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雨潇潇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在這冬天即将過去,春天就要到來的時候,如果太陽一直暖和下去的話,該有多好啊!路旁的枯草将要返青,河沿的柳樹就要綻出嫩黃色的葉芽,麥苗吐穗,深秋裡往南飛去的群雁歸來,綠樹枝頭小鳥追逐嬉戲;燕子雙雙銜泥做窩,辛勤地建設它們幸福的家園。
四野散發出誘人清香的葫蘆壩,将會改變它生活的節奏。
然而,從目前看來,冬天卻遲遲不肯離去。
臘月剛剛開頭,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氣溫突然下降,落起雨來了,從那以後,纏纏綿綿的細雨就一直下個不停。
葫蘆壩的原野上一天到晚都是灰濛濛的,柳溪河籠罩在茫茫煙雨之中,道路泥濘,又濕又冷。
遠地上學的中學生們戴着鬥笠,披着白晃晃的油布在淅瀝的雨中奔走,小孩子們不能到野地裡去玩,一個個蹲在自家屋檐下,憂郁地望着黑壓壓的天空。
看來,春天的信息又變得遙遙無期了。
莊稼人沒有下地幹活。
但他們并不埋怨,他們說,有了這一場透實雨,來春的收成會好一些的。
他們借此機會休養生息,坐在家裡烤火。
婦女們則永遠是忙碌的,她們要縫補衣服,做鞋子,沒有片刻的閑暇。
葫蘆壩大隊的幹部們也不得空,他們成天的開會。
黨支部委員們開會,大隊革命委員會的委員們也開會,有時他們又并在一塊兒開,簡稱“兩委會”;還有生産隊長會,隊委聯席會,有時小隊的幹部們夥同大隊幹部一塊兒開,就叫做“兩委擴大會”;此外,黨支部大會,團支部大會,青年積極分子會,“理論骨幹”會,大批判小組碰頭會,“老貧農評《水浒》”座談會,文娛活動會,治安保衛會,“專案小組”成立會,地富子女交心會,對地主富農的訓話會……各種各樣會,不斷地開,白天開,夜裡也開,開來開去,終于到了召開全大隊社員大會的時候了。
這一切會議的總導演,是齊明江同志。
别看小齊同志不知道豌豆一畝能産多少斤,他在組織各種各樣會議方面卻顯示出非凡的才能。
他完全按照城市機關的格式,繁瑣而重複地組織會議,而參加各種會議的人們,永遠都是那一些,有時多幾個,有時少幾個,開得這些泥腿子幹部暈頭暈腦不知所向。
小齊同志既是組織者,又是主講者,當然也很辛苦。
顔組長到太平區去參加區委整風的會議去了,葫蘆壩的工作就多虧小齊主持。
跑腿和下通知的事,自然有鄭百如和龍慶二位。
團支書許琴則是每會必到的,小齊同志似乎格外器重她,什麼會都叫通知她參加;黨支部的會,許琴還不是黨員,可也叫她到會,弄得她很有些難堪。
小齊開導她說:“不開會怎麼提高思想呢?”還鼓勵她:“這個領導班子缺乏年輕人,缺乏女的,你應該入黨,補充進班子來。
”過分的關懷,反而使這個二十歲的大姑娘産生了幾分畏縮的情緒。
她不僅沒有按照小齊的吩咐,立即遞交入黨申請書,而且在會上發言也沒有從前踴躍了。
她看不出這些會議老開下去,究竟是不是可以解決葫蘆壩的問題。
這天一早,龍慶頭戴鬥笠,披着蓑衣,手裡拄着一根木棍子,又來通知許琴開會了。
“昨天晚上散會時不是都說了嘛,今天下午要開社員大會,上午就不開了……” 代理支書臉色憂郁,紅腫的眼睛不停地流出一種液體來。
他苦笑道: “哪能不開啊!當幹部,不開會,還幹啥子嘛。
” “又是什麼會呢?” “齊同志叫通知開黨員大會呢。
”龍慶的表情很不自然,“說是今天要讨論你的入黨申請。
我還要去通知全體黨員。
你快去吧,不要忘了帶上你的申請書。
”說着,也不看許琴一眼,便轉身要走。
許琴忙叫住他,慌張地說:“龍二叔,這合适麼?我……” 龍慶回過頭來,注意地看了她一眼。
許琴那純正的目光裡露出一絲疑慮的神色,接着說: “我還沒有向黨支部交過申請,連介紹人都還沒有找。
……這,合适麼?” 代理支書心裡暗暗稱贊這個單純而又誠實的姑娘。
但嘴裡卻說:“哎,如今的事情,說不清。
人家是上邊來的,還不是他咋說,就咋辦。
我看,你還是去吧。
” 許琴猶豫着。
“怎麼樣啊?”龍慶催問道。
“龍二叔,這個不太合适吧!我……我還是不去算了。
”許琴說。
心頭的矛盾使她痛苦地咬着嘴唇,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龍慶感到十分為難。
這個被人在背地裡稱為“維持會長”的代理支書,這些年曾遇到過不少左右為難的事情。
要按黨性原則辦吧,難!違背自己的良心去辦吧,也難!多數時候,他就隻好混混糊糊,馬馬虎虎,一拖,二推,三了願,支吾過去,他感到在這些年頭,做人難,當幹部更難!眼面前這個團支書許琴,依他内心想來,也并非不是一棵好苗子,經過鍛煉培養,是可以吸收入黨的。
但像齊明江這樣主觀獨斷,個人說了算,無視黨的組織手續,“搞突擊”的行為,他卻十分的反感! “哎……”他煩躁地聳一聳肩膀,嘟哝道:“不去吧,當然……不過……” 許琴倚在大門上,茫然地望着煙雨濛濛的田野,牙齒咬着小手絹兒的一角,心頭像有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入黨,在九姑娘純潔的心靈中,原是人生一件神聖而又莊嚴的大事。
她從小熱愛黨,很早就熱烈地向往着自己将來能做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高中畢業回鄉以後,她不止一次地偷偷寫過入黨申請書。
她把黨看成自己親愛的母親,一想到自己将要投入母親的懷抱,她就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然而,她的申請書卻一次也沒有向黨支部遞交過。
為什麼又不交呢?甚至,也沒有向任何一個黨員同志透露過她的崇高的要求呢?這原因就太複雜了,她自己也說不明白。
也許是葫蘆壩的茫茫大霧使她迷惑了,也許是她還沒有足夠的水平去區分“支流和主流”。
總之,存在決定意識,葫蘆壩這個黨支部的負責人鄭百如的所作所為,使她非常失望。
她把自己強烈的要求深深地埋在心底,等待着、盼望着,像小草盼望雨露,像楊柳盼望春風,等待着有一天雲開霧散,那時,她就會将自己的整個青春和生命都獻出去! 但是,今天龍二叔給她帶來的這個通知,不僅沒有使她感受到絲毫的溫暖,反而給她的心靈罩上了一層陰影。
“這樣入黨,有什麼意義呢?……”誠實而又天真的九姑娘望着原野上的雨霧,對自己說,心頭很不平靜。
就在這時,她從那濛濛的雨霧中,隐隐約約地看到一個身量不高、豐腴健壯的女子,肩上挂着個鼓鼓囊囊的旅行包,撐着花油布傘,急匆匆地埋頭向這兒走來了。
“那是七姐回來了。
”許琴想着,眉頭皺得更緊,昨天下午,一個放學歸來的中學生,把許貞的一封長信帶回葫蘆壩,許琴看了以後百感交集,一夜都沒有睡好。
此刻,不由得思緒更加煩亂。
她趁機對代理支書說:“龍二叔,我這會兒不去開會。
看嘛,七姐回來了,我們家裡還有事情呢。
“ “那……”龍慶困惑地說,“齊同志那裡……哎,老九咧,我看如今也不必去管這些那些了,反正到處都差不多,也不是就你一個。
那鄭百如不也是兩年前的工作組長點名入黨的麼!如今這個風氣……” “不,”許琴痛苦地說,“我不去。
請你在齊同志那時說明一下,我的入黨條件不夠。
哎,我不曉得該咋辦,等顔組長回來,問問她再說吧。
……呃,七姐!” 七姑娘許貞已來到面前,在門樓底下收起雨傘,笑吟吟地向代理支書問好。
龍慶毅然對九姑娘說:“好吧,就這樣。
不去也對頭。
齊同志那裡我去回話。
”說完轉身走了。
許琴望着雨霧中那披蓑衣戴鬥笠的龍慶的背影,拄着棍子一步一滑地艱難地走向遠處以後,才“唉……”了一聲,收回視線來。
“啥子事情啊?叫你到哪兒去?”七姑娘問道,明亮的雙眸盯着許琴。
許琴懶懶地回答:“開黨支部會。
工作組叫我去入黨。
可我……” “你不去?”七姑娘一聽就懂,她瞪着自己的妹妹,“你真傻喲!工作組那麼重視你,你卻不去,這種機會别的人想斷了腸子還想不到呢!難道你不曉得,入了黨的姑娘家,什麼事都更容易辦到哩!” 許琴痛苦地咬着嘴唇,搖着頭,制止許貞往下說,挽起她的胳臂向屋裡走去。
“爹在屋頭麼?”許貞邊走邊問。
“在,他病了。
” “四姐呢,也在家麼?” “在給爹爹縫皮祅。
” “我的信你收到了麼?” “七姐,我真不明白你究竟是咋個一回事?你成天都在想些什麼哇!” “我想的呀,都是些最實際的事,哪兒像你們那些人,吃沒吃着,穿沒穿着,盡用些空想來騙自己。
什麼‘理想’呀,‘幻想’呀,那些全都不實在。
等廟子修起,鬼都老了!” 說着,姐妹二人進了堂屋。
老七免不了先到父親的卧室去問候一番,老九徑直回自己房間去了。
二 六十四歲的許茂老漢,在他的生日即将到來的前夕病倒了。
去年夏天那個工作組逼着他去唱戲,扮演一個名叫“常富”的老中農角色,他不得不裝病在屋裡躺了整整一個月。
這一回,工作組并未把他怎麼樣,他倒真正害病了,從他那蒼白消瘦的臉頰和深陷的眼眶就看得出來不是假裝的。
自那天從三姑娘家裡回來,他沒有再邁出大門一步,心愛的自留地也未去看一看,連日凄風冷雨早把“韭菜黃”漚爛了。
有啥法呢?沒臉見人呢,咋能走得出去! 新培訓回來的大隊赤腳醫生是個年輕妹子,許琴的同學。
她十分關心許大爺的健康,前來看了病,說是重感冒,處了方。
但是卻并不見好起來。
昨天許琴又把她找來了,她耐心地詢問老漢近日來都吃了一些什麼食物,許琴告訴她:自從那天在三姐家裡吃過一頓瘟雞肉,回來就再也吃不下什麼。
醫生這才找到了病根,說是雞肉本來就難消化,更何況瘟雞有毒呢,外感風寒,内傷飲食,說不定還中了毒。
于是用了“保和湯”外加魚鳅串引子。
到今天,依然未見效。
四肢無力,頭暈眼花,老漢已經相信自己會從此一病不起。
他躺在床上,抱着烘籠,白日黑夜地思考着人生。
沒進過學堂門的思想家許茂對于人生的思考,沒有從什麼現成的定義出發,他當然不知道“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個道理,但他卻并不孤立地去總結自己這幾十年的生活經驗。
當他從自己少年時代能記事的時候起,挨着年月回顧到如今,他感到無限惋惜,歲月漫漫,解放前悲苦的年辰不用說,近年來的坷坎也不值得懷念,真正值得紀念的金色的日月卻是那樣短暫。
——他私心眷戀的是合作化年代。
那時候,他個人的生活與時代的潮流是多麼的和諧,共産黨的政策,樣樣合他的心意,在葫蘆壩這個小小的社會上,人心思上,他是拼着命在往前趕,同人們一道建設幸福的家園。
那時候,人們選舉他擔任作業組長,羨慕他種莊稼的淵博學識,欽佩他積極學習藥劑拌種新技術的精神。
連雲場鄉政府還獎給他“愛社如家”的獎狀。
那時候,誰也不曾批評過他自私。
如果問,社會在前進,許茂何以反其道而行,變得自私起來了呢?這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回答清楚的。
不錯,許茂自己也不否認他有自私自利的缺點,但他卻往往原諒自己。
在上市的小菜裡多摻一些水,或在市場上買幾斤油,又賣掉賺幾個小錢,這當然不義;但比起那些幹大買賣的,貪污公款的,盜竊公共财物的來,又算得了什麼!……有許多事情許茂也看不慣,但他沒有能力往深處探究。
生活的如此不和諧,他把原因歸結到自己那已故的妻子沒有能生下一個兒子來。
“要是有兒子,我這把年紀,何曾不曉得坐在家裡享福呢!又何必要去
四野散發出誘人清香的葫蘆壩,将會改變它生活的節奏。
然而,從目前看來,冬天卻遲遲不肯離去。
臘月剛剛開頭,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氣溫突然下降,落起雨來了,從那以後,纏纏綿綿的細雨就一直下個不停。
葫蘆壩的原野上一天到晚都是灰濛濛的,柳溪河籠罩在茫茫煙雨之中,道路泥濘,又濕又冷。
遠地上學的中學生們戴着鬥笠,披着白晃晃的油布在淅瀝的雨中奔走,小孩子們不能到野地裡去玩,一個個蹲在自家屋檐下,憂郁地望着黑壓壓的天空。
看來,春天的信息又變得遙遙無期了。
莊稼人沒有下地幹活。
但他們并不埋怨,他們說,有了這一場透實雨,來春的收成會好一些的。
他們借此機會休養生息,坐在家裡烤火。
婦女們則永遠是忙碌的,她們要縫補衣服,做鞋子,沒有片刻的閑暇。
葫蘆壩大隊的幹部們也不得空,他們成天的開會。
黨支部委員們開會,大隊革命委員會的委員們也開會,有時他們又并在一塊兒開,簡稱“兩委會”;還有生産隊長會,隊委聯席會,有時小隊的幹部們夥同大隊幹部一塊兒開,就叫做“兩委擴大會”;此外,黨支部大會,團支部大會,青年積極分子會,“理論骨幹”會,大批判小組碰頭會,“老貧農評《水浒》”座談會,文娛活動會,治安保衛會,“專案小組”成立會,地富子女交心會,對地主富農的訓話會……各種各樣會,不斷地開,白天開,夜裡也開,開來開去,終于到了召開全大隊社員大會的時候了。
這一切會議的總導演,是齊明江同志。
别看小齊同志不知道豌豆一畝能産多少斤,他在組織各種各樣會議方面卻顯示出非凡的才能。
他完全按照城市機關的格式,繁瑣而重複地組織會議,而參加各種會議的人們,永遠都是那一些,有時多幾個,有時少幾個,開得這些泥腿子幹部暈頭暈腦不知所向。
小齊同志既是組織者,又是主講者,當然也很辛苦。
顔組長到太平區去參加區委整風的會議去了,葫蘆壩的工作就多虧小齊主持。
跑腿和下通知的事,自然有鄭百如和龍慶二位。
團支書許琴則是每會必到的,小齊同志似乎格外器重她,什麼會都叫通知她參加;黨支部的會,許琴還不是黨員,可也叫她到會,弄得她很有些難堪。
小齊開導她說:“不開會怎麼提高思想呢?”還鼓勵她:“這個領導班子缺乏年輕人,缺乏女的,你應該入黨,補充進班子來。
”過分的關懷,反而使這個二十歲的大姑娘産生了幾分畏縮的情緒。
她不僅沒有按照小齊的吩咐,立即遞交入黨申請書,而且在會上發言也沒有從前踴躍了。
她看不出這些會議老開下去,究竟是不是可以解決葫蘆壩的問題。
這天一早,龍慶頭戴鬥笠,披着蓑衣,手裡拄着一根木棍子,又來通知許琴開會了。
“昨天晚上散會時不是都說了嘛,今天下午要開社員大會,上午就不開了……” 代理支書臉色憂郁,紅腫的眼睛不停地流出一種液體來。
他苦笑道: “哪能不開啊!當幹部,不開會,還幹啥子嘛。
” “又是什麼會呢?” “齊同志叫通知開黨員大會呢。
”龍慶的表情很不自然,“說是今天要讨論你的入黨申請。
我還要去通知全體黨員。
你快去吧,不要忘了帶上你的申請書。
”說着,也不看許琴一眼,便轉身要走。
許琴忙叫住他,慌張地說:“龍二叔,這合适麼?我……” 龍慶回過頭來,注意地看了她一眼。
許琴那純正的目光裡露出一絲疑慮的神色,接着說: “我還沒有向黨支部交過申請,連介紹人都還沒有找。
……這,合适麼?” 代理支書心裡暗暗稱贊這個單純而又誠實的姑娘。
但嘴裡卻說:“哎,如今的事情,說不清。
人家是上邊來的,還不是他咋說,就咋辦。
我看,你還是去吧。
” 許琴猶豫着。
“怎麼樣啊?”龍慶催問道。
“龍二叔,這個不太合适吧!我……我還是不去算了。
”許琴說。
心頭的矛盾使她痛苦地咬着嘴唇,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龍慶感到十分為難。
這個被人在背地裡稱為“維持會長”的代理支書,這些年曾遇到過不少左右為難的事情。
要按黨性原則辦吧,難!違背自己的良心去辦吧,也難!多數時候,他就隻好混混糊糊,馬馬虎虎,一拖,二推,三了願,支吾過去,他感到在這些年頭,做人難,當幹部更難!眼面前這個團支書許琴,依他内心想來,也并非不是一棵好苗子,經過鍛煉培養,是可以吸收入黨的。
但像齊明江這樣主觀獨斷,個人說了算,無視黨的組織手續,“搞突擊”的行為,他卻十分的反感! “哎……”他煩躁地聳一聳肩膀,嘟哝道:“不去吧,當然……不過……” 許琴倚在大門上,茫然地望着煙雨濛濛的田野,牙齒咬着小手絹兒的一角,心頭像有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入黨,在九姑娘純潔的心靈中,原是人生一件神聖而又莊嚴的大事。
她從小熱愛黨,很早就熱烈地向往着自己将來能做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高中畢業回鄉以後,她不止一次地偷偷寫過入黨申請書。
她把黨看成自己親愛的母親,一想到自己将要投入母親的懷抱,她就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然而,她的申請書卻一次也沒有向黨支部遞交過。
為什麼又不交呢?甚至,也沒有向任何一個黨員同志透露過她的崇高的要求呢?這原因就太複雜了,她自己也說不明白。
也許是葫蘆壩的茫茫大霧使她迷惑了,也許是她還沒有足夠的水平去區分“支流和主流”。
總之,存在決定意識,葫蘆壩這個黨支部的負責人鄭百如的所作所為,使她非常失望。
她把自己強烈的要求深深地埋在心底,等待着、盼望着,像小草盼望雨露,像楊柳盼望春風,等待着有一天雲開霧散,那時,她就會将自己的整個青春和生命都獻出去! 但是,今天龍二叔給她帶來的這個通知,不僅沒有使她感受到絲毫的溫暖,反而給她的心靈罩上了一層陰影。
“這樣入黨,有什麼意義呢?……”誠實而又天真的九姑娘望着原野上的雨霧,對自己說,心頭很不平靜。
就在這時,她從那濛濛的雨霧中,隐隐約約地看到一個身量不高、豐腴健壯的女子,肩上挂着個鼓鼓囊囊的旅行包,撐着花油布傘,急匆匆地埋頭向這兒走來了。
“那是七姐回來了。
”許琴想着,眉頭皺得更緊,昨天下午,一個放學歸來的中學生,把許貞的一封長信帶回葫蘆壩,許琴看了以後百感交集,一夜都沒有睡好。
此刻,不由得思緒更加煩亂。
她趁機對代理支書說:“龍二叔,我這會兒不去開會。
看嘛,七姐回來了,我們家裡還有事情呢。
“ “那……”龍慶困惑地說,“齊同志那裡……哎,老九咧,我看如今也不必去管這些那些了,反正到處都差不多,也不是就你一個。
那鄭百如不也是兩年前的工作組長點名入黨的麼!如今這個風氣……” “不,”許琴痛苦地說,“我不去。
請你在齊同志那時說明一下,我的入黨條件不夠。
哎,我不曉得該咋辦,等顔組長回來,問問她再說吧。
……呃,七姐!” 七姑娘許貞已來到面前,在門樓底下收起雨傘,笑吟吟地向代理支書問好。
龍慶毅然對九姑娘說:“好吧,就這樣。
不去也對頭。
齊同志那裡我去回話。
”說完轉身走了。
許琴望着雨霧中那披蓑衣戴鬥笠的龍慶的背影,拄着棍子一步一滑地艱難地走向遠處以後,才“唉……”了一聲,收回視線來。
“啥子事情啊?叫你到哪兒去?”七姑娘問道,明亮的雙眸盯着許琴。
許琴懶懶地回答:“開黨支部會。
工作組叫我去入黨。
可我……” “你不去?”七姑娘一聽就懂,她瞪着自己的妹妹,“你真傻喲!工作組那麼重視你,你卻不去,這種機會别的人想斷了腸子還想不到呢!難道你不曉得,入了黨的姑娘家,什麼事都更容易辦到哩!” 許琴痛苦地咬着嘴唇,搖着頭,制止許貞往下說,挽起她的胳臂向屋裡走去。
“爹在屋頭麼?”許貞邊走邊問。
“在,他病了。
” “四姐呢,也在家麼?” “在給爹爹縫皮祅。
” “我的信你收到了麼?” “七姐,我真不明白你究竟是咋個一回事?你成天都在想些什麼哇!” “我想的呀,都是些最實際的事,哪兒像你們那些人,吃沒吃着,穿沒穿着,盡用些空想來騙自己。
什麼‘理想’呀,‘幻想’呀,那些全都不實在。
等廟子修起,鬼都老了!” 說着,姐妹二人進了堂屋。
老七免不了先到父親的卧室去問候一番,老九徑直回自己房間去了。
二 六十四歲的許茂老漢,在他的生日即将到來的前夕病倒了。
去年夏天那個工作組逼着他去唱戲,扮演一個名叫“常富”的老中農角色,他不得不裝病在屋裡躺了整整一個月。
這一回,工作組并未把他怎麼樣,他倒真正害病了,從他那蒼白消瘦的臉頰和深陷的眼眶就看得出來不是假裝的。
自那天從三姑娘家裡回來,他沒有再邁出大門一步,心愛的自留地也未去看一看,連日凄風冷雨早把“韭菜黃”漚爛了。
有啥法呢?沒臉見人呢,咋能走得出去! 新培訓回來的大隊赤腳醫生是個年輕妹子,許琴的同學。
她十分關心許大爺的健康,前來看了病,說是重感冒,處了方。
但是卻并不見好起來。
昨天許琴又把她找來了,她耐心地詢問老漢近日來都吃了一些什麼食物,許琴告訴她:自從那天在三姐家裡吃過一頓瘟雞肉,回來就再也吃不下什麼。
醫生這才找到了病根,說是雞肉本來就難消化,更何況瘟雞有毒呢,外感風寒,内傷飲食,說不定還中了毒。
于是用了“保和湯”外加魚鳅串引子。
到今天,依然未見效。
四肢無力,頭暈眼花,老漢已經相信自己會從此一病不起。
他躺在床上,抱着烘籠,白日黑夜地思考着人生。
沒進過學堂門的思想家許茂對于人生的思考,沒有從什麼現成的定義出發,他當然不知道“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個道理,但他卻并不孤立地去總結自己這幾十年的生活經驗。
當他從自己少年時代能記事的時候起,挨着年月回顧到如今,他感到無限惋惜,歲月漫漫,解放前悲苦的年辰不用說,近年來的坷坎也不值得懷念,真正值得紀念的金色的日月卻是那樣短暫。
——他私心眷戀的是合作化年代。
那時候,他個人的生活與時代的潮流是多麼的和諧,共産黨的政策,樣樣合他的心意,在葫蘆壩這個小小的社會上,人心思上,他是拼着命在往前趕,同人們一道建設幸福的家園。
那時候,人們選舉他擔任作業組長,羨慕他種莊稼的淵博學識,欽佩他積極學習藥劑拌種新技術的精神。
連雲場鄉政府還獎給他“愛社如家”的獎狀。
那時候,誰也不曾批評過他自私。
如果問,社會在前進,許茂何以反其道而行,變得自私起來了呢?這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回答清楚的。
不錯,許茂自己也不否認他有自私自利的缺點,但他卻往往原諒自己。
在上市的小菜裡多摻一些水,或在市場上買幾斤油,又賣掉賺幾個小錢,這當然不義;但比起那些幹大買賣的,貪污公款的,盜竊公共财物的來,又算得了什麼!……有許多事情許茂也看不慣,但他沒有能力往深處探究。
生活的如此不和諧,他把原因歸結到自己那已故的妻子沒有能生下一個兒子來。
“要是有兒子,我這把年紀,何曾不曉得坐在家裡享福呢!又何必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