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連雲場上
關燈
小
中
大
色茅草房,房前竹竿上曬着莊稼人破破爛爛的衣衫,麥苗是那樣黃,那樣瘦。
……然而,貧窮又有什麼關系呢?可以用雙手去把她打扮得又美麗又年輕的!兒不嫌娘窮,兒不怕娘醜啊! 四姑娘急忙忙走着,心情又辛酸又熱烈。
對于家鄉的眷戀,對于葫蘆壩的難舍難分的情懷,對于未來的憧憬,使她渾身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她要為改變自己凄苦和不幸的處境去戰鬥!她要用自己積壓在心裡的,比一個春閨少女更為熾熱的愛情,去溫暖她親愛的小長秀,去修補起那個殘破了的家庭!…… 二 十點左右,連雲場上“趕場”的例行節目進入了最高潮。
太陽暖烘烘地照着高高的黑色屋頂,屋檐底下人聲鼎沸,裹白帕子、藍帕子的腦袋攢動着,黑色、灰色和土黃色的棉襖挨着、擠着、移動着。
這小小的街筒子裡的人群,達到了飽和程度,再多一個也裝不下了! 然而,在四面八方的大路小路上,還有着三三兩兩提筐兒的、挑擔兒的人們大步流星地趕來。
在豬兒市,糧食市擠的是男人們。
婦女們多半提着半筐雞蛋,或抱着兩隻鴨子,在場頭場尾的石闆路上擺個攤子。
可是那些年輕姑娘們卻不怕擠,三五成群手拉着手在穿棉襖的男人堆裡鑽來鑽去,百貨攤上看一看,供銷社裡轉一轉,她們要買的,不過是一面小鏡子或一塊鞋面布之類。
這會兒正是冬月尾,曆來所謂“農閑”的日子。
雖然幹部們開會叫人們要“變冬閑為冬忙”,雖然那些牆上和石岩上有新刷上的标語:“全縣人民齊奮戰,兩年建成大寨縣!”“評水浒,批宋江,糧食畝産跨雙綱!”……但是,莊稼人不大關心這些号召,他們得籌劃年關将近的實際問題,設法補足一點明春的口糧。
大多數家長關心着明年春荒來時,國家倉庫有多少糧食拔下來。
“市管會”的工作人員們,逢到這樣的日子是最忙的了。
為了打擊資本主義活動,他們把成群成堆的莊稼人、農村婦女們趕進一個肮髒的大屋子裡“辦學習班”。
人們垂頭喪氣地蹲在地上,一個個都必須徹底交代才脫得到手。
有些女人們眼看自己從孩子們牙縫裡省下來,打算換一點糧食和針線的芝麻、核桃、菜油等香東西被沒收,急得哭了。
但哭也沒用。
市管會,還有“聯防指揮部”的負責人堅定地相信:“隻有堵住資本主義的路,才能邁開社會主義的步”。
好像這些年來把國家搞成這個樣子的罪魁不是别的什麼人,而是這些手無寸鐵、腰無半文的莊稼人! 許茂老漢的一背篼葉子煙早賣光了,他需要辦的粉條、扁筍、黃豆等等做生用的貨物也都買齊了。
但他沒有忙着打回轉。
今天這個場遲遲不散,他知道是什麼原因:決算賬目公布下來,那些勞弱戶為着繳超分款,就得賣東西,而今年各地的收成都不好,勞強戶并沒有收下許多的現款,于是賣的多,買的少,自由市場就遲遲的散不了啦。
這樣的情形,對許茂老漢是有着吸引力的。
這種吸引力可以使他暫時忘卻自身的煩惱,遇到今天這樣的機會,他不想悶着腦殼過早地離開這喧嘩熱烈的場合,他得看看:有什麼便宜可以揀一揀。
他把自己的背篼寄放在七姑娘許貞那個店堂裡的櫃台底下去。
許貞正忙着對付那些川流不息的稱鹽巴的顧主,沒工夫接待老漢,但還是又嬌又羞地伏在父親耳朵邊說:爹,小朱今天又從城裡來了,你一會兒轉來吃午飯吧。
” 老漢的印象裡,并沒有一個什麼“小朱”,他瞪着老七:“啥子小豬小狗的?” 七姑娘可沒得老九那樣端莊,她一下抱住老父親肩膀,滿臉绯紅地嬌嗔道: “人家耍的朋友。
你來看看嘛,你要是沒意見,人家才好考慮正式關系嘛!” 七姑娘語言中的“人家”,當然就是她自己,這個意思老漢聽得懂;但他極不高興她這種半土不洋的說話方式。
他有幾分厭惡地把老七的手臂推開,沒說什麼,響亮地噴着鼻子,跨出店去。
許茂老漢重新走進汪洋大海似的人流中來以後,很快就把剛才那點兒不愉快的小插曲丢到九霄雲外去了。
他的不昏不花的眼睛像鷹一樣尖利而透徹地注視着市場的動向。
但是,你看他外表:穿一件半舊的藍布長棉袍,頭戴狗皮風雪帽(這也是老八從遙遠的袓國北方給他寄回來的),手上捏根尺多長的湘妃竹煙杆,走起路來不緊不忙的樣子,你一定會誤認他為一位不管家務的享受着養老金的老大爺。
不多一會,他巡視了半條街,來到公社衛生院的大門口了。
這時,他的眼晴停留在一個站在來來去去的人流中的婦女身上。
這個中年女人衣着不整,面帶菜色,懷裡橫抱着一個赤紅臉兒的小孩。
許茂并不注意女人和小孩,而把注意力放在女人腳邊那一個菜油罐子上。
他估計了一下,半罐子油大約不會多于五斤。
老漢開言了,卻并不談那油罐。
他像沒事一樣地問: “哎呀,這孩子為啥啊?病了麼?” “是呀,老大爺!你看,燒成這個樣子……” “進去找醫生看看嘛,打一針吃點藥。
” “老大爺,看了呢!我一早趕二十多裡路來,看了病,可還……沒有去拿藥呀!” “怎麼的?” “我得先賣這幾斤油,才有藥錢。
” “油?哎呀,你可别叫市管會看見了呀,看見了是要沒收的。
” “就是哩!我很少趕場,老大爺,你像活神仙樣,做做好事,把這幾斤油買去吧。
你老人家當如救命一樣。
” 許茂聽着這話,心裡不由有些酸楚。
然而他卻把心腸一硬,說道:“油,我家倒不缺,不過看你孩子燒成這個樣兒,買下吧。
”他把右手伸進大襟懷裡,問:“多少錢一斤?” “大爺,随你給幾個吧!我也不曉得行市。
” “好吧!”許茂心腸又一硬,咬了咬牙:“整數,一塊錢一斤。
不哄你,大行大市的。
” 女人歎了一口氣,但還是同意了:“好吧。
” 許茂掂了掂油罐,女人忙說: “淨重四斤半。
還是稱一稱吧?” 再掂一掂之後,他說:“算了,我相信你。
不過,我今天沒打算買這個,罐子也沒帶。
女人挺爽快地說:“一個瓦罐也值不得幾角,就相送了老大爺吧。
” “那咋要得喲!給你折算……一角錢,咋樣” “你怎麼說怎麼辦好。
” 付了錢,許茂提起油罐就走。
女人自去取藥去了。
二十分鐘以後,老漢已經站在食品站門外一個不十分顯眼的地方。
這裡離街有半裡,市管會的人是不經常走到這兒來的。
他腳邊放着半瓦罐油,有兩個職工家屬模樣的婦女蹲在油罐旁邊。
“多少錢一斤?” 許茂愛理不理地回答:“一塊八。
” “太貴了吧?” “貴啥子?大行大市的。
” “有少沒少啊?” “喊的是價,還的是錢,你們說了才算。
” “一塊五。
行麼?” 老漢鼻裡“嗤”了一聲,表示不屑于多說。
兩個女人失望地走開了。
一會兒工夫,許茂老漢一連打發了三起買主。
他要一塊六,因為一角錢把生意做黃了。
這時,來了一個敦敦實實的小夥子,身穿工裝,腳蹬皮鞋,頭發老長老長,塌塌的鼻子底下蓄着一抹小胡子。
許茂老漢鄙夷地瞟了這人一眼,心想:“不像個好人!” 小夥子左右前後巡視了一番後,指着許茂的油罐,盤問道:“賣油?”是城裡人的口音。
老漢沒有答理他。
“你耳朵聾了麼?哼,看樣兒你不是地富,也是個上中農!你沒有看見布告麼?食油不準上市!” 許茂回過神來,揣摸着:“這是市管會的麼?不是。
連雲場上市管會幾個人都認得,沒有這麼個愣小子嘛!”于是硬撐撐答道:“啥子布告啊?我認不得字!你趕場的,快各人趕場去,莫開玩笑。
” 小夥子上前一把揪住老漢的袖子,同時亮出他藏在上衣口袋裡的紅色臂章來,惡狠狠說道:“你看我是幹什麼的?”說罷,提起油罐來,要拉老漢去上“學習班”。
這一下,許茂心中才暗暗叫起苦來,兩眼也失去了光彩。
他雖是視錢如命,但到底還是怕進那個“學習班”,在一旁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
“走嘛!”小夥子像等不得了似的,提着油罐一邊走一邊回頭催促許茂。
老漢的腳杆一軟,一屁股坐在階沿石上。
看熱鬧的人們紛紛議論起來: “這是城裡‘聯防指揮部’的,老大爺,你今天碰上了,活該蝕财!” “啥子指揮部喲,我看是個打秋風的!” “吃(其頁)頭的!” “呃,莫亂說,你們沒看見人家那個紅牌牌麼?” “算啰!老大爺,蝕财免災,當如害了一場傷風,吃了兩眼藥一樣。
“對!看樣子,你這位大爺也不像蝕不起的幹人嘛!算啰,算啰,這個年辰難說呀!” 人們七嘴八舌地說着。
許茂老漢心中萬分懊悔和氣憤。
這個一向精明剛強的老人,這些年在連雲場街上吃這樣的虧,
……然而,貧窮又有什麼關系呢?可以用雙手去把她打扮得又美麗又年輕的!兒不嫌娘窮,兒不怕娘醜啊! 四姑娘急忙忙走着,心情又辛酸又熱烈。
對于家鄉的眷戀,對于葫蘆壩的難舍難分的情懷,對于未來的憧憬,使她渾身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她要為改變自己凄苦和不幸的處境去戰鬥!她要用自己積壓在心裡的,比一個春閨少女更為熾熱的愛情,去溫暖她親愛的小長秀,去修補起那個殘破了的家庭!…… 二 十點左右,連雲場上“趕場”的例行節目進入了最高潮。
太陽暖烘烘地照着高高的黑色屋頂,屋檐底下人聲鼎沸,裹白帕子、藍帕子的腦袋攢動着,黑色、灰色和土黃色的棉襖挨着、擠着、移動着。
這小小的街筒子裡的人群,達到了飽和程度,再多一個也裝不下了! 然而,在四面八方的大路小路上,還有着三三兩兩提筐兒的、挑擔兒的人們大步流星地趕來。
在豬兒市,糧食市擠的是男人們。
婦女們多半提着半筐雞蛋,或抱着兩隻鴨子,在場頭場尾的石闆路上擺個攤子。
可是那些年輕姑娘們卻不怕擠,三五成群手拉着手在穿棉襖的男人堆裡鑽來鑽去,百貨攤上看一看,供銷社裡轉一轉,她們要買的,不過是一面小鏡子或一塊鞋面布之類。
這會兒正是冬月尾,曆來所謂“農閑”的日子。
雖然幹部們開會叫人們要“變冬閑為冬忙”,雖然那些牆上和石岩上有新刷上的标語:“全縣人民齊奮戰,兩年建成大寨縣!”“評水浒,批宋江,糧食畝産跨雙綱!”……但是,莊稼人不大關心這些号召,他們得籌劃年關将近的實際問題,設法補足一點明春的口糧。
大多數家長關心着明年春荒來時,國家倉庫有多少糧食拔下來。
“市管會”的工作人員們,逢到這樣的日子是最忙的了。
為了打擊資本主義活動,他們把成群成堆的莊稼人、農村婦女們趕進一個肮髒的大屋子裡“辦學習班”。
人們垂頭喪氣地蹲在地上,一個個都必須徹底交代才脫得到手。
有些女人們眼看自己從孩子們牙縫裡省下來,打算換一點糧食和針線的芝麻、核桃、菜油等香東西被沒收,急得哭了。
但哭也沒用。
市管會,還有“聯防指揮部”的負責人堅定地相信:“隻有堵住資本主義的路,才能邁開社會主義的步”。
好像這些年來把國家搞成這個樣子的罪魁不是别的什麼人,而是這些手無寸鐵、腰無半文的莊稼人! 許茂老漢的一背篼葉子煙早賣光了,他需要辦的粉條、扁筍、黃豆等等做生用的貨物也都買齊了。
但他沒有忙着打回轉。
今天這個場遲遲不散,他知道是什麼原因:決算賬目公布下來,那些勞弱戶為着繳超分款,就得賣東西,而今年各地的收成都不好,勞強戶并沒有收下許多的現款,于是賣的多,買的少,自由市場就遲遲的散不了啦。
這樣的情形,對許茂老漢是有着吸引力的。
這種吸引力可以使他暫時忘卻自身的煩惱,遇到今天這樣的機會,他不想悶着腦殼過早地離開這喧嘩熱烈的場合,他得看看:有什麼便宜可以揀一揀。
他把自己的背篼寄放在七姑娘許貞那個店堂裡的櫃台底下去。
許貞正忙着對付那些川流不息的稱鹽巴的顧主,沒工夫接待老漢,但還是又嬌又羞地伏在父親耳朵邊說:爹,小朱今天又從城裡來了,你一會兒轉來吃午飯吧。
” 老漢的印象裡,并沒有一個什麼“小朱”,他瞪着老七:“啥子小豬小狗的?” 七姑娘可沒得老九那樣端莊,她一下抱住老父親肩膀,滿臉绯紅地嬌嗔道: “人家耍的朋友。
你來看看嘛,你要是沒意見,人家才好考慮正式關系嘛!” 七姑娘語言中的“人家”,當然就是她自己,這個意思老漢聽得懂;但他極不高興她這種半土不洋的說話方式。
他有幾分厭惡地把老七的手臂推開,沒說什麼,響亮地噴着鼻子,跨出店去。
許茂老漢重新走進汪洋大海似的人流中來以後,很快就把剛才那點兒不愉快的小插曲丢到九霄雲外去了。
他的不昏不花的眼睛像鷹一樣尖利而透徹地注視着市場的動向。
但是,你看他外表:穿一件半舊的藍布長棉袍,頭戴狗皮風雪帽(這也是老八從遙遠的袓國北方給他寄回來的),手上捏根尺多長的湘妃竹煙杆,走起路來不緊不忙的樣子,你一定會誤認他為一位不管家務的享受着養老金的老大爺。
不多一會,他巡視了半條街,來到公社衛生院的大門口了。
這時,他的眼晴停留在一個站在來來去去的人流中的婦女身上。
這個中年女人衣着不整,面帶菜色,懷裡橫抱着一個赤紅臉兒的小孩。
許茂并不注意女人和小孩,而把注意力放在女人腳邊那一個菜油罐子上。
他估計了一下,半罐子油大約不會多于五斤。
老漢開言了,卻并不談那油罐。
他像沒事一樣地問: “哎呀,這孩子為啥啊?病了麼?” “是呀,老大爺!你看,燒成這個樣子……” “進去找醫生看看嘛,打一針吃點藥。
” “老大爺,看了呢!我一早趕二十多裡路來,看了病,可還……沒有去拿藥呀!” “怎麼的?” “我得先賣這幾斤油,才有藥錢。
” “油?哎呀,你可别叫市管會看見了呀,看見了是要沒收的。
” “就是哩!我很少趕場,老大爺,你像活神仙樣,做做好事,把這幾斤油買去吧。
你老人家當如救命一樣。
” 許茂聽着這話,心裡不由有些酸楚。
然而他卻把心腸一硬,說道:“油,我家倒不缺,不過看你孩子燒成這個樣兒,買下吧。
”他把右手伸進大襟懷裡,問:“多少錢一斤?” “大爺,随你給幾個吧!我也不曉得行市。
” “好吧!”許茂心腸又一硬,咬了咬牙:“整數,一塊錢一斤。
不哄你,大行大市的。
” 女人歎了一口氣,但還是同意了:“好吧。
” 許茂掂了掂油罐,女人忙說: “淨重四斤半。
還是稱一稱吧?” 再掂一掂之後,他說:“算了,我相信你。
不過,我今天沒打算買這個,罐子也沒帶。
女人挺爽快地說:“一個瓦罐也值不得幾角,就相送了老大爺吧。
” “那咋要得喲!給你折算……一角錢,咋樣” “你怎麼說怎麼辦好。
” 付了錢,許茂提起油罐就走。
女人自去取藥去了。
二十分鐘以後,老漢已經站在食品站門外一個不十分顯眼的地方。
這裡離街有半裡,市管會的人是不經常走到這兒來的。
他腳邊放着半瓦罐油,有兩個職工家屬模樣的婦女蹲在油罐旁邊。
“多少錢一斤?” 許茂愛理不理地回答:“一塊八。
” “太貴了吧?” “貴啥子?大行大市的。
” “有少沒少啊?” “喊的是價,還的是錢,你們說了才算。
” “一塊五。
行麼?” 老漢鼻裡“嗤”了一聲,表示不屑于多說。
兩個女人失望地走開了。
一會兒工夫,許茂老漢一連打發了三起買主。
他要一塊六,因為一角錢把生意做黃了。
這時,來了一個敦敦實實的小夥子,身穿工裝,腳蹬皮鞋,頭發老長老長,塌塌的鼻子底下蓄着一抹小胡子。
許茂老漢鄙夷地瞟了這人一眼,心想:“不像個好人!” 小夥子左右前後巡視了一番後,指着許茂的油罐,盤問道:“賣油?”是城裡人的口音。
老漢沒有答理他。
“你耳朵聾了麼?哼,看樣兒你不是地富,也是個上中農!你沒有看見布告麼?食油不準上市!” 許茂回過神來,揣摸着:“這是市管會的麼?不是。
連雲場上市管會幾個人都認得,沒有這麼個愣小子嘛!”于是硬撐撐答道:“啥子布告啊?我認不得字!你趕場的,快各人趕場去,莫開玩笑。
” 小夥子上前一把揪住老漢的袖子,同時亮出他藏在上衣口袋裡的紅色臂章來,惡狠狠說道:“你看我是幹什麼的?”說罷,提起油罐來,要拉老漢去上“學習班”。
這一下,許茂心中才暗暗叫起苦來,兩眼也失去了光彩。
他雖是視錢如命,但到底還是怕進那個“學習班”,在一旁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
“走嘛!”小夥子像等不得了似的,提着油罐一邊走一邊回頭催促許茂。
老漢的腳杆一軟,一屁股坐在階沿石上。
看熱鬧的人們紛紛議論起來: “這是城裡‘聯防指揮部’的,老大爺,你今天碰上了,活該蝕财!” “啥子指揮部喲,我看是個打秋風的!” “吃(其頁)頭的!” “呃,莫亂說,你們沒看見人家那個紅牌牌麼?” “算啰!老大爺,蝕财免災,當如害了一場傷風,吃了兩眼藥一樣。
“對!看樣子,你這位大爺也不像蝕不起的幹人嘛!算啰,算啰,這個年辰難說呀!” 人們七嘴八舌地說着。
許茂老漢心中萬分懊悔和氣憤。
這個一向精明剛強的老人,這些年在連雲場街上吃這樣的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