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劉子羽議守四川
關燈
小
中
大
謀。
”張浚曰:“趙哲之言是也。
”即遣其引本部人馬屯澤口,截虜寇來路,“切須用力戰守,若爾一路有失,則吾軍皆休矣。
”趙哲領兵去了。
又令劉锜引精騎出富平,繞撻懶寨栅,統帥劉錫為先鋒。
張浚分遣已定,衆人各依令而行。
卻說金撻懶與婁室等聽知宋軍會合,出富平邀戰,自相謀曰:“宋兵遠集,利在急戰,可将人馬分作兩處,一從富平迎敵,一從澤口攻擊,宋軍前後救援不及,必勝之道也。
”婁室曰:“此計正合我意。
”遂與撻懶分作兩路而進。
且說撻懶一支軍馬迳從富平隘口,盡是蘆葦亂草水濕之地,不堪前進。
左邊山勢峻險,虜寇恐有埋伏,悄悄而進。
令衆人砍下柴木,帶葉囊土,籍淖平行。
将近宋壁,嚴整隊伍,多張旗幟,金鼓大作。
前鋒劉錫見虜兵薄諸營,即引本部人馬抵敵。
金撻懶身披銅铠,手執金槍,一匹馬直沖過來。
劉錫舞刀交還,二人戰上數合,隻見虜騎四下并擊,劉錫與之力戰不能取勝。
右壁軍劉锜策馬來應,撻懶部将撒裡麼哥舉槍接住劉锜交鋒。
劉锜揮動步騎,鼓勇争先,在軍中左右沖突,殺死金兵頗多,與撒裡麼哥鏖戰數十合,勝敗未分。
忽報澤口金兵以鐵騎二萬直搗趙哲寨栅,趙哲軍潰,胡兵卷地殺來。
劉锜大驚,棄了番将,部一支軍殺奔澤口來援。
壁壘已為敵人所破,趙哲先自離伍逃走,劉锜複殺出。
比及吳玠知之,亦部兵來到,将校望見塵起,遂驚而遁。
劉錫見諸軍皆潰,不敢戀戰,亦自逃回中軍。
虜衆縱火燒劫寨栅,南軍大敗,焚去辎重衣甲不可勝計。
婁室乘勢追殺,劉锜與吳玠為後殿,抵住追兵,因是衆軍保全而回。
張浚聞諸軍失利,歎曰:“悔不聽王彥等之言,緻有喪敗,吾之咎也。
”金兵自富平之捷,兵勢愈壯,關陝大震。
張浚恐敵人深入,複引衆退保秦州。
張浚召趙哲入責之,曰:“吾令汝守澤口乃吾軍之本也,領此重任,遇敵人而先部下逃走,緻令敗兵失地,皆汝之過?”叱左右推出斬訖,獻頭于階下。
又喚劉錫曰:“爾為統軍,如何不前後救援?緻有疏失,罪同趙哲。
”令斬之以正軍法。
劉錫曰:“某自領兵與敵人死戰,虜寇作二路而進,比知賊擊哲營,又被金兵沖殺。
恐失中軍,急回保守,非錫之不救也。
”浚怒不解,免其誅而安置于合州。
下令命諸将各還本路,遣人上書待罪。
帝手诏慰勉之。
诏下秦州,張浚見上不允其請,因命吳玠守和尚原,自引親兵巡守興州。
時浚辎重焚棄,将士散亡,惟親兵千餘以随,人情大沮。
或請浚曰:“興州險阻,敵人未敢深入,莫若徙治夔州參軍事,庶便戰鬥。
”劉子羽叱之曰:“孺子可斬也!四川全盛,敵人欲入寇久矣,直以川右有鐵山棧道之險,未敢遽窺。
倘今不堅守,縱使深入,而吾僻處夔峽,遂與關中聲援不聞,進退失計,悔将何及?今幸敵方肆掠,未逼近郡,宣司但當留駐興州,外系關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屬出關,呼召諸将,收集散亡,分布隘險,堅壁固壘,觀釁而動,庶可以補前愆耳。
何以徙夔州以為退縮之計哉!”張浚然其言,謂子羽曰:“隻軍中無敢出關以收集衆者。
”子羽曰:“身任國事,甯自惜哉!子羽願往召之。
”浚大喜,即遣子羽行。
子羽乃單騎至秦州,召諸亡将。
時諸将不知宣司所在,及聞子羽至,大喜,悉以其衆來會,凡十餘萬人,軍勢複振。
子羽因請吳玠扼險于鳳翔大散關,以斷敵之來路。
關師古聚熙河兵屯岷州大潭。
孫偓、賈世方聚泾原、鳳翔兵于階、成、鳳三州以固蜀口。
浚皆從之。
”張浚曰:“趙哲之言是也。
”即遣其引本部人馬屯澤口,截虜寇來路,“切須用力戰守,若爾一路有失,則吾軍皆休矣。
”趙哲領兵去了。
又令劉锜引精騎出富平,繞撻懶寨栅,統帥劉錫為先鋒。
張浚分遣已定,衆人各依令而行。
卻說金撻懶與婁室等聽知宋軍會合,出富平邀戰,自相謀曰:“宋兵遠集,利在急戰,可将人馬分作兩處,一從富平迎敵,一從澤口攻擊,宋軍前後救援不及,必勝之道也。
”婁室曰:“此計正合我意。
”遂與撻懶分作兩路而進。
且說撻懶一支軍馬迳從富平隘口,盡是蘆葦亂草水濕之地,不堪前進。
左邊山勢峻險,虜寇恐有埋伏,悄悄而進。
令衆人砍下柴木,帶葉囊土,籍淖平行。
将近宋壁,嚴整隊伍,多張旗幟,金鼓大作。
前鋒劉錫見虜兵薄諸營,即引本部人馬抵敵。
金撻懶身披銅铠,手執金槍,一匹馬直沖過來。
劉錫舞刀交還,二人戰上數合,隻見虜騎四下并擊,劉錫與之力戰不能取勝。
右壁軍劉锜策馬來應,撻懶部将撒裡麼哥舉槍接住劉锜交鋒。
劉锜揮動步騎,鼓勇争先,在軍中左右沖突,殺死金兵頗多,與撒裡麼哥鏖戰數十合,勝敗未分。
忽報澤口金兵以鐵騎二萬直搗趙哲寨栅,趙哲軍潰,胡兵卷地殺來。
劉锜大驚,棄了番将,部一支軍殺奔澤口來援。
壁壘已為敵人所破,趙哲先自離伍逃走,劉锜複殺出。
比及吳玠知之,亦部兵來到,将校望見塵起,遂驚而遁。
劉錫見諸軍皆潰,不敢戀戰,亦自逃回中軍。
虜衆縱火燒劫寨栅,南軍大敗,焚去辎重衣甲不可勝計。
婁室乘勢追殺,劉锜與吳玠為後殿,抵住追兵,因是衆軍保全而回。
張浚聞諸軍失利,歎曰:“悔不聽王彥等之言,緻有喪敗,吾之咎也。
”金兵自富平之捷,兵勢愈壯,關陝大震。
張浚恐敵人深入,複引衆退保秦州。
張浚召趙哲入責之,曰:“吾令汝守澤口乃吾軍之本也,領此重任,遇敵人而先部下逃走,緻令敗兵失地,皆汝之過?”叱左右推出斬訖,獻頭于階下。
又喚劉錫曰:“爾為統軍,如何不前後救援?緻有疏失,罪同趙哲。
”令斬之以正軍法。
劉錫曰:“某自領兵與敵人死戰,虜寇作二路而進,比知賊擊哲營,又被金兵沖殺。
恐失中軍,急回保守,非錫之不救也。
”浚怒不解,免其誅而安置于合州。
下令命諸将各還本路,遣人上書待罪。
帝手诏慰勉之。
诏下秦州,張浚見上不允其請,因命吳玠守和尚原,自引親兵巡守興州。
時浚辎重焚棄,将士散亡,惟親兵千餘以随,人情大沮。
或請浚曰:“興州險阻,敵人未敢深入,莫若徙治夔州參軍事,庶便戰鬥。
”劉子羽叱之曰:“孺子可斬也!四川全盛,敵人欲入寇久矣,直以川右有鐵山棧道之險,未敢遽窺。
倘今不堅守,縱使深入,而吾僻處夔峽,遂與關中聲援不聞,進退失計,悔将何及?今幸敵方肆掠,未逼近郡,宣司但當留駐興州,外系關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屬出關,呼召諸将,收集散亡,分布隘險,堅壁固壘,觀釁而動,庶可以補前愆耳。
何以徙夔州以為退縮之計哉!”張浚然其言,謂子羽曰:“隻軍中無敢出關以收集衆者。
”子羽曰:“身任國事,甯自惜哉!子羽願往召之。
”浚大喜,即遣子羽行。
子羽乃單騎至秦州,召諸亡将。
時諸将不知宣司所在,及聞子羽至,大喜,悉以其衆來會,凡十餘萬人,軍勢複振。
子羽因請吳玠扼險于鳳翔大散關,以斷敵之來路。
關師古聚熙河兵屯岷州大潭。
孫偓、賈世方聚泾原、鳳翔兵于階、成、鳳三州以固蜀口。
浚皆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