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宋康王泥馬渡江

關燈
王飛騰而走。

    天未明,已近夾江。

    遙望江水大浪滔天,拍岸聲鳴。

    康王見無船渡,心下驚遑。

    隻得扌刍起馬缰,再加一鞭,其馬踴身而過,即渡了夾江。

    康王至岸時,見馬僵立不進。

    天明視之,乃是崔府君廟門外泥塑馬也。

    康王大驚,遂步行問鄉人:“此何處?”鄉人道:“此磁州也。

    ”康王暗計其行程,隻一晝夜,行七百餘裡,始知崔府君神力所助。

    後人有古風一篇,單詠泥馬渡江事迹,有感而賦雲:胡馬南來衰宋祚,樓台歌舞春光暮。

    玉人已去酒卮空,一曲當年随帝辂。

    誰想奢華變作悲,龍争虎鬥交相持。

    京城鼙鼓旌旗急,羊喿風逐入将士離。

    親皇妃後俱遭遣,義士忠臣無計轉。

    黃雲白草蔽胡塵,促去銮輿關塞遠。

    緻令天下勤王心,臨岐懷憤嗟怨深。

    欲挽天戈回日月,中原奚忍見傾沉。

    金陵氣運留英主,竟産英雄獲相遇。

    夾江夜走有神駒,神駒英主今何處?崔君廟畔樹蒼蒼,行人經過幾斜陽。

    中興事業渾如夢,盡付漁歌在滄浪。

     卻說康王既渡夾江,不敢遲緩。

    行至一莊,覺肚中餓餒,迳奔入莊中,略求漿飲。

    俄有一老妪自内出迎,延康王入草舍中坐定。

    老妪曰:“官人少息,待老妾往鄰家乞火即來。

    ”言畢迳出莊外去。

    康王坐了片時,不見老妪回來,心下驚疑。

    不移時,老妪複返。

    因問康王曰:“官人何來?願聞其略。

    ”王曰:“吾為商于磁、相二州間,因為金兵劫擄,以至于此。

    ”妪曰:“官人非商旅也,莫是宮中親王否?前數日有胡騎追趕其人,于路不絕,适早間又有四騎來追,問:‘有康王由此經過否?’吾已绐之曰:‘康王已過此兩日矣。

    你追逐不及也。

    ’追騎聞妾之說,舉鞭擊其鞍道:‘可惜,可惜!’遂已回去矣。

     大王且安心,容進酒飯。

    ”康王因問妪姓氏,妪但泣而不言。

     康王再三诘之,妪乃曰:“妾世居磁州,止生一子,名李若水,仕宋朝為侍郎之職,近日因随太上皇車駕北狩,死于虜軍,吾兒得為忠臣,妾不恨矣。

    妾聞磁、相二州留守宗澤在焉?城中食足兵強,天下事尚可為,幸大王此去勉之。

    ”因出金銀數兩,獻康王為路費。

    康王受之,相向而泣。

    即日辭别老妪而去。

    行一日,磁州宗澤遣人迎谒,百姓遮道留康王駐跸。

     話分兩頭。

    卻說元佑皇後自居延福宮,不理朝事幾一年。

     及張邦昌僭位,群臣議複請元佑皇後垂廉聽政。

    及聞康王至相州,朝廷方議劃河請和,遣聶昌往河南路、耿南仲往河北路,俱為割地使。

    聶昌與金虜至绛州,绛人殺之;耿南仲同虜使王汭至衛州,衛人殺王汭。

    南仲遂奔相州,來見康王,具道衛人殺虜使之由,“臣聞殿下在相州,迳來投奔。

    ”康王見南仲,本不喜悅,為其來奔,寬容之。

    遣其連街揭榜,召兵勤王。

    果是河北諸路,聞康王欲圖興複,有榜曉示,人心思奮。

     一日,康王坐府中,謂幕屬曰:“吾夜來夢見皇兄,脫所著禦袍賜吾,吾即解衣而服所賜袍,此何祥也?”官屬各曰:“黃袍加身,乃是佳兆,當主殿下後有九五之分。

    ”言猶未了,報京師有使命來。

    康王召入問之,乃武學生秦仔赍蠟诏,命康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左右副元帥,仍命康王草诏,便宜行事,盡起河北人馬,入救京師。

    康王捧诏嗚咽号泣,遙望京師拜受。

    軍民感動,哭聲大震。

    次日,康王開大元帥府于相州,招集人馬。

    不數日,四方豪傑争應,将有萬餘人。

     康王下令分為五軍屯紮。