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占蔔文叔應試
關燈
小
中
大
子陵占蔔文叔應試
且說子陵隐居庵中,或時閑遊山澗,覽玩風景,或時靜坐茅舍,調撥瑤琴。
是日文叔、鄧禹直至草庵前下馬觀望,果然四野清幽,水自石中流出,風從松嶺吹來,真個是一塵不染,正神仙來往之處,高人奇迹之所也。
文叔歎賞不已,方欲入門,又聽得庵中琴韻悠揚。
有詩曰: 一室清幽掩晝扉,瓦爐風細篆煙微。
客來若問人間事,除卻琴聲惣不知。
二人聍聽良久,忽然琴聲歇息。
有一道童出庵言曰:&ldquo吾師命來接駕。
&rdquo遂邀文叔鄧禹入至庵中相見。
子陵大笑曰:&ldquo吾夜來觀見帝星朗朗,下照孤村,适來琴韻清奇,覺有貴人相訪,故令道童遠接,果虛驗也。
&rdquo乃以手攜文叔至于草堂,三人拜畢叙坐。
原來文叔亦曾與子陵舊相知識。
當下一見,再三殷勤叙問,不勝喜慰。
茶罷,子陵問曰:&ldquo村居寂聊,有勞文叔過訪。
何以見谕?&rdquo鄧禹曰:&ldquo昨來文叔枉顧弟子,意欲重興漢室,再立江山,故令弟子引拜尊師,伏望尊師指教。
&rdquo子陵笑謂文叔曰:&ldquo明公此舉正所宜然。
&rdquo文叔曰:&ldquo為父母之冤,祖宗之恨,妄生是念,未審克從願否?&rdquo子陵曰:&ldquo文叔勿慮,吾猶記公年庚乃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真帝王之造也。
二十一小旺,三十當大旺。
尊居九五,貴為一人。
公若依吾之言,三年之内便可奮迹。
&rdquo文叔曰:&ldquo先生賜教為何?&rdquo子陵曰:&ldquo命合先臣後君。
今王莽招選文武才能,公可應試,倘得錄用,操權領鎮足為興事之基。
&rdquo文叔曰:&ldquo先生高論,固然奈一身孤微,無倚雖欲前進,不免趑趄。
&rdquo子陵曰:&ldquo吾觀乾象,仲華為公輔弼之首,隻此便可跟随主公同行。
&rdquo禹曰:&ldquo某願相從。
&rdquo三人正話間,忽一人昂然而入,直至草堂望子陵便拜。
文叔問其姓名,子陵曰:&ldquo彼亦此村中人也,姓嚴名奇。
因與吾同姓,喚吾為兄。
&rdquo子陵命奇與文叔鄧禹相見禮畢,命坐。
奇起身謂子陵曰:&ldquo朝廷黃榜招賢,弟欲往赴試,願求一課何如?&rdquo子陵即與占之,看訖謂奇曰:&ldquo此課大兇,弟不可去,去則難保其命。
&rdquo奇不信,迳辭别而行。
子陵方才坐定,又有二人自外入來,連呼師父受拜。
子陵視之大喜曰:&ldquo主公合成事也。
有此二人可為同伴。
&rdquo遂令二人拜見主公,又謂二人曰:&ldquo此公乃漢室宗親,他日定居九五,姓劉名秀,表字文叔。
&rdquo二人聽知納頭便拜。
文叔慌與施禮,問其名氏。
一曰:&ldquo某乃穎川博城人也。
姓馮名異字公孫。
&rdquo一曰:&ldquo某乃穎川郡人也,姓王名霸,字元伯。
&rdquo二人亦來求課。
子陵命坐相叙。
須臾天晚,俱宿庵中。
夜靜子陵引文叔等五人同登釣台立定。
子陵仰觀星象指謂文叔曰:&ldquo此即主公紫微帝星,其後二十八宿,俱主公之輔佐也。
&rdquo文叔曰:&ldquo吾往長安,此星如何?&rdquo子陵曰:&ldquo星宿亦随臨之。
&rdquo文叔曰:&ldquo然則恐人識破,如之奈何?&rdquo子陵曰:&ldquo無妨,吾為主公掩藏帝星。
人必不識。
&rdquo下台遂命道童取水一盆,置于前面,披發仗劍,望天密念秘咒。
須臾隻見帝星落于水盆之中。
子陵複以口訣掩覆水盆,藏之密處。
各人歇息,以待天明。
有詩曰: 七裡灘清映石磴,九天星象感嚴陵。
釣魚台上無絲竹,不是高人誰解登。
當晚歇息。
次日天明子陵命鄧禹、王霸、馮異三人随從文叔回往長安。
四人拜别子陵而行。
不日入至長安城中,安下行囊,
是日文叔、鄧禹直至草庵前下馬觀望,果然四野清幽,水自石中流出,風從松嶺吹來,真個是一塵不染,正神仙來往之處,高人奇迹之所也。
文叔歎賞不已,方欲入門,又聽得庵中琴韻悠揚。
有詩曰: 一室清幽掩晝扉,瓦爐風細篆煙微。
客來若問人間事,除卻琴聲惣不知。
二人聍聽良久,忽然琴聲歇息。
有一道童出庵言曰:&ldquo吾師命來接駕。
&rdquo遂邀文叔鄧禹入至庵中相見。
子陵大笑曰:&ldquo吾夜來觀見帝星朗朗,下照孤村,适來琴韻清奇,覺有貴人相訪,故令道童遠接,果虛驗也。
&rdquo乃以手攜文叔至于草堂,三人拜畢叙坐。
原來文叔亦曾與子陵舊相知識。
當下一見,再三殷勤叙問,不勝喜慰。
茶罷,子陵問曰:&ldquo村居寂聊,有勞文叔過訪。
何以見谕?&rdquo鄧禹曰:&ldquo昨來文叔枉顧弟子,意欲重興漢室,再立江山,故令弟子引拜尊師,伏望尊師指教。
&rdquo子陵笑謂文叔曰:&ldquo明公此舉正所宜然。
&rdquo文叔曰:&ldquo為父母之冤,祖宗之恨,妄生是念,未審克從願否?&rdquo子陵曰:&ldquo文叔勿慮,吾猶記公年庚乃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真帝王之造也。
二十一小旺,三十當大旺。
尊居九五,貴為一人。
公若依吾之言,三年之内便可奮迹。
&rdquo文叔曰:&ldquo先生賜教為何?&rdquo子陵曰:&ldquo命合先臣後君。
今王莽招選文武才能,公可應試,倘得錄用,操權領鎮足為興事之基。
&rdquo文叔曰:&ldquo先生高論,固然奈一身孤微,無倚雖欲前進,不免趑趄。
&rdquo子陵曰:&ldquo吾觀乾象,仲華為公輔弼之首,隻此便可跟随主公同行。
&rdquo禹曰:&ldquo某願相從。
&rdquo三人正話間,忽一人昂然而入,直至草堂望子陵便拜。
文叔問其姓名,子陵曰:&ldquo彼亦此村中人也,姓嚴名奇。
因與吾同姓,喚吾為兄。
&rdquo子陵命奇與文叔鄧禹相見禮畢,命坐。
奇起身謂子陵曰:&ldquo朝廷黃榜招賢,弟欲往赴試,願求一課何如?&rdquo子陵即與占之,看訖謂奇曰:&ldquo此課大兇,弟不可去,去則難保其命。
&rdquo奇不信,迳辭别而行。
子陵方才坐定,又有二人自外入來,連呼師父受拜。
子陵視之大喜曰:&ldquo主公合成事也。
有此二人可為同伴。
&rdquo遂令二人拜見主公,又謂二人曰:&ldquo此公乃漢室宗親,他日定居九五,姓劉名秀,表字文叔。
&rdquo二人聽知納頭便拜。
文叔慌與施禮,問其名氏。
一曰:&ldquo某乃穎川博城人也。
姓馮名異字公孫。
&rdquo一曰:&ldquo某乃穎川郡人也,姓王名霸,字元伯。
&rdquo二人亦來求課。
子陵命坐相叙。
須臾天晚,俱宿庵中。
夜靜子陵引文叔等五人同登釣台立定。
子陵仰觀星象指謂文叔曰:&ldquo此即主公紫微帝星,其後二十八宿,俱主公之輔佐也。
&rdquo文叔曰:&ldquo吾往長安,此星如何?&rdquo子陵曰:&ldquo星宿亦随臨之。
&rdquo文叔曰:&ldquo然則恐人識破,如之奈何?&rdquo子陵曰:&ldquo無妨,吾為主公掩藏帝星。
人必不識。
&rdquo下台遂命道童取水一盆,置于前面,披發仗劍,望天密念秘咒。
須臾隻見帝星落于水盆之中。
子陵複以口訣掩覆水盆,藏之密處。
各人歇息,以待天明。
有詩曰: 七裡灘清映石磴,九天星象感嚴陵。
釣魚台上無絲竹,不是高人誰解登。
當晚歇息。
次日天明子陵命鄧禹、王霸、馮異三人随從文叔回往長安。
四人拜别子陵而行。
不日入至長安城中,安下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