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業承傳統緒
關燈
小
中
大
卷之一
帝業承傳統緒
按鑒:昔周文王因夢飛熊蔔主獲賢佐,次日獵于渭水之濱,果遇姜子牙,下車相語,大悅,與之同載而歸。
後武王拜為師号曰尚父而不名,興師吊民伐纣。
于戊午日兵臨孟津,甲子日血浸朝歌,敗纣王于牧野,服金玉之服,積薪自焚而死。
武王七日之間克商而有天下。
商為天子凡三十一世,曆六百二十九年而歸于周。
有歎纣王詩曰: 積粟堆金竟不開,惟知拒谏剖賢才。
周王師至無人敵,随作商郊一聚灰。
武王既平殷亂,于是散鹿台之财,發钜橋之粟,赈濟饑民,疏通行旅,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開;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天下太平,人民樂業,班爵制祿,大封同姓、異姓為諸侯。
自武王傳位,凡三十七世至郝王而國始滅,曆八百六十七年。
世紀歌日: 文武成康至穆恭,懿孝夷厲幽宣平。
桓莊厘惠襄傳頃,匡定簡靈景悼仍。
敬元貞定哀思考,威烈安傳烈顯承。
慎靓赧王王号止,東周君是暴秦封。
後人有詩贊曰: 聖主聿興義彩鳳,賢臣肇起應飛熊。
師行誅暴承天命,發政施仁贊化工。
爵祿錫班周禹甸,讴歌頌德遍堯封。
綿綿位作垂千載,今古皇家孰與同。
當周盛時,列國各守侯度化醇俗美,人知禮義,安分守己,夜戶不韋與犬吠,田園開辟有雞鳴,四隅不驚邊報少,八方無事盡遵依。
及周之衰,王室陵弱;諸侯僭竊互相争奪,五霸稱雄,是為春秋隻有一十八國,乃是: 魯國、齊國、燕國、趙國、楚國、魏國、韓國、宋國、吳國、越國、陳國、蔡國、梁國、蜀國、秦國、晉國、鄭國、曹國,後又并為十二國,以強淩弱,侵奪不已。
止有七國,乃是:齊、楚、燕、韓、趙、魏、秦,謀臣辨士,東遊西說,征戰無休。
有詩歎日: 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紛紛浪滾花。
說客謀成膺爵賞,牧民不幸起咨嗟。
趙國之先與秦同姓,祖于飛廉,有子季勝,其後生造父。
當時周穆王有八駿之馬:一曰絕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超影,五曰逾輝,六曰超光,七曰騰霧,八曰挾翌。
穆王乘八駿之車,命造父為禦,遊行天下。
車轍馬迹将遍西遊,至昆侖會王母,于瑤池宴飲。
飲之以玉液金漿,食之以龍肝鳳脯,穆王樂而忘歸,口口口王者在周作亂。
王母請穆王曰:&ldquo王可速回,國已為人所據。
&rdquo于是造父禦王之車,長驅歸國征兵于楚鄭伐徐。
天下卒定。
因此有功,封于邯鄲。
遂為趙氏。
有歎穆王詩曰: 阿母瑤池宴穆王,九天仙樂送瓊漿。
謾言八駿奔如電,歸到人間國已亡。
造父以後生夙,夙生衰,衰生宣,子盾,盾生朔,為權臣屠岸賈所滅,隻存遺腹子名孤兒,門客程嬰匿養之。
既長,攻岸賈以複仇,是為武子,與韓氏、魏氏共分晉地。
威烈王命為諸侯,國号趙,傳位一十一世,稱王者五。
其時正當趙惠王五年季春時候,秦昭王命王翦為将伐趙。
趙遣廉頗拒敵,遂敗秦師。
秦以皇孫子楚為質于趙。
趙王命公孫乾為監裡使。
(按鑒:子楚乃秦昭王太子,赢戍之子,故為皇孫。
其生母夏氏蚤喪,棄于趙為質子,皆呼曰&ldquo異人&rdquo。
呂不韋因見其相大貴,始往說華陽立為子,更名曰楚。
)是日,正當天氣融和,人人玩賞,處處讴歌,折柳尋花為樂。
不移時,隻聽得邯鄲城中金鼓喧天,旗幡映日,一隊軍馬自外入來,當頭一員大将挂劍懸鞭,後匹馬上鎖着一人,绛袍玉葉,紅光罩體,紫霧籠身,百姓團團聚看。
當下陽翟縣有一大賈姓呂名不韋,家赀臣富,精于相法,最有機謀,亦于人從中觀望,一見子楚定睛視之,心暗忖曰:此人當是大貴,未知何名。
直前跟問,乃知為秦赢戍之子秦王之孫被囚,祜趙為質。
其大将乃本國監押使公孫乾也。
不勝之喜曰:&ldquo此奇貨可居!&rdquo回家見父呂恒問曰:&ldquo富者幾何?&rdquo父曰:&ldquo放錢五倍,種田十倍。
&rdquo不韋曰:&ldquo帝王者幾何?"父曰:&ldquo寶貴至極矣。
&rdquo不韋又曰:&ldquo放錢勞心,種田勞力。
今秦皇孫子楚囚質于趙,兒欲以萬金救還秦國。
此筆若何?&rdquo父曰:&ldquo如此則其利萬倍,富貴無限量矣。
&rdquo 次日不韋直至公孫乾門首,令門吏報曰:&ldquo外有呂
後武王拜為師号曰尚父而不名,興師吊民伐纣。
于戊午日兵臨孟津,甲子日血浸朝歌,敗纣王于牧野,服金玉之服,積薪自焚而死。
武王七日之間克商而有天下。
商為天子凡三十一世,曆六百二十九年而歸于周。
有歎纣王詩曰: 積粟堆金竟不開,惟知拒谏剖賢才。
周王師至無人敵,随作商郊一聚灰。
武王既平殷亂,于是散鹿台之财,發钜橋之粟,赈濟饑民,疏通行旅,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開;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天下太平,人民樂業,班爵制祿,大封同姓、異姓為諸侯。
自武王傳位,凡三十七世至郝王而國始滅,曆八百六十七年。
世紀歌日: 文武成康至穆恭,懿孝夷厲幽宣平。
桓莊厘惠襄傳頃,匡定簡靈景悼仍。
敬元貞定哀思考,威烈安傳烈顯承。
慎靓赧王王号止,東周君是暴秦封。
後人有詩贊曰: 聖主聿興義彩鳳,賢臣肇起應飛熊。
師行誅暴承天命,發政施仁贊化工。
爵祿錫班周禹甸,讴歌頌德遍堯封。
綿綿位作垂千載,今古皇家孰與同。
當周盛時,列國各守侯度化醇俗美,人知禮義,安分守己,夜戶不韋與犬吠,田園開辟有雞鳴,四隅不驚邊報少,八方無事盡遵依。
及周之衰,王室陵弱;諸侯僭竊互相争奪,五霸稱雄,是為春秋隻有一十八國,乃是: 魯國、齊國、燕國、趙國、楚國、魏國、韓國、宋國、吳國、越國、陳國、蔡國、梁國、蜀國、秦國、晉國、鄭國、曹國,後又并為十二國,以強淩弱,侵奪不已。
止有七國,乃是:齊、楚、燕、韓、趙、魏、秦,謀臣辨士,東遊西說,征戰無休。
有詩歎日: 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紛紛浪滾花。
說客謀成膺爵賞,牧民不幸起咨嗟。
趙國之先與秦同姓,祖于飛廉,有子季勝,其後生造父。
當時周穆王有八駿之馬:一曰絕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超影,五曰逾輝,六曰超光,七曰騰霧,八曰挾翌。
穆王乘八駿之車,命造父為禦,遊行天下。
車轍馬迹将遍西遊,至昆侖會王母,于瑤池宴飲。
飲之以玉液金漿,食之以龍肝鳳脯,穆王樂而忘歸,口口口王者在周作亂。
王母請穆王曰:&ldquo王可速回,國已為人所據。
&rdquo于是造父禦王之車,長驅歸國征兵于楚鄭伐徐。
天下卒定。
因此有功,封于邯鄲。
遂為趙氏。
有歎穆王詩曰: 阿母瑤池宴穆王,九天仙樂送瓊漿。
謾言八駿奔如電,歸到人間國已亡。
造父以後生夙,夙生衰,衰生宣,子盾,盾生朔,為權臣屠岸賈所滅,隻存遺腹子名孤兒,門客程嬰匿養之。
既長,攻岸賈以複仇,是為武子,與韓氏、魏氏共分晉地。
威烈王命為諸侯,國号趙,傳位一十一世,稱王者五。
其時正當趙惠王五年季春時候,秦昭王命王翦為将伐趙。
趙遣廉頗拒敵,遂敗秦師。
秦以皇孫子楚為質于趙。
趙王命公孫乾為監裡使。
(按鑒:子楚乃秦昭王太子,赢戍之子,故為皇孫。
其生母夏氏蚤喪,棄于趙為質子,皆呼曰&ldquo異人&rdquo。
呂不韋因見其相大貴,始往說華陽立為子,更名曰楚。
)是日,正當天氣融和,人人玩賞,處處讴歌,折柳尋花為樂。
不移時,隻聽得邯鄲城中金鼓喧天,旗幡映日,一隊軍馬自外入來,當頭一員大将挂劍懸鞭,後匹馬上鎖着一人,绛袍玉葉,紅光罩體,紫霧籠身,百姓團團聚看。
當下陽翟縣有一大賈姓呂名不韋,家赀臣富,精于相法,最有機謀,亦于人從中觀望,一見子楚定睛視之,心暗忖曰:此人當是大貴,未知何名。
直前跟問,乃知為秦赢戍之子秦王之孫被囚,祜趙為質。
其大将乃本國監押使公孫乾也。
不勝之喜曰:&ldquo此奇貨可居!&rdquo回家見父呂恒問曰:&ldquo富者幾何?&rdquo父曰:&ldquo放錢五倍,種田十倍。
&rdquo不韋曰:&ldquo帝王者幾何?"父曰:&ldquo寶貴至極矣。
&rdquo不韋又曰:&ldquo放錢勞心,種田勞力。
今秦皇孫子楚囚質于趙,兒欲以萬金救還秦國。
此筆若何?&rdquo父曰:&ldquo如此則其利萬倍,富貴無限量矣。
&rdquo 次日不韋直至公孫乾門首,令門吏報曰:&ldquo外有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