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軍敗被困荥陽
關燈
小
中
大
漢王軍敗被困荥陽
卻說漢王因諸國俱平,心甚歡悅,日夕宴飲。
一日郦食其獻策曰:&ldquo今關外六國俱已歸服,王宜仍立六國諸侯封以爵土。
&rdquo漢王準奏,令造符印。
次日複問子房。
子房大驚曰:&ldquo誰教大王為此?&rdquo王曰:&ldquo食其。
&rdquo子房曰:&ldquo六國尚末貼服,何可複立?況有雄楚在東,天下未定。
王何效楚王之所為乎?&rdquo王曰:&ldquo然則不可。
&rdquo子房日:&ldquo立則有變,将如之何?&ldquo漢王點首歎曰:&ldquo匹夫幾誤我也。
&rdquo令急銷印罷之。
他日王問子房曰:&ldquo吾欲東征何如?&rdquo子房曰:&ldquo及今楚王征齊未下,襲其彭城可也。
&rdquo漢王遂拜陳平為元帥,引兵二十萬,進攻彭城。
徐州項伯引兵來援,兩軍交戰,項伯大敗,奔入彭城,堅閉不出。
星夜遣人往齊報與楚王。
王聞報大怒,撤兵迳回彭城。
次日引軍布陣。
漢亦列成陣勢。
楚王出馬大呼:&ldquo漢王,爾真背義匹夫,屢次侵吾城池。
今又來襲吾都,是何理也?爾敢親自與吾對陣決一勝負?可速出馬。
&rdquo言未畢,漢陣周勃、王陵兩将齊出,楚王迎戰十餘合,二将大敗,兩軍混殺從辰至午,漢軍敗走五十餘裡,楚兵追趕不退。
天晚各收兵下寨。
次日又戰。
漢軍又敗。
漢王歎曰:&ldquo此一陣之敗,甚于濉水。
&rdquo方才歇息,人報楚軍又至,漢王大驚。
陳平曰:&ldquo臣用一計,可使楚王回軍。
&rdquo漢王曰:&ldquo有何妙計?&rdquo平曰:&ldquo可令樊哙、夏侯嬰二人各領軍一萬去劫楚營。
楚王聞知,必然回兵。
&rdquo周勃、王陵領兵随後殺去救應。
樊哙、夏侯嬰二人依令去至楚營,殺散軍士,方欲放火焚寨,早被楚卒報知楚王。
楚工急回,正遇小軍報說漢将已退,楚王方欲追尋,背後陵勃軍又殺至,楚王拒敵,兩邊沖擊。
戰至天明,三軍并未歇息,楚王不舍,引兵又呼漢王出戰,忽逢夏侯嬰、樊哙迎住。
厮殺不十餘合,二将又敗,楚王又追。
漢王軍将奔走不疊,平乃使小校詐作楚卒,報楚王曰:&ldquo大王隻顧追殺漢将,彭越将襲徐州。
&rdquo楚王大驚,方才回軍,退保徐州。
漢王軍将得脫,奔入荥陽城中,堅閉不出。
楚王急回,欲保徐州。
行至彭城,探知越軍是詐,複引軍回荥陽,圍困其城。
漢軍城内堅守旬日有餘。
楚王欲攻,範增谏曰:&ldquo不宜攻城,杆費人力,隻宜圍困,其城自破。
&rdquo楚王從之,又十日有餘不破。
楚王傳令三軍,準備來日攻城。
漢王得知大驚。
問群臣曰:&ldquo如何救解?&rdquo陳平密與漢王商議一計,漢王大喜。
次日,陳平上城豎起大旗,上書&ldquo降楚&rdquo二字,楚王觀之大悅,遂止勿攻。
陳平又于城上大呼曰:&ldquo漢王今已降楚,楚王可遣親人入城,赦免漢王之罪。
&rdquo楚王聞知,命國舅虞子琪為使,入見漢王。
子琪領命入城,陳平接至館内,設席對飲。
酒至三巡,忽一小校遞一柬帖與平,平收藏于袖中,又飲數杯,又一人來請平甚急,平故作慌張拂袖而起,遺下柬貼。
子琪拾取匿之。
須臾陳平再至,勸飲坐未半刻,左右促平曰:&ldquo漢王等候相公議事。
&rdquo平即辭别子琪而去。
子琪看見左右無人,信步閑行至一舍内,見架十數封金銀皆有号帖,上寫賜亞父金二百兩,銀四百兩。
子琪看畢大駭曰:&ldquo原來範增果有反意。
&rdquo再将柬帖視之,亦是範增與陳平私約之書。
子琪大罵:&ldquo老賊忘恩叛主。
&rdquo複至館内。
二更前後,忽聞館前一室樂聲嘹亮,子琪出外聽知,其音密近,隔窗一觑,隻見陳平大小衆官陪範增飲酒,直至四更後送出。
子琪一夜不睡。
至及天明陳平來看,酒數巡罷,遞過黃金百兩送與子琪。
謂子琪曰:&ldquo國舅回見楚王乞賜美言方便,如見亞父亦希申意。
&rdquo子琪唯諾辭謝,陳平送别自回。
子琪出城飛奔楚寨,見楚王而泣。
楚王驚問其故。
子琪将柬帖呈上,具
一日郦食其獻策曰:&ldquo今關外六國俱已歸服,王宜仍立六國諸侯封以爵土。
&rdquo漢王準奏,令造符印。
次日複問子房。
子房大驚曰:&ldquo誰教大王為此?&rdquo王曰:&ldquo食其。
&rdquo子房曰:&ldquo六國尚末貼服,何可複立?況有雄楚在東,天下未定。
王何效楚王之所為乎?&rdquo王曰:&ldquo然則不可。
&rdquo子房日:&ldquo立則有變,将如之何?&ldquo漢王點首歎曰:&ldquo匹夫幾誤我也。
&rdquo令急銷印罷之。
他日王問子房曰:&ldquo吾欲東征何如?&rdquo子房曰:&ldquo及今楚王征齊未下,襲其彭城可也。
&rdquo漢王遂拜陳平為元帥,引兵二十萬,進攻彭城。
徐州項伯引兵來援,兩軍交戰,項伯大敗,奔入彭城,堅閉不出。
星夜遣人往齊報與楚王。
王聞報大怒,撤兵迳回彭城。
次日引軍布陣。
漢亦列成陣勢。
楚王出馬大呼:&ldquo漢王,爾真背義匹夫,屢次侵吾城池。
今又來襲吾都,是何理也?爾敢親自與吾對陣決一勝負?可速出馬。
&rdquo言未畢,漢陣周勃、王陵兩将齊出,楚王迎戰十餘合,二将大敗,兩軍混殺從辰至午,漢軍敗走五十餘裡,楚兵追趕不退。
天晚各收兵下寨。
次日又戰。
漢軍又敗。
漢王歎曰:&ldquo此一陣之敗,甚于濉水。
&rdquo方才歇息,人報楚軍又至,漢王大驚。
陳平曰:&ldquo臣用一計,可使楚王回軍。
&rdquo漢王曰:&ldquo有何妙計?&rdquo平曰:&ldquo可令樊哙、夏侯嬰二人各領軍一萬去劫楚營。
楚王聞知,必然回兵。
&rdquo周勃、王陵領兵随後殺去救應。
樊哙、夏侯嬰二人依令去至楚營,殺散軍士,方欲放火焚寨,早被楚卒報知楚王。
楚工急回,正遇小軍報說漢将已退,楚王方欲追尋,背後陵勃軍又殺至,楚王拒敵,兩邊沖擊。
戰至天明,三軍并未歇息,楚王不舍,引兵又呼漢王出戰,忽逢夏侯嬰、樊哙迎住。
厮殺不十餘合,二将又敗,楚王又追。
漢王軍将奔走不疊,平乃使小校詐作楚卒,報楚王曰:&ldquo大王隻顧追殺漢将,彭越将襲徐州。
&rdquo楚王大驚,方才回軍,退保徐州。
漢王軍将得脫,奔入荥陽城中,堅閉不出。
楚王急回,欲保徐州。
行至彭城,探知越軍是詐,複引軍回荥陽,圍困其城。
漢軍城内堅守旬日有餘。
楚王欲攻,範增谏曰:&ldquo不宜攻城,杆費人力,隻宜圍困,其城自破。
&rdquo楚王從之,又十日有餘不破。
楚王傳令三軍,準備來日攻城。
漢王得知大驚。
問群臣曰:&ldquo如何救解?&rdquo陳平密與漢王商議一計,漢王大喜。
次日,陳平上城豎起大旗,上書&ldquo降楚&rdquo二字,楚王觀之大悅,遂止勿攻。
陳平又于城上大呼曰:&ldquo漢王今已降楚,楚王可遣親人入城,赦免漢王之罪。
&rdquo楚王聞知,命國舅虞子琪為使,入見漢王。
子琪領命入城,陳平接至館内,設席對飲。
酒至三巡,忽一小校遞一柬帖與平,平收藏于袖中,又飲數杯,又一人來請平甚急,平故作慌張拂袖而起,遺下柬貼。
子琪拾取匿之。
須臾陳平再至,勸飲坐未半刻,左右促平曰:&ldquo漢王等候相公議事。
&rdquo平即辭别子琪而去。
子琪看見左右無人,信步閑行至一舍内,見架十數封金銀皆有号帖,上寫賜亞父金二百兩,銀四百兩。
子琪看畢大駭曰:&ldquo原來範增果有反意。
&rdquo再将柬帖視之,亦是範增與陳平私約之書。
子琪大罵:&ldquo老賊忘恩叛主。
&rdquo複至館内。
二更前後,忽聞館前一室樂聲嘹亮,子琪出外聽知,其音密近,隔窗一觑,隻見陳平大小衆官陪範增飲酒,直至四更後送出。
子琪一夜不睡。
至及天明陳平來看,酒數巡罷,遞過黃金百兩送與子琪。
謂子琪曰:&ldquo國舅回見楚王乞賜美言方便,如見亞父亦希申意。
&rdquo子琪唯諾辭謝,陳平送别自回。
子琪出城飛奔楚寨,見楚王而泣。
楚王驚問其故。
子琪将柬帖呈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