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高宗車駕走杭州
關燈
小
中
大
從其計,傳令軍士深渠高壑,緊守不出。
粘罕見宋将不出,堅閉城門,催督衆胡兵悉力攻擊。
城上擂卞木石弩箭之類,金兵所傷亦甚,不敢十分近城。
一連困了一個月有餘,城中懸望救兵到,一無消息。
原來楚州近日因金撻懶屯兵界口,以緻音問不通。
益謙等糧食将盡,軍士往往有投下城納降者。
金将斡裡朵攻擊愈急,城中無計。
有勸益謙歸順,免一城軍民受困。
益謙欲往之。
郭永曰:“公乃一府之尊,朝廷以重任付君,知君能為大名之藩障也。
今羊喿胡播亂,正宜激厲将佐,同心協力,為朝廷保守其土地。
況城中糧草尚夠支一月,若一月糧盡,密迩郡鄰知吾久困于虜,豈無一人仗義者乎?願府尊堅其守志,勿聽佞人之言而輕屈膝,萬古之下,不得為大丈夫耳!”益謙默然不語。
僚佐裴億曰:“救兵又不來,府尊若不早為計,我等皆休矣。
”益謙主意不定,察其部下皆無鬥志,遂不聽郭永之言,在城上插起降旗。
次日大開南門,納降于金斡裡朵。
金兵入取了大名府,守臣張益謙率僚屬裴億等參見金将斡裡朵。
斡裡朵問曰:“我軍到城下一月有餘,爾等待城破乃降何也?”益謙曰:“衆人皆欲即降,惟官屬郭永願守,緻延至今。
”裡朵笑曰:“郭永何等人,敢阻我大軍!”即遣人去拿來。
是時郭永見益謙等開門納降,遂閉私第不出,聽得有人拿他,即吩咐家下,自整冠帶來見斡裡朵,昂然而入,端立于階下。
裡朵曰:“吾足知郭先生忠義士也,今日若肯委心歸降,不失原職。
”永豎目大罵曰:“我中原人物,由科第進身,着大朝衣冠,遵大朝禮法,豈比爾無知犬羊,侵肆我邦國,毒患我生靈,恨不醢爾以報國,何說我以降乎!”言罷,于袖中拔短劍欲刺斡裡朵。
斡裡朵大怒,令左右簇下,遣人捉其家屬,一同戮之于市。
郭永臨刑全無懼色,可憐一家俱被斬首,旁人觀者無不下淚。
預後人有詩贊雲:金将南侵急困城,惟君誓志待來兵。
因他屈膝甘降虜,遂顯男兒烈烈名。
卻說金粘罕取了大名府,驅兵至天長,招捉盜賊。
制置使劉光世帥師禦之,與金兵戰敗走還,天長遂陷。
此時高宗車駕在揚州,有内侍鄜詢訪知金兵陷了天長,奏知高宗:“金家人馬将到揚州!”高宗聞奏大驚,慌披甲上馬,亦不顧從官,隻單騎走出揚州,到瓜州,遇小船,渡過揚子江,保護聖駕軍卒惟數人,及王淵、張竣張癬康履等從行,日暮至鎮江府。
是時黃潛善、汪伯彥二人,正領衆官員聽僧人克勒在那裡說法,才下法席往齋堂受齋,忽相府守門小吏走報曰:“金兵來到,聖駕已往南走矣!”潛善、伯彥聞說,唬得癡呆,四眼相看,計不知所出,隻得披甲上馬,南馳去趕聖駕。
揚州城裡居民争門而出,自相蹂踏,死者不計其數,無不怨恨汪、黃二人。
司農卿黃锷趕車駕至江上,正遇随駕軍士,以為潛善,罵之曰:“誤國害民,皆汝之罪,緻有今日之禍!”锷驚慌,方欲與軍士辨其非是潛善,衆軍已向前将锷首斷下矣。
衆軍士殺了黃锷,遂追趕聖駕去訖。
且說金粘罕人馬到揚州城下,聞知高宗已自南渡,即率諸胡兵直趕到揚子橋。
哨馬報高宗車駕去遠,粘罕始下令就在瓜州屯紮。
次日長驅入揚州,将一城生靈盡皆剿殺,放起火來,不分官府衙門、軍民人家,盡行燒毀。
可惜繁華宮阙,一旦盡成灰燼,城中号痛之聲徹于内外。
太常少卿季陵見金兵入城,自揚州奉太廟神主以行,被金人追逼緊急,太祖神主失亡,所有朝廷儀物皆委棄之。
陵丞取神主以走,未及數裡間,回望揚州煙焰燭天,已知宮室民家皆被金人所焚矣。
後人有詩譏高宗君臣雲: 門外飛塵諜未歸,安危大計類兒嬉。
君王馬上呼船渡,丞相堂中食未知。
卻說高宗走到浙江駐骅,太後、王妃及随從官員陸續皆到。
太常少卿季陵奉帝神主來見,具奏揚州城阙被金虜焚毀,軍民不留一個。
高宗聽說,君臣各痛哭,不勝之情。
因改州衙為行宮,差五軍制置使劉光世守鎮江,把截江口。
楊惟忠節制江東軍馬,朱勝非節制平江府秀州軍馬,命侍郎張浚副之,王淵守平江府,呂頤浩領兵屯京口,張俊領兵八千守吳江。
駕在杭州,下诏召天下豪傑起兵,截殺虜寇。
在廷文武與中丞張征上疏,論黃潛善、汪伯彥二人大罪有二十餘件,以緻陛下蒙塵于外,天下怨怼,乞加罪斥,激勸忠臣義士,方肯用命。
是時汪、黃二人自知不為衆所容,亦聯疏求退。
高宗不得已,乃降黃潛善為江甯府知府,汪伯彥為洪州知州。
二人得旨,遂辭帝而去。
粘罕見宋将不出,堅閉城門,催督衆胡兵悉力攻擊。
城上擂卞木石弩箭之類,金兵所傷亦甚,不敢十分近城。
一連困了一個月有餘,城中懸望救兵到,一無消息。
原來楚州近日因金撻懶屯兵界口,以緻音問不通。
益謙等糧食将盡,軍士往往有投下城納降者。
金将斡裡朵攻擊愈急,城中無計。
有勸益謙歸順,免一城軍民受困。
益謙欲往之。
郭永曰:“公乃一府之尊,朝廷以重任付君,知君能為大名之藩障也。
今羊喿胡播亂,正宜激厲将佐,同心協力,為朝廷保守其土地。
況城中糧草尚夠支一月,若一月糧盡,密迩郡鄰知吾久困于虜,豈無一人仗義者乎?願府尊堅其守志,勿聽佞人之言而輕屈膝,萬古之下,不得為大丈夫耳!”益謙默然不語。
僚佐裴億曰:“救兵又不來,府尊若不早為計,我等皆休矣。
”益謙主意不定,察其部下皆無鬥志,遂不聽郭永之言,在城上插起降旗。
次日大開南門,納降于金斡裡朵。
金兵入取了大名府,守臣張益謙率僚屬裴億等參見金将斡裡朵。
斡裡朵問曰:“我軍到城下一月有餘,爾等待城破乃降何也?”益謙曰:“衆人皆欲即降,惟官屬郭永願守,緻延至今。
”裡朵笑曰:“郭永何等人,敢阻我大軍!”即遣人去拿來。
是時郭永見益謙等開門納降,遂閉私第不出,聽得有人拿他,即吩咐家下,自整冠帶來見斡裡朵,昂然而入,端立于階下。
裡朵曰:“吾足知郭先生忠義士也,今日若肯委心歸降,不失原職。
”永豎目大罵曰:“我中原人物,由科第進身,着大朝衣冠,遵大朝禮法,豈比爾無知犬羊,侵肆我邦國,毒患我生靈,恨不醢爾以報國,何說我以降乎!”言罷,于袖中拔短劍欲刺斡裡朵。
斡裡朵大怒,令左右簇下,遣人捉其家屬,一同戮之于市。
郭永臨刑全無懼色,可憐一家俱被斬首,旁人觀者無不下淚。
預後人有詩贊雲:金将南侵急困城,惟君誓志待來兵。
因他屈膝甘降虜,遂顯男兒烈烈名。
卻說金粘罕取了大名府,驅兵至天長,招捉盜賊。
制置使劉光世帥師禦之,與金兵戰敗走還,天長遂陷。
此時高宗車駕在揚州,有内侍鄜詢訪知金兵陷了天長,奏知高宗:“金家人馬将到揚州!”高宗聞奏大驚,慌披甲上馬,亦不顧從官,隻單騎走出揚州,到瓜州,遇小船,渡過揚子江,保護聖駕軍卒惟數人,及王淵、張竣張癬康履等從行,日暮至鎮江府。
是時黃潛善、汪伯彥二人,正領衆官員聽僧人克勒在那裡說法,才下法席往齋堂受齋,忽相府守門小吏走報曰:“金兵來到,聖駕已往南走矣!”潛善、伯彥聞說,唬得癡呆,四眼相看,計不知所出,隻得披甲上馬,南馳去趕聖駕。
揚州城裡居民争門而出,自相蹂踏,死者不計其數,無不怨恨汪、黃二人。
司農卿黃锷趕車駕至江上,正遇随駕軍士,以為潛善,罵之曰:“誤國害民,皆汝之罪,緻有今日之禍!”锷驚慌,方欲與軍士辨其非是潛善,衆軍已向前将锷首斷下矣。
衆軍士殺了黃锷,遂追趕聖駕去訖。
且說金粘罕人馬到揚州城下,聞知高宗已自南渡,即率諸胡兵直趕到揚子橋。
哨馬報高宗車駕去遠,粘罕始下令就在瓜州屯紮。
次日長驅入揚州,将一城生靈盡皆剿殺,放起火來,不分官府衙門、軍民人家,盡行燒毀。
可惜繁華宮阙,一旦盡成灰燼,城中号痛之聲徹于内外。
太常少卿季陵見金兵入城,自揚州奉太廟神主以行,被金人追逼緊急,太祖神主失亡,所有朝廷儀物皆委棄之。
陵丞取神主以走,未及數裡間,回望揚州煙焰燭天,已知宮室民家皆被金人所焚矣。
後人有詩譏高宗君臣雲: 門外飛塵諜未歸,安危大計類兒嬉。
君王馬上呼船渡,丞相堂中食未知。
卻說高宗走到浙江駐骅,太後、王妃及随從官員陸續皆到。
太常少卿季陵奉帝神主來見,具奏揚州城阙被金虜焚毀,軍民不留一個。
高宗聽說,君臣各痛哭,不勝之情。
因改州衙為行宮,差五軍制置使劉光世守鎮江,把截江口。
楊惟忠節制江東軍馬,朱勝非節制平江府秀州軍馬,命侍郎張浚副之,王淵守平江府,呂頤浩領兵屯京口,張俊領兵八千守吳江。
駕在杭州,下诏召天下豪傑起兵,截殺虜寇。
在廷文武與中丞張征上疏,論黃潛善、汪伯彥二人大罪有二十餘件,以緻陛下蒙塵于外,天下怨怼,乞加罪斥,激勸忠臣義士,方肯用命。
是時汪、黃二人自知不為衆所容,亦聯疏求退。
高宗不得已,乃降黃潛善為江甯府知府,汪伯彥為洪州知州。
二人得旨,遂辭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