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妻子羅虹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倆與他們的同伴一樣,遇到了沒有想過也不曾遭遇的麻煩,他們有了孩子——私生子。
那是一批私生子,不是簡單的一個、兩個、三個……二十歲的男女,也還算個孩子,隻是這大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孩子。
在那個空間,他們哪裡有能力去照料孩子?處理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送給了自家的親戚,有的送給了村裡的老鄉,有的被陌生的路人抱走。
當然,也有那橫下心來的知青,硬是精疲力竭地拉扯着孩子混時光。
栗緻炟與韓秀清的親骨肉——一個健健康康的小男孩,他們本不打算送人的,他們想把孩子養大。
那孩子右肩上長着一片青色的胎記,與栗緻炟長在右肩上的記一模一樣,他驚歎人類的遺傳基因如此奇妙,看着自己的種子發芽結果,怎忍心把他抛棄?但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及物質極其匮乏的生存環境,使他們感覺到,隻是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難把兒子養大的。
何況上級組織并不同情私生子們及他們的未婚父母,他們采用“外科”手段,把一對又一對有情人調離拆散,讓他們不在一個鄉,不在一個村。
叫他們認識到,未婚同居是一種罪過,非婚生出的子女是孽種,私生子屬非法的野種。
這對年輕人抗不過命運的壓迫,他們終于把自己的骨肉送給鄰村一家農戶撫養了。
據悉,這家農民并非本鄉本土的老戶,他們是從外地投親來的,隻因家中沒有男孩,就認養了這個私生子。
孩子被抱走時,栗緻炟和韓秀清已被分離在兩個村莊,雖然,同屬一個鄉,但是兩個村莊分别坐落在南北兩端,相距五十華裡。
兩個寂寞的心靈隻有靠互寄書信溝通交流。
使栗緻炟更加悲怆和内疚的是:就在他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進入大學時,韓秀清被逮捕了,罪名是惡毒攻擊“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和國家領導人,定性為現行反革命,後來清純的姑娘被判處死刑……這是一段令人肝腸寸斷心靈滴血的經曆,又是讓栗緻炟心弦顫抖負疚一生的絕密隐痛。
他清楚,戀人韓秀清的被捕直至被槍決,其中有他的責任,盡管那并非他的故意,盡管當時他還是個“毛孩子”,但是每每想到韓秀清,他都有一種不可饒恕自己的負罪感覺。
不過,這隻是他心靈深處的活動,他從沒有對任何人再提起這事,也沒有人去追究這事。
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兩年之後,在為一大批冤假錯案平反改正之際,知識青年因惡毒攻擊“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和國家領導人被槍決的現行反革命案方被改正。
韓秀清的反革命分子帽子方被摘掉,陷害她的是極“左”的路線,是當時呼風喚雨的“四人幫”。
就是這樣,一起冤案畫上了句号。
然而,在栗緻炟心中,韓秀清的冤死卻永遠畫不了句号。
在栗緻炟的記憶中,秀清是他終生難忘的戀人,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盡管他們沒有組織形式的證明——結婚證書,但是他與她同居生子的事實,使這個有實無名的婚姻比真實的姻緣還真實。
秀清是那樣清純、端莊、溫柔、通情達理,又是那樣浪漫、美麗、灑脫……他忘不掉她,無論他下多大的決心,用多少手段,特别是面對眼前現任的妻子羅虹時,他總是下意識地将秀清與羅虹相比較,愈比較愈覺得羅虹的世俗、淺陋,愈比較愈覺得秀清的珍貴。
這究竟是為什麼?也許,秀清留給他的是二十歲的青春少女的印象,那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含苞欲放的絢麗花季;也許,羅虹正進入四十開外的更年期,那是一個人見人煩的枯萎凋謝的暮秋之時。
當然,也許有另外一種原因。
對于男人,凡是失去的女人,總會讓他懷念;相反,已得到的女人,卻叫他膩煩。
不管是哪種原因,也不論這原因正确與否,栗緻炟并不去思索這種難有結果的問題,隻是順應着生活的波濤,悠遊着向前行駛。
在三十八歲的時候,他找到了一個情人,應該說,遇到了一個知音,這種事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那是一批私生子,不是簡單的一個、兩個、三個……二十歲的男女,也還算個孩子,隻是這大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孩子。
在那個空間,他們哪裡有能力去照料孩子?處理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送給了自家的親戚,有的送給了村裡的老鄉,有的被陌生的路人抱走。
當然,也有那橫下心來的知青,硬是精疲力竭地拉扯着孩子混時光。
栗緻炟與韓秀清的親骨肉——一個健健康康的小男孩,他們本不打算送人的,他們想把孩子養大。
那孩子右肩上長着一片青色的胎記,與栗緻炟長在右肩上的記一模一樣,他驚歎人類的遺傳基因如此奇妙,看着自己的種子發芽結果,怎忍心把他抛棄?但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及物質極其匮乏的生存環境,使他們感覺到,隻是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難把兒子養大的。
何況上級組織并不同情私生子們及他們的未婚父母,他們采用“外科”手段,把一對又一對有情人調離拆散,讓他們不在一個鄉,不在一個村。
叫他們認識到,未婚同居是一種罪過,非婚生出的子女是孽種,私生子屬非法的野種。
這對年輕人抗不過命運的壓迫,他們終于把自己的骨肉送給鄰村一家農戶撫養了。
據悉,這家農民并非本鄉本土的老戶,他們是從外地投親來的,隻因家中沒有男孩,就認養了這個私生子。
孩子被抱走時,栗緻炟和韓秀清已被分離在兩個村莊,雖然,同屬一個鄉,但是兩個村莊分别坐落在南北兩端,相距五十華裡。
兩個寂寞的心靈隻有靠互寄書信溝通交流。
使栗緻炟更加悲怆和内疚的是:就在他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進入大學時,韓秀清被逮捕了,罪名是惡毒攻擊“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和國家領導人,定性為現行反革命,後來清純的姑娘被判處死刑……這是一段令人肝腸寸斷心靈滴血的經曆,又是讓栗緻炟心弦顫抖負疚一生的絕密隐痛。
他清楚,戀人韓秀清的被捕直至被槍決,其中有他的責任,盡管那并非他的故意,盡管當時他還是個“毛孩子”,但是每每想到韓秀清,他都有一種不可饒恕自己的負罪感覺。
不過,這隻是他心靈深處的活動,他從沒有對任何人再提起這事,也沒有人去追究這事。
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兩年之後,在為一大批冤假錯案平反改正之際,知識青年因惡毒攻擊“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和國家領導人被槍決的現行反革命案方被改正。
韓秀清的反革命分子帽子方被摘掉,陷害她的是極“左”的路線,是當時呼風喚雨的“四人幫”。
就是這樣,一起冤案畫上了句号。
然而,在栗緻炟心中,韓秀清的冤死卻永遠畫不了句号。
在栗緻炟的記憶中,秀清是他終生難忘的戀人,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盡管他們沒有組織形式的證明——結婚證書,但是他與她同居生子的事實,使這個有實無名的婚姻比真實的姻緣還真實。
秀清是那樣清純、端莊、溫柔、通情達理,又是那樣浪漫、美麗、灑脫……他忘不掉她,無論他下多大的決心,用多少手段,特别是面對眼前現任的妻子羅虹時,他總是下意識地将秀清與羅虹相比較,愈比較愈覺得羅虹的世俗、淺陋,愈比較愈覺得秀清的珍貴。
這究竟是為什麼?也許,秀清留給他的是二十歲的青春少女的印象,那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含苞欲放的絢麗花季;也許,羅虹正進入四十開外的更年期,那是一個人見人煩的枯萎凋謝的暮秋之時。
當然,也許有另外一種原因。
對于男人,凡是失去的女人,總會讓他懷念;相反,已得到的女人,卻叫他膩煩。
不管是哪種原因,也不論這原因正确與否,栗緻炟并不去思索這種難有結果的問題,隻是順應着生活的波濤,悠遊着向前行駛。
在三十八歲的時候,他找到了一個情人,應該說,遇到了一個知音,這種事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