰:&ldquo此人外愚内智,楚王不疑,多是成得和議,可以遣之。
&rdquo漢王依子房之言,以書付與而去。
侯公入至楚營,楚王召至帳下,視之不識。
乃問曰:&ldquo爾何人也?&rdquo侯公曰:&ldquo臣乃侯公。
&rdquo遂施禮畢,默然伫立,并無言詞。
楚王暗思:此人乃一庸夫也。
問之曰:&ldquo公來何故?&rdquo侯公無語,隻遞漢王書上。
楚王看畢其書曰:&ldquo劉邦和議實也?&rdquo又問:&ldquo漢下大臣因何不來?&rdquo侯公曰:&ldquo自陸賈蒙大王放回,漢王數次遣大臣并無一人敢應。
漢王至後再問,如有往楚者,千金賞萬戶侯,念小臣家寒,母老不能孝養,故此冒昧見王,顧大王從此指鴻溝為界,以後各守疆土,免交戈戟,萬民之幸。
&rdquo楚王聞之,大喜曰:&ldquo吾觀爾淳樸之人,允議和息。
&rdquo即修回書,遣侯公還。
侯公欲行,又奏曰:&ldquo臣有一言,容臣萬罪。
&rdquo楚王曰:&ldquo尚有何說?&rdquo侯公曰:&ldquo臣臨行時漢王囑付小臣,若見父母代行八拜之禮,以傳其意。
&rdquo楚王即宣太公夫婦出見。
侯公曰:&ldquo臣承王命代行八拜。
&rdquo言訖下拜俯伏。
太公放聲大哭不止,侯公亦垂淚而悲。
楚王視之不忍,乃曰:&ldquo大丈夫隔絕人之父子夫婦非仁義也,且和議已決,留之何益。
&rdquo遂将太公并家屬三百口盡與侯公同回。
侯公拜辭楚王出營,于路先遣人報漢王。
王出城迎接父母拜畢,賜侯公金五百兩,封為萬戶侯。
群臣慶賀漢王。
王大喜,傳命班師入關,回至洛陽。
楚王亦令三軍拔寨而起,自回彭城。
是時楚漢四年夏六月。
楚漢指定鴻溝為界。
各罷兵也。
楚王于彭城建一王樓。
每日飲宴不題。
胡曾先生有詩日: 虎鬥龍争白刃秋,兩分天下指鴻溝。
項王不覺英雄挫,欲向彭城醉玉樓。
至武王始行吊伐,一鼓而滅其國。
以臣觀之,項王非天所佑之主,必不敢加害太公,王何勞于思慮,而欲棄大事乎?&rdquo漢王怒曰:&ldquo為人不忠不孝,是逆也,何以為人子?&rdquo子房不語,陸賈進曰:&ldquo大王息怒,臣雖不才,憑三寸舌入楚為使,說楚王連和取還我王家屬。
&rdquo漢王甚悅,令行。
賈至楚營外,左右報與楚王,王令宣入,見是陸賈,乃厲言曰:&ldquo爾欲來說吾耶?&rdquo賈對曰:&ldquo臣何敢說大王,特勸大王與漢連和,一以免驅馳征戰之勞,二以解蒼生塗炭之苦;況大王常與漢王結義,共取秦業,乃今互相争競,戰經五載,勝負未分。
漢兵久困,楚卒未蘇,耕者不得盡力于農,商者不得安行于道,閻闾愁歎,市肆蕭然,甚非二王起義,安天下之初志也。
今大王不若許漢連和,各守疆界,豈不兩得其利乎?&rdquo楚王聽罷,怒曰:&ldquo爾乃張良之輩,左右與吾斬之。
&rdquo賈曰:&ldquo臣漢使也,兩國争戰不斬來使。
&rdquo楚王方免叱退,再不許言。
賈遂辭歸回見漢王,具奏其辭。
漢王放聲大哭曰:&ldquo甚時得見吾父母也。
&rdquo哭畢再問群臣:&ldquo誰敢為使?&rdquo群臣莫敢對。
王又問曰:&ldquo若有人說得和息,迎歸吾父母家屬者,吾以千金賞賜,萬戶封侯。
&rdquo言訖一人出曰:&ldquo臣願從。
&rdquo漢王視之,大喜,乃侯公也。
其人原是村莊農家布衣,時從漢王收秦。
生得容貌醜陋,心性質樸。
漢王責曰:&ldquo才如陸賈,尚然說楚不得,爾一庸夫,焉能說楚乎?&rdquo侯公曰:&ldquo大王休小觑臣,臣若去,大事可決。
臣聞雕鹗不食蚊蟲,大鵬不立蒿薪,楚王觑臣必不與陸賈等也。
&rdquo漢王不許。
子房奏曰:&ldquo此人外愚内智,楚王不疑,多是成得和議,可以遣之。
&rdquo漢王依子房之言,以書付與而去。
侯公入至楚營,楚王召至帳下,視之不識。
乃問曰:&ldquo爾何人也?&rdquo侯公曰:&ldquo臣乃侯公。
&rdquo遂施禮畢,默然伫立,并無言詞。
楚王暗思:此人乃一庸夫也。
問之曰:&ldquo公來何故?&rdquo侯公無語,隻遞漢王書上。
楚王看畢其書曰:&ldquo劉邦和議實也?&rdquo又問:&ldquo漢下大臣因何不來?&rdquo侯公曰:&ldquo自陸賈蒙大王放回,漢王數次遣大臣并無一人敢應。
漢王至後再問,如有往楚者,千金賞萬戶侯,念小臣家寒,母老不能孝養,故此冒昧見王,顧大王從此指鴻溝為界,以後各守疆土,免交戈戟,萬民之幸。
&rdquo楚王聞之,大喜曰:&ldquo吾觀爾淳樸之人,允議和息。
&rdquo即修回書,遣侯公還。
侯公欲行,又奏曰:&ldquo臣有一言,容臣萬罪。
&rdquo楚王曰:&ldquo尚有何說?&rdquo侯公曰:&ldquo臣臨行時漢王囑付小臣,若見父母代行八拜之禮,以傳其意。
&rdquo楚王即宣太公夫婦出見。
侯公曰:&ldquo臣承王命代行八拜。
&rdquo言訖下拜俯伏。
太公放聲大哭不止,侯公亦垂淚而悲。
楚王視之不忍,乃曰:&ldquo大丈夫隔絕人之父子夫婦非仁義也,且和議已決,留之何益。
&rdquo遂将太公并家屬三百口盡與侯公同回。
侯公拜辭楚王出營,于路先遣人報漢王。
王出城迎接父母拜畢,賜侯公金五百兩,封為萬戶侯。
群臣慶賀漢王。
王大喜,傳命班師入關,回至洛陽。
楚王亦令三軍拔寨而起,自回彭城。
是時楚漢四年夏六月。
楚漢指定鴻溝為界。
各罷兵也。
楚王于彭城建一王樓。
每日飲宴不題。
胡曾先生有詩日: 虎鬥龍争白刃秋,兩分天下指鴻溝。
項王不覺英雄挫,欲向彭城醉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