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弑平帝立子嬰
關燈
小
中
大
quo漢家何處無後也。
&rdquo忽長子劉寅至曰:&ldquo俺兄弟俱後嗣也,父親伺言無主?&rdquo良曰:&ldquo吾觀爾兄弟二人雖則有份貴格,位不過于王侯,終非帝主之相。
&rdquo正話之間,忽一人直至草堂,見良便拜。
良視之乃親侄也,姓劉,名秀,表字文叔,狀貌非俗,隐然大君之相,乃景帝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欽之子,年九歲。
蘇獻領兵誅滅劉氏,逼欽夫妻投井而死,文叔獨奔迷路,禱祝穹蒼,得一黑鴉前引來至白水村。
劉良養之,勤力農事,所居之室,常有紅光紫霧,園麥豐秀,禾生兩穗。
嘗有相之者曰:他日必居九五之位。
大兄劉寅,次兄劉仲、一姊劉元,姐夫鄧辰。
時良等俱隻以金為姓,故文叔詐名金和,表字文叔。
自莽為帝天下,屢歲荒歉。
南陽屬下地方,饑死人民,枕藉遍野。
惟白水村一年兩收,糧食充積。
文叔年已二十二歲。
是日自外而回,問劉良曰:&ldquo叔父悲泣為何?&rdquo良曰:&ldquo吾自胡陽城回見出黃榜招選豪傑,故有不悅之意。
&rdquo文叔曰:&ldquo是何言與?招賢納士,國家正務也。
聖人雲:&lsquo得賢者昌,失賢者亡。
&rsquo&rdquo良垂淚曰:&ldquo祖宗之恨,社稷之仇,何日得報?&rdquo 叔侄話尤未終,一人自外而入,乃南陽新野縣人,姓鄧名辰,字韋卿。
父為江夏尹。
辰因世亂居隐,即文叔姊夫也。
當入見劉良及文叔兄弟,禮畢良問曰:&ldquo韋卿來意何如?&rdquo辰曰:&ldquo天降旱澇不均,緻乏儲積,特來見貸,幸勿拒焉。
&rdquo良曰:&ldquo此易事耳。
&rdquo即命家人裝糧三大車。
次日鄧辰辭别。
文叔謂良曰:&ldquo侄與姊丈同去探視姐姐,叔父尊意如何?&rdquo良允其行。
文叔大喜,即随鄧辰乘車至辰莊上。
酒席中聞姐姐劉元曰:&ldquo弟今如是長成,豈不念及父母不共戴天之仇,何時伸報?&rdquo文叔曰:&ldquo吾今為一村莊農夫焉,敢圖謀此事?&rdquo劉元曰:&ldquo原日太祖亦是沛上一布衣,身居畝陌,一日奮臂而興,創成一統大業,傳祚二百餘年。
今遭莽賊篡奪君位,誅戮劉氏子孫,酷烈之禍,他人所不忍聞,爾何無志若此?&rdquo文叔曰:&ldquo太祖當日有蕭何、韓信、張良三傑輔佐而起,故能肇建洪基。
今無三傑其人,吾雖有志,恐難成事。
&rdquo鄧辰曰:&ldquo吾觀文叔天日之表,必興漢室。
此間有一隐士,不亞先朝之子房;若得此人,可為輔佐。
&rdquo文叔曰:&ldquo何方人氏?姓甚名誰?&rdquo鄧辰曰:&ldquo其人不言姓名,但聞比近人說與吾同姓,此去不遠,吾與爾同往谒之,便知其實。
&rdquo文叔大喜,二人上馬适至其門下馬,于門外站住聽其裡面人聲,乃隐士口誦歌曰: 天下皇皇兮百姓倒懸, 王莽圖國兮理位尊權。
漢世中興兮真人出見, 撥亂反正兮須等來年。
歌畢,就于案上展開《周易》觀看。
文叔、鄧辰從容入門,至于階下。
隐士一見文叔、鄧辰,慌忙降階接入草堂之上。
禮畢相叙。
隐士曾與文叔同窗,乃南陽宛城人也,姓鄧名禹表字仲華。
二人大喜重會,各叙間闊之情。
茶罷,文叔曰:&ldquo孤窮劉秀欲報父母之冤,雪平帝之恨,重興漢室,再立炎劉,特來晉谒仲華,乞賜指教。
&rdquo禹曰:&ldquo某乃避亂之人,智識疏庸,有何高見?明公有志中興,某舉一人可為輔佐。
&rdquo文叔曰:&ldquo比仲華何如?&rdquo禹曰:&ldquo彼乃吾之師也,胸藏鬼谷之仙機,腹隐子牙之韬略。
會稽人氏,姓嚴名光,表字子陵。
避世隐居于此,嘗以絲竿釣魚自樂。
&rdquo文叔聽罷,甚喜曰:&ldquo敢煩仲華就與同行,相訪何如?&rdquo禹曰:&ldquo某願相随,但令親可先回歸,吾隻與公二人同去。
&rdquo鄧辰即便拜辭回訖,文叔鄧禹亦随上馬,沿溪步嶺迳望釣台草庵而來。
&rdquo忽長子劉寅至曰:&ldquo俺兄弟俱後嗣也,父親伺言無主?&rdquo良曰:&ldquo吾觀爾兄弟二人雖則有份貴格,位不過于王侯,終非帝主之相。
&rdquo正話之間,忽一人直至草堂,見良便拜。
良視之乃親侄也,姓劉,名秀,表字文叔,狀貌非俗,隐然大君之相,乃景帝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欽之子,年九歲。
蘇獻領兵誅滅劉氏,逼欽夫妻投井而死,文叔獨奔迷路,禱祝穹蒼,得一黑鴉前引來至白水村。
劉良養之,勤力農事,所居之室,常有紅光紫霧,園麥豐秀,禾生兩穗。
嘗有相之者曰:他日必居九五之位。
大兄劉寅,次兄劉仲、一姊劉元,姐夫鄧辰。
時良等俱隻以金為姓,故文叔詐名金和,表字文叔。
自莽為帝天下,屢歲荒歉。
南陽屬下地方,饑死人民,枕藉遍野。
惟白水村一年兩收,糧食充積。
文叔年已二十二歲。
是日自外而回,問劉良曰:&ldquo叔父悲泣為何?&rdquo良曰:&ldquo吾自胡陽城回見出黃榜招選豪傑,故有不悅之意。
&rdquo文叔曰:&ldquo是何言與?招賢納士,國家正務也。
聖人雲:&lsquo得賢者昌,失賢者亡。
&rsquo&rdquo良垂淚曰:&ldquo祖宗之恨,社稷之仇,何日得報?&rdquo 叔侄話尤未終,一人自外而入,乃南陽新野縣人,姓鄧名辰,字韋卿。
父為江夏尹。
辰因世亂居隐,即文叔姊夫也。
當入見劉良及文叔兄弟,禮畢良問曰:&ldquo韋卿來意何如?&rdquo辰曰:&ldquo天降旱澇不均,緻乏儲積,特來見貸,幸勿拒焉。
&rdquo良曰:&ldquo此易事耳。
&rdquo即命家人裝糧三大車。
次日鄧辰辭别。
文叔謂良曰:&ldquo侄與姊丈同去探視姐姐,叔父尊意如何?&rdquo良允其行。
文叔大喜,即随鄧辰乘車至辰莊上。
酒席中聞姐姐劉元曰:&ldquo弟今如是長成,豈不念及父母不共戴天之仇,何時伸報?&rdquo文叔曰:&ldquo吾今為一村莊農夫焉,敢圖謀此事?&rdquo劉元曰:&ldquo原日太祖亦是沛上一布衣,身居畝陌,一日奮臂而興,創成一統大業,傳祚二百餘年。
今遭莽賊篡奪君位,誅戮劉氏子孫,酷烈之禍,他人所不忍聞,爾何無志若此?&rdquo文叔曰:&ldquo太祖當日有蕭何、韓信、張良三傑輔佐而起,故能肇建洪基。
今無三傑其人,吾雖有志,恐難成事。
&rdquo鄧辰曰:&ldquo吾觀文叔天日之表,必興漢室。
此間有一隐士,不亞先朝之子房;若得此人,可為輔佐。
&rdquo文叔曰:&ldquo何方人氏?姓甚名誰?&rdquo鄧辰曰:&ldquo其人不言姓名,但聞比近人說與吾同姓,此去不遠,吾與爾同往谒之,便知其實。
&rdquo文叔大喜,二人上馬适至其門下馬,于門外站住聽其裡面人聲,乃隐士口誦歌曰: 天下皇皇兮百姓倒懸, 王莽圖國兮理位尊權。
漢世中興兮真人出見, 撥亂反正兮須等來年。
歌畢,就于案上展開《周易》觀看。
文叔、鄧辰從容入門,至于階下。
隐士一見文叔、鄧辰,慌忙降階接入草堂之上。
禮畢相叙。
隐士曾與文叔同窗,乃南陽宛城人也,姓鄧名禹表字仲華。
二人大喜重會,各叙間闊之情。
茶罷,文叔曰:&ldquo孤窮劉秀欲報父母之冤,雪平帝之恨,重興漢室,再立炎劉,特來晉谒仲華,乞賜指教。
&rdquo禹曰:&ldquo某乃避亂之人,智識疏庸,有何高見?明公有志中興,某舉一人可為輔佐。
&rdquo文叔曰:&ldquo比仲華何如?&rdquo禹曰:&ldquo彼乃吾之師也,胸藏鬼谷之仙機,腹隐子牙之韬略。
會稽人氏,姓嚴名光,表字子陵。
避世隐居于此,嘗以絲竿釣魚自樂。
&rdquo文叔聽罷,甚喜曰:&ldquo敢煩仲華就與同行,相訪何如?&rdquo禹曰:&ldquo某願相随,但令親可先回歸,吾隻與公二人同去。
&rdquo鄧辰即便拜辭回訖,文叔鄧禹亦随上馬,沿溪步嶺迳望釣台草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