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秦桧遇風魔行者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秦桧與王氏一行侍從,迳往靈隐寺。
将近山門,寺中僧官已先有人報知,領着衆僧,各執香出十裡外迎接。
秦桧與王氏随路觀玩景緻。
怎見得好景,有詩為證:鹫嶺郁岧峣,龍宮隐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發,天香雲外飄。
扪蘿登塔遠,接竹引泉遙。
秦桧與王氏車馬已到寺門,出轎從東廊而入,見壁上俱是名賢騷客留題。
桧甚好文墨,其詩從一讀過,看至後,有一新題雲:縛虎何難縱虎難,無言終日倚闌幹。
三人眼内銜冤淚,流入襟懷透膽寒。
秦桧看罷,茫然自失,慌問住持曰:“此詩何人所題?”住持曰:“近日本寺中新來一個風魔小行者寫來,實未識其主意。
”秦桧暗想:頭一句是我夫人在東窗下寫出,再無他人知道。
今觀此詩,甚是奇怪。
乃謂住持曰:“爾可叫此行者來見。
”住持禀曰:“此人風颠不常,言語鄙野,丞相若召來見,恐有沖觸,則一寺僧行皆及罪矣。
”桧曰:“既道風魔,吾豈深責之。
速宜叫來。
”住持不得已,迳進廚下,尋得行者,來到法堂前參見秦桧。
桧問曰:“東廊下從末一題,是爾記寫得來?或是自作?明言之,吾重賞汝。
”行者曰:“這詩是爾做來,卻是我寫來。
”桧與王氏聽了,心下悚焉。
又問曰:“既是爾寫來,緣何将‘膽’字恁的放大寫?”行者笑曰:“我‘膽’字大,又不如你膽更大,上不怕天,下不怕地。
”夫人王氏見行者言語诐遁,謂桧曰:“此人張狂風勢,丞相何必泥問之。
”桧默然,惟點頭而已。
頃間,衆僧請丞相行香。
桧遂與王氏行到殿上,參拜諸佛。
但聞香風霭霭,鐘鼓铿铮,行禮畢,複轉到方丈。
茶湯已罷,遂進上齋供。
衆僧拜跪階前,請丞相、夫人人後堂受齋。
桧已進于後堂,坐立不安,心下隻猶豫行者言語,仍令人喚過行者。
衆僧俱進前禀曰:“适間風行者見太師于法堂,胡言亂語,不識忌諱,望太師寬恕,不必再召他。
”桧曰:“隻引得來,吾自有事問之。
”衆僧不敢再告,複來尋,見行者正在廚下,向竈燒火。
住持責之曰:“才間秦太師敬來寺中,修設齋醮,見爾風颠亂語,要問汝之罪。
今又着來喚汝,急前去伏謝,不得再有狂言。
”行者惟呵呵含笑不已,手挾着火筒,迳走到太師面前跪倒。
桧令何立以齋賞之。
何立領命,将過兩個大齋,賜與行者。
行者接過手來,将兩個饅頭用手劈開,把裡面餡都傾在地。
桧怒責之曰:“吾之所賜,行者何得将餡都傾了?”行者曰:“我傾餡,趕不上爾傾餡。
”桧曰:“壞卻一個則可,何得兩個都壞了?”行者曰:“我壞兩個,更強似爾壞了三四個。
”秦桧聽了,愈加不悅。
夫人王氏問之曰:“爾風魔症侯,從長而得,或幼少沾受?”行者曰:“夫人問我如何?”王氏曰:“若是從長染此症侯,則可調理。
吾令丞相請人為爾醫治。
”行者曰:“不瞞夫人說,小行者此症候,實長大因在東窗下傷涼得來。
”王氏驚懼莫對。
桧曰:“若果如是,吾即召人醫汝。
”行者曰,“我這病如今醫不得了。
”桧曰:“既非幼少沾疾,如何醫不得?”行者曰:“今來無了藥,家無了附子,如何解得此病?”夫人王氏曰:“丞相不須再三問此瘋狂人,任從其去矣。
”秦桧曰:“雖是颠魔言語,其實寓有譏諷深意。
某心下如何不詳問之?”桧疑貳莫決。
又謂行者曰:“爾有法名否?”行者曰:“小人法名守一。
”桧曰:“爾委的自能詩,或人教爾寫得來?”行者曰:“我因瘋得了胡言胡語,才能作出來。
”桧曰:“既是爾能吟詩,指我為題,當面前做得一篇,即與披剃為僧,給與度牒。
”行者合掌拜謝,将火筒于地上吹開,畫出詩來:久聞大德至公勤,占奪朝中第一勳。
都總忠良扶聖主,堂宣功業庇生民。
行者寫了四句,下韻不湊。
桧曰:“爾既能題詩,如何不做全篇?”行者雲:“若見詩全,爾之死期近矣。
”左右叱之曰:“丞相跟前休得亂道。
”桧曰:“我不怪汝,即宜湊起下韻。
”行者又将火筒于地畫寫雲:有謀解使諸方用,閉智能令四海遵。
賢相一心調國政,路行人道感皇恩。
秦桧看詩罷,教何立在會司部給與度牒,着他剃頭為僧。
行者道:“我不去,我不去。
你殺了人,卻着我去剃頭。
”桧倚住倚屏,半晌間心下躊躇。
瞧見行者将火筒在手中戰戰兢兢執之,因問曰:“爾手所執火筒,緣何不放于
将近山門,寺中僧官已先有人報知,領着衆僧,各執香出十裡外迎接。
秦桧與王氏随路觀玩景緻。
怎見得好景,有詩為證:鹫嶺郁岧峣,龍宮隐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發,天香雲外飄。
扪蘿登塔遠,接竹引泉遙。
秦桧與王氏車馬已到寺門,出轎從東廊而入,見壁上俱是名賢騷客留題。
桧甚好文墨,其詩從一讀過,看至後,有一新題雲:縛虎何難縱虎難,無言終日倚闌幹。
三人眼内銜冤淚,流入襟懷透膽寒。
秦桧看罷,茫然自失,慌問住持曰:“此詩何人所題?”住持曰:“近日本寺中新來一個風魔小行者寫來,實未識其主意。
”秦桧暗想:頭一句是我夫人在東窗下寫出,再無他人知道。
今觀此詩,甚是奇怪。
乃謂住持曰:“爾可叫此行者來見。
”住持禀曰:“此人風颠不常,言語鄙野,丞相若召來見,恐有沖觸,則一寺僧行皆及罪矣。
”桧曰:“既道風魔,吾豈深責之。
速宜叫來。
”住持不得已,迳進廚下,尋得行者,來到法堂前參見秦桧。
桧問曰:“東廊下從末一題,是爾記寫得來?或是自作?明言之,吾重賞汝。
”行者曰:“這詩是爾做來,卻是我寫來。
”桧與王氏聽了,心下悚焉。
又問曰:“既是爾寫來,緣何将‘膽’字恁的放大寫?”行者笑曰:“我‘膽’字大,又不如你膽更大,上不怕天,下不怕地。
”夫人王氏見行者言語诐遁,謂桧曰:“此人張狂風勢,丞相何必泥問之。
”桧默然,惟點頭而已。
頃間,衆僧請丞相行香。
桧遂與王氏行到殿上,參拜諸佛。
但聞香風霭霭,鐘鼓铿铮,行禮畢,複轉到方丈。
茶湯已罷,遂進上齋供。
衆僧拜跪階前,請丞相、夫人人後堂受齋。
桧已進于後堂,坐立不安,心下隻猶豫行者言語,仍令人喚過行者。
衆僧俱進前禀曰:“适間風行者見太師于法堂,胡言亂語,不識忌諱,望太師寬恕,不必再召他。
”桧曰:“隻引得來,吾自有事問之。
”衆僧不敢再告,複來尋,見行者正在廚下,向竈燒火。
住持責之曰:“才間秦太師敬來寺中,修設齋醮,見爾風颠亂語,要問汝之罪。
今又着來喚汝,急前去伏謝,不得再有狂言。
”行者惟呵呵含笑不已,手挾着火筒,迳走到太師面前跪倒。
桧令何立以齋賞之。
何立領命,将過兩個大齋,賜與行者。
行者接過手來,将兩個饅頭用手劈開,把裡面餡都傾在地。
桧怒責之曰:“吾之所賜,行者何得将餡都傾了?”行者曰:“我傾餡,趕不上爾傾餡。
”桧曰:“壞卻一個則可,何得兩個都壞了?”行者曰:“我壞兩個,更強似爾壞了三四個。
”秦桧聽了,愈加不悅。
夫人王氏問之曰:“爾風魔症侯,從長而得,或幼少沾受?”行者曰:“夫人問我如何?”王氏曰:“若是從長染此症侯,則可調理。
吾令丞相請人為爾醫治。
”行者曰:“不瞞夫人說,小行者此症候,實長大因在東窗下傷涼得來。
”王氏驚懼莫對。
桧曰:“若果如是,吾即召人醫汝。
”行者曰,“我這病如今醫不得了。
”桧曰:“既非幼少沾疾,如何醫不得?”行者曰:“今來無了藥,家無了附子,如何解得此病?”夫人王氏曰:“丞相不須再三問此瘋狂人,任從其去矣。
”秦桧曰:“雖是颠魔言語,其實寓有譏諷深意。
某心下如何不詳問之?”桧疑貳莫決。
又謂行者曰:“爾有法名否?”行者曰:“小人法名守一。
”桧曰:“爾委的自能詩,或人教爾寫得來?”行者曰:“我因瘋得了胡言胡語,才能作出來。
”桧曰:“既是爾能吟詩,指我為題,當面前做得一篇,即與披剃為僧,給與度牒。
”行者合掌拜謝,将火筒于地上吹開,畫出詩來:久聞大德至公勤,占奪朝中第一勳。
都總忠良扶聖主,堂宣功業庇生民。
行者寫了四句,下韻不湊。
桧曰:“爾既能題詩,如何不做全篇?”行者雲:“若見詩全,爾之死期近矣。
”左右叱之曰:“丞相跟前休得亂道。
”桧曰:“我不怪汝,即宜湊起下韻。
”行者又将火筒于地畫寫雲:有謀解使諸方用,閉智能令四海遵。
賢相一心調國政,路行人道感皇恩。
秦桧看詩罷,教何立在會司部給與度牒,着他剃頭為僧。
行者道:“我不去,我不去。
你殺了人,卻着我去剃頭。
”桧倚住倚屏,半晌間心下躊躇。
瞧見行者将火筒在手中戰戰兢兢執之,因問曰:“爾手所執火筒,緣何不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